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2588篇
  免费   15565篇
  国内免费   9707篇
耳鼻咽喉   1446篇
儿科学   1664篇
妇产科学   1542篇
基础医学   10781篇
口腔科学   1735篇
临床医学   44093篇
内科学   27186篇
皮肤病学   1053篇
神经病学   9101篇
特种医学   33271篇
外国民族医学   210篇
外科学   17971篇
综合类   68581篇
预防医学   11615篇
眼科学   5723篇
药学   22831篇
  485篇
中国医学   10862篇
肿瘤学   7710篇
  2025年   5篇
  2024年   2200篇
  2023年   6943篇
  2022年   9044篇
  2021年   10319篇
  2020年   7634篇
  2019年   6895篇
  2018年   3735篇
  2017年   6081篇
  2016年   7270篇
  2015年   7868篇
  2014年   12049篇
  2013年   11858篇
  2012年   15996篇
  2011年   17135篇
  2010年   15510篇
  2009年   16151篇
  2008年   17189篇
  2007年   14943篇
  2006年   14519篇
  2005年   14164篇
  2004年   11230篇
  2003年   9398篇
  2002年   7580篇
  2001年   6564篇
  2000年   4769篇
  1999年   3981篇
  1998年   3257篇
  1997年   2742篇
  1996年   2473篇
  1995年   2113篇
  1994年   1728篇
  1993年   1230篇
  1992年   862篇
  1991年   713篇
  1990年   530篇
  1989年   611篇
  1988年   158篇
  1987年   158篇
  1986年   102篇
  1985年   80篇
  1984年   34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5篇
  1977年   5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MR T2加权成像显示胆囊壁增厚点状高信号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病理组织学证实的胆囊腺肌瘤病、慢性胆囊炎和管壁增厚型胆囊腺癌在MRL加权成像(T2WI)显示病变胆囊壁点状高信号的特征。方法38例患者(胆囊腺肌瘤病16例,慢性胆囊炎13例,管壁增厚型胆囊腺癌9例),每例均进行了MR常规T1WI、常规T2WI和3mm薄层T2WI及MR胰胆管成像(MRCP)。所有患者均接受了胆囊切除手术。2名高年资放射科医生共同分析不同序列MRI,观察胆囊壁增厚及T2WI显示病变胆囊壁点状高信号的不同表现,将观察结果与病理组织学检查所见对照。结果所有患者的胆囊壁均明显增厚,厚度范围5~15mm,平均9mm。T2WI显示病变胆囊壁存在各种各样的点状高信号,在胆囊腺肌瘤病,点状高信号分布于整个增厚的胆囊壁,且数量较多(5~15个/cm^2),较大(直径2~7mm),边界清楚,呈现中等至明显高信号;在慢性胆囊炎,点状高信号主要位于增厚胆囊壁的黏膜侧,数量较少(3~5个/cm^2),较小(直径2~4mm),边界清楚,呈中等至明显高信号;在管壁增厚型胆囊腺癌,点状高信号边界欠清,呈现稍高信号,其数量和大小差异较大,分布范围取决于癌组织浸润胆囊壁的深度。结论胆囊腺肌瘤病、慢性胆囊炎和管壁增厚型胆囊腺癌在T2WI呈现的点状高信号有一定差别,正确识别这些点状高信号的特征有助于鉴别诊断良恶性胆囊壁增厚。  相似文献   
62.
患者 男,57岁。因双下肢进行性肿胀伴疼痛40d入院。入院检查:双下肢明显肿胀,局部皮温高,腓肠肌轻压痛。双下肢血管彩色多普勒示: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予以静脉溶栓及消肿等治疗。治疗后第3天,突然出现左下肢疼痛加重,渐出现左小腿无力,小腿后侧及足部感觉减退,足部活动受限;查体:左胭窝上约10cm处明显压痛,无明显放射痛,足背伸、跖屈肌力0级,伸趾肌及屈趾肌肌力0级,小腿后外侧及足部感觉消失、膝腱反射(++),跟腱反射(-);  相似文献   
63.
《辽宁医学杂志》2006,20(4):258-258
德国医生Bauer A等研究发现,虽然心肌梗死的治疗已进入血管再形成时代,心电图QRS间期延长的发生率减少了,但QRS间期延长仍与心肌梗死患者晚期病死率增加高度相关。  相似文献   
64.
目的探讨应用电解可脱性弹簧圈(GDC)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2002年6月-2004年6月我们采用GDC栓塞颅内动脉瘤126例(其中4例有2个动脉瘤,共130个)。前交通动脉瘤42个,后交通动脉瘤53个,颈内动脉瘤6个,大脑中动脉瘤10个,大脑后动脉瘤8个,大脑前动脉瘤6个,小脑后下动脉瘤2个;基底动脉瘤3个。按Hunt-Hess分级:Ⅰ级38例,Ⅱ级54例,Ⅲ级23例,Ⅳ级11例。必要时辅以篮筐技术、重塑技术、支架技术、双微导管或连环技术、蚕食技术。结果成功栓塞126例动脉瘤,其中103例为100%栓塞,21例为95%,2例为90%。12例在栓塞后6~18个月进行造影随访,所栓塞动脉瘤均未见复发征象。结论GDC栓塞颅内动脉瘤是安全、有效和微创的治疗手段。联合运用多种栓塞技术有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65.
目的 总结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介入治疗围手术期相关并发症的防治经验.方法 对207例下肢动脉硬化件闭塞症行介入治疗,统计围手术期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分析并发症的发生率与泛大西洋介入协会(transAtlantic inter-society consensus,TASC)分型分级之间的关系以及糖尿病和冠心病对重要脏器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结果 本组207例,介入手术成功190例.17例失败,其中13例为介入操作失败、4例死于术后重要脏器并发症.围手术期并发症包括穿刺点出血12例、假性动脉瘤4例、消化道出血2例、动脉破裂6例、脑梗塞8例、急性心衰9例、呼衰13例、肾衰6例、支架内血栓形成5例和蓝趾综合征1例.在本组患者的TASC分型中,股腘动脉病变介入治疗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9.84%(51/128),高于主髂型的18.99%(15/79)(P<0.05);患有糖尿病以及合并糖尿病和冠心病患者重要脏器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27.66%(13/47)和24.49%(12/49),高于无合并症患者的5%(2/40)(P<0.05).结论 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介入治疗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可能与术中操作不当、病变类型复杂及合并糖尿病和冠心病有关,术前注意合并症的处理及术中选择合理治疗方式、缩短手术时间等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6.
1头痛的解剖生理基础(指疼痛敏感的颅内头面部结构) (1)静脉窦及皮层静脉;(2)颅底部动脉,包括willis动脉环及其近端分支;(3)颅底部的脑膜,尤其是硬脑膜;(4)某些含有痛觉纤维的颅神经,尤其是三叉神经、舌咽神经;(5)脊神经的C1-3分支;(6)头皮及面部结构,如头面部的表皮、皮下组织、血管、中耳、外耳、头面及颈部肌肉,而颅骨、脑实  相似文献   
67.
FDA最近在一封警告信中称,三共制药公司关于其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Benicar(olmesartanmedoxomil)(Ⅰ)和BenicarHCT(olmesartanmedoxomil加氢氯噻嗪)(Ⅱ)在美国的推销资料不恰当,资料中提示其产品比其他降压药物好。  相似文献   
68.
南京医学会影像技术专科分会于2005年11月11日至14日在南京举办国家级数字成像图像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继续教育学习班,与会代表近80名听取了江苏省质量控制中心负责人、南京中大医院储成风教授的“江苏省医学影像科质量控制中心工作策略和展望”,江苏省人民医院张维林主任的“数字X线摄影技术科研选题的思考”,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王骏讲师的“计算机X线摄影、数字X线摄影原理及其质量控制”、“计算机X线摄影在头颈部的临床应用”、“乳腺影像学检查及其质量控制”,鼓楼医院刘广月教授的“16层螺旋CT泌尿系统的三维重组技术”,江苏省中医院祝新主任的“MR血管成像对动脉硬化性闭塞及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等专题报告。  相似文献   
69.
心肺复苏后血管紧张素Ⅱ与醛固酮分离现象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肺复苏后患者血管紧张素Ⅱ(AⅡ)与醛固酮(ALD)分离现象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以放射免疫法测定60例心肺复苏后患者(A组)和35例健康成年人(B组)血中皮质醇(COR)、AⅡ和ALD的含量。结果(1)A组的COR为(471.54±29.78)nmol/L、AⅡ(97.69±13.35)ng/L、ALD(261.03±34.13)pmol/L均分别显著高于B组的(411.52±21.94)nmol/L、(63.70±9.71)ng/L、(242.91±21.03)pmol/L(P<0.05)。(2)在60例心肺复苏后患者中,低ALD的发生率为35%(21/60),高ALD率为51.67%(31/60)。(3)低ALD组的平均动脉血压(42.26±11.93)mm Hg,非低ALD组(53.59±9.88)mm Hg(P<0.05);低ALD组器官衰竭个数(3.81±0.73)、病死率90.48%、快速型室上性心律失常发生率71.43%(16/21)、快速型室性心律失常61.91%(13/21),均分别高于非低ALD患者组[(2.55±0.69)、51.29%、46.16%和30.77%](P<0.05)。结论心肺复苏后患者中存在AⅡ-ALD分离现象并非罕见,而且病情更严重,预后更差,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70.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布比卡因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用于产科麻醉的效果和安全性,探讨最佳的方法和药物剂量。方法:ASAI-Ⅱ级初产妇60例于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下行剖宫产手术,随机双盲分为3组,Ⅰ组(n=20)腰麻用药为0·75%布比卡因1ml(7·5mg),Ⅱ组(n=20)腰麻用药为0·75%布比卡因0·7ml(5·25mg),Ⅲ组(n=20)腰麻用药为0·75%布比卡因1ml(7·5mg),但在给药麻的同时静脉滴注麻黄碱30mg。术中如有麻醉效应不足时经硬膜导管补充2%利多卡因,术中连续监测呼吸和循环状况,同时分别于注射局麻(T0),切皮后即刻(T1),胎儿娩出后即刻(T2),术毕即刻(T3),取母体静脉血和胎儿娩出后脐动、静脉血测定血清肾素活性(PRA),血管肾张素(AT-Ⅱ)和醛固酮(ALD)浓度,评估麻醉效应,并观察围术期不良反应的发生及新生儿情况。结果:术中Ⅰ组血压波动较大,恶心呕吐出现的较多,多出现给药后10min以内。T2,T3的PRA,AT-Ⅱ,ALD值均比T0,T1值明显降低(P<0·01)。Ⅱ,Ⅲ组血压较稳定,恶心呕吐少见,T1,T2,T3的PRA,AT-Ⅱ,ALD值均比T0值明显降低,胎儿脐动、静脉血中三者值差异不明显,但明显低于母体T0值。结论:CSEA用于宫产手术时,只要运用得当是安全有效的方法,不会对母体RAAS产生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