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1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26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3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43篇
内科学   12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21篇
综合类   118篇
预防医学   60篇
药学   138篇
  5篇
中国医学   71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81.
目的:评价球形和方形两种碳酸钙微米粒对大鼠骨髓来源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分化等的影响。方法制备球形和方形碳酸钙微粒并与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共培养,通过MTS法检测微粒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同时检测微粒在细胞表面的吸附以及引起的ROS反应,评价微粒的细胞毒性。通过检测碱性磷酸酶活性评价两种碳酸钙微粒对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结果两种碳酸钙微粒高浓度下造成一定细胞增殖抑制,方形微粒抑制作用更显著。微粒的细胞增殖抑制主要由微粒与细胞表面接触引起,但两种微粒均不引起细胞ROS水平升高。同时两种微粒高浓度下也可通过抑制碱性磷酸酶活性抑制成骨分化,方形微粒同样更明显的抑制碱性磷酸酶活性。结论高浓度下碳酸钙微粒可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和成骨分化造成抑制,方形碳酸钙微粒具有更明显抑制现象,生物相容性不如等粒径球形微粒。因此球形微粒是组织工程支架材料更理想的选择。  相似文献   
82.
复方碳酸钙泡腾颗粒剂人体相对生物利用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考察复方碳酸钙颗粒剂的人体相对生物利用度。方法以钙尔奇D600为对照品,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12名自愿受试者口服复方碳酸钙颗粒剂后的尿钙排泄量。结果在12h内,复方碳酸钙颗粒剂组,钙尔奇D组和空白对照组的平均尿钙排泄总量分别为125.21±26.60,124.49±36.60和67.24±19.39mg。集尿期内复方碳酸钙颗粒剂和钙尔奇D尿钙排泄总量的净增值分别为57.97±24.24和57.31±32.68mg。复方碳酸钙颗粒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101.50%。结论两种药物的吸收程度相当,无统计学差异(P>0.05),由尿钙排泄速率推测,复方碳酸颗粒剂的吸收速度与钙尔奇D片一致。  相似文献   
83.
复方碳酸钙泡腾颗粒剂处方筛选及溶出度考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对复方碳酸钙颗粒剂的处方组成进行筛选,并考察制剂中钙元素累积溶出度。方法以颗粒剂干燥失重(%)为指标,均匀试验设计法筛选出复方碳酸钙颗粒剂处方中乳糖、山梨醇、PVP等辅料用量。以钙尔奇D为对照,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钙离子浓度,转篮法比较了2种药物中钙元素在不同生理盐水和稀盐酸液中的累积溶出度。结果碳酸钙泡腾颗粒剂的最佳处方组成为乳糖∶PVP∶山梨醇=70∶5∶10;颗粒剂与钙尔奇D片在生理盐水中的钙累积溶出参数T  相似文献   
84.
目的 观察熔融堆积3D打印碳酸钙(CaCO3)/聚乳酸(Polylactic acid,PLA)材料负载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对新西兰大白兔软骨缺损的修复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熔融堆积3D打印工艺制备CaCO3/PLA材料,电镜扫描其微观结构,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免疫荧光定性检测CD90;建立兔膝关节软骨缺损模型后将24只实验动物兔分为4组,每组6只并分别给予不同处理,对照组给予0.5 mL磷酸盐缓冲液,干细胞组给予0.5 mL细胞悬液(细胞计数约为6.56×106/mL),材料组将3D打印CaCO3/PLA材料填充于关节软骨缺损处,干细胞+材料组将3D打印CaCO3/PLA材料与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共培养后并注射0.5 mL细胞悬液,干预8周后进行组织学苏木素-伊红、番红固绿染色。根据染色结果结合ICRS大体评分、改良Pineda评分评估各组膝关节软骨修复情况。结果 熔融堆积3D打印CaCO3/PLA材料电镜扫描显示纵横排列整齐,内部为疏松多孔结构,孔道相连续...  相似文献   
85.
目的:建立鸡蛋壳中碳酸钙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利用乙二胺四醋酸二钠滴定法测定鸡蛋壳中碳酸钙含量。结果:测定了7批鸡蛋壳中的碳酸钙含量,此方法重复性、稳定性和加样回收率良好。结论:采用乙二胺四醋酸二钠滴定法测定鸡蛋壳中碳酸钙含量操作简便、结果准确。  相似文献   
86.
目的 探究碳酸司维拉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治疗的慢性肾衰竭(CRF)患者高磷血症的效果及对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兴安盟人民医院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期间入院进行MHD治疗的CRF伴高磷血症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碳酸钙治疗)、观察组(碳酸钙+碳酸司维拉姆治疗),每组20例。两组患者均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肾功能指标、钙磷代谢指标及血清碱性磷酸酶(ALP)、白蛋白(ALB)、C-反应蛋白(CRP)水平,以及治疗3个月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3个月后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比较(35.00%vs 90.00%),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肌酐清除率(Ccr)、血钙、血清ALB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观察组Ccr、血清ALB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血钙显著低于对照组;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血磷、ALP、CRP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用药期间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分别为45.00%、10.00%,两组比较,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  相似文献   
87.
目的 分析唑来膦酸注射液联合碳酸钙D3治疗糖尿病骨质疏松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5月至2019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九医院收治的64例糖尿病骨质疏松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对照组予以常规降糖联合碳酸钙D3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唑来膦酸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疗效、骨密度(腰椎骨、股骨颈、Wards三角区)、骨代谢[骨钙素(BGP)、骨碱性磷酸酶(BALP)、血钙(Ca)、β-胶原片段(β-CTX)]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93.75%(30/32)]较对照组[75.00%(24/32)]高(P <0.05)。治疗3年后,研究组腰椎骨、股骨颈、Wards三角区水平较对照组高(P <0.05)。治疗3年后,两组钙水平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BGP、BALP、β-CTX水平较对照组低(P <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对糖尿病骨质疏松患者进行唑来膦酸注射液与碳酸钙D3联合治疗,可提高疗效,增加骨密度,调节...  相似文献   
88.
目的:探讨纳米碳酸钙的补钙效果。方法:选用3周龄离乳的SD大鼠4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4组:基础组(低钙组)、碳酸钙组、螯合钙组、纳米碳酸钙组,进行28d饲养实验。结果:补钙组的股骨长、股骨重、血钙均高于基础组。螯合钙组、纳米碳酸钙组的股骨长、股骨重与基础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血钙含量,补钙组与基础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纳米碳酸钙是一种良好的钙源,可用于食品添加剂和补钙药物。  相似文献   
89.
目的 探讨碳酸钙D3颗粒提高营养性佝偻病患儿骨密度的作用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 回顾性分析营养性佝偻病患儿76例临床资料,根据其治疗方案分为研究组(n=35)和对照组(n=31).研究组采用碳酸钙D3颗粒治疗,对照组采用葡萄糖酸钙维D2咀嚼片(II)进行治疗,均连续治疗12周.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治疗前后的胫骨骨密度水平...  相似文献   
90.
林欣  侯敏 《中国临床康复》2013,(34):6067-6072
背景:作为优良的生物吸收性骨移植材料,碳酸磷灰石团块通常通过烧结过程来制备,然而,烧结过程中造成的碳酸含量流失将导致其生物吸收性明显下降,低于生体骨,从而影响新骨的生成。目的:合成低结晶性碳酸磷灰石团块作为骨移植材料并研究其性能。方法:通过氢氧化钙团块的碳酸化生成碳酸钙团块,浸泡在60℃、1mol/L磷酸二氢铵盐溶液中1-14d,并对各样本通过径向抗拉强度测试进行生物力学性能分析,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红外吸收光谱测定、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与碳酸含量、钙磷元素测定等进行理化性能分析。结果与结论:结果发现,经过磷酸二氢铵盐溶液处理14d后,碳酸钙已几乎完全转化成为结晶度较低的B型碳酸磷灰石;最终生成物的径向抗拉强度值为(10.27±1.08)MPa,满足骨缺损移植材料的机械强度要求;其碳酸含量为(4.80±0.50)%,与生体骨的碳酸含量极其接近;钙磷摩尔比为1.63±0.01,提示为贫钙型碳酸磷灰石。结果证实,实验将碳酸钙团块浸泡在60℃,1mol/L的磷酸二氢铵盐溶液中,成功合成了具有足够强度的低结晶性B型碳酸磷灰石团块,方法简单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