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99篇
  免费   212篇
  国内免费   235篇
耳鼻咽喉   7篇
儿科学   6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94篇
口腔科学   143篇
临床医学   361篇
内科学   480篇
皮肤病学   41篇
神经病学   84篇
特种医学   193篇
外国民族医学   4篇
外科学   300篇
综合类   1206篇
预防医学   306篇
眼科学   13篇
药学   514篇
  1篇
中国医学   267篇
肿瘤学   23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62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71篇
  2016年   80篇
  2015年   87篇
  2014年   131篇
  2013年   123篇
  2012年   193篇
  2011年   235篇
  2010年   251篇
  2009年   229篇
  2008年   291篇
  2007年   271篇
  2006年   247篇
  2005年   226篇
  2004年   202篇
  2003年   186篇
  2002年   144篇
  2001年   128篇
  2000年   101篇
  1999年   90篇
  1998年   75篇
  1997年   67篇
  1996年   89篇
  1995年   72篇
  1994年   51篇
  1993年   48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37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41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9篇
  1982年   1篇
  196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海上环境下海战伤救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4  
目的探讨海战伤海上救治的有效方法。方法成年健康杂种60只,按多发性火器伤、弹烧复合伤模型方法,制作颅脑火器伤、胸部开放伤、腹部开放伤、四肢伤和烧伤后模型,随机分为陆战伤组、海战伤1组和海战伤2组,每组20只。陆战伤组实验室设在陆地救护所,海战伤1组设在码头救护所,海战伤2组设在医院船上。海战伤2组动物致伤后被海水浸泡30min,陆战伤组不行海水浸泡。陆战伤组采用常规治疗;海战伤2组采用综合治疗:除常规治疗外加温低张液体(38-40℃的5%葡萄糖液)500ml,东莨菪碱20mg/8h,地塞米松40mg/8h和维生素B6 3~5g/8h。实验中监测24h体温、血浆渗透压、血气分析和血电解质变化;观察3d各组伤口感染率与死亡率。结果①海战伤2组伤情明显重于陆战伤组,表现为低温、血浆渗透压升高、高钠、高氯血症、代谢性酸中毒。治疗12h后,海战伤2组各项指标均达到正常水平。②陆战伤组伤后3d的伤口感染率为15%,海战伤1、2组分别为40%和50%。③陆战伤组死亡率30%,海战伤1组为40%,海战伤2组为50%,海战伤2组死亡率与海战伤1组和陆战伤比较明显增高(P〈0.01)。结论海战伤海水浸泡后对机体的血浆渗透压、电解质平衡和体温过低有严重影响;海上环境对海上救治的疗效有明显影响,可能是实验致死率高的重要原因。早期加温低张液体对复温、降低血浆透渗压、纠正电解质平衡、提高生存率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92.
目的 探讨阵发性房颤转复期间时间依赖性心房电逆重构情况.方法 健康成年杂种18只,随机分为快速起搏组(n=10,ATP组)和假手术组(n=8,Sham组).分别于快速右心房起搏48 h及转复24 h期间,在0、48(起搏停止)、52、56、60、64,68、72 h电生理检测高右房(HRA)的有效不应期(ERP)、传导速度(CV)、折返波长(WL)、频率自适应性、房颤诱发率等反映心房电生理特性的指标.结果 起博48 h后,ATP组ERP、CV、WL较Sham组减少,ATP组频率自适应性较Sham组降低(P<0.05),房颤诱发率明显增加.停止起搏24 h后ERP、FA、房颤诱发率与Sham组及起搏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V与Sham组及起搏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48 h快速心房起搏所致左、右心房电重构在转复24 h后,ERP、FA、房颤诱发率发生逆转,但CV、WL仍不能逆转.  相似文献   
993.
目的 探讨肺移植外科手术的麻醉管理,为临床人体肺移植手术做准备.方法 本组共完成16例肺移植麻醉,其中11例为自体肺移植,5例同种异体肺移植.供肺冷缺血时间为2~22 h.手术在气管插管全凭静脉全麻下完成,股动脉穿刺置管有创动脉监测血压,连续SpO2监测,定时抽动脉血行血气分析.分析调整呼吸参数,根据循环情况用血管活性药物.结果 11例术毕麻醉苏醒,气管导管顺利拔出,能站立行走并存活4~72 h,有4例移植肺动脉开放后,1例麻醉苏醒拔出气管导管后发生急性肺水肿,体循环衰竭而死亡.肺移植后供肺早期换气功能良好.结论 肺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是早期发生肺功能损伤和急性肺水肿主要原因,经体液治疗,提高胶体渗透压,呼吸道的管理、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等措施可减少或延缓肺功能损伤和急性肺水肿的发生,以保证供肺换气功能.  相似文献   
994.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灵敏测定Beagle血浆中左旋氨氯地平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法,研究左旋氨氯地平片在Beagle体内的药动学。方法色谱条件采用Phenomenex Synergi Hydro-RP C18色谱柱(30 mm×2mm,4μm);流动相:0.1%甲酸水–0.1%甲酸甲醇,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6 m L/min;柱温:室温;进样量:20μL。质谱条件电喷雾离子源(ESI);多级反应监测(MRM);正离子模式;喷雾气温度(TEM):400℃;雾化气(GS1):344.95k Pa;加热辅助气(GS2):413.7 k Pa;气帘气(CUR):206.85 k Pa;碰撞气(CAD):68.95 k Pa;离子喷雾电压(IS):5 500V;扫描时间:200 ms;用于定量分析的MRM离子对分别为左旋氨氯地平m/z 409.0→238.1,内标硝苯地平m/z 347.0→315.2、347.0→271.3。6只Beagle灌服6.8 mg/kg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后,以硝苯地平为内标,血浆样品经醋酸乙酯萃取。绘制左旋氨氯地平的药–时曲线,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结果左旋氨氯地平在0.05~20.00 ng/m L线性关系良好,定量下限为0.05 ng/m L。批内、批间精密度RSD值均小于10%,平均提取回收率为89.3%~93.6%,基质效应为99.9%~102.7%。主要药动学参数Cmax=(6.47±0.72)μg/L,tmax=(2.3±0.5)h,t1/2=(11.0±4.6)h,MRT=(15.6±6.8)h,AUC0-t=(68.81±19.29)h·μg/L,AUC0-∞=(71.58±20.35)h·μg/L。结论本法特异、灵敏、准确、可靠,可用于Beagle血浆中左旋氨氯地平的药物浓度测定及左旋氨氯地平片药动力学研究。  相似文献   
995.
目的观察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对麻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采用麻醉在体心脏实验法,观察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对血流动力学各项参数的影响。结果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1.25 mg/kg、2.5 mg/kg、5.0 mg/kg)组均能显著减慢麻醉心率(HR),增加冠状动脉流量(CBF);2.5 mg/kg、5.0 mg/kg剂量组能降低舒张压(DAP),减少总耗氧指数(TTI)、总外周血管阻力(TPVR),增加心搏指数(SI)、每搏输出量(SV),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但对心输出量(CO)和心脏指数(CI)无明显影响。结论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能改善麻醉血流动力学。  相似文献   
996.
目的:对新、旧两种工艺生产的生脉注射液致Beagle类过敏反应的致敏性进行比较研究.方法:选用类过敏反应的敏感动物Beagle,随机分为3组,每组3只,分别注射5%葡萄糖注射液、旧工艺生脉注射液、新工艺生脉注射液.观察给药前至给药后24 h各的变化,根据反应症状轻重判定级别.给药前及停药后10 min取血,ELISA方法检测血清组胺含量,并结合反应症状级别,综合判定药物的致敏性.结果:旧工艺生脉注射液导致Beagle出现典型的类过敏反应症状,且血清组胺升高1倍以上,综合判定旧工艺生脉注射液致Beagle类过敏反应为阳性;新工艺生脉注射液可诱发Beagle出现不典型的类过敏反应症状,血清组胺升高1倍以上,综合判定新工艺生脉注射液诱发Beagle类过敏反应为可疑.结论:旧工艺生产的生脉注射液可诱发Beagle出现典型的类过敏反应,其致敏性强.与旧工艺生脉注射液相比,改进工艺后的生脉注射液引发Beagle类过敏反应症状出现时间晚,程度轻,对Beagle的致敏性降低.  相似文献   
997.
目的:观察脑通定胶囊对麻醉Beagle脑血管的影响。方法:脑通定胶囊经十二指肠给药,观察药物对动物脑血流量(CBF)、脑血管阻力、ECG(Ⅱ)、血压、心率(HR)等的影响。结果:脑通定胶囊给药后30分钟,脑血流量逐渐增加,90分钟时脑血流量达到最大,与空白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给药45分钟时脑血管阻力明显减小;高中低剂量对心率、平均动脉压、舒张压和收缩压均无明显影响。结论:脑通定胶囊能有效增加脑血流量,减小脑血管阻力,对缺血性脑梗塞患者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998.
清开灵和葛根素注射液对清醒犬血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清醒Beagle静脉滴注给予清开灵注射液或葛根素注射液,观察药物是否引起类过敏反应及其对血压的影响.方法:经手术在Beagle体内埋植植入子,手术恢复后用文献报道的类过敏阳性药compound 48/80和聚氧乙烯山梨糖醇酐单油酸酯(吐温-80)来验证该动物检测模型的可行性,然后分别经静脉滴注给予清开灵注射液或葛根素注射液,采用DataquestA.R.T.4.3系统连续监测给药过程中及给药后Beagle血压的变化并观察的体征变化.结果:类过敏阳性药compound 48/80和吐温-80给药后出现骚动、皮肤潮红、巩膜充血等类过敏症状,且血压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证明清醒Beagle遥测系统检测类过敏反应模型成立.清开灵注射液1.2,2.3,11.5 mL·kg-1对血压均未见明显影响;0.24 mL·kg-1葛根素注射液组的血压变化不明显,而0.47 mL·kg-1葛根素注射液引起血压明显降低,平均动脉压在药后30 min时从药前的(115.35 ±7.73) mmHg降低到(91.74± 10.18) mmHg (P <0.01),收缩压从药前的(147.33±14.65) mmHg降低到(112.88 ±6.51) mmHg(P <0.01),但未见明显的体征变化.结论:清开灵注射液对清醒Beagle血压没有明显影响,葛根素注射液可引起清醒Beagle血压下降,且与剂量相关,可能是由其自身的药理作用引起的,初步判断清开灵注射液和葛根素注射液没有引起清醒Beagle发生类过敏反应.  相似文献   
999.
吴渊明  李建华 《时珍国医国药》2012,23(12):3039-3040
目的探讨芬苯达唑(FBZ)、阿苯达唑(ABZ)和海群生治疗小鼠弓首线虫幼虫移行症的疗效。方法建立弓首线虫感染的小鼠动物模型,按用药剂量分组,用生化分析仪检测用药后小鼠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和肌酸激酶(CK)的变化并统计分析。结果感染小鼠与正常小鼠相比血清中的ALT、CK含量明显增高,AST和ALP含量无显著性差异;ABZ用药组小鼠血清中的ALT和CK含量比FBZ和海群生明显偏低。结论感染小鼠体内ALT和CK含量较正常小鼠明显增高,ABZ能明显抑制感染小鼠体内ALT和CK含量的增高。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 观察银杏叶提取物对低温体外循环时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14只健康杂种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银杏组,每组7只。银杏组在麻醉后开胸之前给予银杏叶提取物金纳多8mg/kg静脉滴注,对照组以等量生理盐水同速度静脉滴注。体外循环60min,心脏复跳并循环120min后采集肺组织检测肺组织湿/干重比及通透性,用生化法检测肺组织丙二醛(MDA)含量、髓过氧化物酶(MPO)活力、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力,用ELISA法检测肺组织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小板活化因子(PAF)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银杏组肺组织湿/干重比减少,通透性降低(P<0.05);MDA含量减少、MPO 活力降低,T-SOD活力升高(P<0.05);IL-1β、IL-8、PAF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 银杏叶提取物对低温体外循环肺损伤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减轻体外循环时肺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和全身炎症反应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