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06篇
  免费   212篇
  国内免费   235篇
耳鼻咽喉   7篇
儿科学   6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94篇
口腔科学   145篇
临床医学   362篇
内科学   481篇
皮肤病学   41篇
神经病学   84篇
特种医学   193篇
外国民族医学   4篇
外科学   300篇
综合类   1208篇
预防医学   305篇
眼科学   13篇
药学   516篇
  1篇
中国医学   267篇
肿瘤学   23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55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62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71篇
  2016年   80篇
  2015年   87篇
  2014年   131篇
  2013年   123篇
  2012年   193篇
  2011年   235篇
  2010年   251篇
  2009年   229篇
  2008年   289篇
  2007年   269篇
  2006年   247篇
  2005年   226篇
  2004年   202篇
  2003年   186篇
  2002年   144篇
  2001年   128篇
  2000年   101篇
  1999年   90篇
  1998年   75篇
  1997年   67篇
  1996年   89篇
  1995年   72篇
  1994年   51篇
  1993年   48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37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41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9篇
  1982年   1篇
  196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目的比较氯胺酮、地西泮和丙泊酚复合麻醉在外科教学中对的麻醉效果。方法成年健康杂种42条,诱导麻醉相同,均肌注氯胺酮(10 mg/kg)和氟哌利多(0.5 mg/kg)混合液。静脉维持采用不用的方法,分为三组,分别是静脉滴注氯胺酮地西泮混合液(n=12)、静脉推注氯胺酮地西泮混合液(n=12)和静脉滴注丙泊酚利多卡因混合液(n=18)。结果三组麻醉效果显示,静脉滴注丙泊酚利多卡因混合液效果最好,优83.3%,良16.7%,死亡率0%。结论在外科教学中,对采用丙泊酚复合麻醉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982.
目的 建立非均质型肺气肿模型,并实施单侧经支气管镜肺减容术(BLVR).通过对比观察术前后通气血流变化、血液气体分析、呼吸力学及循环动力学改变.方法 健康杂种15只,按统一方法支气管镜下注入木瓜蛋白酶,建立非均质型肺气肿模型.选定右肺背侧叶为手术靶区.随机分为肺气肿对照组(A组)、单向活瓣种植组(B组)、生物蛋白胶堵塞组(C组),每组5只.6周后,B、C组分别接受支气管镜下单向活瓣种植和蛋白胶堵塞.A组在相同条件下喂养.全部动物于模型制备前、制备后6周、手术后6周时行数据采集.包括血气分析(PaO2、PaCO2)、呼吸力学监测(气道峰压、肺顺应性)、肺循环动力学检查(肺动脉平均压、肺毛细血管楔压)、放射性核素肺通气灌注扫描(放射性计数、单位面积的放射性计数).术后6周时处死动物,行解剖病理学检查.统计学处理数据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模型建立后全部实验PaO2降低,PaCO2上升,肺动脉压上升,肺顺应性下降(P<0.05).感兴趣区CTS/PIX通气灌注均下降(P<0.05).BLVR后B组PaO2升高,PaCO2下降(P<0.05);B、C两组肺动脉压力无变化(P>0.05),肺顺应性增加(P<0.05),手术区肺通气、灌注CTS/PIX均显著下降(P<0.01,P<0.05),且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病理学证实术后靶区肺组织有肺泡萎陷、实变、间质结缔组织增生等改变.结论 单侧BLVR术后肺功能较术前改善.手术靶区通气血流均减少,通气血流比例下降.全肺循环未受影响,血流重分布,有利于肺功能改善.  相似文献   
983.
背景:近年来随着各种新型的人工合成修补材料问世,应用这类材料修补疾病所致的腹壁缺损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应用于战伤腹壁缺损的研究较少。 目的:比较脱细胞真皮基质、聚丙烯补片以及传统方法修补战伤腹壁缺损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8-01/08在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及唐都医院动物实验外科实验室完成。 材料:脱细胞真皮基质由烟台正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聚丙烯补片购于北京。 方法:27只成年杂种制作腹部开放伤动物模型后,随机分为3组,分别以脱细胞真皮基质、聚丙烯补片、传统修复方法进行修补。 主要观察指标:3组分别于术后1,3,6个月时取材行光镜检查及抗拉力强度测定。 结果:全部动物无伤口裂开、无腹壁疝形成,脱细胞真皮基质修补组脏面未与内脏粘连,聚丙烯补片修补组均与内脏粘连。组织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检查表明脱细胞真皮基质较聚丙烯补片、传统修补更有利于成纤维细胞及血管形成,6个月内脱细胞真皮基质可逐渐降解替代;6个月时聚丙烯补片仍有炎症反应,表现了长期的异物影响;传统修补只是肌肉之间简单的瘢痕愈合,增殖较少,生长较慢。抗拉力试验结果提示在3个阶段除6个月时脱细胞真皮基质修补处与聚丙烯补片修补处抗拉力强度相等外,余均提示在抗拉力强度上脱细胞真皮基质修补处>聚丙烯补片修补处>传统方法修补处。 结论:脱细胞真皮基质修复战伤腹壁缺损的效果等同于聚丙烯补片,均优于传统修复方法,安全性优于聚丙烯补片。  相似文献   
984.
[目的] 了解咬伤Ⅲ度暴露患者对狂病相关知识及防治措施的认知情况,探讨其影响因素并提出对策,针对性地进行防治宣教. [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606名咬伤Ⅲ度暴露来我院伤门诊就诊的患者进行狂病相关知识、伤口处理、预防措施等方面进行现场问卷调查. [结果] 606名咬伤Ⅲ度暴露患者中,45.21%的病例缺乏对狂病的了解,特别是对狂病的危害性、严重性认识不足;52.5%的病例不知怎样正确处理伤口和有效预防;70.68%的病例基于经济、认识不足等原因未注射人用狂病免疫球蛋白. [结论] 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宣传狂病的危害性,提高患者的防治意识;加强只的管理,做好只的"管、免、灭"综合防制措施;提高政府投入的力度,保障伤者得到正规治疗.  相似文献   
985.
目的:观察腹部开放性损伤经海水浸泡后致急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特征.方法:以成年杂种为实验动物随机分为腹部伤+海水浸泡组(A组,n=8)和单纯腹部伤组(B组,n=8).观察实验动物致腹部开放性损伤前、后及经海水浸泡2h后打捞出水不同时间点心律、心率(HR)、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MAP)、肺动脉嵌压(PAWP)、中心静脉压(CVP)、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B型脑利钠肽(BNP)、心肌酶谱、氧分压等相关指标.并于致伤前及致伤后4h行超声心图,测定LVEDV,LVESV,SV,LVEF.结果:A组在浸泡后HR、收缩压、舒张压、MAP,CVP均下降.至2h时,PAWP>18mmHg(1mmHg=0.133kPa),CO减低伤前30%,CI,LVEDV,LVESV,SV,LVEF均较B组减低(P〈0.05),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BNP均较B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腹部开放伤合并海水浸泡后出现急性心力衰竭的特征.  相似文献   
986.
[目的]了解动物伤人分布情况及相关特点,以便采取针对性狂病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博白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狂病预防门诊2008年动物咬伤患者就诊处理记录,对就诊预防处理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8年共接诊、猫等动物伤2648例。其中,伤1758例,占66.39%;疑是疯狗致伤4例,其他动物无明显狂症状;猫伤594例,占22.43%;鼠、猪等其他动物伤296例.占11.18%。年龄以10岁以下儿童居多(847例),占31.99%;以农民、学生暴露居多(1352、938例),分别占51.07%、35.43%;夏秋季节为暴露高峰期,暴露者中自行处理伤口者1658例,占62.62%;24h内接种疫苗者2271例。占85.76%;全程足量接种疫苗者2647例,占99.98%;联合注射狂病免疫球蛋白者1251例,占47.24%;全程免疫后检测狂病抗体者965例,阳性945例,阳性率为97.92%。[结论]群众动物伤后能主动到疾控部门接受伤口处理和免疫接种,显示了目前居民对狂病的预防意识较强。  相似文献   
987.
目的:肾炎灵片是在传统中药基础上的创新药,是一个合理的雷公藤、黄芪复方配伍剂.观察肾炎灵片对普通Beagle的在体作用(3个月给药),为进一步长期毒性试验奠定基础,也为临床应用提供安全性资料.方法:根据肾炎灵临床治疗剂量和急性毒性试验结果,16只普通成年Beagle(雌雄各半)分低剂量(0.25 g/kg)、中剂量(1.00 g/kg)、高剂量(4.00g/kg)和对照(0.00g/kg)4组,给予连续服用3个月.治疗结束后麻醉取血,检查各主要脏器,并做病理观察.结果:实验动物治疗3个月后一般情况良好,无1例死亡,体质量和食量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血液细胞学、生物化学的各项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各剂量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动物的心电图无异常变化.高剂量组雄性附睾精子计数减少.主要脏器组织学检查,质量系数无明显差异,高剂量组的雄性睾丸和附睾管腔内精子分布稀疏,数量减少.病理检查未发现明显异常.结论:研究结果表明,肾炎灵片在0.25~4.00g/kg剂量内灌胃给药3个月,受试不产生明显的积蓄性毒性反应,但大剂量肾炎灵片有一定生殖毒性.  相似文献   
988.
Aim: To test the protective effects of betaglucin, a novel beta-glucan, on models of myocardial infarction (MI) in rats and dogs. Methods: The 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LAD) coronary artery occlusion model was used to induce an MI in rats and dogs. Three doses of betaglucin (10, 30 and 100 mg/kg), propranolol (positive control, 1 mg/kg) and vehicle alone (5% glucose solution) were administered before LAD occlus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esulting MI were subsequently assessed. In anesthetized dogs, blood pressure heart rate, ventricular function, coronary artery blood flow and myocardial oxygen consumption were determined before and after the drug administration. Results: The MI mass in both rats and dogs was significantly reduced by betaglucin (30 and 100 mg/kg, P〈O.01) and propranolol (P〈O.01). In anesthetized dogs, coronary artery blood flow wa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by betaglucin (30 and 100 mg/kg, P〈O.01), but blood pressure, heart rate and ventricular function were not changed (P〉O.05). High-dose betaglucin (100 mg/kg) increased myocardial oxygen consumption, but not to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level (P〉O.05). The hemodynamic indexes were significantly changed by propranolol. Conclusion: Betaglucin has protective effects on myocardial tissue during MI in rats and dogs and has no influence on hemodynamic parameters at a therapeutic dose. The increase in coronary artery blood flow induced by betaglucin might be beneficial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MI.  相似文献   
989.
海上环境下海战伤救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4  
目的探讨海战伤海上救治的有效方法。方法成年健康杂种60只,按多发性火器伤、弹烧复合伤模型方法,制作颅脑火器伤、胸部开放伤、腹部开放伤、四肢伤和烧伤后模型,随机分为陆战伤组、海战伤1组和海战伤2组,每组20只。陆战伤组实验室设在陆地救护所,海战伤1组设在码头救护所,海战伤2组设在医院船上。海战伤2组动物致伤后被海水浸泡30min,陆战伤组不行海水浸泡。陆战伤组采用常规治疗;海战伤2组采用综合治疗:除常规治疗外加温低张液体(38-40℃的5%葡萄糖液)500ml,东莨菪碱20mg/8h,地塞米松40mg/8h和维生素B6 3~5g/8h。实验中监测24h体温、血浆渗透压、血气分析和血电解质变化;观察3d各组伤口感染率与死亡率。结果①海战伤2组伤情明显重于陆战伤组,表现为低温、血浆渗透压升高、高钠、高氯血症、代谢性酸中毒。治疗12h后,海战伤2组各项指标均达到正常水平。②陆战伤组伤后3d的伤口感染率为15%,海战伤1、2组分别为40%和50%。③陆战伤组死亡率30%,海战伤1组为40%,海战伤2组为50%,海战伤2组死亡率与海战伤1组和陆战伤比较明显增高(P〈0.01)。结论海战伤海水浸泡后对机体的血浆渗透压、电解质平衡和体温过低有严重影响;海上环境对海上救治的疗效有明显影响,可能是实验致死率高的重要原因。早期加温低张液体对复温、降低血浆透渗压、纠正电解质平衡、提高生存率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90.
目的 探讨阵发性房颤转复期间时间依赖性心房电逆重构情况.方法 健康成年杂种18只,随机分为快速起搏组(n=10,ATP组)和假手术组(n=8,Sham组).分别于快速右心房起搏48 h及转复24 h期间,在0、48(起搏停止)、52、56、60、64,68、72 h电生理检测高右房(HRA)的有效不应期(ERP)、传导速度(CV)、折返波长(WL)、频率自适应性、房颤诱发率等反映心房电生理特性的指标.结果 起博48 h后,ATP组ERP、CV、WL较Sham组减少,ATP组频率自适应性较Sham组降低(P<0.05),房颤诱发率明显增加.停止起搏24 h后ERP、FA、房颤诱发率与Sham组及起搏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V与Sham组及起搏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48 h快速心房起搏所致左、右心房电重构在转复24 h后,ERP、FA、房颤诱发率发生逆转,但CV、WL仍不能逆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