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722篇 |
免费 | 208篇 |
国内免费 | 236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8篇 |
儿科学 | 6篇 |
妇产科学 | 3篇 |
基础医学 | 196篇 |
口腔科学 | 146篇 |
临床医学 | 360篇 |
内科学 | 479篇 |
皮肤病学 | 41篇 |
神经病学 | 84篇 |
特种医学 | 193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4篇 |
外科学 | 300篇 |
综合类 | 1211篇 |
预防医学 | 309篇 |
眼科学 | 13篇 |
药学 | 520篇 |
2篇 | |
中国医学 | 267篇 |
肿瘤学 | 2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3篇 |
2023年 | 38篇 |
2022年 | 40篇 |
2021年 | 70篇 |
2020年 | 50篇 |
2019年 | 62篇 |
2018年 | 39篇 |
2017年 | 71篇 |
2016年 | 81篇 |
2015年 | 87篇 |
2014年 | 131篇 |
2013年 | 123篇 |
2012年 | 193篇 |
2011年 | 235篇 |
2010年 | 251篇 |
2009年 | 229篇 |
2008年 | 284篇 |
2007年 | 269篇 |
2006年 | 247篇 |
2005年 | 226篇 |
2004年 | 196篇 |
2003年 | 186篇 |
2002年 | 144篇 |
2001年 | 128篇 |
2000年 | 101篇 |
1999年 | 90篇 |
1998年 | 75篇 |
1997年 | 67篇 |
1996年 | 89篇 |
1995年 | 72篇 |
1994年 | 51篇 |
1993年 | 48篇 |
1992年 | 32篇 |
1991年 | 37篇 |
1990年 | 29篇 |
1989年 | 41篇 |
1988年 | 15篇 |
1987年 | 9篇 |
1986年 | 5篇 |
1985年 | 9篇 |
1982年 | 1篇 |
1965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1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31.
张泽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03,4(4):315-316
2002年4月10日与2002年5月1日,江苏海安县农村发生2起被野犬咬伤头面部。事后,二患者伤口都经过清洗消毒处理,按程序给予联合用苗,但二患者仍因狂犬病发病而死亡。 1 患者情况 患者1,男性,79岁,农民,2002年4月10日上午在家被一野犬咬伤额面部,伤口3.5cm×2.5cm,深0.3cm左右;患者2,4岁女童,2002年5月1日患者随母亲在外婆家被一野犬咬伤右眼眉上额,伤口2.0cm×1.5cm,深0.3cm左右。当时二伤者皆去当地医院进行诊治,伤口清洗消毒处理,由于伤情较重随后即去海安县卫生防疫站要求诊治。 相似文献
932.
200只比格犬心电图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对不同年龄的比格 (Beagle)犬 ,进行了6个导联的心电图描记和分析 ,建立了心电图基本数据。方法 2 0 0条 6~ 36月龄Beagle犬 ,在清醒情况下记录Ⅰ、Ⅱ、Ⅲ、aVR、aVL和aAF 6个导联的心电图。结果 2 0 0只Beagle犬均为窦性心律。不同性别和年龄的犬心率不同 ,雌性犬略快 ,随年龄增加 ,心率变缓。Beagle犬心电图各波形与人相似 ,P R间期为 0 .0 9~ 0 .12s ,QRS波群为 0 .0 4~ 0 .0 6s ,Q T间期为 0 .17~ 0 .2 1s。随着年龄增大 ,P R间期和Q T间期延长 ,QRS波群年龄性别差异不显著。S T段一般与QRS末端合并 ,大多数位于等电位线 ,S T段上移的占 12 % ,一般为上抬或斜升型下降 ,但一般不超过 1mm。Beagle犬存在着窦性心律不齐 ,比例为 15 %。结论 建立了心电图基本数据 ,可供实验时参考 相似文献
933.
成都市疾控中心犬伤门诊免疫预防人群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分析狂犬病暴露人群的流行特征、犬伤者伤口处理与免疫接种现状,探讨降低狂犬病发病率的有效措施.方法 对2010年1~12月在成都市疾控中心进行狂犬疫苗免疫接种登记在册的3 012名患者进行回顾性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结果 3 012例门诊免疫预防人群中只有14例实施基础免疫,其余的2 998例是犬伤人群,其年龄分布以20~50岁的青壮年居多,共接诊1 376例,占犬伤人数的46%;地区分布以成都市主城区为主,共2 569例占85.01%;致伤后24h内就诊2 330例,占78%;犬类伤害占80.99%;伤害的部位以四肢为主,伤害程度以Ⅲ级暴露为主.结论 实施暴露后的规范处理、提高暴露后免疫依从性和基础免疫率,加强狂犬病预防的健康教育,是预防狂犬病最关键的手段. 相似文献
934.
目的探讨农村社区犬咬伤的流行病学特点与患者创面急诊抗感染处理,提高疗效。方法回顾性统计分析杨林镇社区2007年7月至2010年6月犬咬伤的流行病学特点、患者创面的急诊抗感染处理与临床疗效,组间数据率的比较用χ2检验。结果 3年中222例犬咬伤患者,夏秋季节发生126例,冬春季节96例,以夏秋季节占优势(χ2=218.0,P<0.01)。222例犬咬伤患者创面全部愈合。随访至今,全部患者无破伤风及狂犬病发生。结论在农村社区夏秋季节易发生犬咬伤,及时抗感染处理犬咬伤创面,对控制犬咬伤创面的感染、预防破伤风和狂犬病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35.
目的:了解宁波市各犬伤门诊的规范化建设进程与运行情况,为进一步提高犬伤门诊的规范化水平提供依据。方法:设计统一的调查表,对全市范围内所有犬伤门诊开展现况调查。结果:全市共有97家犬伤门诊,其中71.1%的门诊设置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77.3%的门诊五大功能分区完整;99.0%的门诊设置伤口冲洗设备,75.3%的门诊采用冷热供水;88.7%的门诊提供24小时服务;81.4%的门诊使用新版"狂犬病疫苗及被动免疫制剂注射知情同意书"。结论:宁波市犬伤门诊的规范化建设情况良好,伤口处理设施较为完善,但也存在就诊路线不合理、人狂犬病免疫球蛋白的接种率较低等问题,要进一步加强犬伤门诊的规范化建设,提高人狂犬病免疫球蛋白的接种率。 相似文献
936.
目的为了解泉州市洛江区居民被犬咬伤情况及流行病学特点,为相关部门制定狂犬病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洛江区2010年各犬伤门诊就诊的854例犬咬伤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犬伤夏秋季高于冬春季,城市高于农村,男性多于女性,以10~19岁组最多(19.3%),咬伤部位以下肢为主(56.4%),咬伤后24h内处置率68.4%,狂犬疫苗接种率92.9%,抗狂犬病血清/免疫球蛋白接种率14.2%。结论加大犬伤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力度,加强犬类管理和检疫,及时正确处理伤口和接种疫苗,是当前狂犬病防控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937.
<正>本文对宜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动物咬伤专科门诊2010年就诊病例的暴露及暴露后预防治疗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查找暴露后伤口处理、疫苗接种及人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注射过程中的影响因素,为狂犬病的综合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38.
氨茶碱两种给药途径在犬体内的药动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测定比格犬血清中茶碱液相色谱检测法.比较分析氨茶碱静脉滴注和气管插管吸入给药后茶碱在比格犬体内的药动学过程.方法色谱柱为岛津Shim-pack VP-ODS C18(4.6 mmxl50mm,5μm);流动相为甲醇-1%醋酸-三乙胺(24∶76∶0.15),流速1 mL·min-1,柱温25℃,内标为咖啡因.采用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检测波长为(275±2)nm.选用健康比格犬6只,随机分成2组进行交叉给药,第1周一组给予单剂量静脉滴注氨茶碱8 mg·kg-1;另一组采用超声波雾化给予氨茶碱8 mg·kg-1,定时取样进行茶碱血药浓度的测定;1周清洗期后,2组交叉给药,定时取样进行茶碱血药浓度的测定.结果雾化吸入给药后茶碱在体内以一室模型分布,绝对生物利用度为24.52%,Cmax和t1/2降低,而CL变大.结论雾化吸入给药后,茶碱能直接到达靶组织,既降低茶碱的血药浓度,又减少不良反应,为氨茶碱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39.
神经性毒剂梭曼中毒致犬心电图的变化及宾赛克嗪的救治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神经性毒剂梭曼中毒导致犬心电图和心肌酶的变化及新型抗毒剂宾赛克嗪(benthiactzine)的解救作用。方法:健康成年雄性杂种犬7只,体重12-15kg。在麻醉状态下,每次肌肉注射1/3LD梭曼(1LD=10μg/kg),每10min追加1次的累积染毒;以平均动脉压降至40-45mmHg(1mmHg=0.133kPa)为循环衰竭标准。观察在梭曼染毒前后及宾赛克嗪救治后犬的血压、心率、心电图和心肌酶的变化。结果:染毒后诱发犬进行性循环衰竭,心率减慢,房室传导阻滞,部分P波消失,出现室性逸搏,结性心律;T波高耸,波峰尖锐。血液中肌酸磷酸激酸同工酶(CK-MB)和乳酸脱氢酶(LDH)水平显著增加(P〈0.05),表明梭曼染毒导致犬循环衰竭发生心脏受损明显。宾赛克嗪0.1mg/kg静脉注射,57.1%的犬在3-5min恢复窦性心律,心率增加,房室传导阻滞消失,心电图T波可基本恢复,但血液中CK-MB和LDH在救治后无显著恢复。结论:胆碱酯酶抑制剂类毒物梭曼中毒可引起严重心律失常,宾赛克嗪可给予有效的救治。 相似文献
940.
目的 观察伊布利特对犬心脏不同部位起搏阈值的影响.方法 18只成年健康雄性杂种犬,麻醉后气管插管,开胸并缝合电极,伊布利特按O.10mg/kg静脉推注给药(10min缓推,给药30min后按照0.01mg/min静脉滴注维持),观察给药前后心脏不同部位起搏阈值的变化.结果 伊布利特使心肌各部位的起搏阈值均升高,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伊布利特对心脏起搏阈值的升高,提示在行心肌电刺激或植入起搏器同时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时注意起搏电压的变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