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6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5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1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210篇
内科学   15篇
皮肤病学   23篇
神经病学   15篇
特种医学   31篇
外科学   32篇
综合类   116篇
预防医学   101篇
药学   23篇
中国医学   27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97篇
  2009年   189篇
  2008年   20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总结汶川5.12特大地震灾害后急救过程中医院院内感染控制的经验,探讨消毒灭茵检测与效果评价在此次救援过程中的作用,为将来制定相应的灾后应急预案提供参考。方法通过从院前急救初期对伤员进行感染控制,加强急诊手术室等相关手术物品消毒灭菌与效果评估等方法来指导消毒、隔离以及抗生素应用。结果在加强管理的医疗机构中没有出现医院感染爆发流行。伤员伤口普遍愈合良好。结论灾后急救所采取的卫生防疫措施及时、科学、有效。  相似文献   
52.
詹海林 《四川医学》2009,30(10):1608-1609
目的探讨成批外伤伤员急诊处置的原则和意义。方法我院急诊科对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5月13日2时28分来院的地震伤员共计189例,按其伤别及伤情程度,分别给予不同的处置措施。结果所有伤员均得到有序、有效的救治,经清创、包扎等简单处置后离院146例,急诊清创缝合术、急诊手术48例,收住院36例,死亡1例(死于重度多发伤)。结论有效的急救训练和急诊管理,有利于提高急诊工作效率,发挥急诊科院前急救最大的救治能力,充分保证了医疗安全。  相似文献   
53.
目的探索症状监测在地震救援部队中及早发现和控制重要传染病和其他疾病流行的作用。方法2008—05.15/06.14以某部参加救灾全体人员为监测对象,确立发热、腹泻、咽痛、皮疹、皮肤外伤、眼结膜红肿等6种症状为监测指标。结果共监测2726人,在31d监测期内,6种症状的罹患率分别为1.28%~16.62%,皮疹和外伤在救援初期分别有1个发病高峰,发热在第3周有1个发病高峰。荨麻疹、湿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扁桃体炎、外伤等为主要疾病。结论在地震救援部队执行任务期间进行症状监测是可行的,监测的6种主要症状代表性强,可起到预警作用。  相似文献   
54.
“5·12”地震伤员损伤特点及震后初期急救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5·12”大地震伤员的损伤特点,探讨震后初期地震伤员的急救方法。方法以地震后1周都江堰市人民医院救治的地震伤员为对象,分析伤员的年龄、性别、致伤原因、损伤严重程度以及急救方法等信息。结果震后1周内共收治伤员2637例,前5d收治的伤员占93.9%,男和女分别占50.3%和49.7%;死亡伤员和存活伤员中多发伤分别占94.92%和69.94%;挤压/掩埋致伤占51.84%、钝器致伤占24.16%、跌倒/坠落致伤占12.36%;死亡伤员受伤部位以头部为第1位、其他依次是胸部和颈部,存活伤员受伤部位以下肢为第1位、上肢和头部分列第2、3位;所有伤员均现场急救,在保证伤员的生命体征平稳后积极后送至震后相对安全地区医院。结论地震伤员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挤压/掩埋和钝器致伤是主要的致伤原因,头部、颈和胸部受伤是地震伤员死亡的主要原因,对地震伤员震后初期的治疗以维持生命、分诊和后送为主。  相似文献   
55.
汶川地震后绵阳卫生防疫措施与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通过对汶川地震灾后绵阳卫生防疫措施与效果的分析并提出建议,以巩固大灾之后无大疫成果和保障灾后重建顺利进行。方法搜集、整理绵阳传染病疫情资料、抗震救灾卫生防疫工作报表与专题调查报告,回顾性总结汶川地震灾后绵阳卫生防疫工作实践,描述并分析卫生防疫效果。结果总结出10条卫生防疫措施:统筹指挥、整合资源,医疗卫生防疫覆盖到村;统一技术方案,规范应急处置;狠抓环境整治和消杀防疫,消除疾病隐患;注重能力恢复,加强疫情监测报告和分析;现场快检与实验室监测相结合,保证饮水安全;严格食品卫生监管,防止食源性疾病发生;进行应急接种,建立免疫屏障;开展卫生学评价,控制危险因素;开展病媒生物监测,防止媒介生物孳生;广泛开展健康教育,普及救灾防病知识。灾区卫生状况得到改善,无暴发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传染病报告发病率较前3年同期平均水平下降29.23%。结论汶川地震灾后绵阳采取的卫生防疫措施科学有效,传染病报告发病率降低。  相似文献   
56.
汶川地震医学信息服务的实践总结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总结了解放军医学图书馆在5.12汶川地震发生后进行的一系列医学信息服务实践,并对医学信息服务机构如何增强突发事件医学信息服务保障能力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57.
2008年发生的汶川大地震重创了包括四川、甘肃、陕西等数个省份,地震不仅造成人群的身体伤害,同时也会造成心理的伤害.地震引起的心理和精神上的创伤,如果不及时疏导稳定情绪,就可能出现一些过激的心理应激反应.此次地震使甘肃省陇南、天水、甘南等地的自然环境遭受严重破坏.居民的生活环境、心理状况均发生了重大变化.鉴于此,于2008年6月12日对甘肃省灾区居民进行了心理状况调查,以便为心理救助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8.
汶川地震时隔一年,不能忘却的有许多,最值得纪念和传承的是汶川抗震救灾伟大精神?这一精神是由无数可歌可泣的人和事所铸就,彰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现实要求,体现了现实社会和新时代的崇高追求,这一精神作为推进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灵魂,值得深入发掘和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59.
5.12地震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英明决策,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地震救灾指挥部在全省范围迅速抽调29名医务工作人员在医疗保障组设立组建伤员转运工作组,确定震灾伤员转运的总体计划,协调并督促计划的落实,协同各兄弟省市、铁路部门、民航部门,安全高效地将全省10 373名伤员转运至全国20个目的地省市,圆满完成伤员安全转运.创造了我国医疗卫生史上新的奇迹,为我国乃至世界的救灾防病工作提供了全新经验.  相似文献   
60.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地区发生里氏8.0级大地震。我院在5月23日和29日共接收来自灾区的伤员48名,为了了解伤员的总体机体状态,在接诊后立即进行了血常规和生化指标的检测,现对检测结果分析如下。1材料与方法1.1试剂与仪器日本Sysm ex公司2100血液分析仪及配套试剂,日本H ita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