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9919篇 |
免费 | 2347篇 |
国内免费 | 757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30篇 |
儿科学 | 84篇 |
妇产科学 | 69篇 |
基础医学 | 423篇 |
口腔科学 | 278篇 |
临床医学 | 3296篇 |
内科学 | 2944篇 |
皮肤病学 | 192篇 |
神经病学 | 501篇 |
特种医学 | 511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6篇 |
外科学 | 571篇 |
综合类 | 8283篇 |
预防医学 | 1405篇 |
眼科学 | 78篇 |
药学 | 9937篇 |
278篇 | |
中国医学 | 1685篇 |
肿瘤学 | 245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66篇 |
2023年 | 1281篇 |
2022年 | 1648篇 |
2021年 | 2735篇 |
2020年 | 1678篇 |
2019年 | 1831篇 |
2018年 | 866篇 |
2017年 | 1456篇 |
2016年 | 1381篇 |
2015年 | 1487篇 |
2014年 | 2189篇 |
2013年 | 2062篇 |
2012年 | 2236篇 |
2011年 | 2092篇 |
2010年 | 1726篇 |
2009年 | 1403篇 |
2008年 | 1304篇 |
2007年 | 1076篇 |
2006年 | 852篇 |
2005年 | 709篇 |
2004年 | 569篇 |
2003年 | 440篇 |
2002年 | 313篇 |
2001年 | 261篇 |
2000年 | 205篇 |
1999年 | 152篇 |
1998年 | 136篇 |
1997年 | 137篇 |
1996年 | 96篇 |
1995年 | 79篇 |
1994年 | 49篇 |
1993年 | 37篇 |
1992年 | 36篇 |
1991年 | 31篇 |
1990年 | 30篇 |
1989年 | 49篇 |
1988年 | 11篇 |
1987年 | 7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3篇 |
1982年 | 1篇 |
197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探索姜黄素逆转肝细胞生长因子(HGF)诱导的肺癌细胞吉非替尼耐药性的分子机制。方法:利用MTT实验、划痕修复实验和Western blot观察HGF、吉非替尼和姜黄素对PC9细胞药物敏感性、迁移能力、上皮间质转化和相关信号通路的影响.结果:HGF可显著降低PC9细胞对吉非替尼的敏感性,而姜黄素可显著逆转HGF诱导的PC9细胞对吉非替尼的耐药性。HGF还可诱导PC9细胞发生迁移及上皮间质转化,激活c-Met/AKT/mTOR通路,单独吉非替尼不能逆转HGF诱导的迁移、上皮间质转化及c-Met/AKT/mTOR通路活化,而吉非替尼联合姜黄素可抑制HGF诱导的c-Met/AKT/mTOR通路活化并逆转PC9细胞的迁移和上皮间质转化。结论:姜黄素抑制HGF诱导的PC9细胞吉非替尼耐药性可能是通过逆转上皮间质转化和抑制c-Met/AKT/mTOR通路实现的。 相似文献
992.
蒋玉林刘一锋张志乾杨俊鸿叶相森靳倩妮陈婷梅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017,(9):1223-1227
目的探讨维替泊芬对MDA-MB-231乳腺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选取对数生长期的MDA-MB-231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维替泊芬处理组。先采用CCK-8法确定维替泊芬对MDA-MB-231细胞增殖抑制的最低抑制浓度,而后采用4μmol/m L维替泊芬处理MDA-MB-231细胞,采用TranswellTM侵袭实验检测细胞的侵袭能力,采用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0、4、8、12、16)μmol/m L维替泊芬对MDA-MB-231细胞中增殖相关蛋白c-MYC、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Yes相关蛋白(YAP)及其靶基因富半胱氨酸蛋白61(CYR61)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维替泊芬明显抑制MDA-MB-231细胞的增殖,且呈剂量依赖性,最低抑制浓度为4μmol/m L。4μmol/m L维替泊芬显著抑制MDA-MB-231细胞的侵袭及迁移。维替泊芬下调MDA-MB-231细胞中增殖相关蛋白c-MYC、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D1及YAP、CYR61和CTGF的蛋白表达水平。结论维替泊芬通过下调YAP及其靶基因CYR61、CTGF表达显著抑制MDA-MB-231细胞的增殖、侵袭及迁移。 相似文献
993.
目的 本研究旨在通过检测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 ,LPS)作用后人非小细胞肺癌耐药株细胞内核转录因子(nuclear factor-κB,NF)-κB p65表达量的变化,探讨LPS作用下NF-κB表达量的增高与吉非替尼获得性耐药产生的相关性.方法 成功诱导非小细胞肺癌细胞株HCC827对吉非替尼产生稳定的获得性耐药后,按设置的分组用LPS及吉非替尼处理细胞,采用CCK-8法检测处理后吉非替尼对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值),并与各自对照组相比较.细胞增殖曲线显示LPS作用对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克隆形成实验显示LPS作用后对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LPS及吉非替尼处理后耐药株HCC827/GR-8-1细胞中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Bcl-2等蛋白的表达量,并检测NF-κB蛋白的表达量,探讨LPS作用后激活的NF-κB对细胞吉非替尼敏感性的调节.结果 LPS处理后,可以显著降低耐药细胞对吉非替尼的敏感性,细胞克隆形成实验及增殖曲线显示LPS并无明显促进细胞的增殖作用,但可以降低细胞对吉非替尼的敏感性.蛋白质免疫印迹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较,LPS可抑制Caspase-3等相关促凋亡蛋白的表达,而相应凋亡抑制蛋白Bcl-2的表达上升.LPS处理48 h后NF-κB的表达量显著上调.LPS通过调节NF-κB表达量上升而参与细胞耐药机制的产生.结论 经LPS作用后的非小细胞肺癌细胞对吉非替尼敏感性降低,LPS处理后细胞的NF-κB表达量显著增高,增高的NF-κB表达量与细胞对吉非替尼的药物敏感性下降相关. 相似文献
994.
目的 探讨宫颈癌患者利用伊立替康联合卡铂辅助化疗时,患者血清叶酸、SCC-Ag水平及临床疗效的变化情况.方法 选取2015年7月至2016年4月间于我院确诊的126例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患者直接进行广泛全子宫切除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实验组患者66 例于术前进行卡铂与伊立替康的联合化疗,再行全子宫切除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血清叶酸、SCC-Ag水平及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并注意辅助化疗期间进行定期复查,记录毒副反应并给予相应治疗.结果 实验组临床治疗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经治疗后血清叶酸水平均增高(P<0.05),实验组的SCC-Ag 水平显著下降,且SCC-Ag 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中发生骨髓抑制5例,胃肠道反应4例,脱发11例,切口感染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对照组中发生切口感染4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1%,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 对宫颈癌患者实施伊立替康联合卡铂辅助化疗能显著改善患者血清叶酸及SCC-Ag水平,虽然化疗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但仍不失为提高临床疗效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995.
目的探讨阿米替林与复方羊角颗粒联合治疗紧张型头痛疗效。方法对115例紧张型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对照组55例,治疗组给予阿米替林片与复方羊角颗粒口服,对照组给予肠溶阿斯匹林片口服,两组病人疗程均为4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8.33%,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3.64%,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均未发现有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阿米替林片与复方羊角颗粒联合治疗紧张型头痛,效果明显,远期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96.
目的 观察聚乙二醇干扰素alpha-2a联合恩替卡韦治疗高病毒载量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60例HBeAg阳性患者随机分成三组: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组20例(A组),恩替卡韦组20例(B组),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恩替卡韦组20例(C组)(联合治疗12周后单用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观察三组患者治疗4、12及24周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复常率、HBV DNA阴转率、HBsAg和HBeAg血清转换情况,并观察其不良反应.结果 分别在治疗第4、12、24周时比较三组,A组、B组的HBV DNA阴转率均明显低于C组(分别为:Z=-4.6,P<0.0001;Z=-2.53,P=0.0114);A组ALT复常率明显低于C组(Z=-2.63,P=0.0086),B组与C组的ALT复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组的HBsAg、HBeAg下降幅度大于A组和B组.结论 聚乙二醇干扰素alpha-2a联合恩替卡韦治疗高病毒载量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6个月疗程中HBV DNA阴转率、ALT复常率均优于聚乙二醇干扰素单药治疗,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997.
目的:观察伊立替康或多西他赛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近期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1晚期非小细胞肺癌68例中,伊立替康联合奥沙利铂组(A组)36例,采用伊立替康100mg/m2,第1、8天;奥沙利铂130mg/m2,第2天,静脉滴注。多西他赛联合奥沙利铂组(B组)32例,采用多西他赛75mg/m2,第1天;奥沙利铂130mg/m2,第2天,静脉滴注。21天为1周期,连用2周期后评定疗效。结果:A组和B组有效率分别为41.67%和31.2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迟发性腹泻和胆碱性综合征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P〈0.01),但A组粒细胞减少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伊立替康或多西他赛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有较好的疗效,不良反应可以耐受,安全性好,可以考虑作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方案之一。 相似文献
998.
刘玉琼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011,27(4)
目的:观察拓扑替康(TPT)对宫颈癌Hele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方法:在相同放疗条件下,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TPT对HeLa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TUNEL法检测TPT对HeLa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随着TPT浓度升高(0.05 mg/L、0.1 mg/L、0.2 mg/L、升至0.4 mg/L),HeLa细胞的增殖抑制率逐渐升高,细胞的凋亡率依次增加.结论:TPT能抑制宫颈癌HeLa细胞的增殖并促进其凋亡. 相似文献
999.
目的分析雷米普利联合替米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临床糖尿病肾病患者210例,随机分成3组,每组70例,分别为雷米普利组、替米沙坦组、联合治疗组。治疗12周(1个疗程)后,比较以上3组患者的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含量(UMA)、内生肌酐清除率(Ccr)、血尿素氮(BUN)、血清钾离子浓度、血压等临床生化指标。结果在UMA与血压方面,3组患者治疗前后均有显著性下降(P〈0.05);而在Ccr、BUN及K+浓度方面,3组患者治疗前后均无明显改变(P〉0.05)。与雷米普利组或替米沙坦组相比较,联合治疗组治疗后的UMA明显降低(P〈0.05),而Ccr、BUN、血压及K+浓度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雷米普利联合替米沙坦是早期治疗糖尿病肾病较好的可选方案之一。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探讨在不同的时间窗使用阿替普酶(rt-PA)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进行静脉溶栓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8月期间徐州矿务集团第二医院收治的50例AC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为所有患者均使用rt-PA进行静脉溶栓治疗.将其中发病至使用rt-PA进行治疗的时间<3 h的25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将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