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773篇
  免费   819篇
  国内免费   1408篇
耳鼻咽喉   17篇
儿科学   463篇
妇产科学   36篇
基础医学   620篇
口腔科学   102篇
临床医学   3062篇
内科学   5124篇
皮肤病学   71篇
神经病学   47篇
特种医学   592篇
外国民族医学   51篇
外科学   470篇
综合类   8596篇
预防医学   2083篇
眼科学   13篇
药学   3852篇
  57篇
中国医学   2253篇
肿瘤学   491篇
  2024年   102篇
  2023年   520篇
  2022年   596篇
  2021年   625篇
  2020年   526篇
  2019年   565篇
  2018年   248篇
  2017年   498篇
  2016年   578篇
  2015年   654篇
  2014年   1188篇
  2013年   1173篇
  2012年   1390篇
  2011年   1513篇
  2010年   1406篇
  2009年   1329篇
  2008年   1315篇
  2007年   1278篇
  2006年   1348篇
  2005年   1317篇
  2004年   1146篇
  2003年   1252篇
  2002年   1185篇
  2001年   1178篇
  2000年   1095篇
  1999年   808篇
  1998年   797篇
  1997年   665篇
  1996年   460篇
  1995年   333篇
  1994年   236篇
  1993年   200篇
  1992年   133篇
  1991年   129篇
  1990年   101篇
  1989年   86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51.
赵刚  万进 《实用医学杂志》2007,23(18):2796-2797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的发现已彻底地颠覆了人类关于许多种胃肠道疾病的基本理论,使某些胃肠道疾病如慢性、活动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病因学和治疗学上出现了一场革命,且Hp与胃腺癌和胃黏膜相关性淋巴样组织淋巴瘤(MALT)密切相关,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已将 Hp列为Ⅰ类致癌因子.[第一段]  相似文献   
952.
胃息肉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陈平湖  李剑  叶伟智 《实用医学杂志》2006,22(17):1998-1999
目的:探讨本地区胃息肉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关系.方法:对我院1988-2005年18年间,经胃镜活检及病理诊断胃息肉484例的HP感染情况进行分析,并与同期检测浅表性胃窦炎(静止期)500例的HP感染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胃息肉HP感染率为68.2%(330/484),明显高于慢性浅表性胃窦炎(静止期)的40.4%(202/500)(P<0.01).其中8例证实有HP感染炎症性息肉患者,经根除HP后,复查发现息肉消失.结论:胃息肉的发生可能与HP感染有关,其机制可能与HP引起胃黏膜活动有关.根除HP治疗,可望使炎症性息肉消失.  相似文献   
953.
陈诗华  罗刚  刘英  邱启兰 《中国内镜杂志》2007,13(4):443-443,445
胃癌的发病是多因素的,研究显示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诱发胃癌最重要的单一危险因素,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已将其定为人类胃癌的Ⅰ类致癌原。我院消化科对54例行外科手术切除的胃癌及癌旁组织Hp感染的情况进行了回顾性调查总结,目的在于探讨胃癌患者胃内Hp的检出情况与胃癌发生的部位、癌组织的分化程度和胃癌的临床分期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54.
吕晓菊 《华西医学》1995,10(2):166-168
聚合酶链反应在幽门螺杆菌研究中的应用吕晓菊综述穆国尧审校华西医科大学传染病学教研室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是一种呈弯曲状或螺杆状的革兰氏阴性杆菌。1982年首次由Marshall[1]等从慢性活动型胃炎病人胃活检组织中...  相似文献   
955.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合并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肝源性溃疡58例的胃镜下食管静脉曲张程度、胃十二指肠黏膜病变情况和幽门螺杆菌(Hp)感染率资料。结果:肝源性溃疡多发生于重度静脉曲张,且与静脉曲张程度呈正相关(P<0.05);肝源性溃疡Hp检出率为58.6%,Hp阳性消化性溃疡出血率(20.6%)高于Hp阴性消化性溃疡出血率(8.3%,P<0.05)。结论:肝源性溃疡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有关,肝源性溃疡Hp检出率高,Hp阳性肝源性溃疡出血率高。  相似文献   
956.
目的:观察蒲翘异功汤联合常规含铋剂四联疗法治疗脾胃虚寒证幽门螺杆菌(Hp)感染相关性胃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的消化科患者60例,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予四联疗法治疗14天,后予序贯服用予艾司奥美拉唑镁肠溶片治疗6周;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蒲翘异功汤治疗。2组均治疗8周评价疗效。疗程结束后观察临床疗效指标及安全性指标。对胃镜下治愈并根除Hp的患者随访4个月,评价其远期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Hp感染情况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9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4个月后,观察组复发率10.71%,对照组37.0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溃疡疗效观察组痊愈率46.67%,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痊愈率33.33%,总有效率76.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4个月后溃疡复发情况进行比较,观察组溃疡痊愈14例中,复发1例,复发率7.14%;对照组痊愈10例中,复发4例,复发率4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环氧合酶2(COX-2)、中间核转录因子(NF-кBp65)和三叶因子(TFF3)免疫组化表达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各项中医症状积分较治疗前均有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胃脘疼痛、得食痛减、四肢乏力、肢冷畏寒、纳呆食少症状积分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研究过程中,2组间的安全性指标均未见明显异常,无不良反应,治疗前后心、肝、肾功能,血、小便、大便常规检查及心电图检查均无明显异常。结论:蒲翘异功汤联合常规含铋剂四联疗法治疗脾胃虚寒证Hp相关性胃溃疡,其Hp清除率与单纯含铋剂四联疗法治疗虽无明显变化,但能降低Hp感染的远期复发率,不同程度改善脾胃虚寒证Hp相关性胃溃疡患者的中医症状,提高胃溃疡治愈率,降低胃溃疡远期复发率,有效降低COX-2、NF-кBp65、TFF3肿瘤风险因子表达水平,且临床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957.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超声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常见于新生儿及小婴儿,占消化道畸形的第三位,以往其诊断主要依靠X线钡餐检查,近年来我们常用B超检查,发现幽门狭窄的声像图十分具有特征性,诊断准确率高,现将经手术证实的13例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58.
何延军  陈芳玲  康润芳 《新中医》2021,53(15):169-171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护理对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消化性溃疡的证候改善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82例Hp相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单双数法将所有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中西医结合护理。护理4周后,观察对比2组护理前后中医证候评分、生活质量及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2组中医证候总评分均降低,且研究组较对照组低(P0.05)。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护理对Hp相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的护理效果满意,可促进患者中医证候的有效改善。  相似文献   
959.
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ucosa 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MALT)淋巴瘤及Dieulafoy病均为少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二者并发更为少见。我院发现1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60.
选取姚乃礼教授采用中药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患者的有效病案,采用频次分析及关联规则分析等数据挖掘方法结合专家访谈的方式探讨姚乃礼教授治疗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胃炎的经验与用药规律。共纳入姚乃礼教授治疗Hp相关性胃炎的处方88首,用药131味,总用药频次为1 280次。姚乃礼教授治疗Hp相关性胃炎常用的药物为甘草、茯苓、黄连、莪术、浙贝母,其次为法半夏、太子参、炒白术、醋鸡内金等;寒温并用,所用药物以甘、苦、辛味药物为主;以益气健脾、清热解毒、活血止痛为治则;治疗思路以“固护中焦,预防为要”“清热解毒,活血通络”为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