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0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19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4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04篇
预防医学   26篇
药学   97篇
  1篇
中国医学   359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姜中多糖及总糖含量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测定干姜中多糖及总糖的含量。方法:硫酸-苯酚显色后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吸收度,测定波长488nm,按照回归方程计算含量。结果:干姜多糖及总糖在12.03—84.21μg范围内含量与吸光度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C=5.227×10^-4+1.778×10^-2A相关系数r=0.9991。干姜多糖含量为13.01%,总糖含量为20.21%。结论:此方法操作方便,结果准确,为干姜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62.
依据《伤寒杂病论》原文,从主治证候、配伍应用两方面,考查123条原文、76首经方中生姜的运用规律.结果发现:①生姜可对症应用于呕吐,主要适用于内有水饮或津液代谢障碍伴有表证未解的呕吐;②生姜不与甘草、大枣配伍时,常与半夏、橘皮等行气消痰药同用,主治呕、哕等病证,提示生姜在二陈汤中具有重要的配伍意义;③经方加减时,生姜主...  相似文献   
63.
姜对脑血管疾病的作用与途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传统中药姜对脑血管疾病的药理作用及其途径。 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1980-01/2003-12有关姜对脑血管疾病作用与机制方面的文献,检索词“Zingiber officinale Rosc”,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 资料选择:检索得到有关姜的相关研究文献,逐篇阅读筛选涉及脑血管疾病的作用与机制方面的文献,文献类型包括体内动物试验、体外动物试验和临床研究。资料提炼:共检出有关姜的相关研究文献108篇,涉及其化学成分分析的文献24篇,有关其药理作用的文献80篇,其中对心脑血管作用方面的文献共29篇,脑血管作用方面的文献8篇。分别对其进行归类总结和述评,并就存在的问题提出看法和展望。 资料综合:①姜在抗凝血和抗血栓形成方面的药理作用:体外实验表明,水提物及其有机溶媒提取物均可抑制血小板聚集,抑制血小板血栓形成,其作用随剂量增大而加强。体内实验表明,水提取物、挥发油、醇提取物灌胃均能抑制血小板聚集。姜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与抑制环氧化酶活性有关。临床研究显示,生姜或姜粉能抑制血小板聚集,但姜的剂量大小对药效作用有较大影响。②姜在改善脑循环方面的药理作用:表现为缓解血管痉挛、降低血流速度;改善缺血组织代谢和缺氧状况而对大脑起积极的保护作用。 结论:姜对脑血管疾病的药理作用主要表现在抗凝血、抗血栓形成和改善脑循环等方面。  相似文献   
64.
目的 探讨姜酮对压力负荷诱导的心肌纤维化的改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将40只雄性C57/B6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假手术+姜酮处理)、手术组、药物组(手术+姜酮处理),每组10只,后2组用主动脉缩窄术建立压力负荷诱导的心肌纤维化模型.术后3 d对照组和药物组灌胃姜酮20 mg/(kg·d),持续25 d.术后4周...  相似文献   
65.
彭稳稳    刘莎莎    王亚    张永鑫    李俊松    李文  蔡宝昌   《中国药学杂志》2013,48(4):258-261
 目的 以附子-干姜药对为研究对象,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附子单煎液及附子与干姜合煎液中次乌头碱(HA)、苯甲酰乌头原碱(BAC)、苯甲酰次乌头原碱(BHA)及苯甲酰新乌头原碱(BMA)4种乌头类生物碱,探讨两药相须配伍增效原理。方法 Kromasil C18柱(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A相为乙腈,B相为0.2%醋酸水溶液(三乙胺调pH为6.2),梯度洗脱(0~15 min:25%~31%A;15~36 min:31%~35%A;36~40 min:35%~25%A);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40 nm,柱温30 ℃。结果 4种乌头类生物碱均达到基线分离,线性关系良好(r>0.999),加样回收率为96.9%~101.9%,RSD<3%。与附子单煎液相比,附子与干姜合煎液中次乌头碱及苯甲酰新乌头原碱煎出量增加,苯甲酰乌头原碱及苯甲酰次乌头原碱煎出量稍有减少,但4种乌头类生物碱煎出量总和呈增加趋势。结论 附子与干姜配伍可促进乌头类总生物碱的溶出,从成分角度解释附子与干姜相须配伍增效原理。  相似文献   
66.
五种中药与附子配伍前后有效成分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白芍、人参、干姜、甘草、大黄与附子各炮制品配伍前后有效成分含量的变化。方法:以芍药苷、人参皂苷、辣椒素、甘草酸单铵盐、大黄素为对照品,采用HPLC法测定,对比白芍、人参、干姜、甘草、大黄与附子配伍前后其有效成分的含量变化。结果:配伍后诸药有效成分含量明显低于药材单煎液。结论:附子与白芍、人参、干姜、甘草、大黄配伍后,附子毒性降低,与其配伍的五味中药药材中的有效成分亦有变化。  相似文献   
67.
68.
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治疗尿毒症性胃炎10例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出自《伤寒论》。笔者用此方治疗尿毒症性胃炎 10例 ,疗效较好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标准符合终末期肾衰 (ESRF)的诊断标准[1] ;有明显的尿毒症性胃炎症状如恶心、呕吐、没有食欲等 ;高血钾及 2 4 h尿量 <10 0 0 ml的患者除外。1.2 一般情况 10例 ESRF患者 ,系 1999- 0 5~ 2 0 0 0 -12肾内科住院及专科门诊者。男 6例 ,女 4例 ;年龄 4 2~ 6 3岁 ,平均 4 9.2岁 ;尿毒症性胃炎病程 15~ 6 2 d,平均 35 d。2 治疗方法治则 :辛开苦降、调和脾胃。方药 :干姜、黄芩、黄连各 5 g,党参 10 g,鸡内金 10 g,…  相似文献   
69.
70.
目的:制备姜酊豆蔻驱风合剂并建立其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浸渍法制备复方豆蔻酊和姜酊,以复方豆蔻酊和姜酊为主药加浓薄荷水、蒸馏水制备姜酊豆蔻驱风合剂。对豆蔻挥发油与薄荷油进行理化鉴别,以薄层色谱法对方中主要药物肉桂、小茴、干姜进行定性鉴别。结果:TLC能清淅地鉴别肉桂、小茴、干姜的特征斑点。结论:本品的制备工艺可行,质量稳定;薄层斑点清晰,重现性好,可用于姜酊豆蔻驱风合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