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8篇
  免费   65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53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51篇
综合类   67篇
预防医学   74篇
药学   16篇
肿瘤学   11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 选取10例身高在120.0 cm左右的急性白血病患者分上下两段行螺旋断层治疗(HT)实现全身照射(TBI),通过分析衔接处靶区剂量分布的变化情况,寻找最佳靶区间隔距离所对应的计划设计参数。方法 选取的研究对象使用德国Siemens公司定位CT获得层厚为5 mm的全身图像,同时在髌骨上方10 cm处放置铅丝,作为上下两段靶区的分割线。在美国瓦里安Eclipse 13.5医生工作站进行靶区和危及器官的勾画,其中上下靶区在铅丝分割处依次分别内收不同距离,然后传至HT计划工作站进行计划设计,其中射野宽度(FW)分别选择5.0、2.5、1.0 cm,螺距分别选择0.430与0.287,调制因子1.8,剂量计算网格(最精细:0.195 cm×0.195 cm),其余计划参数都保持一致。将其分两段照射的上下靶区依据不同参数进行计划设计,并将设计好的不同参数的计划分别对应叠加在一起进行分析衔接处靶区剂量分布的变化情况。结果 通过比较不同螺距和射野宽度所对应不同间隔距离的衔接处靶区的剂量分布,发现只有射野宽度才影响衔接处靶区的剂量分布:当射野宽度为5.0 cm时,靶区间隔距离为5.0 cm在衔接处的剂量分布最佳;同理当射野宽度为2.5和1.0 cm时,靶区间隔距离分别为2.0和1.0 cm时最佳,即衔接处靶区的最佳剂量分布所对应的间隔距离与射野宽度保持一致。而螺距对衔接处靶区剂量和总治疗时间比值没有影响,总治疗时间长度与射野宽度保持一致反比关系。结论 对于HT进行分段式TBI治疗时,采用如上的计划设计参数,同时靶区勾画时间隔距离与射野宽度保持一致,能保证在进行分段TBI治疗时衔接处靶区不会出现剂量冷热点,确保了治疗的精确与安全。在实际临床治疗过程中,为达到治疗效果与效率的平衡,需要选择合适的计划参数。  相似文献   
82.
目的 针对乳腺癌容积旋转调强(VMAT)计划设计,建立射野边界自动外放方法,并评价其效果。方法 在Pinnacle3 9.10计划系统制定乳腺癌边界外放的VMAT计划(E-VMAT):在计划CT图像的乳腺表面中间位置设置虚拟组织补偿物(P-bolus),将它作为靶区的一部分,进行VMAT计划优化计算,实现射野边界自动外放,然后保持优化得到的射野参数,去除P-bolus后进行最终计划剂量分布计算。选取10例乳腺癌患者,对比E-VMAT计划与常规VMAT计划的剂量学参数和计划执行效率。结果射野方向观图上,能观察到E-VMAT方法实现射野钨门和MLC叶片在胸廓方向上的位置外放到皮肤以外。两类计划的靶区和危及器官的剂量学参数相似,计划执行效率一致(P>0.05)。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方法可以有效地实现VMAT射野边界自动外放,防止由患者呼吸运动和(或)摆位误差引起的靶区漏照;方法不需要编程实现,适用于不同计划系统。  相似文献   
83.
[目的]比较电子射野影像装置(electronic portal imaging device,EPID)和Clarity经会阴超声(trans-perineal ultrasound,TPUS)在基于黄金基准标志物的前列腺癌影像引导放疗(IGRT)中靶区实时位置验证效能。[方法]筛选符合标准的前列腺癌患者10例,接受治疗前锥形束CT验证以确保前列腺癌IGRT分次治疗间靶区位置准确性;之后接受治疗中实时EPID和TPUS成像,分别采用Bland-Altman法和独立样本t检验评价两种成像方法对前列腺癌IGRT分次治疗内靶区位置验证一致性和差异。[结果] TPUS和EPID位置验证数值在左右、头脚、腹背3个方向上具有中度以上相关性(r=0.879、0.645、0.531)。3个方向上TPUS位置验证数值显著性小于EPID[(0.32±0.20)mm vs (0.51±0.33) mm,(0.41±0.31) mm vs (0.63±0.48) mm,(0.46±0.38) mm vs (0.72±0.45) mm,P均<0.05]。TPUS和EPID记录的总位移时间呈弱相关(r=0...  相似文献   
84.
目的通过研究低MU对医科达Precise、医科达Synergy、瓦里安21CX三台加速器X射线剂量学的影响,设置计划系统的优化参数。方法测量三台加速器在不同MU下输出剂量的线性、剂量分布均匀度和射线质3种描述射线束基本特性的参数。结果在1≤MU<5时,每个MU的剂量差别≤1.9%,当MU≥5时,每个MU的剂量差别≤0.8%。MU≥3时三台加速器的平坦度、对称性、射线质误差均在允许范围内。结论不同型号加速器参数不同,低MU对加速器的影响大小是不同的,因此要定期测量加速器的启动特性。  相似文献   
85.
放射治疗射野影像验证在放疗技术的质量控制(QC)与质量保证(QA)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医疗举证责任倒置措施》的颁布,使广大患者和医务工作者的合法权益得到进一步保障。目前临床上应用非动态监测射野范围的方法有电子射野影像装置(EPID)、计算机X线摄影(CR)以及传统的屏(铜)-片成像方法,前两者需要昂贵的专用装置和配备,许多放疗中心尚不具备,而屏(铜)-片成像方法已在临床应用多年,且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对其摄影剂量的选择人们常以经验判断。笔者通过临床上常用的受试者操作特性曲线(ROC曲线)在屏(铜)-片成像不同摄影剂量时对图像显示效果的测试分析,试图为屏(铜)-片成像实施射野影像验证时的摄影剂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6.
目的分析我科胸腹部肿瘤调强适形放疗(IMRT)摆位误差情况,为放疗计划靶区(PTV)的设定提供参考数据。方法选取胸腹部肿瘤患者20例,在放疗过程中利用射野影像系统(EPID)每周拍摄正侧位电子射野图像1-2次。在EPID下将电子射野图像与数字重建图像(DRR)配准,测定三个方向的摆位误差。结果240张电子射野影像中,212张(88.3%)误差不大于3mm,232张(97.0%)误差不大干5mm。总体系统误差分别为X轴(-0.78±1.49)mm、Y轴(-0.18±2.34)mm、Z轴(0.24±1.60)mm,随机误差的标准差则分别为0.35mm、0.60mm和0.35mm。计算得出X轴、Y轴、Z轴的MPTv值分别为3.96mm、6.28mm、4.25mm。结论胸腹部肿瘤调强适形放疗尽管有真空垫、热塑面模等体位固定装置,还是具有一定程度的摆位误差,建议通过摆位误差的监测和纠正提高放射治疗的摆位精度。  相似文献   
87.
放射性治疗是利用放射线来抑制和杀灭瘤细胞而达到治疗的目的。放射线照射在病人体表的大小范围称之为射野。在医院里,放疗医生根据肿瘤的范围及生物学要求精心设计病人的射野,用紫墨水在病人皮肤上画出。在每次照射治疗时,医生都要看清病人的射野,才能给予正确的照射。因此要求病人一定要注意保护射野使其保持清晰状态。再就是皮肤的完好无损在照射治疗中也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88.
目的:介绍组织模体比、中心离轴比、射野输出因子的数据采集。方法:把半导体探测器放入IBA三维水箱设定的深度,对6 MV的射线进行数据收集,把12种不同准直器测量的数据经过软件处理输入到主工作站。结果:经过比对测量的射波刀临床数据,除了在0 mm处TPR数据有较大的误差外,大部分误差都在2%以内。结论:测量的数据与射波刀以往的经验数据线性拟合度很好,误差在1%以内,可以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89.
调强治疗计划中射野强度优化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本文根据调强放射治疗的研究现状,结合最优化方法,对IMRT中射野强度(通量)模型进行了深入研究。方法:详细介绍了剂量计算模型与强度(通量)优化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对我科cms与pinnacle放射治疗计划系统的优化方式进行对比。结果:pinnacle放射治疗计划系统的优化模型时间效率更高。结论:通过深入了解放射治疗计划系统的优化方式,为临床实际工作作出理论指导,并为下一阶段的自主软件开发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0.
目的:探讨利用MV级计算机X线摄影(computed radiography,CR)技术拍摄放射治疗病人射野验证片的价值与意义.材料与方法:采用双曝光技术进行放射治疗射野验证片的拍摄,在曝光时加入射野参考坐标十字插板,十字线坐标为实际射野的参考坐标,并根据片中人体解剖标记计算中心移位误差,与模拟机的计划摄片、治疗计划系统生成的DRR(digital reconstructed radiography)进行比较分析,测量摆位误差.结果:15例病人,在首次进行放射治疗前用AGFA高能CR分别拍摄0°和90°验证片,共得到30张验证片.模拟定位片和射野验证片都能较清晰显示照射野形状、大小、治疗中心以及与人体解剖标记之间的关系.由两位医师得出的两组误差数据没有统计学差异(在x、y、z方向上,P>0.05).结论:利用CR技术拍摄放疗病人模拟定位片和射野验证片,成像满意,操作简便,可以有效减少放疗摆位误差,提高摆位的准确性,及时纠正摆位误差,是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的有力工具.作为放射治疗病人位置的验证、实现放射治疗科数字化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