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250篇
  免费   1191篇
  国内免费   713篇
耳鼻咽喉   80篇
儿科学   85篇
妇产科学   44篇
基础医学   708篇
口腔科学   108篇
临床医学   4001篇
内科学   2289篇
皮肤病学   57篇
神经病学   3630篇
特种医学   1850篇
外国民族医学   17篇
外科学   1798篇
综合类   6619篇
预防医学   829篇
眼科学   294篇
药学   2187篇
  35篇
中国医学   1126篇
肿瘤学   397篇
  2024年   104篇
  2023年   485篇
  2022年   500篇
  2021年   599篇
  2020年   566篇
  2019年   584篇
  2018年   343篇
  2017年   494篇
  2016年   623篇
  2015年   682篇
  2014年   1070篇
  2013年   1171篇
  2012年   1542篇
  2011年   1706篇
  2010年   1605篇
  2009年   1682篇
  2008年   1703篇
  2007年   1512篇
  2006年   1451篇
  2005年   1412篇
  2004年   1172篇
  2003年   955篇
  2002年   757篇
  2001年   700篇
  2000年   413篇
  1999年   343篇
  1998年   333篇
  1997年   296篇
  1996年   274篇
  1995年   181篇
  1994年   192篇
  1993年   130篇
  1992年   105篇
  1991年   103篇
  1990年   94篇
  1989年   81篇
  1988年   49篇
  1987年   33篇
  1986年   42篇
  1985年   29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王宏国  熊刚  石海亮 《安徽医学》2022,43(11):1318-1322
目的 研究脑脊液乳酸脱氢酶(LDH)、水通道蛋白4(AQP4)水平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武汉市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260例aSAH患者,根据改良Rankin量表(mRS)将aSAH患者分为转归良好组185例和转归不良组75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患者脑脊液AQP4水平,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LDH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脑脊液LDH、AQP4水平单独及联合预测aSAH预后的价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aSAH转归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 与转归良好组相比,转归不良组入院Hunt-Hess分级(Ⅲ~Ⅳ)比例、改良Fisher分级(3~4)比例、并发脑血管痉挛比例、并发脑积水比例及脑脊液LDH、AQP4水平均较高,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分较低(P<0.05)。脑脊液LDH、AQP4水平单独及联合预测aSAH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45、0.801和0.886。入院Hunt-Hess分级Ⅲ~Ⅳ级[OR(95%CI):1.997(1.336...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比较分支型覆膜支架完全重建左锁骨下动脉(LSA)与直管型覆膜支架部分覆盖LSA治疗近LSA破口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1年3月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接受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治疗的125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 根据LSA处理方式的不同分为LSA完全重建组(n=25)和LSA部分覆盖组(n=100)。比较两组患者一般情况资料、手术相关指标及术后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随访术后1年间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 分析两组患者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 并应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及log-rank检验比较组间累积生存率的差异。结果相较于LSA部分覆盖组, LSA完全重建组近端破口距LSA距离较短[(8.69±2.32)mm 比(13.77±1.71)mm]、住院费用较高[17.54(16.60~18.99)万元比 14.37(13.81~15.18)万元]、平均支架长度[200.00 mm 比 150.00(150.00~150.00)mm]及手术时间较长[155.00(140.00~170.00)mi...  相似文献   
993.
易伟华  韩捷 《医学临床研究》2007,24(8):1385-1386
【目的】观察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主动脉夹层病人的临床特点,寻找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3月至2007年1月EICU内收治的23例主动脉夹层病人的临床特点,以及相应的医疗和护理措施。【结果】23例病人中,20例病情好转,3例死亡。【结论】早期明确诊断,积极配合医生做好治疗和抢救,密切观察病情的变化,做好心理护理,是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赢得外科或介入治疗时间的关键。  相似文献   
994.
目的:观察早基因c-fos反义寡核苷酸对豚鼠眼球发育及视网膜c-fos表达的影响,以证明早基因c-fos在豚鼠近视形成中的重要作用,并研究其在视网膜信号转导及抑制近视的可能分子机制.方法:3周三色豚鼠31只,随机均分为3组:高浓度寡核苷酸注射组(1 nmol)、低浓度寡核苷酸注射组(0.1 nmol)及对照组.玻璃体注药前后分别对各组进行视网膜检影和A超测眼轴长度,分别运用免疫组织化学和RT-PCR观察各组视网膜c-fos蛋白及mRNA表达和变化.结果:高浓度和低浓度c-fos反义寡核苷酸注射眼均呈明显中度近视(-5.425 D及-5.575 D),视网膜c-fos表达明显下调,c-fos反义寡核苷酸注射眼与自身c-fos正义寡核苷酸注射眼、生理盐水注射眼及自然对照眼比较:屈光度、眼轴及视网膜c-fos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浓度与低浓度c-fos反义寡核苷酸注射眼比较:屈光度、眼轴及视网膜c-fos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fos正义寡核苷酸注射眼与生理盐水注射眼及自然对照眼比较:屈光度、眼轴及视网膜c-fos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fos反义寡核苷酸能诱导豚鼠近视发生及发展,并抑制视网膜c-fos表达,早基因c-fos可能参与视网膜的信号转导和近视的抑制机制.  相似文献   
995.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3D-DSA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3D-DSA在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43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进行常规2D-DSA检查后,再进行3D-DSA技术重建,对两种检查方法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常规正侧位脑血管造影检出动脉瘤30例38枚,经3D图象处理后共检出动脉瘤33例46枚,检出率提高17.4%;同时发现AVM 3例,烟雾病4例.结论 3D-DSA在脑动脉瘤等血管性疾病的临床诊断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与常规DSA相比,病变检出率较高,能提供更为丰富、准确、快捷的信息,较理想的显示了颅内病变与周边血管之间的关系,在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病因诊断上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96.
目的评估颅内破裂动脉瘤老年患者介入治疗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神经外科2004年12月至2014年12月接受血管内治疗的颅内破裂动脉瘤老年患者(年龄≥60岁)520例,随访记录患者术后30 d内影像学和临床随访结果。根据是否发生介入治疗相关神经系统并发症(包括术中动脉瘤破裂出血、介入治疗相关性血栓栓塞事件、术后早期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术后新发硬膜下出血或脑实质出血),分为并发症组68例和无并发症组(452例)。通过单因素统计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介入治疗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520例动脉瘤患者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为13.1%(68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病史(OR=2.207,95%CI:1.149~4.240,P0.05)、Hunt-Hess分级Ⅳ~Ⅴ级(OR=4.287,95%CI:2.048~8.971,P0.01)、Fisher分级Ⅲ~Ⅳ级(OR=2.686,95%CI:1.483~4.865,P0.01)、宽颈动脉瘤(OR=2.884,95%CI:1.511~5.505,P0.01)、动脉瘤有小阜(OR=4.560,95%CI:2.500~8.321,P0.01)、动脉瘤3 mm(OR=5.748,95%CI:2.122~15.570,P0.01)是颅内破裂动脉瘤老年患者介入治疗操作相关神经系统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血压病史、高Hunt-Hess分级、高Fisher分级、宽颈动脉瘤、动脉瘤有小阜、微小动脉瘤是颅内破裂动脉瘤老年患者介入治疗操作相关神经系统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壁雌激素和雄激素受体表达水平的意义。方法前瞻性纳入2007年11月至2016年6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接受开颅手术夹闭颅内动脉瘤的患者32例,获得颅内动脉瘤壁19个,颞浅动脉分支26个,共45个合格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颞浅动脉分支和颅内动脉瘤壁平滑肌层及内皮细胞的雌激素受体-α、β及雄激素受体表达水平。以Image Pro Plus6.0软件分析检测阳性细胞表达水平积分光密度值。统计学分析采用χ2检验,成组Mann-Whitney秩和检验。结果动脉瘤壁的雌激素受体-α、β表达中位数(M)与四分位距(P25,P75)分别为3 049(2 112,5 554)和4 364(2 314,5 667),低于颞浅动脉分支的6 544(3 507,10 103)和6 972(5 694,10 024)。动脉瘤壁雄激素受体表达水平3 299(1 375,4 895),高于颞浅动脉分支的1 130(794,1 922),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脑血管壁雌激素受体-α、β表达水平的降低,雄激素受体表达水平的升高,可能促进了颅内动脉瘤的进展,但具体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探讨应用复合手术治疗颅内复杂破裂动脉瘤的安全性及短期有效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4年12月至2017年3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神经外科行复合手术治疗的复杂破裂动脉瘤患者14例,其中急性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性动脉瘤13例,复发动脉瘤栓塞术中出血1例。12例动脉瘤行塑形夹闭术,术中均行DSA造影评估动脉瘤夹闭效果。2例动脉瘤行颅内外血管旁路移植并动脉瘤孤立术,DSA造影评估桥血管通畅性后行血管内球囊闭塞术孤立动脉瘤。结果 14例患者,11例造影后急诊行复合手术,2例择期手术,1例栓塞术中出血急诊行抢救性手术。12例动脉瘤夹闭术中造影提示3例需要调整动脉瘤夹,其中2例载瘤动脉狭窄,1例夹闭不全,调整后均夹闭满意。2例颅内外血管旁路移植术中造影均通畅,一期行动脉瘤孤立术。术后1例患者因严重血管痉挛,自动出院。1例术后出现灌注压突破,行血肿清除并减压术,出院时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3分。余患者术后均无新发神经功能障碍。对13例患者术后3~24个月行临床随访,均无新发神经功能障碍,GOS 5分8例,4分5例。6例患者行DSA复查,其中4例动脉瘤夹闭未见动脉瘤复发,载瘤动脉通畅;2例血管旁路移植动脉瘤无复发,载瘤动脉及吻合血管通畅。结论初步观察,应用复合手术方式治疗颅内复杂破裂动脉瘤安全且有效。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总结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ISMAD)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9年5月期间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第二人民医院和南京市高淳人民医院收治的41例ISMAD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并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总结。结果:41例ISMAD患者中,32例(78.0%)患者成功进行内科保守治疗,6例患者予急诊支架置入治疗,2例患者内科保守治疗失败后给予支架置入治疗,1例患者内科保守治疗失败后给予球囊扩张治疗。随访(25.1±17.2)个月,32例内科保守治疗的患者中,25例(78.1%)患者的肠系膜上动脉(SMA)完全重塑形,另外7例患者SMA部分重塑形,25例(78.1%)患者完全重塑形的发生时间均在确诊后的12~24个月;8例支架置入治疗的患者中,7例夹层动脉瘤消失,1例夹层动脉瘤仍有残留;7例支架通畅,另外1例支架近端存在一定程度的再狭窄,但无支架闭塞。结论:绝大多数ISMAD可以经内科保守治疗,SMA完全重塑形发生于确诊后的2年内;部分内科保守治疗失败的患者可以置入自膨式裸支架治疗,但存在支架再狭窄的风险。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分析以局部脑氧饱和度(rScO 2)监测为目标导向的重症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SAH)术后神经重症集束化管理的应用价值。方法该研究为单盲随机对照试验。前瞻性连续纳入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河南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ICU)收治的符合纳排标准的SaSAH手术治疗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实施常规的神经重症监护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以rScO 2为目标导向的神经重症集束化管理干预,包括神经系统专科监测、血流动力学管理、体温管控、癫痫的预防与控制等。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以及术后随访90 d时主要有效性评价指标[改良Rankin量表(mRS)、细化型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E)]、次要有效性评价指标(ICU住院时间)及安全性评价指标[迟发性脑缺血(DCI)、颅内感染、脑积水、死亡]的差异。结果共209例SaSAH手术治疗的患者符合纳入标准并纳入入组。试验组104例,其中98例获得临床随访,失访6例;对照组105例,其中98例获得临床随访,失访7例。两组研究对象基本临床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ICU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如DCI、脑积水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12±6)d比(15±8)d,3.1%(3/98)比10.2%(10/98)、4.1%(4/98)比12.2%(12/98);t=-2.775,χ^2值分别为4.037、4.356,P值分别为0.006、0.045、0.037];试验组在随访90 d时的mRS评分及GOS-E评分均优于对照组[(3.6±0.9)分比(4.1±0.8)分,(6.2±1.8)分比(5.5±2.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1、0.015)。结论以rScO2监测为目标导向的SaSAH术后神经重症集束化管理,能有效缩短患者的住院周期,改善临床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