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663篇
  免费   1845篇
  国内免费   688篇
耳鼻咽喉   15篇
儿科学   34篇
妇产科学   27篇
基础医学   801篇
口腔科学   44篇
临床医学   8147篇
内科学   5005篇
皮肤病学   44篇
神经病学   6373篇
特种医学   1171篇
外国民族医学   4篇
外科学   608篇
综合类   16150篇
预防医学   2914篇
眼科学   15篇
药学   9844篇
  264篇
中国医学   5712篇
肿瘤学   24篇
  2025年   2篇
  2024年   547篇
  2023年   1309篇
  2022年   1695篇
  2021年   2909篇
  2020年   2021篇
  2019年   1936篇
  2018年   752篇
  2017年   1805篇
  2016年   1794篇
  2015年   2045篇
  2014年   3374篇
  2013年   3248篇
  2012年   3909篇
  2011年   4131篇
  2010年   3844篇
  2009年   3311篇
  2008年   3099篇
  2007年   2790篇
  2006年   2382篇
  2005年   2361篇
  2004年   2044篇
  2003年   1794篇
  2002年   1520篇
  2001年   1240篇
  2000年   642篇
  1999年   357篇
  1998年   131篇
  1997年   65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87 毫秒
41.
为探讨早期康复介入对脑梗死患者上下肢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activitiesofdailyliving ,ADL)的影响 ,我们对 110例脑梗死患者进行了观察研究。全部病例均为 1993年 3月~ 2 0 0 1年 12月我院康复科收治患者。除偏瘫外 ,无明显言语及认知障碍 ,均经临床、CT确诊 ,符合我国现行脑血管病的诊断标准[1] 。 110例患者被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康复组 5 5例 ,男 3 1例 ,女 2 4例 ;平均年龄 5 5岁 ;瘫痪侧别 ,左 2 7例 ,右 2 8例。对照组 5 5例 ,男 3 6例 ,女 19例 ;平均年龄 5 4岁 ,瘫痪侧别 ,左 3 0例 ,右 2 5…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S100蛋白检测在脑梗死(CI)中的作用价值。方法分析我院自2012年1月~2013年4月收治的76例CI患者,检测S100蛋白在CI患者发病后第3、7、14天时的水平,以及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梗死病灶面积大小的关系。同时选取我院同期行健康体检患者56例进行对照分析。结果(1)CI组与对照组比较,在术后3d与7d时,S100蛋白水平比较,P<0.01,P<0.05。(2)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中型、重型组与轻型组S100蛋白水平比较,P<0.05,P<0.01。(3)梗死面积中、大组与小梗死面积组比较,P<0.05, P<0.01。结论 S100蛋白在CI发病早期为高表达,同时其高表达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及梗死面积增大有密切关系,表明S100蛋白与CI的病理、生理的过程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3.
脑梗死合并吞咽困难的康复治疗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 通过对脑梗死合并吞咽困难患的康复训练,观察康复的临床效果,并找出影响康复效果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69例重度假性延髓性麻痹吞咽困难的患进行不需要食物的基础训练和摄食训练1个月。结果 治愈6例均为首次患病,且梗死部位均非脑干部位。明显好转13例,好转26例,总有效率65%。结论 吞咽功能经过康复训练是可以提高的,甚至是痊愈,康复训练的效果与患病次数、病灶的位置、病灶的大小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44.
外伤性脑梗塞是颅脑损伤术后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尤其是大面积脑梗塞,一旦发生可导致病情急剧恶化,影响病人的预后,增加了手术后的残、死率。本院从2005年9月至2007年9月共收治手术病人284例,其中并发大面积脑梗塞23例,从中获得一些体会,结合相关文献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5.
46.
烧伤急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欣 《中国临床医生》2006,34(11):18-19
烧伤患者到达医院急诊后,应由烧伤专科医生进行规范化的急诊处理,根据致伤原因、损伤程度的不同,采取相应的创面处理和药物治疗。由于中、小面积烧伤和大面积烧伤,在急诊救治原则、创面处理方法及全身情况监护管理等方面均有较大不同,以下将分别讲述。  相似文献   
47.
依达拉奉联合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降纤酶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100例急性脑梗死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在常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应用降纤酶,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注射液30mg,静脉滴注,2次/d,2w后进行效果评定。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8%,显效率86%,对照组总有效率90%,显效率62%。两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降低致残率,它的自由基消除功能对神经有保护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8.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围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对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患者,术前严密观察病情,行抗休克、止血治疗,保持呼吸道通畅;术后做好病情观察、心理护理及体位护理,预防及治疗并发症。结果:本组休克均得到纠正,9例手术止血者,治愈6例,好转3例;14例行非手术治疗,好转12例,死亡2例。结论:做好围术期护理,迅速建立有效输液通路,纠正失血性休克,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是抢救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成功的关键,可为患者的后续治疗赢得宝贵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49.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S100—β蛋白含量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背景:CT、MRI和经颅多普勒等现代化的神经影像学技术对于脑梗死的定位和判断梗死体积有重要作用,目前尚缺乏更加简便易行的实验室检测手段。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S100-β含量与发病后脑梗死体积及预后的关系。 设计:病例一对照观察。 单位:山东大学山东省立医院神经内科。 对象:选择2004-09/2005-08山东省立医院神经内科收治58例缺血性脑梗死患者为病例组,年龄36~86岁,平均(67.7&;#177;14.2)岁,男37例,女21例,均于出现症状24h内入组。纳入标准:诊断符合第2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全部患者均经头颅CT或磁共振等神经系统扫描检查证实符合脑梗死标准。排除标准:有脑血管病病史和/或遗留残疾。对照组50例为同期入院健康体检者,男32例,女18例,年龄43~89岁,平均(68+9)岁,2组问性别及年龄构成差异无显著性。 方法:①病例组患者在入院当时及第1,2,3,4,6,10天各留取血液标本1次,对照组受试者仅在早晨空腹时留取血液标本1次。血清S100-β水平用ELISA方法测定。②病例组于患者脑梗死发作后第7天经CT及Simes Somatom所提供的软件测量梗死体积,神经功能于患者脑梗死发作后3个月评定,评定标准为修正的Rankin等级评分。 主要观察指标:①两组受试者血清S100-β浓度。②病例组患者急性脑梗死发作后第7天时脑梗死体积以及脑梗死发作3个月后神经功能的评定。 结果:纳入患者58例和正常对照者50例,除病例组中6例患者出现脑干反射完全消失后2月内死亡外,其余均进入结果分析。①病例组患者血清S100-β蛋白含量:逐渐增高,高峰在患者出现急性脑梗死症状后的第3天出现,为(0.61&;#177;0.13)μg/L,至第10天下降。经Post—hoe检验,脑梗死6天以内S100-β水平高于对照组,至第10天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②病例组患者血清S100-β水平:从发病开始的第1,2,3,4,6天(第lO天除外)均与最终的脑梗死体积呈正相关,在第3天相关性最密切(r=0.937,P〈0.01)。③病例组患者急性脑梗死3个月情况:以改良的Rankin等级评分评定其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双变量相关分析显示血清S100-β水平与Rankin等级评分有密切的正相关性(r=0.507,P〈0.001)。 结论:血清中S100-β蛋白含量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脑梗死体积正相关.可以辅助预测急性脑梗死后神经功能恢复状况。  相似文献   
50.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对脑梗死患者C反应蛋白及血脂的影响。方法56例脑梗死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10mg口服,1次/d,疗程4周,观察治疗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及血脂浓度的变化。结果使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后,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显著降低,高密度脂蛋白明显上升。结论阿托伐他汀对脑梗死患者具有良好的调脂、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