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4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8篇
儿科学   9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0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5篇
内科学   4篇
皮肤病学   146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61篇
预防医学   6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3篇
中国医学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临床资料 患者男,67岁。因胸背部红斑、水疱伴痒3个月,于2012年4月17日来诊。患者8个月前因“过敏性鼻炎”以中医膏药(具体成分不详)于前胸、上背部穴位贴敷治疗,每10天治疗1次。每次贴敷4小时后摘除,共治疗3次。患者自觉每次贴敷后,粘贴部位均出现红斑,微痒,几天后可自行消退。  相似文献   
22.
许多口腔遗传性疾病同时伴随指/趾甲的特征改变,这些指/趾甲的特征通常为某些综合征的局部表现,其病因复杂,临床表现多样,具有遗传异质性。本文对同时具有指/趾甲病变的8种口腔遗传性疾病进行了归纳,分别描述了这些疾病的临床特征、候选致病基因、鉴别诊断。旨在促进口腔科医生全面地认识相关疾病,并进行有效的治疗。  相似文献   
23.
新生儿大疱性表皮松解症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疱性表皮松解症(epidermolysis bullosa,EB)包括一组疾患,均为遗传性,其临床有一个共同的特征:皮肤脆性增加,轻微创伤后就发生水疱,因此称为机械性大疱疾患[1].本病临床缺乏满意的治疗方法,极大影响病儿生长发育,甚至危及生命,故加强护理预防感染是减少死亡的关键[2].2003年1月至2006年4月我院共收治12例新生儿大疱性表皮松解症的患儿.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新生儿大疱性表皮松解症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对本院1例及我国10篇文献共54例新生儿大疱性表皮松解症的诊治进行分析、总结。结果42例治愈,10例放弃治疗,2例死亡。结论通过有效的皮肤护理,预防感染可缓解症状、促进疾病康复,是减少死亡的关键。  相似文献   
25.
痒疹样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dystrophic epidermolysis bullosa,DEB)是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的一种亚型[1]。此病临床上较少见,现报道一例如下。1病案资料张某,男,48岁,以双小腿起红色皮疹,伴有瘙痒并起水泡  相似文献   
26.
新生儿交界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患儿,女性,2h。出生后发现皮肤大疱、破损入院。胎龄40 1周,第1胎第1产,在当地医院因脐绕颈1周而行剖宫产出,反应尚可,哭声大。生后即发现全身大小不等的水疱,皮肤破损,皮肤大片剥脱,破损处露出鲜红色糜烂面。其母孕期体健,父母非近亲结婚,否认家族中有类似疾病史。体检:T36.6℃,P160次/min,R50次/min。哭闹状态,反应尚可。唇黏膜剥脱,口腔黏膜、舌黏膜大片破损,破损面呈鲜红色。双耳廓中部皮肤呈暗红色,并可见散在小疱,右手背部可见一1cm×1cm的松弛性大疱,双手6个甲床呈紫红色,双下肢皮肤剥脱呈鲜红色糜烂面,如烫伤状,皮下血管明显,其余…  相似文献   
27.
ⅩⅦ型胶原即COL17A1基因突变,与交界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发病有关。大部分COL17A1突变可产生提前终止密码子(PTC),而只有一些突变引起氨基酸置换或缺失。作者描述2个新的甘氨酸置换,G609D和G612R,和一处剪接位点突变引起3个Gly—X—Y三氨酸缺失。为了研究非PTC突变的分子病理机制,将G609D和G612R及2个先前已知的置换,即G627V和G633,和779。787氨基酸缺失引入重组ⅩⅦ型胶原。突变胶原的热稳定性用提高温度的蛋白酶消化法评估。所有4种氨基酸的置换明显使ⅩⅦ型胶原的外功能区不稳定,其在低于Tm(螺旋解链一半时的温度)16℃~20℃即出现表现。这些结果为二级结构预测所支持,其提示在最大胶原区Co115发生胶原三股螺旋断裂。相比之下,3个全长的Gly-X-Y三聚体——氨基酸779~787缺失,对外功能区的稳定性无整体影响,因为缺失在三聚体结构区域,并且NC15区域也发生了代偿性的改变。  相似文献   
28.
先天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CongenitalEpidermolysis Bullosa,CEB)是一种少见的遗传性疾病,出生后不久发病.由轻微的摩擦和压迫而反复出现表皮松解性水痘。现将CEB一例报告如下。患儿,女,12岁。因血尿、浮肿已8天和出生后全身多处出现水疱,并反复而于1983年11月16日入院。出生后两侧膝关节就  相似文献   
29.
斑蝥属含斑蝥紊类有毒中药,具有破血祛痰、攻毒、引赤发疱的功效。主治恶疮死肌、顽癣疮瘘、狂犬咬伤等。多外用,外用一次≤0.3g为宜,面积在20—30cm^2。内服中毒或外用吸收中毒均可引起胃肠炎症、黏膜坏死,吸收后可引起肾小球变性、肾小管出血、心肌出血、脾脏呈不同程度病变、生殖器官出血、肝脏轻度脂肪变性和毛细血管、神经系统的损害。斑蝥接触皮肤时,皮肤局部似烧灼疼痛,发热潮红,继之形成水疱和溃疡。吸收后出现全身症状,  相似文献   
30.
报告痒疹型营养不良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1例。患者男,23岁,因胸、背、双上臂起皮疹9年就诊。皮损病理示:表皮下裂隙形成,其下小血管增生、扩张,管周少量噬色素细胞,淋巴组织细胞浸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