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182篇 |
免费 | 409篇 |
国内免费 | 560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26篇 |
儿科学 | 163篇 |
妇产科学 | 73篇 |
基础医学 | 910篇 |
口腔科学 | 54篇 |
临床医学 | 1755篇 |
内科学 | 1073篇 |
皮肤病学 | 264篇 |
神经病学 | 161篇 |
特种医学 | 221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11篇 |
外科学 | 355篇 |
综合类 | 2668篇 |
预防医学 | 698篇 |
眼科学 | 49篇 |
药学 | 767篇 |
25篇 | |
中国医学 | 296篇 |
肿瘤学 | 58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2篇 |
2023年 | 167篇 |
2022年 | 208篇 |
2021年 | 351篇 |
2020年 | 223篇 |
2019年 | 205篇 |
2018年 | 85篇 |
2017年 | 148篇 |
2016年 | 160篇 |
2015年 | 182篇 |
2014年 | 290篇 |
2013年 | 290篇 |
2012年 | 392篇 |
2011年 | 498篇 |
2010年 | 409篇 |
2009年 | 422篇 |
2008年 | 574篇 |
2007年 | 519篇 |
2006年 | 546篇 |
2005年 | 711篇 |
2004年 | 656篇 |
2003年 | 753篇 |
2002年 | 482篇 |
2001年 | 371篇 |
2000年 | 272篇 |
1999年 | 219篇 |
1998年 | 204篇 |
1997年 | 188篇 |
1996年 | 157篇 |
1995年 | 138篇 |
1994年 | 87篇 |
1993年 | 51篇 |
1992年 | 36篇 |
1991年 | 35篇 |
1990年 | 32篇 |
1989年 | 19篇 |
1988年 | 8篇 |
1987年 | 12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102.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7,(10):940-942
目的观察川崎病急性期患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探讨其可能的免疫机制。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8月在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46例川崎病急性期患儿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儿童10例为对照组。采集2组患儿外周血,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19+、CD4~+/CD8~+、CD56+CD16+)变化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患儿CD3~+、CD4~+、CD8~+细胞分别为(56.36±4.78)%、(28.14±1.55)%、(21.03±2.36)%,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5.25±5.63)%、(33.12±2.57)%、(28.52±3.12)%(P<0.05);研究组患儿CD4~+/CD8~+、CD19+细胞分别为2.51±0.36、(31.85±3.2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51±0.37、(18.61±2.57)%(P<0.05);研究组患儿CD56~+CD16~+细胞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川崎病急性期患儿体内存在免疫紊乱,CD3~+、CD4~+、CD8~+细胞降低与CD4~+/CD8~+、CD19~+细胞上升可能与本病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03.
《医学综述》2019,(13)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血细胞比值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7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收治的356例急性发作支气管哮喘患者作为病例组,选取同期1 481名体检合格者作为对照组,计算两组研究对象外周血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比值(MLR)、嗜酸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ELR)、嗜碱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BLR)。结果病例组患者的PLR、NLR、MLR、ELR水平高于对照组[117. 50(86. 03,162. 05)比98. 09(79. 91,120. 53)、2. 28(1. 48,2. 97)比1. 65(1. 32,2. 06)、0. 28(0. 20,0. 42)比0. 19(0. 16,0. 23)、0. 11(0. 04,0. 23)比0. 05(0. 03,0. 08)](P <0. 01);哮喘合并肺部感染组患者的MLR水平高于单纯哮喘组[(0. 45±0. 26)比0. 28(0. 20,0. 42)](P <0. 05); PLR、NLR、MLR、ELR诊断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 629、0. 682、0. 732、0. 665,以MLR的AUC最高,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 534和0. 877。MLR诊断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合并肺部感染的AUC为0. 655,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 857和0. 532。结论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数量降低,PLR、MLR、NLR、ELR均升高,MLR可用于提示支气管哮喘的发作和合并肺部感染的发生,在疾病诊断中具有一定的辅助价值。 相似文献
104.
105.
目的 探究Narcotrend(NT)指导下全麻在小儿下肢骨折中的应用效果及对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影响。方法选取92例下肢骨折患儿,按麻醉深度监测方式不同分组,各46例。对照组实施临床经验指导下全麻,观察组实施NT指导下全麻。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拔管时间、苏醒时间、瑞芬太尼用量、丙泊酚用量、麻醉效果、术后24 h麻醉并发症,对比麻醉前(T0)、麻醉诱导后(T1)、手术开始(T2)、手术结束(T3)、拔管时(T4)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及术前、术后12、24、72 h外周血T淋巴细胞水平(CD3+、CD4+/CD8+、CD4+)。结果(1)麻醉相关指标:观察组拔管时间、苏醒时间短于对照组,丙泊酚及瑞芬太尼用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麻醉效果:观察组麻醉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血流动力学:T1、T2、T3、T4时观察组HR、MAP低于对照组,且波动幅度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外周血T淋巴细胞:术后12、24、72 h观察组CD3+、CD4+/CD8+、CD4+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术后24 h并发症:观察组术后24 h并发症发生率(8.70%)低于对照组(28.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T指导下全麻应用于小儿下肢骨折,麻醉效果良好,能有效稳定血流动力学,减轻免疫抑制,缩短拔管时间,提高苏醒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探讨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与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疾病活动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在信阳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进行治疗的8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临床资料,根据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指数评分(SLEDAI)将其分为高度活动组(20例)、低度活动组(32例)与稳定组(28例),选取同期20例在信阳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进行检查的健康人群为对照组,比较四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分析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与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疾病活动度的相关性。结果高度活动组CD3+CD4+低于低度活动组、稳定组、对照组,CD3+CD8+高于低度活动组、稳定组、对照组(P<0.05);经Spearman分析发现,CD3+CD4+与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疾病活动度呈负相关,CD3+CD8+与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疾病活动度呈正相关(r=-0.914、0.752, P均=0.000)。结论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与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疾病活动度具有相关性,T细胞亚群检测可作为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疾病活动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07.
目的 探讨呼出气一氧化氮浓度(FeNO)及外周血嗜酸性细胞百分比(EOS)检测在支气管哮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10月北京核工业医院呼吸内科因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住院的患者88例(FeNO≥36 ppb或EOS≥3.7%),随机分为观察组1(27例)、观察组2(30例)和对照组(31例)。观察组1根据FeNO值调整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剂量,观察组2根据EOS值调整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剂量,对照组则按照指南哮喘病情控制分级阶梯式治疗方案治疗。三组均按需吸入硫酸沙丁胺醇气雾剂,每2个月进行随访,随访时检测EOS、FeNO并进行哮喘控制测试(ACT)评分,随访时间为1年。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ACT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1和观察组2 ACT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观察组与对照组FeNO比较,除观察组1第四次复查结果外,其余与对照组比较均有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观察组与对照组EOS比较,除观察组2第二次复查结果外,其余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36 ppb≤FeNO或3.7%≤EOS的哮喘患者长期管理中,可依据FeNO值、EOS值或ACT评分调整治疗方案;FeNO和EOS值均为客观监测指标,可避免ACT评分主观因素的影响,且检测操作简单、安全,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108.
目的 了解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外周血CD4+T细胞亚群水平的动态变化情况,探讨感染进程中CD4+T细胞亚群的免疫调控作用。方法 通过日本血吸虫尾蚴腹贴法建立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模型,将18只6周龄C57BL/6J雄性小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和日本血吸虫感染组,每组9只。 通过流式细胞染色计数的方法检测感染3周、5周及8周后小鼠外周血CD4+T细胞亚群中Th1、Th2、Th17、Treg细胞变化情况。结果 随着日本血吸虫感染进程,与正常对照小鼠相比,感染小鼠外周血CD4+T细胞亚群中Th1、Th2、Th17、Treg细胞比例均显著增加。不同细胞亚群比例增加的趋势不尽相同,其中Th1细胞在感染第3周占比较高但其增长较为缓慢,而感染前3周Th2、Treg细胞占比较低但其增加幅度较大,在第8周达到峰值;Th17细胞比例在感染前3周基本无变化,随后显著增加。结论 日本血吸虫感染引起宿主CD4+T细胞亚群比例发生变化,本研究发现感染显著增加小鼠外周血Th1、Th2、Th17、Treg细胞比例,感染后3周内小鼠外周血CD4+T细胞亚群以Th1细胞为主,5周后Th2、Th17、Treg细胞逐渐占主导地位。本结果为研究日本血吸虫病免疫病理机制和特征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09.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19):68-71
目的探讨子痫前期患者外周血中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LFA-3)和B7-1分子(B7-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7年7~12月期间在本院诊断及治疗的子痫前期患者20例作为试验组(轻度10例,重度10例),匹配同期在本院行常规产检的正常妊娠孕妇2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孕妇外周血中LFA-3和B7-1的水平及孕妇血压情况及试验组不同子痫前期患者外周血中LFA-3和B7-1水平。结果试验组孕妇外周血中LFA-3和B7-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试验组孕妇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高于对照组(P0.05);重度和轻度子痫前期患者的外周血中LFA-3和B7-1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子痫前期患者外周血中LFA-3和B7-1的异常表达对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其异常表达可能是造成孕妇发病的重要因素,外周血中LFA-3和B7-1的表达具有重要的诊治价值,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0.
目的 分析亲缘间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PBSCT)治疗恶性血液病的相关并发症及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10月至2018年1月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行亲缘间Allo-PBSCT的患者60例,给予改良的BU/CY预处理,分析移植后造血重建情况及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感染、出血性膀胱炎等移植相关并发症。结果 白细胞植活为13(10~22)d,血小板植活为16(12~24)d。29例(48.3%)发生GVHD,17例(28.3%)发生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12例(20.0%)发生慢个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8例(13.3%)发生侵袭性真菌感染(IFI);38例(63.3%)发生巨细胞病毒(CMV)感染;8例(13.3%)发生出血性膀胱炎。随访至2018年6月,中位生存时间为31(26~36)月,共18例(30.0%)死亡,10例(16.7%)因移植相关并发症死亡,8例(13.3%)因疾病复发死亡。3年疾病无进展生存率(PFS)及总生存率(OS)分别为62.2%和66.7%。结论 亲缘间Allo-PBSCT是治疗恶性血液病的有效方法,复发及移植相关死亡可能是影响长期生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