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82篇
  免费   409篇
  国内免费   560篇
耳鼻咽喉   26篇
儿科学   163篇
妇产科学   73篇
基础医学   910篇
口腔科学   54篇
临床医学   1755篇
内科学   1073篇
皮肤病学   264篇
神经病学   161篇
特种医学   221篇
外国民族医学   11篇
外科学   355篇
综合类   2668篇
预防医学   698篇
眼科学   49篇
药学   767篇
  25篇
中国医学   296篇
肿瘤学   582篇
  2024年   42篇
  2023年   167篇
  2022年   208篇
  2021年   351篇
  2020年   223篇
  2019年   205篇
  2018年   85篇
  2017年   148篇
  2016年   160篇
  2015年   182篇
  2014年   290篇
  2013年   290篇
  2012年   392篇
  2011年   498篇
  2010年   409篇
  2009年   422篇
  2008年   574篇
  2007年   519篇
  2006年   546篇
  2005年   711篇
  2004年   656篇
  2003年   753篇
  2002年   482篇
  2001年   371篇
  2000年   272篇
  1999年   219篇
  1998年   204篇
  1997年   188篇
  1996年   157篇
  1995年   138篇
  1994年   87篇
  1993年   51篇
  1992年   36篇
  1991年   35篇
  1990年   32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102.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7,(10):940-942
目的观察川崎病急性期患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探讨其可能的免疫机制。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8月在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46例川崎病急性期患儿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儿童10例为对照组。采集2组患儿外周血,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19+、CD4~+/CD8~+、CD56+CD16+)变化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患儿CD3~+、CD4~+、CD8~+细胞分别为(56.36±4.78)%、(28.14±1.55)%、(21.03±2.36)%,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5.25±5.63)%、(33.12±2.57)%、(28.52±3.12)%(P<0.05);研究组患儿CD4~+/CD8~+、CD19+细胞分别为2.51±0.36、(31.85±3.2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51±0.37、(18.61±2.57)%(P<0.05);研究组患儿CD56~+CD16~+细胞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川崎病急性期患儿体内存在免疫紊乱,CD3~+、CD4~+、CD8~+细胞降低与CD4~+/CD8~+、CD19~+细胞上升可能与本病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03.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血细胞比值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7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收治的356例急性发作支气管哮喘患者作为病例组,选取同期1 481名体检合格者作为对照组,计算两组研究对象外周血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比值(MLR)、嗜酸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ELR)、嗜碱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BLR)。结果病例组患者的PLR、NLR、MLR、ELR水平高于对照组[117. 50(86. 03,162. 05)比98. 09(79. 91,120. 53)、2. 28(1. 48,2. 97)比1. 65(1. 32,2. 06)、0. 28(0. 20,0. 42)比0. 19(0. 16,0. 23)、0. 11(0. 04,0. 23)比0. 05(0. 03,0. 08)](P <0. 01);哮喘合并肺部感染组患者的MLR水平高于单纯哮喘组[(0. 45±0. 26)比0. 28(0. 20,0. 42)](P <0. 05); PLR、NLR、MLR、ELR诊断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 629、0. 682、0. 732、0. 665,以MLR的AUC最高,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 534和0. 877。MLR诊断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合并肺部感染的AUC为0. 655,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 857和0. 532。结论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数量降低,PLR、MLR、NLR、ELR均升高,MLR可用于提示支气管哮喘的发作和合并肺部感染的发生,在疾病诊断中具有一定的辅助价值。  相似文献   
104.
周轶  王英媛 《蚌埠医学院学报》2020,45(12):1602-1605, 1610
目的探讨山茶油对哮喘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转录因子GATA结合蛋白3(GATA-3)表达和白细胞介素-4(IL-4)分泌的影响。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哮喘患儿肝素化血液中的PBMCs,以10、50、100、200 μmol/L的山茶油处理PBMCs 24 h。MTT法检测山茶油对PBMCs活性的影响;ELISA检测山茶油对PBMCs IL-4分泌的影响;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山茶油处理PBMCs后GATA-3 mRNA和IL-4 mRNA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山茶油处理PBMCs中GATA-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10、50、100 μmol/L山茶油对PBMCs活力无明显影响(P>0.05),200 μmol/L山茶油能明显降低PBMCs活力(P < 0.01);不同浓度山茶油处理PBMCs后,IL-4分泌水平均明显降低(P < 0.01),当山茶油浓度为50 μmol/L时,IL-4分泌水平最低(P < 0.01);不同浓度山茶油处理PBMCs后,GATA-3 mRNA和IL-4 mRNA的表达均被明显抑制(P < 0.05),当山茶油浓度为50 μmol/L时,GATA-3与IL-4的mRNA表达量最低(P < 0.05);不同浓度山油茶处理PBMCs后GATA-3蛋白表达均降低(P < 0.05),当山茶油浓度为10 μmol/L时,GATA-3蛋白的表达量达到最低水平(P < 0.05)。结论山茶油可抑制哮喘患儿PBMCs中GATA-3表达及IL-4的分泌,对哮喘具有潜在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05.
秦文英  智宗协 《广东医学》2020,41(20):2127-2131
目的 探究Narcotrend(NT)指导下全麻在小儿下肢骨折中的应用效果及对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影响。方法选取92例下肢骨折患儿,按麻醉深度监测方式不同分组,各46例。对照组实施临床经验指导下全麻,观察组实施NT指导下全麻。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拔管时间、苏醒时间、瑞芬太尼用量、丙泊酚用量、麻醉效果、术后24 h麻醉并发症,对比麻醉前(T0)、麻醉诱导后(T1)、手术开始(T2)、手术结束(T3)、拔管时(T4)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及术前、术后12、24、72 h外周血T淋巴细胞水平(CD3+、CD4+/CD8+、CD4+)。结果(1)麻醉相关指标:观察组拔管时间、苏醒时间短于对照组,丙泊酚及瑞芬太尼用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麻醉效果:观察组麻醉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血流动力学:T1、T2、T3、T4时观察组HR、MAP低于对照组,且波动幅度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外周血T淋巴细胞:术后12、24、72 h观察组CD3+、CD4+/CD8+、CD4+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术后24 h并发症:观察组术后24 h并发症发生率(8.70%)低于对照组(28.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T指导下全麻应用于小儿下肢骨折,麻醉效果良好,能有效稳定血流动力学,减轻免疫抑制,缩短拔管时间,提高苏醒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探讨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与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疾病活动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在信阳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进行治疗的8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临床资料,根据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指数评分(SLEDAI)将其分为高度活动组(20例)、低度活动组(32例)与稳定组(28例),选取同期20例在信阳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进行检查的健康人群为对照组,比较四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分析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与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疾病活动度的相关性。结果高度活动组CD3+CD4+低于低度活动组、稳定组、对照组,CD3+CD8+高于低度活动组、稳定组、对照组(P<0.05);经Spearman分析发现,CD3+CD4+与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疾病活动度呈负相关,CD3+CD8+与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疾病活动度呈正相关(r=-0.914、0.752, P均=0.000)。结论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与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疾病活动度具有相关性,T细胞亚群检测可作为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疾病活动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07.
目的 探讨呼出气一氧化氮浓度(FeNO)及外周血嗜酸性细胞百分比(EOS)检测在支气管哮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10月北京核工业医院呼吸内科因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住院的患者88例(FeNO≥36 ppb或EOS≥3.7%),随机分为观察组1(27例)、观察组2(30例)和对照组(31例)。观察组1根据FeNO值调整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剂量,观察组2根据EOS值调整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剂量,对照组则按照指南哮喘病情控制分级阶梯式治疗方案治疗。三组均按需吸入硫酸沙丁胺醇气雾剂,每2个月进行随访,随访时检测EOS、FeNO并进行哮喘控制测试(ACT)评分,随访时间为1年。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ACT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1和观察组2 ACT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观察组与对照组FeNO比较,除观察组1第四次复查结果外,其余与对照组比较均有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观察组与对照组EOS比较,除观察组2第二次复查结果外,其余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36 ppb≤FeNO或3.7%≤EOS的哮喘患者长期管理中,可依据FeNO值、EOS值或ACT评分调整治疗方案;FeNO和EOS值均为客观监测指标,可避免ACT评分主观因素的影响,且检测操作简单、安全,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108.
目的 了解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外周血CD4+T细胞亚群水平的动态变化情况,探讨感染进程中CD4+T细胞亚群的免疫调控作用。方法 通过日本血吸虫尾蚴腹贴法建立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模型,将18只6周龄C57BL/6J雄性小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和日本血吸虫感染组,每组9只。 通过流式细胞染色计数的方法检测感染3周、5周及8周后小鼠外周血CD4+T细胞亚群中Th1、Th2、Th17、Treg细胞变化情况。结果 随着日本血吸虫感染进程,与正常对照小鼠相比,感染小鼠外周血CD4+T细胞亚群中Th1、Th2、Th17、Treg细胞比例均显著增加。不同细胞亚群比例增加的趋势不尽相同,其中Th1细胞在感染第3周占比较高但其增长较为缓慢,而感染前3周Th2、Treg细胞占比较低但其增加幅度较大,在第8周达到峰值;Th17细胞比例在感染前3周基本无变化,随后显著增加。结论 日本血吸虫感染引起宿主CD4+T细胞亚群比例发生变化,本研究发现感染显著增加小鼠外周血Th1、Th2、Th17、Treg细胞比例,感染后3周内小鼠外周血CD4+T细胞亚群以Th1细胞为主,5周后Th2、Th17、Treg细胞逐渐占主导地位。本结果为研究日本血吸虫病免疫病理机制和特征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09.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19):68-71
目的探讨子痫前期患者外周血中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LFA-3)和B7-1分子(B7-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7年7~12月期间在本院诊断及治疗的子痫前期患者20例作为试验组(轻度10例,重度10例),匹配同期在本院行常规产检的正常妊娠孕妇2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孕妇外周血中LFA-3和B7-1的水平及孕妇血压情况及试验组不同子痫前期患者外周血中LFA-3和B7-1水平。结果试验组孕妇外周血中LFA-3和B7-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试验组孕妇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高于对照组(P0.05);重度和轻度子痫前期患者的外周血中LFA-3和B7-1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子痫前期患者外周血中LFA-3和B7-1的异常表达对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其异常表达可能是造成孕妇发病的重要因素,外周血中LFA-3和B7-1的表达具有重要的诊治价值,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0.
目的 分析亲缘间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PBSCT)治疗恶性血液病的相关并发症及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10月至2018年1月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行亲缘间Allo-PBSCT的患者60例,给予改良的BU/CY预处理,分析移植后造血重建情况及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感染、出血性膀胱炎等移植相关并发症。结果 白细胞植活为13(10~22)d,血小板植活为16(12~24)d。29例(48.3%)发生GVHD,17例(28.3%)发生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12例(20.0%)发生慢个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8例(13.3%)发生侵袭性真菌感染(IFI);38例(63.3%)发生巨细胞病毒(CMV)感染;8例(13.3%)发生出血性膀胱炎。随访至2018年6月,中位生存时间为31(26~36)月,共18例(30.0%)死亡,10例(16.7%)因移植相关并发症死亡,8例(13.3%)因疾病复发死亡。3年疾病无进展生存率(PFS)及总生存率(OS)分别为62.2%和66.7%。结论 亲缘间Allo-PBSCT是治疗恶性血液病的有效方法,复发及移植相关死亡可能是影响长期生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