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1823篇
  免费   7817篇
  国内免费   3250篇
耳鼻咽喉   498篇
儿科学   529篇
妇产科学   733篇
基础医学   3283篇
口腔科学   484篇
临床医学   40576篇
内科学   6396篇
皮肤病学   659篇
神经病学   1585篇
特种医学   3580篇
外国民族医学   48篇
外科学   5005篇
综合类   45420篇
预防医学   31159篇
眼科学   926篇
药学   30706篇
  597篇
中国医学   18042篇
肿瘤学   2664篇
  2024年   1781篇
  2023年   6658篇
  2022年   8138篇
  2021年   7640篇
  2020年   6917篇
  2019年   6493篇
  2018年   2755篇
  2017年   5407篇
  2016年   5252篇
  2015年   5766篇
  2014年   10405篇
  2013年   10194篇
  2012年   11969篇
  2011年   11946篇
  2010年   10696篇
  2009年   10125篇
  2008年   12312篇
  2007年   9591篇
  2006年   9199篇
  2005年   9112篇
  2004年   6466篇
  2003年   5644篇
  2002年   4295篇
  2001年   3446篇
  2000年   2573篇
  1999年   1715篇
  1998年   1336篇
  1997年   1202篇
  1996年   989篇
  1995年   884篇
  1994年   585篇
  1993年   384篇
  1992年   343篇
  1991年   221篇
  1990年   197篇
  1989年   186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通过对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的医院感染进行质量改进前后临床观察,探讨控制NICU医院感染更有效的质量改进措施。方法:通过分析NICU 2015年5月~2016年4月院感相关基线数据及造成院感的所有可能因素,并从2016年5月~2017年4月进行为期1年的相关改进措施,通过总结并对比分析质量改进前后的效果,为进一步实施质量改进措施提供可靠的依据和理论基础。结果:质量改进前后,NICU总的医院感染发生率分别为7.68%和5.88%.其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病率分别为4.39%和2.31%。NICU医院感染以血流感染(PICC相关和败血症)为主,致病菌以革兰阴性杆菌鲍曼不动杆菌为主。结论:持续质量改进是一种前瞻性的有效控制院感监测方法,应加强NICU院感的定期监测和分析,在此基础上实施有效的医院感染综合防治措施,降低NICU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析护士主导下的分组管理模式对血液透析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科在2018年1月至2019年7月期间收治的63例血液透析患者,参考数字随机模式将其分为观察组(n=32例)和对照组(n=31例),对照组以常规的模式管理,观察组采取护士主导下的分组管理模式,对两组护理后的相关指标及护理质量等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护理质量中病区管理评分(42.85±2.72)、基础护理评分(43.72±2.89)、消毒隔离评分(42.16±2.11)、无菌操作评分(40.68±2.68)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血清白蛋白(42.72±3.91)g/L,尿素清除率(1.56±0.87)%,肌酐水平(1080.33±98.68)μmol/L及血红白蛋白水平(108.68±6.78)g/L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9.38%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液透析患者采取护士主导下的分组管理模式,可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护理质量,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3.
《现代医院管理》2020,(3):50-55
目的降低医院药房管理和操作各工作环节的质量风险,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方法应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方法(FMEA)对医院药房各项工作环节进行研究,通过对失效模式发生的严重性、可能性、可发现性进行评分及风险优先值(RPN)计算,量化并确定各工作环节的风险等级,针对高中风险工作环节制定管理措施和标准操作规程(SOP)。结果确定管理过程和操作过程的高风险环节21个,中风险环节11个,每个风险环节都给出相应的管理措施、SOP和培训要求,以期显著降低患者用药风险。结论基于医院药房的质量风险,运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工具,对各风险环节风险优先值(RPN)量化赋值,建立了医院药房质量风险管理体系,切实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54.
目的:观察安全管理模式在消毒供应中心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12月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实施安全管理模式前的管理情况作为对照资料;选取2017年1月至12月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实施安全管理模式后的管理情况作为实验资料。对比实施前后消毒供应中心工作质量、医院感染发生率及医护人员满意度。结果:安全管理模式实施后,消毒供应中心回收合格率、洗涤合格率、包装合格率及灭菌合格率均较实施前高,供应差错率较实施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安全管理模式实施后,医院感染发生率为0.12%(2/1697),较实施前的1.32%(21/1586)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安全管理模式实施后,医护人员满意度较实施前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安全管理模式可有效提升消毒供应中心人员的工作质量,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提高医护人员满意度。  相似文献   
55.
56.
目的:探究个性化护理干预对恶性淋巴瘤病人化疗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收集了2012年1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54例恶性淋巴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详细研究,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27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化疗护理,27例研究组患者接受个性化护理干预。结果:研究组患者社会功能、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等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结论:个性化护理干预对恶性淋巴瘤病人化疗后生活质量影响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7.
目的 分析社区"5+1"糖尿病分阶段达标管理对2型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干预效果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在山西省、江苏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选择1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别作为干预组(管理方式:社区"5+1"糖尿病分阶段达标管理)、对照组[管理方式:依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年版)》的相关要求],进行为期2年的随访观察。采用面对面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患者的人口学信息等基本信息;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对患者在干预前后测量生存质量。采用SAS 9.4软件进行双重差分法以及多重线性回归模型分析。结果 基线时共纳入2 467名研究对象,终末时共1 924人接受了为期2年完整的随访管理。干预后,干预组、对照组患者生理健康维度(PCS)、心理健康维度(MCS)评分变化净差值分别为13.6分、29.8分。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患者PCS得分的主要因素有年龄、医保类型、基线PCS得分以及所在地区,影响患者MCS得分的主要因素有年龄、医保类型、基线MCS得分、是否合并高血压以及所在地区。结论 社区"5+1"糖尿病分阶段达标管理对2型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干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8.
目的分析生活饮用水中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策略。方法在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根据GB/T5750-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对124份水样进行检查,其中前6个月中检测62份,后6个月根据检验结果中存在的问题实施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策略,然后检测62份样本。分析对比两次检验结果即饮用水检测合格率。结果第1次的检验过程结果显示62份受检水样中有43例合格,合格率为71.67%;通过微生物培养质量控制策略,防止在标本采集、运输以及检验过程中出现异常,结果显示62份受检水样中有54例为合格,合格率为87.10%。两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微生物检验实施质量控制然后对饮用水受检样本进行检查能够提高检测准确率,能够为居民安全用水提供基础数据保障。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究卡马西平与左乙拉西坦治疗成人癫痫的效果及对认知功能、骨密度的影响。方法92例成人癫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左乙拉西坦组与卡马西平组,各46例。左乙拉西坦组采用左乙拉西坦治疗,卡马西平组采用卡马西平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认知功能[语言智商(VIQ)、操作智商(PIQ)、总智商(FIQ)]评分、骨密度(腰椎、股骨大转子、股骨颈)变化情况。结果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VIQ、PIQ、FIQ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升,且左乙拉西坦组患者VIQ评分(101.2±3.1)分、PIQ评分(108.1±2.3)分、FIQ评分(105.2±1.8)分均明显高于卡马西平组的(95.1±2.8)、(94.1±2.0)、(93.5±1.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卡马西平组患者腰椎、股骨大转子、股骨颈骨密度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明显低于卡马西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乙拉西坦组治疗6个月后腰椎、股骨大转子、股骨颈骨密度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乙拉西坦与卡马西平治疗成人癫痫,左乙拉西坦更能明显提升患者认知功能,且对患者骨密度无影响。  相似文献   
60.
赵胜楠  侯鹏 《中国药事》2020,34(7):759-765
异常毒性最初是一种确保复杂成分制剂生产工艺一致性及安全性的辅助检测手段,后来成为针对外源性毒性污染物的通用安全性检测项,曾在世界范围内被各国药典收载。由于该检测与药品质量、安全性之间的关联性受到质疑,各国药典逐渐在各论及通则中删除该检测项,目前仅《中国药典》保留异常毒性。由于该检测存在设定限值难以统一、给药体积及给药剂量不合理、结果易受干扰且缺乏明确的判定标准等试验原理及设计上的缺陷,导致其试验结果没有实际参考意义。基于对历史数据的回顾分析,国际监管机构及卫生组织对异常毒性有了更为科学的认知,并已逐渐形成统一的监管共识:严格的生产控制措施和有效的质量检测手段,比异常毒性检测更为重要;异常毒性检测结果或与产品质量及污染不具相关性;在异常毒性检查中使用大量动物不符合动物福利和“3R”原则。本文从科学角度试论异常毒性作为药品质量控制指标的合理性,并总结异常毒性修订的科学原则,希望能为我国监管机构、制药行业修订异常毒性相关内容提供思考角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