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5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6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5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62篇
内科学   94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67篇
预防医学   172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15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1.
目的 调查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德宏州)居住区啮齿动物的巴尔通体感染和分布特点,为相关疾病防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笼夜法捕鼠,采集鼠类脾脏标本,用胰酶大豆琼脂培养基分离巴尔通体,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法扩增巴尔通体gltA基因片段,并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 2011年在德宏州居住区共捕获啮齿动物5属9种340只和食虫动物2种18只,黄胸鼠为优势种(77.09%,276/358)。这些动物的脾脏标本中巴尔通体分离率为24.86%(89/358),其中黄胸鼠分离率为28.99%(80/276),其他阳性鼠种为黑缘齿鼠(5株)、社鼠(1株)、大绒鼠(1株)、小泡灰鼠(1株)和臭鼩鼱(1株)。共获得85株巴尔通体gltA基因核苷酸序列,进化分析表明,40株为特利波契巴尔通体(Bartonella tribocorum),28株为伊丽莎白巴尔通体(B.elizabethae),11株为昆州巴尔通体(B.queenslandensis),3株为森林巴尔通体(B.silvatica),3株未定种。黄胸鼠携带上述所有种类的巴尔通体。结论 德宏州啮齿动物中至少存在4种巴尔通体的流行,巴尔通体具有遗传多样性特点。以特利波契巴尔通体、伊丽莎白巴尔通体和昆州巴尔通体为主要流行菌株,黄胸鼠为当地居住区巴尔通体的主要宿主。今后应加强巴尔通体相关疾病的监测和防制工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调查云南省泸西县啮齿动物携带恙虫病东方体、无形体和埃立克体的状况,了解该类病原体在当地自然界中的保存状况和基因特征。方法 用鼠笼和鼠夹在云南省泸西县捕鼠,将捕获的动物种类鉴定后解剖取脾脏,活鼠取血。采用巢式PCR扩增脾脏的恙虫病东方体groEL基因,无形体和埃立克体的16S rRNA基因特异片段;测定PCR扩增阳性产物的DNA序列,对获得序列进行序列比对和系统进化分析。IFA法检测鼠血清中恙虫病东方体IgG抗体。结果 在泸西县共捕获啮齿动物10种225只。其中黄胸鼠36.89%(83/225)、大绒鼠35.11%(79/225)和中华姬鼠13.78%(31/225)为优势鼠种。获得鼠血清85份。鼠脾脏中检测到5株东方体groEL基因阳性标本,带毒鼠种为黄胸鼠2.41%(2/83)和大绒鼠3.80%(3/79)。同源性比较显示,这5株东方体的相似性在99.02%~100%之间,他们分别与GenBank中已知立克次体序列的相似性在98.75%~100%。系统发生树显示,5株OT与来自日本、泰国和中国安徽的菌株位于同一分支。3份16S rRNA阳性标本,其中1份埃立克体阳性,来源于大绒鼠;1份沃尔巴克氏体和1份巴尔通体阳性均来源于黄胸鼠。无形体均为阴性。埃立克体株序列比对显示与来自美国、中国和巴西的埃立克体基因同源性为98.0%~100%,并与分离自美国野外工作者皮肤的伊文氏埃立克体在同一分支。鼠血清恙虫病IgG抗体阳性7份,阳性率8.24%(7/85)。结论 该地区存在以黄胸鼠和大绒鼠为主要宿主的恙虫病自然疫源地。埃立克体、巴尔通体和沃尔巴克氏体在啮齿动物中也存在感染,需注意防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调查黑龙江省逊克县火山熔岩地区啮齿动物携带病原体状况.方法 2014年4-9月,采集啮齿动物样本107只,解剖取脏器肺、肾、肝、肾和膀胱样本,采用PCR方法分别扩增10种鼠传病原体的特异性核酸片段,通过基因测序进一步鉴定.结果 在107份鼠肺中共检出汉城型汉坦病毒RNA核酸阳性样本5份,感染率为4.67%;107份鼠肾中共检出钩端螺旋体DNA核酸阳性样本6份,感染率为5.61%;107份鼠脾中共检出巴尔通体DNA核酸阳性样本7份,感染率为6.54%,嗜吞噬细胞无形体4份,感染率为3.74%;107份鼠肝、鼠脾中鼠疫菌、巴贝西原虫、斑点热群立克次体、恙虫病立克次体、莫氏立克次体的DNA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107份鼠膀胱中伯氏疏螺旋体的DNA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在鼠体内还存在复合感染情况,感染率为2.80%.结论 黑龙江省逊克县火山熔岩地区啮齿动物中存在汉坦病毒、钩端螺旋体、巴尔通体和嗜吞噬细胞无形体的感染.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新疆野生啮齿动物的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的存在状态.方法应用乙肝表面抗原诊断试剂盒和乙肝表面抗体诊断试剂盒,对野生啮齿动物进行了血清学调查.结果灰旱獭(Marmota baibacina)的阳性率为17.8%(24/135)、长尾黄鼠(Citellus undulatus)阳性率为17.4%(12/69)和赤颊黄鼠(Citellus erythrogenys)阳性为(8/15).结论血清学调查表明,野生啮齿动物血清中存在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相似文献   
15.
<正>2018年2月16日,美国科罗拉多州丹佛市一名47岁健康女性因突发胸痛、呼吸急促、发热[40.0℃(103.9℉)]、低氧血症等到医院急诊室就诊。5 d前,病例出现发热、恶心、呕吐、肌肉疼痛和腹泻,伴有进行性呼吸困难。入院时胸片显示双侧间质性浸润。就诊后12 h,进行插管,机械通气,并因缺氧呼吸衰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和休克转移到重症监护室治疗。病例血小板减少,血液浓度升高,肝酶升高,最初接受广谱抗菌素治疗和支持性治疗。由于该患者临床症状与汉坦病毒感染相符,且实验室检查结果具有提示意义,因此在住院第3天采集标本检测汉坦病毒。住院第11天,由商业实验室进行的汉坦病毒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结果为抗汉坦病毒免疫球蛋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围场县啮齿动物及寄生蚤的种群组成和数量动态,收集可检材料,开展动物鼠疫疫情监测。方法在不同的生境中,捕获啮齿动物调查其数量,收集其寄生蚤,并进行细菌学和血清学检验。结果发现围场境内有啮齿动物14种,以达乌尔黄鼠为优势种平均密度1.87只/hm^2;蚤类30种.以方形黄鼠蚤松江亚种为优势种;近5年剖验各种动物2183只,蚤培养144组1109只,动物血清1153份,经检验均为阴性。结论虽未分离出鼠疫菌,但仍存在着动物鼠疫流行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掌握盐田口岸的啮齿动物、蝇类种群构成和季节消长,为防制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 2012年3月-2013年2月,采用采用鼠笼、鼠夹法对盐田口岸啮齿动物开展本底调查;采用蝇笼法对盐田口岸蝇类开展本底调查.结果 共捕获鼠形动物12只,经鉴定为1科1属2种,以褐家鼠为优势鼠种,年平均鼠密度为0.28%,季节消长不明显;鼠体染蚤率为8.33%,总蚤指数为0.17;共捕获蝇类2670只,经鉴定为5科18属26种,平均蝇密度为4.51只/笼&#183;h,大头金蝇为优势蝇种,蝇密度高峰出现在3月.结论 盐田口岸鼠密度、蝇密度均符合《国境口岸医学媒介生物控制标准》要求,但蝇类高峰期密度超标,应根据本次本底调查结果,掌握其变化规律,继续有针对性的开展预防与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18.
山西省农田生境复杂程度对小型啮齿动物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山西省不同地区农田小型啮齿动物的多样性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为制定山西省农田小型啮齿动物区域性综合治理措施提供主要依据。方法在山西省南部的临汾市隰县、中部的太原市娄烦县和北部的忻州市五台县设立研究区,在3-11月采用夹日法调查各研究区农田小型啮齿动物的多样性,以调查期内7月中旬的植被异质性指数来判定研究区的生境复杂程度,探讨山西省农田的生境复杂程度对小型啮齿动物多样性的影响。结果山西省农田小型啮齿动物的丰富度与其多样性指数和植被异质性指数的相关系数为0.998,呈显著的正相关;物种优势度指数与植被异质性指数的相关系数达-1.000,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而捕获率及均匀度指数和植被异质性指数只有0.404和0.994,其相关性并不显著。结论栖息环境的复杂程度是影响小型啮齿动物群落丰富度和多样性的关键因子,而农田中各植被类型盖度的均匀程度可能与小型啮齿动物群落的均匀度指数有关。  相似文献   
19.
毒鼠强中毒4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毒鼠强中毒的有效救治方法.[方法]对48例毒鼠强中毒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救治情况进行分析.[结果]48例患者,经血液净化、解毒、降颅压等综合救治,治愈41例,占93%,好转6例,占12.5%,1例死亡.所有患者电解质紊乱、酸中毒经治疗后恢复正常.[结论]早期进行血液净化治疗可以改善毒鼠强中毒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20.
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为布尼亚病毒科汉坦病毒属(hantanvirus,HV)病毒引起的主要由鼠类传播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其发病和流行取决于人类的行为、宿主动物的行为以及宿主携带病原体的情况。HFRS呈世界性分布,资料表明,我国发病数占世界发病总数的90%以上。现已经证实我国存在汉坦型(HTN)和汉城型(SEO)汉坦病毒。为了解某部驻区啮齿动物携带HFRS情况,我们对某部驻区捕捉到的啮齿动物进行了流行性出血热抗体的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