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42篇
  免费   186篇
  国内免费   110篇
耳鼻咽喉   1096篇
儿科学   24篇
妇产科学   29篇
基础医学   89篇
口腔科学   22篇
临床医学   395篇
内科学   97篇
皮肤病学   17篇
神经病学   123篇
特种医学   307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57篇
综合类   978篇
预防医学   196篇
眼科学   59篇
药学   321篇
  9篇
中国医学   204篇
肿瘤学   12篇
  2024年   52篇
  2023年   122篇
  2022年   147篇
  2021年   127篇
  2020年   131篇
  2019年   126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85篇
  2016年   79篇
  2015年   95篇
  2014年   123篇
  2013年   134篇
  2012年   169篇
  2011年   174篇
  2010年   174篇
  2009年   187篇
  2008年   221篇
  2007年   196篇
  2006年   194篇
  2005年   180篇
  2004年   169篇
  2003年   189篇
  2002年   134篇
  2001年   107篇
  2000年   81篇
  1999年   81篇
  1998年   75篇
  1997年   73篇
  1996年   103篇
  1995年   59篇
  1994年   56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30篇
  1989年   31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81.
目的 探讨抗病毒药物治疗头晕、平衡障碍患者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01—2021-12于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224例头晕、平衡障碍患者临床资料,观察抗病毒药物治疗的效果及影响因素。结果 224例头晕、平衡障碍患者经抗病毒药物治疗后,痊愈率为58.48%,有效率97.77%;随访预后痊愈率为76.34%,预后有效率98.65%。按患者年龄、性别、严重程度、病程急慢性、抗病毒疗程分层比较预后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前庭神经急、慢性炎症可能是头晕、平衡障碍的主要原因,抗病毒治疗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2.
前庭性偏头痛是一种以发作性前庭症状为主,伴偏头痛特征的顽固性头晕,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复发性头晕病因之一,近年来研究热度较高。目前前庭性偏头痛的发病机制国内外尚未达成共识,正确诊断率不高,难治性前庭症状、头痛的反复发生易使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工作及生活,了解前庭性偏头痛与焦虑、抑郁之间的相关性可为临床诊治、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提供部分参考。本文主要对前庭性偏头痛与焦虑、抑郁发病机制的关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3.
目的 探讨大前庭水管综合征(Large Vestibular Aqueduct Syndrome,LVAS)患者宽频声导抗(Wideband Acoustic Immittance,WAI)测试中的声导抗峰压值的鼓膜吸收率特征.方法 选取40例经CT确诊大前庭水管综合征患者,进行声导抗峰压值的鼓膜吸收率测试,并收集相同...  相似文献   
184.
185.
186.
目的验证头脉冲试验(HIMP)和头脉冲抑制试验(SHIMP)在前庭眼动反射中的互补效应。方法选择前庭上神经炎患者33例,健康成人10例(20耳),对前庭上神经炎患者患侧和健康成人左右侧HIMP和SHIMP增益、扫视潜伏期、扫视波振幅及显性扫视产生百分比进行匹配分析,比较HIMP和SHIMP各项参数之间相互关系。结果HIMP增益与SHIMP增益呈线性正相关,并且HIMP增益大于SHIMP增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890,r=0.956,P均=0.000)。HIMP潜伏期大于SHIMP潜伏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360,P=0.001),但无相关性(r=0.180,P=0.196)。HIMP扫视振幅与SHIMP扫视振幅呈负相关(r=-0.484,P=0.000),HIMP扫视百分比与SHIMP显性扫视百分比呈负相关(r=-0.604,P=0.000)。HIMP增益与HIMP扫视潜伏期、振幅及百分比均呈负相关,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HIMP增益与SHIMP代偿性扫视振幅及百分比呈正相关,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HIMP增益与SHIMP扫视潜伏期无相关性(r=-0.044,P=0.756)。结论SHIMP和HIMP均可检查水平性角前庭眼动反射(VOR)的直接通路,代偿性扫视和反代偿性扫视的增益、振幅和扫视产生的百分比可作为动态观察指标评估前庭功能。两者参数变化对评估VOR通路的损伤和恢复情况起到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7.
目的 探讨影响前庭功能刺激训练治疗晕车病患者疗效的临床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2019年12月就诊于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并进行高强度前庭功能训练治疗的晕车病患者,采用Graybiel晕车病症状评分,评价高强度前庭功能训练治疗晕车病患者的疗效。将年龄、性别、失眠症、焦虑、肥胖、高脂血症、后循环缺血、慢性胃炎及中耳炎等因素作为可能影响高强度前庭功能训练治疗晕车病患者疗效的因素纳入研究,先行单因素分析,再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 无效组患者年龄、失眠症患者占比、严重焦虑者占比、慢性胃炎者占比均较有效组患者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将单因素分析中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一步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发现焦虑和慢性胃炎与高强度前庭功能训练治疗晕车病疗效存在相关性。结论 无焦虑和无慢性胃炎的晕车病患者经高强度前庭功能训练治疗后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188.
目的比较前庭性偏头痛(VM)和健康受试者的眼震视图(VNG)表现,明确VNG检查在VM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前瞻性连续纳入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在新乡医学院附属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VM患者55例和体检中心健康受试者45例,所有患者及健康受试者在条件允许下行VNG检查,包括视动性试验(扫视试验、平稳跟踪试验、视动性试验)、前庭功能试验(温度试验、摇头眼震)、自发性眼震、诱发性眼震检查(静态位置性试验).采用χ^2检验比较两组之间VNG结果的差异.结果VM组与健康受试者组之间人口统计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扫视试验:VM组有17例(30.9%)异常,健康受试者组异常例数3例(6.7%;χ^2=9.091,P<0.05);平稳跟踪实验:VM组异常20例(36.4%),健康受试者组异常5例(11.1%;χ^2=8.418,P<0.05);视动性眼震检查:VM组异常例数24例(43.6%),健康受试者组异常例数6例(13.3%;χ^2=10.823,P<0.05);温度试验:VM组有13例(23.6%)异常,健康受试者组中异常2例(3.6%;χ^2=7.150,P<0.05);摇头眼震:VM组有11例(20.0%)异常,健康受试者组异常2例(3.6%;χ^2=5.295,P<0.05);自发性眼震检查:VM组中异常10例(18.2%),健康受试者组异常4例(8.9%;χ^2=1.775,P>0.05);静态位置性眼震检查:VM组共有22例(40.0%)异常,健康受试者组中共有7例异常(16.5%;χ^2=7.183,P<0.05).结论VM组的总VNG检查异常率高于健康受试者组,说明VNG检查有助于VM的诊断,且其表现提示VM患者中枢及外周均有损害的迹象.  相似文献   
189.
目的:以Fos蛋白表达为指标,分别研究后肢去负荷(hindlimb unloading,HU)以及去负荷一定时间后双轴旋转刺激对大鼠前庭核复合体(vestibular nucleus complex,VNC)各亚核神经元活动的影响。方法:动物分为后肢去负荷(即HU)组、HU处理后双轴旋转组(HU-R)和对照组(即假运动刺激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检查各组动物VNC各核团内Fos蛋白表达,统计Fos阳性神经元数目。结果:后肢去负荷1d可刺激VNC吻侧部前庭内侧核(MVe)、前庭下核(SpVe)两亚核内Fos阳性神经元数目较对照组有显著增加;但是,随后肢去负荷时间延长,VNC各核Fos阳性神经元数趋向于回到对照水平。2h双轴旋转刺激HU1d大鼠后,VNC所有核团内Fos阳性神经元数目都显著性增加;大鼠HU7d后再行双轴旋转刺激,MVe和SpVe内Fos阳性神经元数目有显著性增加。结论:地面模拟失重可刺激大鼠VNC神经元活动,随时间延长,模拟失重动物出现适应现象,前庭神经元活动减弱;运动刺激前庭感受器后,模拟失重动物VNC神经元活动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190.
目的:应用64层MSCT观测成人内听道底及其相关的解剖结构,为临床应用提供影像解剖学依据。方法筛选2011年4—12月广东省人民医院采用64层MSCT扫描的乳突气化良好、无中耳或内耳病变且无眩晕等平衡功能障碍症状的40例共80耳成人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在MSCT图像上观测:横嵴,横嵴至前庭内侧骨壁的距离( D1),面神经管迷路段、上前庭神经管、下前庭神经管和后壶腹神经管(单管)各管的长度、宽径,以及后壶腹神经管的内听道开口(单孔)至前庭内侧骨壁的距离(D2)。结果80耳的横嵴、面神经管迷路段、上前庭神经管、下前庭神经管和后壶腹神经管、单孔在横断位、冠状位及矢状位均能显示。其中横嵴局部解剖位置清晰、稳定,位于内听道底的中部,内侧缘自前内向后外走行,D1为(1.56±0.55)mm(0.55~2.67 mm)。面神经管迷路段长度(2.60±0.34)mm(1.54~3.27 mm),宽径(0.91±0.23)mm(0.50~1.58 mm);上前庭神经管长度(3.39±0.52) mm(2.50~5.06 mm),宽径(1.03±0.19)mm(0.74~1.62 mm);下前庭神经管长度(1.35±0.27) mm(0.74~2.17 mm),宽径(1.34±0.25)mm(0.85~2.34 mm);后壶腹神经管长度(3.88±0.84) mm (2.58~6.00 mm),宽径(0.63± 0.12) mm (0.42~0.98 mm)。 D2为(2.50±0.72)mm(1.37~5.01 mm)。结论64层螺旋CT能较好地显示位于内听道底的横嵴以及面神经管迷路段、前庭上神经、前庭下神经、后壶腹神经各骨管和单孔的走行及形态特征,为内耳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术前评估提供有参考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