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121篇
  免费   426篇
  国内免费   291篇
耳鼻咽喉   56篇
儿科学   41篇
妇产科学   19篇
基础医学   328篇
口腔科学   91篇
临床医学   3243篇
内科学   413篇
皮肤病学   104篇
神经病学   232篇
特种医学   2053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2624篇
综合类   6829篇
预防医学   1448篇
眼科学   672篇
药学   2470篇
  23篇
中国医学   2172篇
肿瘤学   17篇
  2024年   69篇
  2023年   211篇
  2022年   279篇
  2021年   310篇
  2020年   280篇
  2019年   238篇
  2018年   107篇
  2017年   263篇
  2016年   313篇
  2015年   453篇
  2014年   874篇
  2013年   931篇
  2012年   1115篇
  2011年   1316篇
  2010年   1302篇
  2009年   1401篇
  2008年   1737篇
  2007年   1345篇
  2006年   1185篇
  2005年   1357篇
  2004年   1097篇
  2003年   1108篇
  2002年   901篇
  2001年   915篇
  2000年   629篇
  1999年   552篇
  1998年   476篇
  1997年   459篇
  1996年   376篇
  1995年   301篇
  1994年   211篇
  1993年   143篇
  1992年   144篇
  1991年   140篇
  1990年   90篇
  1989年   100篇
  1988年   35篇
  1987年   32篇
  1986年   22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58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目的 探讨急性腹部多发伤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对脏器损伤预后的评价意义.方法 整理分析2015年9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腹部多发伤患者136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合并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分为MODS组(n=58)和非MODS组(n=78),另选取2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比较三组入院时APACHE Ⅱ评分、CRP、PCT水平差异;MODS组内死亡患者与存活患者间治疗前后CRP、PCT差异,分析MODS危险因素.结果 MODS组及非MODS组CRP、PCT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MODS组CRP、PCT水平明显高于非MODS组(P<0.05);死亡患者入院时和治疗第7天CRP和PCT均大于存活患者(P<0.05).PCT和CRP升高是急诊MODS的危险因素.结论 CRP和PCT联合检测可以评估急性腹部多发伤患者早期感染程度.及时控制感染,调整治疗方案对保护患者脏器功能,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42.
目的 探究采用早期集束化急救策略治疗严重多发伤的运用情况.方法 整群选择该院2013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严重多发伤患者122例,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61例. 对照组采取一般监护治疗措施,观察组采取早期集束化急救策略. 对比两组在入院时、入院后1 h以及入院后24 h的乳酸(Lac)、血红蛋白(Hb)和血气指标,并且比较两组检查花费时间、平均住ICU时间、急诊手术率、漏诊率以及病死率情况. 结果 观察组在入院后1 h和24 h的Lac、Hb以及血气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病死率为13.11%(8/61), 漏诊率为4.92%(3/61),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病死率31.15%(19/61),漏诊率为13.11%(8/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急诊手术率为83.61%(51/61),显著高于对照的70.49%(43/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检查花费时间和平均住ICU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于严重多发伤患者采取早期集束化急救策略可显著提高抢救率,降低死亡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43.
目的:探讨多发伤发生的规律、临床特点及急诊救治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该院急诊科出动“120”接诊的835例多发伤患者,记录其院前阶段(包括年龄、职业、性别、致伤原因、创伤部位、院前时间等)及院内阶段(包括院内创伤评分、急救措施、手术、输血、收住科室、住院时间及费用等)等诸多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该院“120”接诊的多发伤患者共835例,平均年龄42.30岁,高发年龄段为31~50岁(48.74%);多发伤患者男女比值约为3.28∶1.00;致伤原因主要以交通事故为主,其次为高处坠落伤;涉及的创伤部位主要为胸部、头颅和脑及四肢;在835例多发伤患者中,救治成功704例(84.31%),死亡131例,而死亡患者中主要以重度颅脑损伤和(或)胸腹部联合伤为主,集中分布在ISS值大于26分区间。结论通过合理组织医护人员进行专项培训和分配急救资源,重视和加强多发伤的急诊救治,可有效的挽救急危重患者的生命,降低患者的致死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944.
目的 探讨创伤性膈损伤的多层螺旋CT(MSCT)表现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笔者医院创伤性膈损伤患者33例,其中男性28例,女性5例,患者年龄1~76岁,33例均行MSCT检查且行冠、矢状位多平面重建(MPR)处理,分析患者临床资料与MSCT表现特征及诊断价值,影像学表现包括膈肌连续性中断征、膈肌增厚征、项圈征、面包征及膈疝部位及内容物等.结果 33例中,2例为单纯挫伤,31例为钝性损伤(左侧26例,右侧5例),膈疝内容物分别为胃或含液气肠袢(左侧25例,右侧1例)、肝脏(仅右侧3例)及腹腔脂肪(左侧16例,右侧2例);MSCT提示膈肌异常的敏感度为100%,21例(67.7%)可见膈肌连续性中断征,10例(32.2%)可见膈肌增厚征,项圈征与面包征各5例(16.1%).与横断面相比,MPR能更好地显示膈肌连续性中断征(P<0.05).结论 MSCT检查对诊断创伤性膈损伤有重要价值,尤其是MPR技术对诊断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945.
目的比较传统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与附加经伤椎椎体内植骨及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6年2月-2009年8月,将24例新鲜胸腰段脊椎Gertzbein A3型骨折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分别采用传统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减压复位、椎板植骨融合术(A组)及采用附加经伤椎固定椎体内植骨、减压复位、椎板植骨融合术(B组)。分别于术后3,6,9,12个月对两组患者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进行随访。比较测量手术前后Cobb’s角、椎体前缘高度和椎管占位率。结果两组安全完成手术,切口Ⅰ期愈合。随访14~42个月,平均18个月。术后A、B组Cobb’s角分别矫正至4.2°和3.8°;椎体前缘高度分别恢复至85.4%和86.8%;平均椎管占位率分别为4.8%和4.4%,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A组Cobb’s角为5.5°,B组为3.9°;椎体前缘高度A组为恢复至73.3%,B组为恢复至86.1%;平均椎管占位率A组为5.1%,B组为4.4%。末次随访时A组Cobb’s角、椎体前缘高度和椎管占位率与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有2例在末次随访时后凸角丢失>10°,1例内固定失败。结论经伤椎置钉能有效地恢复椎体前缘高度,伤椎椎体内植骨可有效维持复位,减少后凸畸形矫正丢失及内固定失败。  相似文献   
946.
习勇  申建  张小军 《吉林医学》2010,31(15):2272-2273
目的:胸腰椎骨折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配合后路钉棒系统复位固定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胸腰椎屈曲压缩性骨折采用后路钉棒系统复位,固定并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配合椎板关节突,横突间三维植骨的方法,疗效进行随访总结。结果:椎体高度同术后未见减少(95%),COBB角4°~10°,椎体楔变角5°~10°,术后1年<15°。无伤口感染,术后症状恢复佳,无内固定断裂等并发症。结论:此方法对胸腰椎骨折复位和固定术式简单,能达到理想复位,恢复了椎体高度,加强了伤椎抗压能力,促进骨折的愈合,维持了脊柱的生理形态,避免或减少远期并发症。  相似文献   
947.
目的了解中专护生在实验课中锐器伤的发生和自我防护情况,为探讨相应的防护对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248名在校中专护生进行调查。结果56.02%的护生在实验课中发生锐器伤,仅有5.93%的护生在伤后得到正规有效的处理;所有护生均接受过自我防护相关教育,其中68.05%的护生知道如何正确处理锐器伤;认为实验室锐器伤不会造成经血液传播导致疾病感染的护生占44.81%,认为可能发生感染的占42.74%。结论护生实验课中锐器伤发生率高,对实验操作中的损伤不重视,防护意识弱,教师应加强实验操作的安全防护教育。  相似文献   
948.
杨文彬  包一涵 《海南医学》2012,23(20):71-73
目的 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联合局部应用地塞米松治疗四肢皮肤软组织撕脱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急诊收治的46例四肢皮肤软组织完全性和不全性撕脱伤的患者按皮瓣或皮片反取皮回植后,均予VSD覆盖回植皮肤创面7~10d,术后行VSD引流管间断冲洗,并连续7d每隔24 h局部从VSD侧管内注入地塞米松.结果 31例无肌腱及骨外露的患者回植皮肤27例全部存活,4例绝大部分存活,残留创面经常规换药后顺利愈合;15例合并肌腱及骨外露的患者中10例回植皮肤生长良好;5例患者肌腱及骨外露处部分皮肤坏死,经再次清创及VSD引流后植皮全部存活.全部病例中无全身不良并发症发生,创面未见感染.结论 VSD联合局部应用地塞米松是治疗四肢皮肤软组织撕脱伤简单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49.
患者因意外被枪击伤,出现了溶栓和止血、手术和禁忌手术、制动和活动、禁食与进食等矛盾,同时还有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的可能,表现出极度恐慌和焦虑。通过心理护理,行膀胱冲洗、抗凝、防止血栓脱落、结肠造瘘等相关护理措施的有效落实,患者未出现并发症,身心康复出院。  相似文献   
950.
患者,男性,43岁。间断性上腹隐痛、餐后加重5月余,曾在外院胃镜、CT等检查未发现胃内异物。于2009年10月15日来我院门诊:胃镜发现;胃窦后壁一尖锐物,周围黏膜充血、水肿、糜烂(图1)。超声检查:胃水充盈后探及条索状异物,长约50m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