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089篇
  免费   1112篇
  国内免费   1183篇
耳鼻咽喉   1809篇
儿科学   76篇
妇产科学   31篇
基础医学   515篇
口腔科学   140篇
临床医学   4212篇
内科学   2765篇
皮肤病学   19篇
神经病学   312篇
特种医学   734篇
外国民族医学   30篇
外科学   3413篇
综合类   7986篇
预防医学   1300篇
眼科学   413篇
药学   2547篇
  40篇
中国医学   697篇
肿瘤学   345篇
  2024年   123篇
  2023年   398篇
  2022年   473篇
  2021年   565篇
  2020年   464篇
  2019年   473篇
  2018年   229篇
  2017年   340篇
  2016年   456篇
  2015年   447篇
  2014年   1018篇
  2013年   1068篇
  2012年   1334篇
  2011年   1518篇
  2010年   1487篇
  2009年   1599篇
  2008年   1637篇
  2007年   1694篇
  2006年   1676篇
  2005年   1565篇
  2004年   1447篇
  2003年   1360篇
  2002年   1173篇
  2001年   1032篇
  2000年   833篇
  1999年   606篇
  1998年   525篇
  1997年   425篇
  1996年   325篇
  1995年   261篇
  1994年   288篇
  1993年   250篇
  1992年   83篇
  1991年   38篇
  1990年   47篇
  1989年   41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2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超声内镜及CT检查对食管癌术前TN分期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超声内镜、螺旋CT检查对食管癌术前TN分期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总结术前EUS、CT判断87例食管癌的分期资料,并与术后病理分期对照.患者均未行化、放疗.环扫超声内镜进行操作,5例轻度狭窄病例扩张后再予EUS分期.结果 EUS T分期总准确率为85.1%,CT无法区分T1、T2.对于N分期,EUS判断探及范围内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为85.0%,高于CT扫描的60.8%;CT探查纵隔淋巴结较EUS全面.EUS与cT联合判断T分期的准确率为85.1%,N分期的准确率为90.8%.结论 EUS判断肿瘤浸润深度准确性高,EUS联合CT可进行更为全面准确的TNM分期.  相似文献   
992.
目的 系统评价导丝引导胆管选择性插管与传统地造影剂辅助插管相比,能否降低ERCP术后胰腺炎(post-ERCP panereatitis,PEP)的发生率.方法 检索Cochrane临床对照试验资料库、MEDLINE、EMBASE、Science Citation Index、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以及2002-2008年相关会参考文献,全面收集关于导丝引导胆管选择性插管对PEP影响的文摘,并且手工检索入选文献的议随机对照试验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7篇随机对照试验包括2474例胆管选择性插管的ERCP患者被纳入评价.Meta分析结果显示,导丝引导胆管选择性插管和造影剂辅助插管比较,可降低PEP发生率(RR=0.46,95%可信区间0.25~0.85,P=0.01).但是,排除摘要和分配隐藏不清楚的试验进行敏感性分析后,两个插管方法 对PEP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66,95%可信区间0.28~1.54,P=0.33).结论 导丝引导胆管选择性插管可能是减少PEP发生的有效方法 ,但由于纳入系统评价的试验有限,还需开展随机对照试验证实.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探讨不同预切开术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困难插管时应用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2018年12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ERCP预切开术共18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内镜下乳头括约肌预切开术方式的不同分为针状刀乳头括约肌预切开术(NKP组,n=73)、乳头开窗术(NKF组,n=24)、经胰管弓状刀乳头括约肌预切开术(TPS组,n=30)和弓状刀经乳头括约肌预切开术(Erlangen组,n=58)。对4种预切开方法优缺点、对插管成功率的影响及可能对并发症发生的增加或减少进行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多组资料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多组资料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进一步的两两比较采用Nemenyi法。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NKF、TPS组插管成功率均较NKP组高(P值均0. 05),TPS组总并发症发生率较NKF组低,NKF组总并发症发生率较NKP组高(P值均0. 05)。Erlangen组总并发症发生率高于NKP组和TPS组(P值均0. 05)。NKF[OR(比值比)=2. 420,95%可信区间(95%CI):0. 235~0. 828,P=0. 036]、TPS(OR=1. 752,95%CI:0.238~0. 594,P=0. 029)是插管成功的影响因素;年龄 57岁(OR=0. 094,95%CI:0. 028~0. 316,P 0. 001)、手术总时间(OR=1.029,95%CI:1. 002~1. 057,P=0. 036)是ERCP术后急性胰腺炎(PEP)的影响因素,进一步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 57岁(OR=0. 065,95%CI:0. 017~0. 256,P 0. 001)是PEP发生风险的独立保护因素,手术总时间(OR=1. 040,95%CI:1. 007~1. 074,P=0. 016)是PE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TPS在一定情况下可能较NKP、Erlangen相对安全、有效,年龄、手术总时间可影响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94.
内镜下对消失的食管曲张静脉加固法治疗125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内镜下对消失的食管曲张静脉加固法治疗125例权启镇孙自勤王要军齐凤江学良济南军区总医院消化科山东省济南市250031SubjectheadingsEsophagealandgastricvarices/therapyEndoscopy主题词食管和...  相似文献   
995.
目的 探讨超声内镜在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后再分期的准确性.方法 61例初诊直肠癌患者纳入研究,新辅助治疗后行超声内镜分期,并与手术后病理分期进行比较.结果放化疗后EUS对直肠癌T分期的总准确率为59.0%(36/61),36.1%(22/61)的病例分期过高,4.9%(3/61)的病例分期过低.EUS对直肠癌N分期准确率为68.9%(42/61),14.7%(9/61)的病例分期过高,16.4%(10/61)的病例分期过低.结论 EUS对新辅助治疗后的直肠癌进行再分期的准确率降低.  相似文献   
996.
目的分析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不同二级预防措施后再出血的临床表现、急诊内镜诊治情况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4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二级预防后(内镜、外科、介入预防)再出血行急诊内镜诊治的254例患者临床资料,对照同期单纯药物二级预防再出血的419例患者,观察临床特点,对比分析异同。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Bonferroni法。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254例二级预防后再出血的患者中,有144例(56.69%)曾行内镜预防,40例(15.75%)行手术预防,33例(12.99%)行介入预防,37例(14.57%)联合预防以内镜联合其他预防措施为主。分析出血距最近一次预防时间,手术预防组有57.50%再出血患者距预防时间在5年以上,介入预防组有69.70%发生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后的1年内。内镜和联合预防组的患者再出血,分别有40.28%和35.14%发生在预防结束的1年内。再出血时,介入预防组和联合预防组的肝性脑病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组(P值均0.001),介入预防组的腹水情况较其他组控制显著(P值均0.05)。各组再出血时多项临床指标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值均0.001),两两比较提示,内镜预防组的血红蛋白和白蛋白显著高于手术组(P值分别为0.001、0.001)和药物预防组(P值分别为0.001、0.001)。手术组的血小板水平显著高于介入组(P=0.037)、联合预防组(P0.001)和药物预防组(P=0.012)。药物预防组的总胆红素水平显著高于内镜组(P=0.037)、介入组(P=0.025)和联合预防组(P0.001);手术预防组的肌酐水平显著低于其他组(P值均0.05);联合预防组的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显著优于药物组(P值均=0.002)。药物预防组的活动性出血比例(68.02%)显著高于内镜组(P0.001)、介入组(P=0.004)和联合预防组(P=0.008)。手术预防组和药物预防组的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比例显著高于其他组(P值均0.05)。介入预防组的消化性溃疡出血比例显著高于其他组(P值均0.05)。药物预防组的内镜治疗不满意率和失败率显著高于内镜组(P0.001)、介入组(P=0.007)和联合预防组(P0.001)。药物预防组的42 d内再出血率和病死率均显著高于其他组(P值均0.05)。结论介入、内镜或联合二级预防,较单纯的药物预防能显著减轻食管胃静脉曲张再出血的程度,提高急诊内镜止血率,显著降低42 d内再出血率和死亡率。需考虑不同二级预防后再出血的临床特点,对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二级预防后再出血患者实施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997.
背景复杂性肝包虫病具有多发、残腔大,继发胆汁瘘等特点,术后并发胆漏的防治重心应倾向于术中对胆漏点的清除.腹腔镜下术中若胆道系统给与注射肉眼可见的显影剂,有利于术者对胆漏点进行清除.目的分析复杂肝包虫病患者不同术式术后并发症探讨White test+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ERCP)+腹腔镜术式在此类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01/2019-01诊断纳入复杂肝包虫病并经手术治疗的患者43例,其中开腹组15例(A组),术前行ERCP+腔镜组14例(B组), White test+ERCP+腔镜组14例(C组),分析比较三组术后临床效果.结果行White test+ERCP+腔镜组术后短期残腔胆漏发生率明显低于开腹组, White test+ERCP+腔镜组及ERCP+腔镜组术后远期(3mo)胆漏发生率明显低于开腹组.结论复杂肝包虫病患者行White test+ERCP+腔镜治疗术,可有效预防术后胆漏的发生.  相似文献   
998.
放射学的发展 ,导致一系列医疗规程诊断和治疗的变革 ,不仅增加了 X射线设备的使用 ,而且增加了一类专业人员 ,他们把放射学运用于临床实践。在胃肠学里 ,内镜医师作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 ER-CP) ,这些非放射医师 ,用 X射线透视形式的辐射作为他闪的部分实践 ,增加了 X射线的使用及可供检查与治疗的项目 ,减少了患者的痛苦和费用 ,也增加了暴露在低水平辐射中的危险 ,而且 ,一些研究表明在 X线透视过程中非放射医师比放射医师可能受到更高剂量的辐射 [1] ,本文阐述一些在 X线透视过程中对内镜医师的辐射危害和有效减少辐射的实用方法。1…  相似文献   
999.
目的 观察内镜下黏膜内注射高渗盐-肾上腺素溶液联合金属止血夹治疗上消化道动脉喷射状出血的效果。方法 1999-07/2004-11共16例病人因呕血和/或黑便接受胃镜检查时发现病灶呈喷射状出血,诊断胃溃疡8例,胃癌1例(溃疡型),Dieulafoy病5例,胃巨大息肉摘除术后出血2例。全部病例应用内镜下黏膜注射高渗盐-肾上腺素溶液,随后置放金属止血夹。结果 16例应用内镜下黏膜注射高渗盐-肾上腺素溶液联合金属止血夹疗法,均一次止血成功,无一例发生再出血和其它并发症,止血成功率100%。12例病人在6~10周内复查胃镜提示病灶愈合,1例胃癌病人止血后转外科手术治疗。结论 内镜注射联合金属钛夹治疗上消化道动脉喷射状出血止血迅速,疗效可靠,再出血率低,操作简便、安全,具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00.
AIM: 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 (ES) is a well-established therapeutic modality for the removal of common bile duct (CBD) stones. After ES there are still around 10% of patients that experience recurrent CBD stones. 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the composition of CBD stones before and after ES and its clinical significance in Chinese patients. METHODS: From January 1996 to December 2003, 735 patients with CBD stones received ES at Kaohsiung Veterans General Hospital and stone specimens from 266 patients were sent for analysis. Seventy-five patients had recurrent CBD stones and stone specimens from 44 patients were sent for analysis. The composition of the stones was analyzed by infrared (IR) spectrometry and they were classified as cholesterol or bilirubinate stones according to the predominant composition. Clinical data were analyzed. RESULTS: In the initial 266 stone samples, 217 (82%) were bilirubinate stones, 42 (16%) were cholesterol stones, 3 were calcium carbonate stones, 4 were mixed cholesterol and bilirubinate stones. Patients with bilirubinate stones were significantly older than patients with cholesterol stones (66±13 years vs56±17 years, P= 0.001). In the 44 recurrent stone samples, 38 (86%) were bilirubinate stones, 3 (7%) were cholesterol stones, and 3 were mixed cholesterol and bilirubinate stones. In 27 patients, both initial and recurrent stone specimens can be obtained, 23 patients had bilirubinate stones initially and 2 became cholesterol stones in the recurrent attack. In the four patients with initial cholesterol stones, three patients had bilirubinate stones and one patient had a cholesterol stone in the recurrent attack. CONCLUSION: Bilirubinate stone is the predominant composition of initial or recurrent CBD stone in Chinese patients. The composition of CBD stones may be different from initial stones after 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