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13篇
  免费   863篇
  国内免费   558篇
耳鼻咽喉   147篇
儿科学   132篇
妇产科学   98篇
基础医学   665篇
口腔科学   52篇
临床医学   757篇
内科学   652篇
皮肤病学   62篇
神经病学   135篇
特种医学   182篇
外国民族医学   5篇
外科学   511篇
综合类   1751篇
预防医学   298篇
眼科学   30篇
药学   751篇
  32篇
中国医学   105篇
肿瘤学   1869篇
  2024年   190篇
  2023年   639篇
  2022年   526篇
  2021年   501篇
  2020年   350篇
  2019年   320篇
  2018年   165篇
  2017年   233篇
  2016年   244篇
  2015年   221篇
  2014年   305篇
  2013年   290篇
  2012年   363篇
  2011年   387篇
  2010年   343篇
  2009年   320篇
  2008年   326篇
  2007年   319篇
  2006年   297篇
  2005年   285篇
  2004年   258篇
  2003年   294篇
  2002年   256篇
  2001年   252篇
  2000年   144篇
  1999年   94篇
  1998年   59篇
  1997年   54篇
  1996年   44篇
  1995年   57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雷公藤与糖皮质激素治疗重症甲亢疗效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探讨用雷公藤多甙(TⅡ)和泼尼松治疗重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简称重症甲亢)的效果。 方法和结果:共选47例重症甲亢,分别用雷公藤多甙和泼尼松进行治疗,疗程12周。根据主要临床表现改善程度累计判断疗效,TⅡ治疗组显效率为59.8% ,明显高于泼尼松组(P< 0.01),总有效率为91.1% ,亦高于泼尼松组(P< 0.05),而无效率仅8.9% ,低于泼尼松组(P< 0.05),TⅡ剂量为每天30 m g 时不良反应少于泼尼松。 结论:小剂量TⅡ用于重症甲亢的免疫治疗具有疗效高、不良反应小的优点,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2.
目的:进一步研究体外肿瘤抗原脉冲致敏的骨髓树突状细胞瘤苗主动免疫诱导小鼠体内抗肿瘤免疫应答,并观察其抵抗野生性肿瘤攻击的免疫保护作用及对荷瘤小鼠模型的免疫应答。方法:采用本室建立的骨髓树突状细胞分离与细胞因子体外扩增培养方法,并在体外经灭活NS1骨髓瘤细胞及其裂解产物脉冲刺激后直接作为疫苗,然后进行免疫预防与治疗的在体动物实验。结果:可从1只小鼠股骨中获得(3~5)×105个树突状细胞(DC),其纯度为95%以上,对混合T淋巴细胞具有强刺激活性。主动免疫同系健康BALB/C小鼠的试验显示,DC疫苗能诱导抗原特异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活性,免疫1次的动物首次受到肿瘤攻击后诱发肿瘤形成率为0%,再次攻击的肿瘤形成率为20%;而免疫3次的动物两次攻击的肿瘤形成率皆为0%。主动免疫治疗同种荷瘤动物的试验表明,DC疫苗也能抑制肿瘤生长,荷瘤动物存活率提高及生存期明显延长。结论:肿瘤抗原体外致敏的树突状细胞能诱导宿主体内的抗肿瘤免疫保护性反应,且对荷瘤模型动物具有明显的免疫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13.
目的:进一步研究树突状细胞与肿瘤细胞的融合瘤苗细胞主动免疫诱导体内抗肿瘤免疫反应及对荷瘤小鼠的免疫治疗效果。方法:直接分离骨髓树突状细胞和体外生长因子诱导扩增培养相结合,获得大量高纯度的树突状细胞,再以500g/LPEG诱导其与NS1骨髓细胞融合,HAT选择培养得到两者的融合细胞,体外进行混合淋巴细胞培养,并进行免疫预防与治疗的在体动物实验。结果:融合细胞也能诱导淋巴细胞的增殖反应,而NS1无此作用。体内免疫预防试验表明,融合细胞活瘤苗1次免疫后,诱导出较强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并获得抵抗野生型NS1攻击的保护性反应,但对无关瘤株则无此抵抗力。融合细胞对荷瘤小鼠的免疫治疗试验显示,融合细胞静脉注射后,能够明显抑制肿瘤生长,延长其生存期。结论:树突状细胞与肿瘤细胞融合后的瘤苗体内免疫,能有效地诱导抗肿瘤免疫反应,可望成为肿瘤免疫预防和免疫治疗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14.
目的:观察BALB/C小鼠脾来源树突状细胞(spleendendriticcels,sDC)与肿瘤细胞融合体的抗肿瘤效应。方法:以灭活的NS1细胞免疫活化BALB/C小鼠,取其sDC与NS1骨髓瘤细胞融合,并筛选出融合细胞;用此融合细胞作为瘤苗,免疫治疗皮下荷NS1瘤的小鼠2次,间隔1周。结果:融合细胞瘤苗本身无致瘤性。用融合细胞瘤苗免疫治疗荷瘤小鼠后,其瘤体消失,且在观察期60d内未见肿瘤转移和复发。结论:脾来源树突状细胞与NS1细胞融合瘤苗免疫荷瘤小鼠后,激发其体内存在的抗NS1肿瘤效应。  相似文献   
115.
116.
117.
目的观察低免疫状态下的恶性肿瘤病人.经使用不同剂量的免疫调节剂改善机体免疫状态后再行化疗与未使用免疫调节剂化疗二者的疗效,为提高化疗效果及白介素-2的用量提供依据。方法将156例病人随机分为3组:1.单纯化疗组。2.小剂量免疫调节剂+化疗组。3.低剂量免疫调节剂+化疗组。第1组病人不使用免疫调节剂直接化疗,第2组和第3组在分别肌注IL-250万单位和100万单位7日后再用相同化疗方案化疗,两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第二组和第三组在使用不同剂量的IL-2后,机体的免疫状态均有所改善,二者之间无明显差别。第一级化疗的有效率为26.6%,第二组和第三组的有效率分别为36.7%和34.4%,第二、三组间的有效率无明显差别,但与第一组之间有显著差异。仅在使用IL-2的费用上,第二组比第三组每个化疗疗程节约RMB约700元以上。结论小剂量免疫调节剂与低剂量免疫调节剂均可改善病人的机体免疫状态,二者无明显差异,且化疗效果好于单纯化疗组。  相似文献   
118.
目的:观察CD3AK(抗CD3单克隆抗体)的活化及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活性。方法:以不同的肿瘤细胞为靶细胞,以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为效应细胞,在体外用不同浓度的抗CD3单克隆抗体和/或IL-2进行激活,用MTT法观察细胞毒杀伤作用。结果:CD3AK的扩增率较LAK高一个数量级,且对不同的肿瘤细胞均有杀伤作用。其18h杀伤均大于4h。结论:由于CD3AK较LAK对IL-2的需要量少,扩增率高,而比LAK更有临床应用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19.
哮喘的免疫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变态反应性疾病已成为21世纪影响人类健康的全球性疾病。其中过敏症是受影响人群最多的免疫系统疾病。此病已受到世界国际卫生组织(WHO)的高度重视。随着对变态反应性疾病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对过敏性疾病的治疗已取得很大进展。在目前众多的治疗中,抗炎、抗组胺、对症以及免疫治疗被认为是过敏性疾病最基本的治疗方法,而抗原特异性免疫治疗(Specific Immunotherapy,SIT)是唯一能改变影响过敏性疾病自然进程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0.
CIK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CIK细胞)是一种新型免疫活性细胞。其主要效应细胞表面既有T细胞表面标志(CD3),也有NK细胞表面标志(CD56),因而兼有T细胞抗瘤活性和NK细胞非MHC限性性杀瘤的特点。与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AK)和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