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83篇
  免费   336篇
  国内免费   58篇
耳鼻咽喉   5篇
儿科学   11篇
妇产科学   16篇
基础医学   74篇
口腔科学   7篇
临床医学   377篇
内科学   175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22篇
特种医学   551篇
外国民族医学   9篇
外科学   71篇
综合类   996篇
预防医学   487篇
眼科学   9篇
药学   422篇
  17篇
中国医学   90篇
肿瘤学   232篇
  2024年   34篇
  2023年   104篇
  2022年   117篇
  2021年   154篇
  2020年   174篇
  2019年   131篇
  2018年   61篇
  2017年   104篇
  2016年   134篇
  2015年   148篇
  2014年   207篇
  2013年   216篇
  2012年   202篇
  2011年   211篇
  2010年   162篇
  2009年   141篇
  2008年   227篇
  2007年   138篇
  2006年   122篇
  2005年   148篇
  2004年   113篇
  2003年   94篇
  2002年   76篇
  2001年   72篇
  2000年   51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45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点应用低剂量甲氨蝶呤(methotrexate,MTX)对大鼠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后神经细胞凋亡的作用,探讨其潜在的神经保护机制与合适的给药时机。方法取成年雄性SD大鼠120只,体质量247~286 g,随机分为4组(n=30),分别为假手术组(A组)、对照组(B组)、MTX治疗组(C组)和MTX预防组(D组)。A组仅行椎板切除,B、C、D组采用改良Allen法制备SCI模型;C组于术后1、6、12、18、24 h,D组于术前30 min及术后6、12、18、24 h,经尾静脉注射MTX(0.5 mg/kg);A、B组于术后1、6、12、18、24 h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术后观察大鼠一般情况,于1、3、7、14、21 d采用BBB评分进行神经功能评估;取材行组织学观察脊髓形态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表达,TUNEL标记观察细胞凋亡水平。结果 B、C、D组实验过程中共死亡10只大鼠,最终各组纳入25只大鼠进行观察。各时间点A组BBB评分均高于B、C、D组(P0.05),从3 d开始C、D组评分明显高于B组(P0.05);D组从3 d开始均高于C组,除21 d(P0.05)外,其余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学观察示,A组术后各时间点脊髓组织为正常结构;D组SCI程度轻于B、C组,C组轻于B组;从14 d开始,B、C、D组病变范围基本固定。各时间点B、C、D组Caspase-3及TUNEL阳性细胞数均显著多于A组,B组多于C、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Caspase-3阳性细胞数均多于D组,其中3、7、14 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UNEL阳性细胞数仅3、7 d显著多于D组(P0.05)。术后1、3、7、14、21 d,B、C、D组组内Caspase-3、TUNEL阳性细胞数均成正相关(P0.05)。结论低剂量MTX能够通过抑制神经细胞凋亡有效阻止SCI的继发性损伤;预防性应用MTX效果优于单纯治疗性应用。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探讨双源CT(computed tomography)低剂量大螺距扫描对于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的诊断价值。方法:52例CHD患者均使用SOMATOM Flash CT扫描仪和超声心动图(echocardiograph,ECHO)行心血管检查,均由外科手术或心血管造影证实为CHD,比较双源CT与ECHO的诊断准确率;依据心率将患者分为A组(心率>70次/min)、B组(心率<70次/min),比较两组心率不同的患者射线剂量。结果:经手术或心血管造影证实心内结构异常共42处,双源CT诊断36处,诊断准确率85.71%,ECHO诊断38处,诊断准确率90.47%,两种方法诊断准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19,P=0.358);经手术或心血管造影证实心外结构异常71处,双源CT诊断69处,诊断准确率97.28%,超声心电图诊断60处,诊断准确率84.51%,双源CT诊断准确率高于ECHO(χ~2=6.07,P=0.006)。结论:双源CT对心外结构异常的诊断准确率高于ECHO,两者结合有利于全面、准确地诊断复杂型CHD,对于心率偏快的患者,双源CT仍可以以较低剂量完成扫描。  相似文献   
103.
目的:探究冠状动脉疾病患者应用低剂量CT进行诊断的临床效果与特征.方法:本次研究的分析对象是我院从2016年4月到2017年10月接收并治疗的122例冠状动脉疾病患者,且通过纳入标准均判定为冠状动脉疾病患者,并对抽取的冠状动脉疾病患者分为研究、对照两组各61例,对照组的61例冠状动脉疾病患者应用常规超声心动图诊断分析,研究组则应用低剂量CT进行诊断分析,观察并分析两组患者应用不同方法进行诊断的效果与特征,包括两组患者通过诊断的图像质量评分、病变显示率以及对诊断的满意度等指标.结果:两组冠状动脉疾病患者通过不同方法进行诊断后,结果显示,研究组冠状动脉病变患者通过诊断后其图像质量评分、病变显示率分别为4.56±0.96、92.6%明显优于对照组的3.03±0.58、73.5%,且研究组患者对低剂量CT诊断的满意度为96.65%明显高于对照组常规心动图诊断的满意度为70.25%,两组数据明显性差异.结论:针对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选择采用低剂量CT进行诊断可以起到较好的效果,提高了患者诊断的病变显示率与图像质量评分,患者对诊断满意度较高,值得推荐和应用.  相似文献   
104.
吉西他滨(gemcitabine,GEM)为抗嘧啶核苷酸代谢类药物。目前,GEM的标准给药方式为1 000~1 250 mg·m-2,30 min静脉快速输注。但是,药理学研究表明,GEM延时输注可使细胞内有活性的GEM三磷酸盐达到最佳的蓄积速度,提示GEM延时输注在药动学方面要优于30 min快速输注。故本文对GEM低剂量延时输注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用药提供相关依据。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比较术前低剂量CT与标准剂量CT检查在肺腺癌浸润前病变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该院收治的176例肺腺癌浸润前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CT检查的剂量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88例。观察组接受低剂量CT检查,对照组接受标准剂量CT检查,比较两组肺腺癌浸润前病变检出率、CT征象[毛刺征、空泡征、分叶征、胸膜凹陷征、支气管充气征]检出率、辐射剂量指标[剂量长度乘积(DLP)、CT剂量权重(CTDIW)、最大有效辐射剂量(ED)]水平。结果:两组肺腺癌浸润前病变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毛刺征、空泡征、分叶征、胸膜凹陷征、支气管充气征等CT征象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DLP、CTDIW、ED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低剂量CT与标准剂量CT检查应用于肺腺癌浸润前病变诊断中的肺腺癌浸润前病变检出率和CT征象检出率相当,但低剂量CT检查可降低辐射剂量指标水平。  相似文献   
106.
107.
基层医院的护士对化疗药物的危害性了解甚少,在执行操作时长期低剂量接触抗肿瘤药物,不知道如何避免药物对身体的危害,如防护不当会对护士的自身健康造成一定的危害.  相似文献   
108.
ALARA理论及CT低剂量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ALARA(as low as reasonably achievable)理论的介绍,强调应该在图像质量与辐射剂量方面取得平衡,在保证临床诊断的同时,使辐射剂量降低到最低。系统地回顾与辐射剂量和图像质量相关的各方面因素,包括CT设备的设计和临床应用等方面以及剂量的有效测量和比较方式等,探讨这些因素在剂量方面的作用和可以改善之处,达到最终合理降低剂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9.
目的 系统评价低剂量利伐沙班(5 mg·d-1)在冠心病患者抗栓治疗中的出血风险。方法 检索Medline、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CNKI)、维普期刊资源整合服务平台(CQVIP)和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检索时限为各数据库建库起至2020年6月,获得冠心病患者基于常规抗血小板治疗方案中加入低剂量利伐沙班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提取资料并按照Cochrane系统评价员手册5.2.0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 Man 5.3统计软件对出血事件的发生率进行 Meta 分析,包括主要复合安全性终点事件、大出血、小出血、需要医疗的出血和致命性出血等。结果 共纳入5项RCTs合计36 319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加用低剂量利伐沙班可显著增加主要复合安全性终点事件[RR=1.55,95% CI(1.05,2.28),P=0.03]、大出血[RR=1.88,95% CI(1.58,2.25),P<0.000 01]、小出血[RR=1.70,95% CI(1.52,1.89),P<0.000 01]和需要医疗的出血风险[RR=1.41,95% CI(1.04,1.90),P=0.03],但不增加致命性出血的发生风险[RR=1.00,95% CI(0.58,1.73),P=0.99],同时主要复合有效性终点事件的发生风险[RR=0.88,95% CI(0.77,1.00),P=0.04]显著降低。结论 抗血小板治疗仍是冠心病患者预防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金标准,而对于高危缺血风险且出血风险较低的患者也可联合低剂量利伐沙班抗栓治疗,但无论选择何种方案均应个体化且动态地评估患者的获益与风险。  相似文献   
110.
目的探究在腹壁疝诊断的过程中使用CT腹部扫描(低剂量)的效果。 方法选取2019年1至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西区放射科收治65例腹壁疝患者的资料。在临床初次检查时行正常剂量(260 mAs组)进行腹部CT扫描,在其后进行的腹部增强时将平扫序列降低为原来的50%剂量(130 mAs组),观察并比较效果。 结果正常剂量组优良率(92.30%)稍高于低剂量组(83.10%),但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51,P=0.684)。260 mAs组的CNR及SNR分别为12.17±1.86、3.66±1.15,稍高于130 mAs组10.26±2.16、2.87±1.06,260 mAs组的SD为9.6±1.61稍低于130 mAs组11.5±2.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685、0.375、0.411,P均<0.05)。 结论腹部CT扫描(低剂量)在腹壁疝的应用效果良好,相比较常规剂量而言,在图像质量和噪音等方面无明显差异,但可以有效地降低辐射剂量,因而值得在腹壁疝的诊断治疗过程中进行借鉴和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