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21篇
  免费   192篇
  国内免费   82篇
耳鼻咽喉   11篇
儿科学   41篇
妇产科学   34篇
基础医学   183篇
口腔科学   23篇
临床医学   641篇
内科学   231篇
皮肤病学   17篇
神经病学   207篇
特种医学   215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256篇
综合类   1289篇
预防医学   442篇
眼科学   755篇
药学   496篇
  10篇
中国医学   366篇
肿瘤学   76篇
  2024年   36篇
  2023年   93篇
  2022年   139篇
  2021年   134篇
  2020年   102篇
  2019年   107篇
  2018年   63篇
  2017年   104篇
  2016年   114篇
  2015年   154篇
  2014年   237篇
  2013年   243篇
  2012年   288篇
  2011年   289篇
  2010年   320篇
  2009年   292篇
  2008年   387篇
  2007年   292篇
  2006年   255篇
  2005年   308篇
  2004年   251篇
  2003年   199篇
  2002年   164篇
  2001年   152篇
  2000年   101篇
  1999年   65篇
  1998年   68篇
  1997年   70篇
  1996年   48篇
  1995年   45篇
  1994年   52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放射状视神经切开术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是一较常见的致盲性眼底血管疾病。1878年由Von Michele首先命名。其发病机理被认为是在视盘筛板处,视网膜中央动、静脉靠得很近,相邻血管壁具有共同的外膜,动脉硬化时压迫静脉管腔,且静脉管壁内皮细胞受刺激增生,血流淤滞,易致血栓形成。如同时有高血压、糖尿病或血液病时更易加重此种变化。由于对CRVO迄今仍无有效的疗法,放射状视神经切开术(RON)是使筛板处视网膜中央静脉受压、即所谓的“间隙综合征(compartment syndrome)”解除或消失。术后能增进患眼的视  相似文献   
82.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临床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发病突然,进展迅猛而预后极差,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复杂,尚缺乏疗效确切的治疗方法。本就近年来的主要治疗研究进展,包括前房穿刺,高压氧疗以及选择性动脉内溶栓,经玻璃体视网膜中央动脉插管术治疗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3.
外路泪囊鼻腔吻合术后瘢痕整形意义的评价;单侧黄斑裂孔患者对侧眼发生黄斑裂孔;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视力预后;193nm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治疗斑状角膜营养不良的远期预后两种化疗药物的联合、早期、局部强化治疗对于保留视网膜母细胞瘤患者眼球的影响;滴用二硫化铁澳莫尼定对对侧眼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的预防:一项公开标签的非随机多中心研究[编者按]  相似文献   
84.
目的:探明丘脑中央下核(Sm)内给予吗啡诱发大鼠炎性痛抑制效应的阿片受体类型。方法:建立福尔马林诱发炎性疼痛的动物模型,神经核团内微量注射拟定药物,采用福尔马林试验人工评分法进行疼痛分数评价。结果:福尔马林诱发的晚时相反应(炎性持续痛)的疼痛分数值可因单侧Sm内供给吗啡(5.0μg,0.5μL)后明显变小(抑制作用),μ-阿片受体拮抗剂(β-FNA,0.1μg)可完全翻转吗啡诱发的抑制效应。δ-阿片受体拮抗剂(naltrindole,0.3μg)和κ-阿片受体拮抗剂(nor-binaltorphimine,0.1μg)均不能取消吗啡产生的抑制效应。结论:Sm内给予吗啡产生的抗炎性痛效应是由μ-阿片受体介导的。  相似文献   
85.
1 临床资料 1985-2004年本院共手术治疗腰间盘突出症113例,其中男性70例,女性43例,男∶女=1.6∶1,年龄20~70岁,平均年龄43.2岁;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20年;有明显外伤者48例,腿痛左侧54例,右侧35例,双侧24例,术中有2个以上间盘突出者12例,再次手术4例,共125个间盘突出,其中腰3-4,腰4-5 46例,腰5骶1 76例,中央型突出39例,其中双下肢不全瘫3例,术后均治愈.手术效果随访:本组1年以上随访98例,症状全部消失95例,仍感走长路及上楼时小腿无力2例,虽有症状缓解、但仍感下肢不灵活1例.  相似文献   
86.
目的 比较角膜内皮细胞计和超声角膜测厚仪测量的角膜厚度值之间的差异性。方法 分别应用角膜内皮细胞计和超声角膜测厚仪对 5 3例 (10 6眼 )的中央角膜厚度进行测量 ,对两组测量值进行配对t检验、直线相关分析 ,并对两种仪器三次测量值行组内相关系数分析。结果 应用超声角膜测厚仪检测的角膜厚度均值为 (5 2 1 77± 32 16 ) μm ,角膜内皮细胞计数计检测的均值为 (5 15 4 8± 30 39) μm ,后者显著低于前者 (P<0 0 0 1) ,两者呈显著正相关 (r=0 938,P <0 0 0 1) ,超声法和角膜内皮细胞计法测厚的组内相关系数分别为0 95和 0 93。结论 角膜内皮细胞计测量值低于超声测厚仪测量值 ,但从临床角度来看 ,这种差异并不能否定角膜内皮计用于角膜测厚的可靠性 ,角膜内皮细胞计测量值的一致性甚至超过了超声测厚仪 ,并有非接触性检查的优点。角膜内皮细胞计和超声测厚仪均能为我们提供较为准确的角膜厚度值 ,但临床测量时应当知道两种检查方法之间的差异 ,并认识到各自的优劣 ,才能更好地选择应用不同的设备。对于随访患者应采用同一种仪器来进行检测才具有更好的可比性  相似文献   
87.
自从有了人类,在人生、老、病、死的过程中,就有了护理的行为。“三分治疗,七分护理”高度的概括了护理工作的重要性。怎样做才能让患者得到更优质、更满意的护理呢?除了有扎实的理论、操作外,还应有不断更新的护理观念作为指导。位于四川省成都市中心的华西医科大学,在医学领域无论是医疗、护理技术,还是医院管理水平都享有声誉。笔者有幸在该附属医院胸外科进修护理专业,学习期间对她们全新的护理观念感受颇多,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8.
高眼压症和青光眼患者角膜中央厚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高眼压症和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的角膜中央厚度(central corneal thickness,CCT),探讨CCT对Goldmann眼压计眼压测量的影响.方法分别用超声角膜测厚仪和Goldmann眼压计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病例18例36只眼和高眼压症患者15例26只眼以及正常对照组18例36只眼行角膜中央厚度和眼压(intraocular pressure,IOP)测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CCT在高眼压组为572.76±37.42(μm),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组为548.41±34.15(μm),对照组为547.22±34.68(μm).高眼压组CCT值明显大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组和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CCT在后两组间差异不显著(P>O.05).46%的高眼压患者校正眼压正常.结论CCT是影响眼压测量的重要因素,诊断高眼压症的同时应该测量CCT.  相似文献   
89.

目的:研究益精补阳还五汤辅治开角型青光眼患者对其眼压控制及预后影响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2015-07/2017-07收治的开角型青光眼患者93例186眼。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47例94眼,给予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结合益精补阳还五汤辅助治疗; 对照组46例92眼,仅使用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视力、眼压、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测定值、平均缺损范围、视野平均光敏度以及图像诱发视觉电位情况。

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5.1% vs 63.0%)(P<0.01)。治疗后,观察组眼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治疗后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RI测定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PSA、EDV测定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1、<0.01)。观察组治疗后视野平均光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平均缺损范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1)。

结论:使用益精补阳还五汤辅治开角型青光眼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控制患者眼压水平,扩大视野范围,促进血流循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90.
目的探讨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对中央腺体前列腺癌(CG-PCa)诊断价值及其与病理Gleason评分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5年4月至2017年3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87例前列腺疾病患者,根据病理将患者分为CG-PCa组(47例)与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组(40例)。比较两组患者ADC值差异,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ADC值对CGPCa的诊断效能。根据病理Gleason评分,CG-PCa组患者再分为低危组(Gleason评分<7分)、中危组(Gleason评分=7分)与高危组(Gleason评分> 7分),并与BPH组比较ADC值的差异,Spearman相关分析CG-PCa患者ADC值与Gleason评分相关性。结果CG-PCa与BPH患者的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 513,P=0. 000); ADC值对CG-PCa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 883,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2. 50%和76. 59%。CG-PCa低危、中危及高危组与BPH组患者ADC值比较,4组患者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2. 321,P=0. 000),其中CG-PCa中、高危组与BPH组的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CG-PCa组患者的ADC值与Gleason评分呈负相关(r_s=-0. 619,P=0. 000)。结论 ADC值对CG-PCa诊断具有一定价值,对癌灶的分化程度及危险性预估具有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