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223篇 |
免费 | 399篇 |
国内免费 | 231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2篇 |
儿科学 | 14篇 |
妇产科学 | 11篇 |
基础医学 | 172篇 |
口腔科学 | 42篇 |
临床医学 | 731篇 |
内科学 | 270篇 |
皮肤病学 | 9篇 |
神经病学 | 43篇 |
特种医学 | 108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1篇 |
外科学 | 967篇 |
综合类 | 3009篇 |
预防医学 | 500篇 |
眼科学 | 17篇 |
药学 | 1660篇 |
44篇 | |
中国医学 | 1196篇 |
肿瘤学 | 4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2篇 |
2023年 | 189篇 |
2022年 | 293篇 |
2021年 | 452篇 |
2020年 | 271篇 |
2019年 | 302篇 |
2018年 | 158篇 |
2017年 | 327篇 |
2016年 | 348篇 |
2015年 | 398篇 |
2014年 | 623篇 |
2013年 | 536篇 |
2012年 | 705篇 |
2011年 | 695篇 |
2010年 | 634篇 |
2009年 | 576篇 |
2008年 | 416篇 |
2007年 | 271篇 |
2006年 | 215篇 |
2005年 | 189篇 |
2004年 | 199篇 |
2003年 | 176篇 |
2002年 | 130篇 |
2001年 | 111篇 |
2000年 | 140篇 |
1999年 | 113篇 |
1998年 | 87篇 |
1997年 | 76篇 |
1996年 | 36篇 |
1995年 | 32篇 |
1994年 | 32篇 |
1993年 | 20篇 |
1992年 | 9篇 |
1991年 | 13篇 |
1990年 | 12篇 |
1989年 | 20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8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探讨丙泊酚与七氟醚复合麻醉在肝炎肝硬化手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及对患者术后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收集2017年9月—2019年10月于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91例肝炎肝硬化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复合组46例,对照组予以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复合组予以丙泊酚与七氟醚复合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苏醒质量、脑电双频指数(BIS)波动情况、麻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术后1 h肝脏功能。结果:复合组术后苏醒时间、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0.05);复合组拔管后即刻(T0)、拔管后15 min(T1)、拔管后0.5 h(T2)、拔管后1 h(T3)、拔管后1.5 h(T4)BIS均低于对照组(P <0.05);复合组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术后1 h丙氨酸转氨酶(ALP)及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丙泊酚与七氟醚复合麻醉用于肝炎肝硬化患者手术,术后苏醒质量较好,且不易引发麻醉不良反应,可为肝炎肝硬化患者提供良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2.
目的:观察幼年大鼠反复吸入2.3%七氟烷对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将健康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均分为6组,Con1组、Con3组、Con5组:每天同一时间吸氧1 h,流量0.5 L/min,分别吸1、3、5 d;Sev1组、Sev3组、Sev5组:每天同一时间吸入2.3%七氟烷和流量0.5 L/min氧气的混合气体1 h,分别吸1、3、5 d.末次给药7 d后,进行水迷宫实验,观察大鼠达标所需训练次数、逃避潜伏期及进入盲端的次数,行为学实验后测定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结果:与Con1、Con3、Con5组比较,Sev1、Sev3、Sev5组大鼠达标所需训练次数、逃避潜伏期、进入盲端次数以及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5 d,每天吸入2.3%七氟烷1 h,末次给药7 d后对于幼年大鼠空间辨别学习记忆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53.
54.
目的:研究右美托咪定对七氟醚复合骶管阻滞小儿麻醒期躁动的预防作用及炎症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3月~2014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腹部以下手术的90例患儿纳入研究,随机分为两组,并接受七氟醚复合骶管阻滞麻醉,观察组在麻醉诱导完成后给予右美托咪定静脉注射,对照组给予等剂量生理盐水静脉注射,比较两组患儿的生命体征指标、炎症反应指标以及应激反应指标.结果:(1)生命体征:观察组患儿的心率(HR)、心脏指数(CI)和心脏与收缩压乘积(RPP)均低于对照组(P<0.05);(2)炎症反应:观察组患儿的磷脂肌醇3激酶(PI3K)、内皮素-1(ET-1)含量低于对照组,一氧化氮(NO)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3)应激反应:观察组患儿的皮质醇、醛固酮以及血糖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有助于稳定生命体征、缓解炎症和应激反应,是小儿七氟醚复合骶管阻滞麻醉后预防苏醒期躁动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55.
目的:探讨跌打七厘片在急性软组织损伤中医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128例急性软组织损伤患者12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6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消肿护理,观察组采取跌打七厘片护理,持续干预7 d。比较两组临床症状、患者舒适度、患者满意度及临床疗效。结果:干预前,两组疼痛度、肿胀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疼痛度、肿胀度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期间疼痛增加、压迫感、湿腻感、体位改变受限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总满意度、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跌打七厘片应用于急性软组织损伤中医护理中,能有效减轻患者疼痛、肿胀症状,提高舒适度及满意度。 相似文献
56.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七氟烷、瑞芬太尼在腹腔镜手术麻醉中的应用及对心率(HR)、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血氧饱和度(SpO2)、气道峰压(Ppeak)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4月-2019年4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接受腹腔镜手术的患者82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麻醉,观察... 相似文献
57.
目的探讨小儿短小手术中七氟醚吸入麻醉与氯胺酮静脉麻醉的效果比较。方法选择本院2010年1月~2011年8月收治的小儿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采用七氟醚吸入麻醉.对照组40例采用氯胺酮静脉麻醉,对两组患者的呼吸频率(RR)、心率(HR)、呼气末二氧化碳(PETCO2)、苏醒、诱导时间及不良反应进行回顾性比较分析。结果麻醉诱导后5min对照组患者HR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出手术室时间、体动时间、术后睁眼时间观察组均短于对照组,疼痛反射消失时间观察组长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手术麻醉中,七氟吸人麻醉并发症少、易被患儿接受,苏醒迅速,与氯胺酮静脉麻醉比较,更易调控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8.
患者,女,年龄38岁,体重69kg。因停经33+5W,活动后心悸、气促1周,加重1d入院。既往有风湿性心脏病13年,未予治疗。入院行心脏彩超示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关闭不全(重度)并狭窄(轻度),三尖瓣关闭不全(轻-中度),左右心房、左心室增大,左室运动减弱,肺动脉高压(中度),EF45%。实验室:Hb89g/L,PL正常,凝血功能正常。入院诊断:(1)G4P2G33+5W,单胎;(2)风湿性心脏病;(3)心功能Ⅲ级。入院第2天,自诉心悸气促加重,端坐位时症状明显缓解,BP127/77mmHg,HR158次/分,双肺呼吸音清,予静脉推注乙酰毛花苷注射液0.4mg和呋塞米20mg后拟行急诊剖宫产,患者入室前进食2h。入室BP138/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讨吸入麻醉药七氟烷是否能在小鼠肝及脑组织中进行生物转化,并对其代谢产物六氟异丙醇(HFIP)进行测定。方法在七氟烷麻醉下,取小鼠部分肝及全部脑组织,将其匀浆后于密闭空针中分别加入0.5%、1%及3%七氟烷于37℃恒温箱中孵育6h,分别于0、1、2、4、6h测定气相中HFIP浓度。结果在对小鼠肝脏组织匀浆的孵育中,3种七氟烷孵育浓度均检测出HFIP,且以0.5%七氟烷孵育时HFIP含量最高。在对小鼠脑组织匀浆的孵育中,当七氟烷浓度为0.5%及1%时检测出HFIP,且前者高于后者,但当七氟烷孵育浓度为3%时,未能检出HFIP。结论七氟烷能在小鼠肝及脑组织中代谢分解成HFIP,但随着七氟烷孵化浓度的增加,HFIP的生成却减少。 相似文献
60.
邹斌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3,36(24)
目的 探讨三种不同麻醉方法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脑氧代谢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45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丙泊酚静脉麻醉组(A组)、七氟烷吸入麻醉组(B组)与静吸复合麻醉组(C组),每组15例.分别于麻醉前、插管即刻、插管后2min、手术开始后10min及30 min、术毕记录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于麻醉诱导前、诱导完成即刻、手术开始后30 min及1h、术毕抽取桡动脉和颈内静脉球都血液行血气分析,计算各时间点的颈内静脉血氧饱和度(SjvO2)、桡动脉-颈内静脉血氧含量差(Da-jvO2)以及脑氧摄取率(CERO2).结果 三组患者手术开始后30 min、手术开始后1h及术毕SjvO2均显著高于麻醉诱导前(A组:0.662±0.077、0.689±0.067、0.685±0.066比0.623±0.083;B组:0.661±0.074、0.681±0.072、0.661±0.069比0.598±0.092;C组:0.715±0.072、0.743±0.070、0.713±0.075比0.631±0.0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手术开始后30 min、手术开始后1h及术毕Da-jvO2、CERO2均显著低于麻醉诱导前[A组Da-jvO2:(41.2±6.3)、(41.6±8.1)、(41.2±6.3) ml/L比(49.2±9.2)ml/L,CERO2:(33.0±1.9)%、(32.7±2.0)%、(32.3±1.9)%比(36.0±2.3)%;B组Da-jvO2:(41.8±5.6)、(40.2±6.9)、(41.8±5.6) ml/L比(51.3±8.6) ml/L,CERO2:(33.2±2.1)%、(33.0±2.6)%、(32.8±2.1)%比(34.7±3.1)%;C组Da-jvO2:(39.5±6.8)、(38.7±7.0)、(40.2±6.8) ml/L比(48.8±9.7) ml/L,CERO2:(31.8±2.9)%、(31.5±3.1)%、(32.9±2.3)%比(35.1±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C组CERO2降低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不同时间点MAP、H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丙泊酚静脉麻醉与七氟烷吸入麻醉均能有效地降低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围手术期脑氧代谢率,而且两者复合麻醉的效果更佳,血流动力学稳定.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