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29篇
  免费   362篇
  国内免费   73篇
耳鼻咽喉   65篇
儿科学   27篇
妇产科学   72篇
基础医学   117篇
口腔科学   127篇
临床医学   488篇
内科学   139篇
皮肤病学   17篇
神经病学   29篇
特种医学   124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1252篇
综合类   1132篇
预防医学   310篇
眼科学   977篇
药学   645篇
  19篇
中国医学   105篇
肿瘤学   118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100篇
  2022年   143篇
  2021年   206篇
  2020年   196篇
  2019年   124篇
  2018年   131篇
  2017年   180篇
  2016年   217篇
  2015年   229篇
  2014年   568篇
  2013年   495篇
  2012年   497篇
  2011年   432篇
  2010年   407篇
  2009年   296篇
  2008年   217篇
  2007年   217篇
  2006年   181篇
  2005年   175篇
  2004年   147篇
  2003年   134篇
  2002年   84篇
  2001年   80篇
  2000年   51篇
  1999年   47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 毫秒
91.
本研究介绍了一种新的通过冠状沟下环形切口的悬韧带松解术,并确定其安全性和有效性。过去的7年中,我们连续做了82例阴茎增粗术。前35例男性患者接受下腹部V-Y成形切口韧带松解术(A组),后续47例男性患者接受冠状沟下环形切口韧带松解术(B组)。我们比较了两组手术时间、手术并发症和手术前后的阴茎长度和周径值以及手术前后的自信心、满意度评分。患者平均年龄为32岁(18—56岁)。79例患阴茎短小综合征,3例为小阴茎(牵拉长度〈7.5厘米)。A组和B组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150.7分钟和125.2分钟(P=0.005)。4例(11%)A组患者和3例(6%)B组患者术后分别出现了阴茎回缩(P=0.453)。18例(51%)A组患者出现了手术瘢痕增生,而在环形切口手术组则未观察到明显切口并发症。两者阴茎长度和周径改善效果相当。但环形切口手术组满意度和自尊心和性关系问卷(SEAR)改善程度更高(P值分别为0.007和〈0.001)。在严格的病例筛选标准下,与V-Y成形术相比较,环形切口悬韧带松解术在安全性、手术时间、阴茎回缩率和外观方面均有改善,而在阴茎大小改善效果上无差异。  相似文献   
92.
目的:探讨小横切口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临床意义。方法:小横切口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结果:本术式切口小、术时短、操作简单、痛苦小、费用低、切口美观、恢复快。结论:小横切口式较传统手术优越,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3.
曾玉山  黎萍 《吉林医学》2012,33(11):2246-2248
目的:探讨开胸术后肋间神经冷冻治疗对术后切口镇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5年1月~2010年12月30例开胸术后肋间神经冷冻治疗(冷冻组)与同期收治的开胸术后静脉镇痛组(对照组)进行临床分析。冷冻组采用北京库蓝公司JT-1型冷冻手术治疗机在关胸前对切口所在肋间及上下各一肋间和放置胸管所在肋间神经根部进行冷冻,并以视觉模拟评分法观察两组术后切口疼痛情况。结果:冷冻组术后72 h内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冷冻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肋间神经冷冻治疗是防治开胸术后切口疼痛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4.
乳晕边缘切口在乳腺纤维瘤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乳腺纤维瘤(距乳晕边缘>3.0 cm)采用乳晕边缘切口的可行性.方法 把220例乳腺纤维瘤(距乳晕边缘>3.0 cm)患者,分为采用乳晕边缘切口的实验组(120例)和采用传统开放手术切口的对照组(100例).随访时记录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时的疤痕大小、以后能否哺乳、术后血肿或瘀斑大小等.用SPSS 13.0软件包,采用χ2 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所有切口均甲级愈合,术后6~7 d 拆线.对照组切口瘢痕≤0.2 cm 20例(20%,20/100),实验组乳晕边缘切口瘢痕≤0.2 cm 90例(75%,90/120),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00,P=0.00).乳腺纤维瘤患者采用乳晕边缘切口可使瘢痕减少,但不能哺乳的发生率、血肿或瘀斑大小与传统切口相似.结论 对乳腺纤维瘤(距乳晕边缘>3.0 cm)手术采用乳晕边缘切口是安全可行的,能取得治疗及美容的双重效果.  相似文献   
95.
目的:对采用两种微创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于2013年1月—2014年3月收治的采用两种微创手术进行治疗的小儿腹股沟斜疝患者90例的临床资料,并随机分为两组,即下腹横纹小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术(开放手术组)40例,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腹腔镜组)50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复发率。结果开放手术组手术时间(40.1±4.2)min,住院时间(4.2±0.7)d,住院费用(3280.64±40.21)元,无并发症,无一例复发;腹腔镜组手术时间(40.0±3.1)min,住院时间(4.1±0.2)d,住院费用(5431.25±46.58)元,无并发症,且无一例复发。开放手术组住院费用明显少于腹腔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腹横纹小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术比腹腔镜手术更值得在基层医院推荐。  相似文献   
96.
目的:对巨大腹壁切口疝采用小切口辅助腹腔镜修补术的价值进行研究。方法将62例巨大腹壁切口疝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为31例,通过不同方法治疗后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展开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腹壁缺损大小、术后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均同对照组患者之间存在一定差异性,P<0.05。结论在治疗巨大腹壁切口疝临床上小切口辅助腹腔镜修补术临床效果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97.
目的探讨术前预防应用抗菌药对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的防治效果。方法抽选2013年3月—2014年3月入院的60例剖宫产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前者术前不用药,后者于术前30 min静滴0.9%氯化钠溶液100 m L+1 g头孢曲松钠,术后均进行抗感染治疗,比较剖宫产术后情况。结果观察组细菌培养阳性率为10.00%(3/30),脓性渗出和盆腔炎发生率分别为3.33%(1/30)和0%,均优于对照组26.67%(8/30)、10%(3/30)和6.67%(2/3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观察组WBC、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退热时间(2.21±1.43)d短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剖宫产术前预防应用抗菌药对术后感染有一定预防作用,联合术后抗感染,提高剖宫产术预后效果。  相似文献   
98.
目的比较观察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下应用切割缝合器和缝扎术治疗自发性气胸(SP)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2016年1月-2016年12月SP患者58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29)和对照组(n=29),观察组采用VATS下切割缝合器治疗,对照组则采用VATS下缝扎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1)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手术费用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术后置管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无差异(P0.05);(2)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3)两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和止疼药服用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观察组术后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两种手术方法治疗SP均安全、有效,并且预后良好,但VATS下缝合器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优于VATS下缝扎术,且术后复发率更低,而VATS下缝扎术手术费用低,在临床上可根据实际病情需要合理选择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99.
目的:研究老年结石患者运用腹腔镜胆道切开取石术后进行T管引流的护理。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9月~2013年9月诊治的86例进行腹腔镜胆道切开T管引流术的患者,根据老年患者的心理以及生理特点进行术前心理宣教和护理,有针对性的实施老年基础病以及并发症的护理,根据每个阶段的情况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根据老年患者每个阶段的具体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计划,能够有效的提升护理效果。结论降低并发症的出现,提升老年患者的手术配合率,提升老年患者的手术成功率以及预后效果。  相似文献   
100.
We present a case of preoperatively diagnosed gallbladder torsion (GT) that was successfully treated by single‐incision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An 80‐year‐old woman presented with sudden pain and a palpable mass in the right upper quadrant. Contrast‐enhanced CT revealed ischemic changes, a swollen gallbladder with a V‐shaped distortion of the extrahepatic ducts, and the gallbladder in an abnormal anatomical position; clinical findings indicated GT. We performed single‐incision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and intraoperatively found that the floating gallbladder was twisted counterclockwise by 180° around the cystic duct. After an uneventful postoperative course, the patient was discharged on postoperative day 7.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for a GT was first performed in 1994, and since then, 28 cases, including ours, have been treated laparoscopically.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for GT could be the standard treatment for this condition, and single‐incision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may be a good surgical option for patients with GT because of its anatomical characteristic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