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574篇
  免费   2702篇
  国内免费   2261篇
耳鼻咽喉   83篇
儿科学   952篇
妇产科学   338篇
基础医学   3044篇
口腔科学   120篇
临床医学   6501篇
内科学   3674篇
皮肤病学   44篇
神经病学   9723篇
特种医学   2723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2669篇
综合类   9347篇
现状与发展   1篇
预防医学   1360篇
眼科学   253篇
药学   4318篇
  65篇
中国医学   2962篇
肿瘤学   359篇
  2024年   124篇
  2023年   521篇
  2022年   1028篇
  2021年   1456篇
  2020年   1408篇
  2019年   1129篇
  2018年   1120篇
  2017年   1362篇
  2016年   1487篇
  2015年   1498篇
  2014年   2700篇
  2013年   2620篇
  2012年   2603篇
  2011年   2696篇
  2010年   2310篇
  2009年   2125篇
  2008年   2133篇
  2007年   2195篇
  2006年   2124篇
  2005年   1912篇
  2004年   1656篇
  2003年   1561篇
  2002年   1316篇
  2001年   1146篇
  2000年   1059篇
  1999年   868篇
  1998年   761篇
  1997年   665篇
  1996年   529篇
  1995年   487篇
  1994年   455篇
  1993年   366篇
  1992年   321篇
  1991年   318篇
  1990年   255篇
  1989年   237篇
  1988年   201篇
  1987年   190篇
  1986年   192篇
  1985年   234篇
  1984年   220篇
  1983年   140篇
  1982年   180篇
  1981年   206篇
  1980年   114篇
  1979年   89篇
  1978年   57篇
  1977年   42篇
  1976年   42篇
  1975年   2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941.
目的 应用3.0T高场磁共振3D-TOF序列对抑郁症模型大鼠的大脑中动脉血管进行研究,明确大脑中动脉血管在抑郁模型大鼠中的变化.方法 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抑郁组,每组20只.对照组不处理,抑郁组按制备抑郁模型处理.分别于0,4,6,8周对其进行MR扫描,并采用Mimics软件进行血管勾画.对比分析大脑中动脉直径及长度变化及与建立抑郁大鼠模型时间关系.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随着抑郁模型应激周数的增加,抑郁组大鼠大脑中动脉相应发生改变,即于第4周发生管径显著变细[左侧直径:对照组(0.31±0.05)mm,抑郁组(0.28±0.04) mm,t=2.76,P<0.05;右侧直径:对照组(0.30±0.05) mm,抑郁组(0.27±0.03) mm,t=2.61,P<0.05],第6周长度显著减少[左侧长度:对照组(5.6±0.77)mm,抑郁组(4.9±0.73) mm,t=2.84,P<0.05;右侧长度:对照组(5.5±0.76) mm,抑郁组(4.8±0.72) mm,t=3.11,P<0.05],第8周管径与长度较对照组均发生更为显著改变[左侧直径:对照组(0.31±0.05) mm,抑郁组(0.22±0.02) mm,t=5.50,P<0.01;右侧直径:对照组(0.30±0.04) mm,抑郁组(0.21±0.02) mm,t=5.57,P<0.01;左侧长度:对照组(5.6±0.78) mm,抑郁组(4.3±0.70) mm,t=5.49,P<0.01;右侧长度:对照组(5.5±0.79) mm,抑郁组(4.2±0.71) mm,t=5.45,P<0.01].结论 抑郁大鼠大脑中动脉的改变一定程度揭示了其脑血管和抑郁症疾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42.
目的:探讨儿童外伤性大面积脑梗塞的发病机理和临床特征。方法对昆明市儿童医院2009年9月—2014年5月间收治的36例儿童外伤性大面积脑梗塞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6例患儿年龄从4个月~11岁,受伤原因包括高处坠落伤、车祸伤和重物击打伤。所有患儿均在伤后1周内确诊。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标准,恢复良好11例,轻度残疾16例,重度残疾5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3例。结论儿童外伤性大面积脑梗塞是严重的脑外伤并发症,诊断主要依靠CT或MRI,强调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943.
目的:观察加减地黄饮子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栓线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损伤模型(MCAO)。12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6组:空白组,假损伤组,模型组,中药高剂量组,中药低剂量组,阿司匹林对照组,每组20只。连续灌胃7d后,进行手术操作。测定大鼠大脑皮层组织Na+-K+-ATP酶活性、Ca2+-ATP酶活性、SOD活性和MDA含量。结果:加减地黄饮子低剂量、高剂量组均能提高脑缺血大鼠大脑皮层组织的Na+-K+-ATP酶、Ca2+-ATP酶活性及SOD活性,降低MDA含量。结论:加减地黄饮子可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组织神经元起保护作用,其脑保护作用机制可能与其调节Na+-K+-ATP酶和Ca2+-ATP酶活性、SOD活性和降低MDA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944.
40例急性脑溢血患者采用平肝熄风汤或西药治疗,对其生活质量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经平肝熄风汤治疗后,患者的QLI,认识功能,ADL均较治前明显提高;治后1月,3月,6月和12月,上述各指标较西药组明显提高(P<0.01)。提示平肝熄风汤治疗脑溢血患者,对其QLI,认知功能和ADL的恢复速度快,疗效明显优于西药组。  相似文献   
945.
脑缺血血脑屏障损伤分子机制及中医药防治研究近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脑缺血可引起血脑屏障结构和功能的破坏,而血脑屏障既是脑缺血损伤的结果,也是进一步触发脑组织损伤的原因。中医药在脑缺血级联反应损伤防治方面已经取得较为肯定的疗效,尤其在脑缺血后血脑屏障损伤的跨膜蛋白转运体,蛋白水解酶,炎症黏附因子及水通道蛋白等分子机制方面亦获得了一定进展,展望中医药防治血脑屏障损伤将随现代生物物理成像技术发展有更大的前景。  相似文献   
946.
对沙土鼠(gerbil)进行单侧颈总动脉结扎,做成单侧脑缺血的动物模型,运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仪测定,研究额叶皮质区、尾状核区、海马区内神经递质多巴胺及5羟色胺在恢复过程中不同存活期内的含量变化,其中下降最显著的在海马组内,损伤侧DA下降到仅占对照侧的33%,P<0.01(第七天);在尾状核组内,5HT下降到仅占对照侧的38%,P<0.01(第七天),但额叶皮质组内二者变化不显著,为防治脑血管疾患提供了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947.
对三七总皂苷(Panax notoginseng saponins,PNS)与卵磷脂、β-谷甾醇、玉米醇溶蛋白共组装制备的三七总皂苷玉米脂蛋白纳米粒(PNS-lipid-zein nanoparticles,PLZ-NPs)进行了体外细胞实验,以及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药效学研究.采用反溶剂沉淀法制备了PLZ-NPs,...  相似文献   
948.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对我院神经内科住院60例发病48小时以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14天为一个疗程;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1周、治疗后2周评估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日常生活自我照顾能力.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3.33%,对照组总有效率56.67%,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日常生活自我照顾能力在治疗后1周与治疗前比较无显著差异,但治疗2周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949.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对人肠系膜小动脉平滑肌细胞(MASMCs)L-型钙通道电流的影响,探讨其扩张血管的机制。方法酶解法分离人肠系膜小动脉单个平滑肌细胞,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以钡电流作为载流子,观察19.4nmol/L瑞芬太尼在不同钳制电压下以及不同浓度瑞芬太尼在最大激活电压下对MASMCs L-型钡电流(TBa-L)的影响。结果19.4 nmol/L瑞芬太尼可抑制TBa-L,使电流密度-电压曲线上移,最大激活电压及翻转电压均向膜的负电位方向移动(P<0.01)。瑞芬太尼浓度依赖性地抑制TBa-L,其半数最大抑制效应的浓度为(39±4)nmol/L。结论瑞芬太尼浓度依赖性地抑制人肠系膜小动脉平滑肌细胞L-型钙通道,从而产生扩张血管的作用。  相似文献   
950.
目的 探讨无创脑水肿动态监护仪扰动系数对不同年龄重型颅脑损伤患儿预后判定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2021年5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儿童医院收治的颅脑损伤患儿131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年龄分为1~3岁组、> 3~5岁组、> 5~14岁组,分别有40例、44例和47例。根据颅脑损伤手术后6个月的预后,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年龄患儿颅脑损伤预后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无创脑水肿动态监护仪扰动系数预测不同年龄患儿颅脑损伤预后的价值。结果 各组体重、GCS评分、颅内压、CK-MB、前白蛋白、白蛋白、扰动系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共60例(46.51%)患儿预后不良。各组总预后不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乳酸[O^R=4.092(95% CI:1.684,9.945)、3.846(95% CI:1.582,9.347)、4.067(95% CI:1.674,9.885)]、GCS评分[O^R=3.364(95% CI:1.384,8.175)、3.313(95% CI:1.363,8.053)、4.200(95% CI:1.728,10.207)]、扰动系数[O^R=3.699(95% CI:1.522,8.989)、3.892(95% CI:1.602,9.460)、4.125(95% CI:1.697,10.024)]是影响1~3岁、> 3~5岁、> 5~14岁颅脑损伤患儿预后的独立因素(P <0.05)。ROC曲线结果显示:无创脑水肿动态监护仪扰动系数预测1~3岁组、> 3~5岁组、> 5~14岁组患儿敏感性分别为72.73%(95% CI:0.114,0.560)、73.68%(95% CI:0.102,0.455)、73.68%(95% CI:0.119,0.466),特异性分别为70.59%(95% CI:0.116,0.504)、76.00%(95% CI:0.101,0.514)、74.07%(95% CI:0.101,0.514)。结论 不同年龄重型颅脑损伤患儿预后不良风险高,无创脑水肿动态监护仪扰动系数预测1~3岁、> 3~5岁、> 5~14岁颅脑损伤患儿预后的效能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