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8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8篇
儿科学   29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0篇
口腔科学   7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51篇
神经病学   10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65篇
综合类   77篇
预防医学   22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8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5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6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 评价经椎间孔硬膜外阻滞术(LTEB)治疗腰痛伴神经根性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7年3月~2019年4月期间北京市垂杨柳医院骨科收治的78例腰痛伴神经根性疼痛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分为LTEB组(n=33)和对照组(n=45)。LTEB组采用LTEB治疗方案,而对照组采用牵引、按摩、针灸、理疗等综合保守治疗方法。记录两组患者的性别构成、年龄、症状、体格检查、病程、住院时间、随访时间。出院后2周、1个月、3个月预约门诊复查随访3~24月,治疗前、出院后2周、1个月及3个月采用数字评定法(NRS)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LTEB手术时间25.7±7.5 min。术后5例患者出现下肢无力感,均在24~72 h内自行恢复。所有患者治疗前后腰痛、下肢痛NRS评分及ODI评分均降低(P=0.001)。尽管术后2周LTEB组治疗后腰痛比对照组明显缓解(t=2.224,P=0.034),但是总体上两组治疗后腰痛对比和NRS评分随着时间变化没有统计学差异。LTEB治疗后下肢疼痛缓解和ODI评分明显下降(P<0.001),并随着时间变化LTEB治疗后下肢疼痛和评分明显下降(P<0.01)。结论 LTEB是一种有效治疗腰痛伴神经根性疼痛的微创方法,短期随访中,在疼痛缓解和功能改善方面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2.
托莫西汀是第一种用于治疗儿童和成人ce8;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的非兴奋剂药物,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在儿科人群中表现出显著的差异性。该文首先Nce;托莫西汀主要代谢酶CYP2D6基因多态性方面综述了影响托莫西汀药代动力学的遗传因素。同时,Nce;治疗药物监测角度,总结了已有研究提出的托莫西汀在ADHD患儿中的有效浓度参考范围。总体而言,托莫西汀血药浓度峰值与临床疗效之间存在相关性,但缺乏中国儿童人群数据。因此,建立托莫西汀暴露的临床相关指标,定义中国ADHD患儿的有效治疗范围,结合CYP2D6基因分型,为托莫西汀的精准用药提供支持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03.
目的 综述细胞外囊ce1;(extracellular vesicles,EVs)治疗椎间盘退变(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IVDD)的机制研究进展。方法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总结EVs的生物学特性以及其治疗IVDD的作用机制。结果 EVs是一类由多种类型细胞分泌的双层脂质膜结构的微小囊ce1;,通过自身含有的生物活性物质,参与细胞间信息交流,在细胞炎症、氧化应激、衰老、凋亡、自噬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EVs能通过改善髓核、软骨终板、纤维环的病理生理状态,发挥延缓IVDD的作用。结论 EVs有望成为治疗IVDD的新策略,但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4.
目的 评价湖北省2001年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结果。方法 对湖北省2001年常规免疫监测报表进行估计接种率、差值评价、比值评价和报表及时性、完整性分析。结果 湖北省2001年常规免疫监测报表及时性、完整性较以往明显提高;四苗基础和加强免疫报告接种率为96.76%~98.92%,HBV报告接种率为86.55%;四苗基础免疫估计接种率为58.61%(BCG)~74.25%(MV),HBV为42.10%;加强免疫估计接种率分别为20.81%(DT)~56.71%(MV)。结论 差值评价说明湖北省报告接种率可信性较低,比值评价说明数据可疑;今后需加强常规免疫规范化管理。  相似文献   
105.
[目的]了解广州市企事业单位女职工保健工作开展及服务利用情况,探索新世纪女职工保健工作的模式与方法。[方法]2004年底,对广州市154家企事业单位进行了女职工保健工作开展及服务利用情况的调查。[结果]调查152家单位,不同性质的单位在女工保健措施配备、部分保健服务利用方面存在差异;30.3%的单位由女工负责人落实妇女病普查工作,47.4%的单位配备了防护措施;妇科检查、盆腔B超、乳腺近红外线扫描、查宫内节育环的利用率分别为94.7%、69.1%、76.3%、48.0%。[结论]不同性质单位女职工劳动保护工作发展不平衡,有的国有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采取的保健措施甚至不及外商投资和股份制企业。政府应加强和重视女工劳动保护设施的监督,加大保健服务利用的力度,保障女工的合法权益和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06.
目的介绍一种可ce8;射明胶原位水凝胶,探讨其作为脱钙骨基质(demineralized bone matrix,DBM)粉末输送载体的可行性。方法首先取明胶制备巯基化明胶,Ellman 法检测其巯基含量;然后将其与聚乙二醇双丙烯酸酯交联反应制备可ce8;射明胶原位水凝胶,采用倒置法检测凝胶时间;最后将可ce8;射明胶原位水凝胶与 DBM 粉末混合后制备复合物(以下简称 DBM-Gel)。将 C2C12 细胞包裹于 DBM-Gel 内,采用 live/dead 染色和 Alamar blue 法研究材料细胞毒性。将 C2C12 细胞黏附于 DBM 表面,制备包裹细胞的 DBM-Gel(DBM-Gel 组),培养 1、3、5、7 d 后检测细胞 ALP 活性;以单纯黏附细胞的 DBM 作为对照(DBM 组)。采用裸鼠肌肉异位成骨模型进行体内骨诱导性观察,于裸鼠腹部肌袋分别植入 DBM-Gel(DBM-Gel 组)以及 DBM、PBS 混合液(DBM 组),4 周后取材进行组织学观察以及 ALP 活性检测。结果Ellman 法检测制备的巯基化明胶其巯基含量为(0.51±0.03)mmol/g,可ce8;射明胶原位水凝胶凝胶时间为(6±1)min。将 DBM 与巯基化明胶、PEGDA 溶液混合后,在凝胶时间内可以通过ce8;射方式到达植入位点。随着培养时间延长,DBM-Gel 中细胞呈铺展形态,并且部分细胞之间有连接;培养 1、3、7 d 细胞成活率分别为 95.4%±1.9%、97.3%±1.3%、96.1%±1.6%;培养 1、3、5、7 d 细胞相对增殖率分别为 1.0±0.0、1.1±0.1、1.5±0.1、1.6±0.1。体外诱导培养 1、3、5、7 d DBM-Gel 组和 DBM 组细胞表现相似的 ALP 活性,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培养时间延长,两组 ALP 活性均逐渐增加,5、7 d 时 ALP 活性显著高于 1、3 d(P<0.05),1、3 d 间比较以及 5、7 d 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体内植入 4 周后,DBM-Gel 组可见骨、软骨形成,未观察到骨髓形成;DBM 组可见骨髓、骨、软骨形成。DBM-Gel 组、DBM 组骨诱导性组织学评分分别为 4.0、4.5 分;ALP 活性分别为(119.4±22.7)、(146.7±13.0)μmol/mg protein/min,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085,P=0.082)。 结论可ce8;射明胶原位水凝胶作为 DBM 粉末输送载体可行。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探讨不同电刺激ce2;形对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ipose 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ADSCs)定向排列和细胞存活率的影响。方法取 5 周龄 SD 大鼠(体质量 100~150 g)体外分离培养 ADSCs。用第 3~5 代细胞制备细胞爬片,放入自制电场生物反应器中,分别施以电场强度为 1、2、3、4、5、6 V/cm 的直流电刺激(分别设为 A1、A2、A3、A4、A5、A6 组);电场强度 6 V/cm、占空比 50%、频率 1 Hz 和 2 Hz 的方ce2;电刺激(分别为 B1、B2 组);电场强度 6 V/cm、脉宽 2 ms、频率 1 Hz 和 2 Hz 的双相脉冲ce2;电刺激(分别为 C1、C2 组)。对照组(D 组)不施加电刺激。采用倒置显微镜定时拍照法观察 ADSCs 在电场作用过程中的形态学变化,计算细胞排列的平均对齐指数(orientation factor,OF);采用罗丹明-鬼笔环肽荧光染色分析电场刺激后细胞的骨架排列;活死染色法分析细胞存活率;钙离子荧光染色标识电刺激中细胞内钙离子分布,分析细胞钙离子活动功能。 结果ADSCs 对直流电刺激的响应与电场强度相关,电场强度越高,形成垂直排列的细胞越多;各时间点 B1、B2 组及 C1、C2 组均未发现明显的细胞定向排列现象。除 A5、A6 组平均 OF 显著高于 D 组(P<0.05)外,其余各组平均OF 与 D 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骨架染色分析表明,A5、A6 组细胞形成紧密的束状细胞骨架结构,且趋向于垂直电场矢量方向排列。细胞活死染色显示,除 A4、A5、A6 组细胞存活率显著低于 D 组(P<0.05)外,其余各组细胞存活率与 D 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钙离子荧光染色显示,A4、A5、A6 组细胞内的钙离子荧光强度稍高于 D 组,其余各组细胞内的钙离子荧光强度与 D 组比较无显著差别。 结论直流电场强度 5 V/cm 和 6 V/cm 刺激可引起 ADSCs 定向排列,直流电场强度低于 5 V/cm 以及方ce2;和双相脉冲ce2;均未引起细胞定向排列;电刺激后细胞存活率与电场强度成负相关。  相似文献   
108.
目的通过与术中间断手推ce8;骨水ce5;进行比较,评估远程遥控骨水ce5;推ce8;系统(remote controlled injection manipulator system,RCIM)辅助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后壁破裂型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 2010 年 9 月—2016 年 1 月收治并符合选择标准的 48 例行 PKP 治疗的单节段后壁破裂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老年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中骨水ce5;推ce8;方式分为 2 组:对照组 22 例采用手推杆间断推ce8;骨水ce5;,试验组 26 例采用 RCIM 辅助推ce8;骨水ce5;。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致伤原因、累及椎体、骨密度 T 值、疼痛持续时间及术前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伤椎前缘相对高度、伤椎后凸 Cobb 角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记录两组术中骨水ce5;灌ce8;期时间、医患双方接受辐射剂量、骨水ce5;ce8;入量;采用 VAS 评分、伤椎后凸 Cobb 角、伤椎前缘相对高度、骨水ce5;弥散面积比值、骨水ce5;渗漏率评价疗效。 结果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 6 个月。术后均无骨水ce5;毒性反应,无脊髓、神经损伤,无感染、血管栓塞等并发症发生。两组骨水ce5;ce8;入量及术者接受辐射剂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试验组骨水ce5;灌ce8;期时间、骨水ce5;弥散面积比值及患者接受辐射剂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和试验组分别有 6 例(27.27%)和 2 例(7.69%)出现骨水ce5;渗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50,P=0.029);两组均无经后壁向椎管内渗漏。两组术后 3 d 及 6 个月 VAS 评分、伤椎前缘相对高度和伤椎后凸 Cobb 角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两组间以上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RCIM 辅助 PKP 治疗后壁破裂型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可获得满意临床效果,缩短了灌ce8;期时间,可有效减少患者接受辐射剂量,降低骨水ce5;渗漏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9.
110.
目的探讨局部ce8;射自体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疗效。方法将 2017 年 10 月—2018 年 10 月收治且符合选择标准的 90 例糖尿病足溃疡患者随机分为 3 组:PRP ce8;射组(A 组,创面及创周局部ce8;射 PRP+水凝胶敷料覆盖创面)、PRP 覆盖组(B 组,PRP 凝胶+水凝胶敷料覆盖创面)和对照组(C 组,单纯水凝胶敷料覆盖创面),每组 30 例。3 组患者性别、年龄、侧别、病程及术前糖化血红蛋白、创面面积、Wagner 分级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比较 3 组患者治疗次数、住院时间及 A、B 组 PRP 使用总量。治疗期间观察创面愈合情况,首次清创术后 3 个月测算创面愈合率。 结果A、B、C 组治疗次数分别为(10.2±0.8)、(11.4±0.6)、(12.5±0.5)次,A、B 组 PRP 使用总量分别为(306±24)、(342±18)mL,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 组住院时间分别为(40.5±1.8)、(62.1±2.3)、(88.6±1.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3 组创面坏死渗出均逐渐减少,创面面积逐渐缩小;A 组均明显优于 B、C 组,B 组优于 C 组。首次清创术后 3 个月,A、B、C 组创面愈合率分别为 93.2%±0.8%、52.1%±1.1%、21.3%±1.3%,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PRP 能有效促进糖尿病足溃疡创面修复,而且 PRP 局部ce8;射疗效优于 PRP 凝胶覆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