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41篇
  免费   548篇
  国内免费   356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40篇
妇产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463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625篇
内科学   1106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16篇
特种医学   230篇
外科学   1897篇
综合类   886篇
预防医学   272篇
药学   367篇
  2篇
中国医学   271篇
肿瘤学   1049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47篇
  2022年   120篇
  2021年   179篇
  2020年   163篇
  2019年   109篇
  2018年   90篇
  2017年   137篇
  2016年   161篇
  2015年   174篇
  2014年   391篇
  2013年   431篇
  2012年   454篇
  2011年   476篇
  2010年   436篇
  2009年   406篇
  2008年   421篇
  2007年   405篇
  2006年   382篇
  2005年   342篇
  2004年   244篇
  2003年   207篇
  2002年   198篇
  2001年   167篇
  2000年   156篇
  1999年   150篇
  1998年   95篇
  1997年   126篇
  1996年   69篇
  1995年   48篇
  1994年   58篇
  1993年   47篇
  1992年   43篇
  1991年   40篇
  1990年   40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27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31篇
  1984年   17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12篇
  1979年   11篇
  1978年   14篇
  1977年   11篇
  1976年   9篇
  197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探讨胃经穴在胃肠实热型肥胖症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51例胃肠实热型肥胖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以胃经取穴为主,对照组采用俞募配穴法取穴。隔日治疗1次,1个月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观察患者的症状、体征的变化,测量治疗前后的肥胖指标及血瘦素、血脂、血糖、ACHE等实验室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胃经组可显著减少各项肥胖指标(P<0.01);改善肥胖患者的高瘦素血症(P<0.05)和脂代谢紊乱(P<0.05);逆转肥胖患者的副交感神经功能亢进的失衡状态(P<0.05)。结论胃经穴位可以作用于肥胖发生和发展的多个环节,是治疗胃肠实热型肥胖症的关键而有效的选穴。  相似文献   
62.
目的:总结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开展初期的临床资料。方法:回顾分析21例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的经验。D1/D1+α或β/D2淋巴结清扫18例,其中毕Ⅰ式胃肠吻合11例,毕Ⅱ式7例;中转开腹姑息性手术3例。结果:本组无手术死亡病例,手术时间150~230min,标本远近切缘均无癌细胞残留,清扫淋巴结数11~32个。术后1~3d恢复胃肠功能,无手术并发症发生。结论: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安全可行,近期疗效达到或好于开放手术。手术成功的关键是血管处理、淋巴结清扫和结肠系膜前叶剥除。  相似文献   
63.
陈静  林源  段玉琴  张毅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17):2365-2367
目的观察不同化疗方法对老年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95例老年晚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分别有38例、25例、32例,采用OLF、OX、HCF方案治疗。肿瘤近期疗效分级及毒副作用分级均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标准。至少化疗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不良反应,计算疾病进展时间(TTP)。结果三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55.26%、60.00%、53.13%,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1P分别为23、30、24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毒副反应主要为白细胞减少、消化道反应大多能耐受,无化疗相关性死亡。结论三种方案对老年晚期胃癌具有较好的近期疗效,毒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64.
目的探讨奥沙利铂、卡培他滨联合沙利度胺治疗胃癌手术后淋巴结转移的近期疗效。方法50例胃癌手术后淋巴结转移患者采用奥沙利铂,卡培他滨联合沙利度胺方案治疗共189个周期。结果完全缓解(CR)4例,部分缓解(PR)28例,无变化(NC)13例和进展(PD)5例,总有效率(CR+PR)为64%(32/50)。中位缓解期6.2个月,中位生存期12.3个月,1年生存率为60.5%,临床受益者共45例(90%)。毒副反应可耐受,无患者因为毒副反应终止治疗,无相关死亡出现。结论奥沙利铂,卡培他滨联合沙利度胺方案治疗胃癌手术后淋巴结转移疗效较好,毒副反应能够耐受,可作为一线方案在胃癌手术后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中应用。  相似文献   
65.
目的 探讨多西他赛联合奥沙利铂+卡培他滨(XELOX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0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晚期胃癌60例,按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单纯XELOX方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多西他赛治疗.均治疗4个周期.治疗结束后比较2组生活质量、近期临床疗效及生存时间,并记录治疗过程中毒性作用发生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生活质量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疾病无进展中位生存期和总中位生存期长于对照组(P<0.05);2组毒性作用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西他赛联合XELOX方案治疗晚期胃癌可改善生活质量,提高近期临床疗效,延长生存时间,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66.
目的:探讨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和糖类抗原72-4(CA72-4)在早期胃癌患者检测中的价值。方法50例早期胃癌患者作为胃癌组,45例胃部良性病变患者作为胃部良性病变组,100例健康查体者作为健康组,测定并比较入选人群血清HMGB1和CA72-4。结果早期胃癌组血清HMGB1和CA72-4阳性率高于胃部良性病变组和健康体检组(χ^2=33.69、82.95、51.41、104.74,均P<0.01),而胃部良性病变组的阳性率与健康体检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80、1.90,均P>0.05)。 HMGB1诊断早期胃癌敏感度为70.0%,特异度为95.2%,准确度为88.7%;CA72-4诊断早期胃癌的敏感度为80.0%(40/50),特异度为97.2%(141/145),准确度为92.8%(181/195)。联合检测时,诊断早期胃癌的敏感度为94.0%(47/50),而特异度为93.1%(135/145),准确度为93.3%(182/195),高于单项检测的敏感度与准确度。有淋巴结转移的早期胃癌患者血清HMGB1和CA72-4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 t=2.927、4.096,均P <0.05)。结论联合检测血清HMGB1和CA72-4可以早期诊断胃癌,并对患者预后进行判断。  相似文献   
67.
目的 观察叶酸对人胃癌SGC-7901细胞增殖及ABCG2表达的影响.方法 应用叶酸处理人胃腺癌SGC-7901细胞;MTT法检测细胞活力;免疫细胞化学SP法和RT-PCR分别检测ABCG2蛋白及mRNA的表达.结果 (1)MTT法证实,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叶酸组SGG-7901细胞的增殖明显受抑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随时间的延长和剂量的增加,胃癌SGC-7901抑制率呈上升趋势.(2)免疫细胞化学和RT-PCR结果分别显示,叶酸为低浓度时(10、50μg/ml),虽然随着浓度增加,ABCG2蛋白及mRNA表达有增强趋势,但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叶酸为高浓度时(250 μg/ml),ABCG2蛋白及mRNA表达增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叶酸对胃癌细胞存在抑制作用,但叶酸能促进ABCG2表达.表明叶酸对肿瘤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但高剂量叶酸可促使肿瘤发生耐药,导致肿瘤复发.  相似文献   
68.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CD34、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与其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55例胃癌组织及癌旁胃黏膜组织中CD34、VEGF的表达情况,分析微血管密度(MVD)计数、VEGF表达与胃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结果胃癌组织中VEGF的表达、MVD计数均明显高于癌旁胃黏膜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胃癌组织中VEGF的表达与MVD计数呈正相关,r=0.728。MVD计数、VEGF的表达与胃癌胃壁浸润深度、局部淋巴结转移、近期远隔转移程度呈正相关,MVD计数在不同浸润深度、有无淋巴结转移、有无近期远隔转移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分化程度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胃癌组织中存在着肿瘤血管生成,在胃癌肿瘤血管生成的过程中VEGF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且MVD计数、VEGF的表达可以反映胃癌的生物学行为。  相似文献   
69.
目的:通过研究细胞色素P4502E1(CYP2E1)基因多态性位点rs2031920与客家人群胃癌遗传易感性的相关性,探讨遗传和环境因素在胃癌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取病例-对照研究,选择经胃镜和病理检查确诊的梅州地区客家人群51例胃癌患者(胃癌组)和52例正常对照(对照组),对CYP2E1 rs2031920(C-1053T)位点进行基因型及等位基因检测,分析其在两组间的分布特征。结果CYP2E1 rs2031920位点在梅州地区客家人群中存在 CC、CT、TT 多态性,各基因型在胃癌组的分布频率为62.75%(32/51)、33.33%(17/51)、3.92%(2/51),在对照组的分布频率为59.62%(31/52)、34.61%(18/52)、5.77%(3/52),两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35,P =0.889)。CYP2E1基因rs2031920位点的等位基因 C、T 在胃癌组和对照组构成比分别为79.41%(81/102)、20.59%(21/102)和76.92%(80/104)、23.08%(24/10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86,P =0.666)。经性别、年龄分层分析结果显示也无统计学意义(χ2=4.412,P =0.129;χ2=0.898,P =0.473)。结论 CYP2E1的基因多态性位点 rs2031920与客家人群胃癌的易感性不相关。  相似文献   
70.
目的:观察内生场热化疗对胃癌转移性腹腔淋巴结的疗效以及对血清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umor supplied group of factors,TSGF)、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和CA50的影响。方法:2006年10月-2009年12月共收集60例腹腔淋巴结转移的ⅢB~Ⅳ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单纯腹腔化疗组(30例,腹腔内注射表柔比星)和腹腔热化疗组(30例,腹腔化疗联合腹腔内生场热疗)。观察近期疗效、不良反应和生存率。监测治疗前后血清TSGF、CEA和CA50的变化。结果:治疗8周后,单纯腹腔化疗组总有效率为63.3%(19/30),腹腔热化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0.0%(27/3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腹腔热化疗组的1年生存率为73.3%(22/30),高于单纯腹腔化疗组的50.0%(15/30)。治疗后,腹腔热化疗组的血清TSGF、CEA和CA50的下降幅度要大于单纯腹腔化疗组(P<0.01)。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似。结论:内生场热化疗对于腹腔淋巴结转移的晚期胃癌患者而言,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血清TSGF联合CEA和CA50等肿瘤标志物可作为内生场热化疗的疗效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