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29篇
  免费   194篇
  国内免费   51篇
耳鼻咽喉   19篇
儿科学   12篇
妇产科学   14篇
基础医学   100篇
口腔科学   17篇
临床医学   395篇
内科学   142篇
皮肤病学   9篇
神经病学   83篇
特种医学   66篇
外科学   1305篇
综合类   1241篇
预防医学   229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754篇
  2篇
中国医学   38篇
肿瘤学   44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78篇
  2020年   59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74篇
  2017年   87篇
  2016年   122篇
  2015年   129篇
  2014年   282篇
  2013年   301篇
  2012年   390篇
  2011年   438篇
  2010年   360篇
  2009年   273篇
  2008年   274篇
  2007年   266篇
  2006年   262篇
  2005年   224篇
  2004年   136篇
  2003年   133篇
  2002年   98篇
  2001年   90篇
  2000年   80篇
  1999年   60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51.
丙泊酚对大鼠海马脑片CA1区长时程增强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丙泊酚对离体大鼠海马脑片CA1区长时程增强(LTP)的影响。方法30张海马脑片分为五组,Ⅰ、Ⅱ和Ⅲ组分别应用浓度为30、10和3μmolo/L的丙泊酚,Ⅳ组用脂肪乳,Ⅴ组不用药物作为对照。利用细胞外记录方式,以海马脑片CA1区群峰电位(PS)为观察指标,首先观察丙泊酚对CA1区基础传递的影响,待基线稳定后,记录高频刺激(HFS)后海马脑片CA1区PS的变化情况。结果Ⅰ、Ⅱ、Ⅲ组应用丙泊酚后PS降低,在持续给药后30min恢复至基线。实施HFS后,Ⅲ、Ⅳ和Ⅴ组的PS较HFS前显著升高(P<0.05,P<0.01);而Ⅰ、Ⅱ组PS与HFS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HFS后,Ⅰ组PS显著低于Ⅱ、Ⅲ、Ⅳ和Ⅴ组(P<0.01),Ⅱ组PS也低于Ⅲ、Ⅳ和Ⅴ组(P<0.05)。结论丙泊酚可以抑制大鼠离体海马脑片CA1区LTP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2.
目的研究口服丙泊酚对小鼠的麻醉作用及半数有效量(ED50)和半数致死量(LD50)。方法11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ED50组(内含5个亚组)及LD50组(内含5个亚组),每亚组及对照组各10只。其中ED50组和LD50组口服不同浓度丙泊酚0.2ml/10g,对照组口服生理盐水0.2ml/10g。观察小鼠翻正反射、毒性反应和死亡小鼠只数。结果口服丙泊酚ED50为208.33mg/kg,LD50为835.80mg/kg,治疗指数(TI)为4.01,ED50组麻醉起效时间为(17.45±0.38)min,作用时间为(77.96±0.87)min。结论小鼠口服丙泊酚可产生有效可逆的镇静、睡眠和麻醉作用。  相似文献   
153.
目的 探讨预防诱导期间异丙酚低血压的方法.方法 45例ASA Ⅰ-Ⅱ全麻病人,随机分成三组,每组15例;在芬太尼4 μg.kg-1、异丙酚2mg.kg-1、琥珀胆碱2mg.kg-1诱导插管,吸入异氟醚和静注阿曲库胺维持麻醉;Ⅰ组为对照组,Ⅱ组在诱导期间10分钟内静脉滴注5%GNS(5~8)m1.kg-1;Ⅲ组注射异丙酚前快速静注麻黄碱0.1mg.kg-1.记录三组注射异丙酚前及注射后0、1、2、3、4、5分钟血压,脉搏,SpO2.结果 所有病人SpO2在97%以上;Ⅰ组注药后血压下降28%,整个诱导期血压较低;Ⅱ组血压仅下降12%,插管后恢复至正常;Ⅲ组血压没有下降,插管后血压,脉搏一过性升高.结论 快速输液和麻黄碱能预防诱导期间异丙酚低血压.  相似文献   
154.
目的:观察曲马多与芬太尼联合使用对小儿瑞芬太尼一丙泊酚全麻苏醒期的影响。方法:45例择期行扁桃体和腺样体切除术的患儿,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5例。麻醉维持均选用瑞芬太尼与丙泊酚持续输注。诱导插管后,C组静注生理盐水2 mL,T组与T-F组均注入曲马多2 mL/kg,同时T-F组手术结束前10 min静注芬太尼lμg/kg。记录术毕患儿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离室时间及客观疼痛不适评分(OPDS)、躁动评分、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结果:T-F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均较C组和T组延长(P<0.01),但离室时间三组差异无显著意义。拔管后,OPDS及躁动评分C组>T组>T-F组(P<0.05);躁动发生率C组>T组>T-F组,其中T组、T-F组与C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曲马多与芬太尼联合应用,对于预防小儿瑞芬太尼一丙泊酚全麻苏醒期躁动、哭闹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5.
目的 比较丙泊酚-瑞芬太尼和丙泊酚-芬太尼静脉复合麻醉用于颅内肿瘤切除手术中对血流动力学和苏醒的影响.方法 60例ASAⅡ~Ⅲ级行颅内肿瘤切除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PR组采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诱导,以丙泊酚80 μg/(kg·min)和瑞芬太尼0.16 μg/(kg·min)维持;PF组采用丙泊酚和芬太尼诱导,以丙泊酚80 μg/(kg·min)和间断推注芬太尼2 μg/kg维持.两组均记录术前、麻醉诱导后、气管插管时、头架固定、切皮、切开硬脑膜、关闭硬脑膜各时点的血压、心率值.手术结束后记录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和不良反应.结果 气管插管后,PF组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平均动脉压均明显高于PR组(P<0.05).睁眼时间、拔管时间PR组明显短于PF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别.结论 与丙泊酚-芬太尼静脉复合麻醉相比,丙泊酚80 μg/(kg·min)和瑞芬太尼0.16 μg/(kg·min)静脉复合麻醉苏醒更加迅速,能更好地控制术中血压变化,而且并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6.
不同麻醉药物配伍在结肠镜检查中的应用与护理支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芬太尼复合咪唑安定与复合异丙酚两种静脉麻醉方法的用于肠镜检查中的临床麻醉效果和安全性.方法:13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Ⅰ-Ⅱ级患者随机分为2组:FM组(芬太尼 咪唑安定,n=75),FP组(芬太尼 异丙酚,n=55).观察两组镇静镇痛程度、遗忘程度、起效时间、苏醒时间、镜检满意度、呼吸抑制及血压、心率及血氧饱和度的变化.结果:FFM组、FP组均取得了良好的镇静镇痛效果,FP组作用更显著(t=29.33,P<0.01;t=1 5.35,P<0.01);FP组起效时间(t=6.63,P<0.01)、苏醒时间(t=7.83,P<0.01)、遗忘率(X~2=22.70,P<0.01)、镜检满意度(P<0.01或P<0.05)明显优于组FM;对血压和血氧饱和度的影响FM组低于FP组,两组呼吸抑制(SPO2<90%)率FM组(4%)与FP组(3.6%)相比差异无著性(P>0.05).结论:芬太尼复合咪唑安定与复合异丙酚均有良好的镇静镇痛效果,是安全有效的;且护理支持中必须加强呼吸、循环监护及镇静观察.  相似文献   
157.
目的:研究缺血再灌流时异丙酚对肠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96只成年♂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流 生理盐水组(I/R NS)和I/R 异丙酚组(I/R Pr).采用夹闭肠系膜上动脉(SMA)的方法制作肠缺血再灌流模型.以上各组分别在再灌流后0,30,60,120和240 min(每时间点8只)处死动物取肠袋组织.采用病理学方法观察肠上皮细胞损伤指数;原位DNA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肠上皮细胞凋亡率的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肠上皮细胞Caspase-3,bcl-2表达的变化.结果:I/R Pr组与I/R NS组相比,肠上皮细胞病理变化较轻,肠上皮细胞的凋亡率明显下降(P<0.01),再灌流后0,30,60,120和240 min肠上皮细胞中Caspase-3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104.4±5.3 vs 146.4±7.6;97.4±6.2 vs 130.4±7.4;134.4±5.1 vs 170.4±8.1;125.4±6.2 vs 160.4±9.5:101±5.8 vs 120.4±8.2,均P<0.01),而bcl-2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加(13.34±4.12 vs 6.72±2.59;14.96±4.85 vs 8.24±3.13;15.29±5.28 vs 9.63±2.89;10.39±3.61 vs 9.63±2.89;10.39±3.61 vs 5.96±1.93;11.08±4.83 vs 6.87±2.43,均P<0.01).结论:异丙酚能抑制缺血再灌流时肠上皮细胞Caspase-3表达,而增加bcl-2表达,减少肠上皮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158.
目的 探讨小剂量异丙酚在老年危重病人机械通气时的应用。方法 对 32例术后需呼吸机辅助通气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两组 :对照组 (异丙酚常规用量 ) 1 8例 ,研究组 (小剂量异丙酚 ) 1 4例 ,分别在镇静前给一定的异丙酚负荷量。对照组给异丙酚 40~ 1 0 0 mg,研究组给异丙酚 2 0~60 mg,均在 5~ 1 0 min内推注完 ,随后对照组以异丙酚 1~ 5mg/ kg· h- 1 ,研究组以异丙酚 0 .3~ 1 .5mg/ kg· h- 1分别采用微量泵持续泵入。结果 静注后两组镇静效果达到 Ramsay氏 ~ 级所需时间 :对照组 (1 5± 5) s,研究组 (2 0± 9) s,两组比较无差异 (P>0 .0 5) ;停药后神志恢复时间 :对照组 6~ 1 5min,研究组 35s~ 6min,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P<0 .0 5) ;两组病人用药前后 BP、HR、R、Sa O2 、Pa O2 、Pa CO2 和 CVP等均有明显改善 (P<0 .0 5) ,但组间差异无显著意义 ,两组病人用药后血压无明显差异 (P>0 .0 5)。结论 异丙酚以 0 .3~ 1 .5mg/ kg· h- 1滴注 ,用于 ICU老年危重患者可达到理想的镇静效果。  相似文献   
159.
目的:对比观察胃溃疡穿孔修补术用硬膜外麻醉时,辅助麻醉用药对胃的牵拉反应抑制效果.方法:40例男性ASA Ⅰ~Ⅱ级胃溃疡穿孔病人行穿孔修补手术,随机分成二组:在硬膜外麻醉效果满意后,分组静脉给药.DPK组:哌替啶0.86 mg/kg,异丙嗪0.43 mg/kg,氯胺酮0.43 mg/kg单次静脉注射.TCI组:TCI泵以异丙酚1.5 μg/ml为初始靶浓度静脉注入,至患者的镇静深度稳定于OAA/S评分3 min后开始手术,手术至关腹后停用异丙酚.分别记录各时段病人SpO2、R、P、BP;记录手术时间、术毕苏醒例数、术中躁动数、追加辅助用药例数、术中恶心、呕吐例数.记录药物的副作用.结果:两组对胃牵拉反应的抑制效果均满意.TCI组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小于DPK组,TCI组术毕患者清醒程度优于DPK组.结论:当胃手术选用硬膜外麻醉时,为抑制牵拉反应,异丙酚靶控方法安全,效果确切,可作为主要的辅助麻醉方式.  相似文献   
160.
彭丽云 《河北医学》2006,12(10):1001-1003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对术中病人的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及停药后病人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清醒拔管时间。方法:40例声带息肉,声带小结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R组为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组;F组为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组。两组于麻醉诱导后,行气管插管后,手术开始时,记录病人的MBP、HR,及术毕停药至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清醒拔管时间。结果:两组血压、心率变化不大,无统计学差异(P>0.05),R组病人恢复时间、清醒拔管时间比F组明显提前,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能明显缩短病人清醒拔管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