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11篇 |
免费 | 57篇 |
国内免费 | 22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8篇 |
儿科学 | 1篇 |
妇产科学 | 1篇 |
基础医学 | 26篇 |
口腔科学 | 4篇 |
临床医学 | 114篇 |
内科学 | 12篇 |
皮肤病学 | 2篇 |
神经病学 | 195篇 |
特种医学 | 18篇 |
外科学 | 165篇 |
综合类 | 249篇 |
预防医学 | 43篇 |
眼科学 | 4篇 |
药学 | 94篇 |
6篇 | |
中国医学 | 19篇 |
肿瘤学 | 1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5篇 |
2022年 | 23篇 |
2021年 | 46篇 |
2020年 | 21篇 |
2019年 | 22篇 |
2018年 | 13篇 |
2017年 | 27篇 |
2016年 | 53篇 |
2015年 | 57篇 |
2014年 | 75篇 |
2013年 | 81篇 |
2012年 | 82篇 |
2011年 | 66篇 |
2010年 | 49篇 |
2009年 | 43篇 |
2008年 | 47篇 |
2007年 | 47篇 |
2006年 | 43篇 |
2005年 | 37篇 |
2004年 | 23篇 |
2003年 | 27篇 |
2002年 | 16篇 |
2001年 | 16篇 |
2000年 | 8篇 |
1999年 | 5篇 |
1998年 | 5篇 |
1997年 | 4篇 |
1996年 | 5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7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6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5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2篇 |
1982年 | 3篇 |
1981年 | 1篇 |
1978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31.
目的 分析伴有动眼神经麻痹的中青年后交通动脉瘤患者神经功能完全恢复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了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2014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伴有动眼神经麻痹的后交通动脉瘤患者,年龄18~60岁,根据动眼神经麻痹的恢复情况,将患者分为完全恢复组(63例)和非完全恢复组(26例)。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动眼神经麻痹类型(OR: 0.144,95% CI:0.030~0.688,P=0.015)、治疗方式(OR: 7.622,95% CI:1.823~31.870,P =0.005)和治疗前动眼神经麻痹持续时间(OR: 0.848,95% CI:0.783~0.919,P =0.000)是神经功能完全恢复的影响因素。结论 在中青年患者中,开颅夹闭比介入栓塞更有利于动眼神经麻痹的完全恢复。术前动眼神经麻痹的类型也与神经功能的完全恢复相关,而完全恢复的最佳预测因素是治疗前症状的持续时间。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22, 49(5): 13-17] 相似文献
32.
目的 探讨对冲性硬膜下血肿行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减压术预防急性脑膨出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05至2015-05本院神经外科收治的86例对冲性颅脑外伤患者,按手术方式分为大骨瓣开颅减压组和常规组,每组各43例,常规组患者实施常规骨瓣开颅减压术,大骨瓣开颅减压组行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大骨瓣开颅减压组患者的术中脑膨出率39.53%、术后切口疝发生率11.63%均显著地低于常规组的67.44%、34.88%(P<0.05),大骨瓣开颅减压组患者术后脑中线恢复率72.09%显著地高于常规组的46.51%(P<0.05);两组患者迟发性血肿发生率、术中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第1、3、7天大骨瓣开颅减压组患者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值显著地高于常规组患者(P<0.05)。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价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预后效果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 对冲性硬膜下血肿颅脑外伤患者行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对于防治术中急性脑膨出具有显著地效果,同时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近期预后。 相似文献
33.
34.
D. Massa M. Glerean J. Rasmussen M. Altszul P. Fainstein-Day P. Ajler 《Neurocirugía (Asturias, Spain)》2021,32(3):105-113
IntroductionCraniopharyngiomas are a big challenge in the neurosurgical field. Because these lesions involve important systems, surgeons must weigh the risks of aggressive resection against the long-term challenges of recurrence. We present the outcomes of our patients based on clinical results, degree of resection, recurrence and disease-free survival.Materials and methodsWe reviewed medical records in all patients who had undergone surgical resection for craniopharyngioma at (Hospital Italiano de Buenos Aires) between 2007 and 2019. We considered ophthalmological examinations, imaging studies, endocrinological studies and surgical complications. Radical resections were planned in all of the patients. To help choose the correct surgical approach, craniopharyngiomas were classified based on tumor location.ResultsThirty cases of craniopharyngioma were analysed. 12.5% were classified as intrasellar, 12.5% as prechiasmatic, 43.75% as retrochiasmatic, and 31.25% as intraventricular. Overall, 38 cases involved a transcranial surgery (15 orbitozygomatic approach; 19 pterional approach and 4 transcallosal approach), seven involved a transsphenoidal approach, two microscopic transnasal approach and one ventricular endoscopy for emptying the craniopharyngioma cyst. Gross-total resection was achieved in 43.7% and near-total resection (more than 90%) in 25%. The mean follow-up period after resection was 4.7 years. Tumor recurrence occurred in 48%, with an average of 42.7 disease-free months.ConclusionTotal tumor resection is the best treatment for craniopharyngioma. Due to its high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a multidisciplinary team is necessary for the management of these tumors. 相似文献
35.
目的 探讨双侧重型颅脑损伤(STBI)的治疗方法.方法 104例双侧STBI患者分为A、B、C3组.其中A、B组为手术组,A组(36例)行单侧开颅减压术,B组(24例)行双侧平衡开颅减压术;C组(44例)行保守治疗.并于3个月后根据GOS预后评分标准评定预后情况.结果 手术组恢复良好率优于保守组(P<0.05),死亡率低于保守组(P<0.05);B组术中脑膨出和迟发性血肿的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P<0.05),其恢复良好率优于A组(P<0.05),但两组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恢复良好率优于C组(P<0.05),死亡率低于C组(P<0.05).结论 双侧平衡开颅减压术在救治双侧STBI疗效优于单侧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和保守治疗. 相似文献
36.
目的 比较3D-Slicer软件辅助神经内镜手术与小骨窗开颅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符合标准的高血压性脑出血120例,依照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采用3D-Slicer软件辅助神经内镜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小骨窗开颅术治疗。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而血肿完全清除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术后,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和GOS 评分较术前均显著改善(P<0.05),而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与小骨窗开颅术相比,3D-Slicer软件辅助神经内镜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微骨窗开颅术在小脑出血患者中的临床疗效及对术后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8月至2018年6月在我科行手术治疗的51例小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在9~12分,根据手术方案不同分为传统开颅手术组(n=26例)和微骨窗开颅手术组(n=25例)。并对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头皮下引流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1个月、2个月及3个月的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评分和巴氏指数(BI)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微骨窗开颅手术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头皮下引流管留置时间及住院时间等方面均优于传统开颅手术组(P 0. 05);微骨窗开颅手术组手术后1个月、2个月及3个月MMSE评分和BI评分与传统开颅手术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 0. 05)。结论微骨窗开颅手术用于治疗GCS评分9~12分小脑出血患者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在术后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恢复方面与传统开颅手术相比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38.
目的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在重型颅脑损伤(sTBI)导致的晚期脑疝双瞳孔散大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爱德堡医院神经外科自2014年7月至2017年7月收治的sTBI致晚期脑疝双瞳孔散大的患者70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行常规骨瓣开颅术,观察组行标准大骨瓣开颅术治疗,对比2组近期疗效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观察组术后1个月恢复良好率(31.43%)明显高于对照组(8.57%),重残占比(11.43%)明显低于对照组(34.2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轻残率、植物生存率、死亡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4.29%)低于对照组(77.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标准大骨瓣开颅术应用于sTBI所致的晚期脑疝双瞳孔散大可获得显著效果,能有效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9.
目的对颅后窝术后感染原因分析,为减少颅后窝手术后感染以及提高疗效提供一定的借鉴。方法对发生颅后窝术后颅内感染28例进行细菌培养,并运用敏感抗生素加腰穿置管持续脑脊液引流,部分病例进行小剂量抗生素鞘内注射。结果感染得到有效控制,患者痊愈者27例,占96.4%。1例患者因感染未能控制,最终全身衰竭死亡。结论颅后窝手术因有较多易致感染因素,较其他开颅手术更易导致术后感染。手术中严格无菌操作,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明胶海绵、止血纱以及人工植入物的放置,严密缝合伤口,减少局部积液及脑脊液漏的发生等能减少术后感染的发生。正确应用抗生素,腰穿置管引流、鞘内注射抗生素等对控制颅内感染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0.
目的对小骨窗开颅术与骨瓣开颅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进行比较。 方法将从化市中心医院自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5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人观察组(行小骨窗开颅术,28例)与对照组(行骨瓣开颅术,28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期间病死率、再出血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治疗后半年GOS评分。 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住院期间病死率分别为14.3%、2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5.0%、46.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半年后GOS评估预后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再出血发生率分别为10.7%、14.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骨瓣开颅术相比,小骨窗开颅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能明显降低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