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24篇
  免费   277篇
  国内免费   172篇
耳鼻咽喉   84篇
儿科学   169篇
妇产科学   65篇
基础医学   1712篇
口腔科学   55篇
临床医学   336篇
内科学   422篇
皮肤病学   37篇
神经病学   2171篇
特种医学   123篇
外科学   349篇
综合类   662篇
现状与发展   2篇
预防医学   237篇
眼科学   94篇
药学   461篇
  3篇
中国医学   144篇
肿瘤学   147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61篇
  2022年   146篇
  2021年   175篇
  2020年   148篇
  2019年   130篇
  2018年   101篇
  2017年   163篇
  2016年   162篇
  2015年   226篇
  2014年   338篇
  2013年   386篇
  2012年   393篇
  2011年   449篇
  2010年   358篇
  2009年   384篇
  2008年   398篇
  2007年   394篇
  2006年   418篇
  2005年   375篇
  2004年   285篇
  2003年   234篇
  2002年   172篇
  2001年   115篇
  2000年   101篇
  1999年   97篇
  1998年   105篇
  1997年   90篇
  1996年   92篇
  1995年   97篇
  1994年   86篇
  1993年   63篇
  1992年   59篇
  1991年   57篇
  1990年   61篇
  1989年   52篇
  1988年   46篇
  1987年   34篇
  1986年   25篇
  1985年   24篇
  1984年   30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25篇
  1981年   17篇
  1980年   14篇
  1979年   18篇
  1978年   9篇
  1977年   8篇
  1976年   9篇
  1974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To achiev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parallel information processing that takes place in the nervous system, many researchers have recently begun to use multielectrode techniques to obtain high spatial- and temporal-resolution recordings of the firing patterns of neural ensembles. Apart from the complexities of acquiring and storing single unit responses from large numbers of neurons, the multielectrode technique has provided new challenges in the analysis of the responses from many simultaneously recorded neurons. This paper provides insights into the problem of coding/decoding of retinal images by ensembles of retinal ganglion cells. We have simultaneously recorded the responses of 15 ganglion cells to visual stimuli of various intensities and wavelengths and analyzed the data using discriminant analysis. Models of stimulus encoding were generated and discriminant analysis used to estimate the wavelength and intensity of the stimuli. We find that the ganglion cells we have recorded from are non-redundant encoders of these stimulus features. While single ganglion cells are poor classifiers of the stimulus parameters, examination of the responses of only a few ganglion cells greatly enhances our ability to specify the stimulus wavelength and intensity. Of the parameters studied, we find that the rate of firing of the ganglion cells provides the most information about these stimulus parameters, while the timing of the first action potential provides almost as much information. While we are not suggesting that the brain is using these variables, our results show how a population of sensory neurons can encode stimulus features and suggest that the brain could potentially deduce reliable information about stimulus features from response patterns of retinal ganglion cell populations.  相似文献   
102.
309例神经管缺陷围产儿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描述1998~2003年期间辽宁省围产儿神经管缺陷(NTDs)的特征及变化趋势。方法:以医院为基础的监测方法。结果:辽宁省累计NTDs发生率9.99/万,其中男性6.95/万,女性13.15/万,城市5.96/万,农村17.35/万。无脑畸形发生率6年下降73.19%。母龄别发生率为25~29岁组发生率最低;孕妇末次月经在8、9月时出生的男性NTDs高发。NTDs围产儿早产占51.78%,低出生体重占46.92%,围产期病死率为75.08%。结论:辽宁省围产儿NTDs发生率女性高于男性,农村高于城市。男性NTDs发生有季节性流行趋势。NTDs儿围产期病死率高,预后差。加强药物预防、科普宣教和产前诊断是降低其发生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03.
不同胎龄人胎脑神经干细胞发育特征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胎龄胎脑纹状体神经干细胞的发育特征。方法:收集胎龄16~28周的水囊引产胎儿6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及光镜技术对人胎脑纹状体神经干细胞的分布、形态以及数量进行检测。结果:不同胎龄胎脑纹状体均存在神经干细胞,神经干细胞主要分布在豆状核和尾状核,内囊处较少,呈圆形、椭圆形、三角形及多角形细胞,以椭圆形细胞多见,细胞有0~3个突起,胞核呈圆形和椭圆形,1~4个核仁不等,大部分细胞染色质疏松,少部分细胞染色质致密。随着胎龄的增加,纹状体神经干细胞逐渐减少。结论:不同胎龄人胎脑纹状体神经干细胞在形态及数量上存在一定的差异,而在分布部位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04.
目的:探讨IL-1β对神经干细胞(NSCs)分化为多巴胺能神经元作用:方法:体外培养和鉴定中脑来源NSCs,用免疫学方法检测分化细胞酪氨酸羟化酶(TH)表达.结果:血清组、IL-1β10pg/ml组、IL-1β120pg/ml组、IL-1β150pg/ml组、IL-1β200pg/ml组诱导7d后TH细胞分别平均为0,45%、0.6%、7.2%、12.5%、8.75%:结果显示IL-1β诱导NSCs明显提高TH细胞表达率,与血清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IL-1β150pg/ml剂量范同内TH细胞表达率与剂量呈正相关。结论:IL-1β有诱导NSC向多巴胺能神经元分化的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105.
目的研究磺酰胺嘧啶类化合物的定量构效关系(QSAR)。方法应用量子化学方法计算了48个磺酰胺嘧啶类化合物的结构参数,并用神经网络方法讨论了此类化合物分子结构与内皮素(ETs)受体拮抗活性之间的QSAR。结果获得了一个预测能力较好的QSAR神经网络模型。结论磺酰胺嘧啶类化合物与ETs受体之间存在直接的电荷迁移作用,前线轨道能、电子结构、空间因素是影响此类化合物对ETs活性的主要因素。将量子化学和神经网络相结合的方法可以成为QSAR研究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106.
针刺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影响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针刺肩髃、曲池、外关、合谷、环跳、足三里、三阴交、阳陵泉等治疗DPN患者68例,检测治疗前后血糖、血脂、血流变等及神经传导速度的变化.结果:显效43例,有效20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2.6%;神经传导速度提高,胰岛素、C肽、吗啡肽水平提高,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血液黏稠度降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针刺治疗DPN疗效确切,其神经传导速度的提高可能与其血浆吗啡肽水平的提高有关.  相似文献   
107.
磁共振成像在分析脊髓栓系综合征神经损伤因素中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腰骶椎磁共振成像(MRI)在评估脊髓栓系综合征(TCS)神经功能损伤中的价值,分析影响神经系统损害的因素。方法搜集TCS患者58例,按年龄分为小儿及成人两组,行MRI腰骶椎脊髓及终丝成像。神经损伤的轻重程度依临床表现分为4级。在MRI图像中观察脊髓圆锥的位置、形态及脊椎的全貌,按圆锥在椎管内的位置分为高低两级。结果58例TCS患者脊髓圆锥位置均低于L2椎体下缘,小儿组合并脊柱侧弯或腰椎生理曲度加大或硬膜囊扩张的脊柱畸形患者神经损伤程度较未合并脊柱畸形患者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5)。小儿组脊髓圆锥的位置较成人组低、神经损伤的程度较成人组严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MRI可全面显示脊髓圆锥、终丝及周围组织形态,能为TCS患者脊髓张力的判断及神经损伤的评估提供重要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8.
目的 研究用神经网络(NN)分析疾病危险因素。方法 以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资料为基础,用BP网作为拟合模型,网络的结构为22-6-1,分析糖尿病各种可能危险因素的平均影响值(MIV),按MIV值的绝对值大小排出因子顺位,并与logistic回归模型的分析结果相比较,用对数线性模型分析因子间的联合作用。结果 NN多因素分析,糖尿病危险因子顺位为脉搏、糖尿病家族史、居住年限、肾病史、腰臀比、性别、高脂血症史、冠心病史、高血压病史、收缩压、收入、饮酒、年龄、舒张压、文化程度、体重指数、其他病史、职业性体力活动、吸烟、职业、脑血管病史、肝病史;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只有7个变量入选最终模型,因子顺位为脉搏、糖尿病家族史、肾病史、腰臀比、高血压病史、职业性体力活动及年龄;对数线性模型分析发现二者的差别可由因子间的相互作用解释一部分。结论 NN完全能够胜任疾病危险因素的分析任务,可拟合出比传统模型更复杂的变量间关系。  相似文献   
109.
目的 探讨不同褪黑素治疗方案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新生大鼠脑内源性神经干细胞(NSCs)增殖及远期组织学的影响,以寻求褪黑素治疗的较优方案。方法 将96只7日龄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组、单剂量即刻褪黑素治疗(SDIT)组及7日连续褪黑素治疗(7DCT)组(n=24)。HIBD大鼠模型采用分离并电凝大鼠右侧颈总动脉,低氧舱(氧气浓度为8%±0.01%)内缺氧2 h的方法建立。造模后7 d,采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巢蛋白(Nestin)免疫荧光双标法检测各组大鼠侧脑室室管膜下区(SVZ)及海马齿状回(DG)区内源性NSCs的增殖情况(n=8);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大鼠脑Nestin蛋白的表达水平(n=8)。造模后28 d,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HE)和尼氏染色法观察海马CA1区的组织病理学及锥体细胞数的变化(n=8)。结果 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SDIT组和7DCT组PCNA+Nestin+DAPI+细胞数均较HIBD组增加,且7DCT组显著多于SDIT组(P < 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SDIT组与7DCT组Nestin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HIBD组,且7DCT组显著高于SDIT组(P < 0.05);HE染色结果显示:SDIT组及7DCT组细胞损伤减轻;尼氏染色结果显示:SDIT组和7DCT组锥体细胞数均较HIBD组增加,且7DCT组显著高于SDIT组(P < 0.01)。结论 SDIT和7DCT均可促进HIBD新生大鼠脑内源性NSCs的增殖,减轻远期组织学损伤,且7DCT疗效优于SDIT。  相似文献   
110.
郭仁德  顾建华  王毅  谷川 《中国肿瘤临床》2012,39(22):1769-1772
  目的   探讨在裸鼠动物模型中胰腺癌神经侵袭发生情况。   方法  人Mia PaCa-2和Capan-2胰腺癌细胞株培养,裸鼠皮下胰腺癌细胞注射成瘤后,将瘤块取出切碎后裸鼠胰腺原位移植建立裸鼠原位胰腺癌动物模型,于术后4、6、8周分批处死裸鼠,采用大体标本观察和病理切片HE染色的方法观察模型中肿瘤大小、转移情况和胰腺癌神经侵袭的情况。   结果  裸鼠胰腺原位植瘤术后成瘤率100%,术后4周Mia PaCa-2组3例(50.00%)发生腹膜后神经侵犯,Capan-2组2例(33.33%)发生腹膜后神经侵犯;原位植瘤术后6周,Mia PaCa-2组5例(83.33%)发生腹膜后神经侵犯,Capan-2组4例(66.67%)发生腹膜后神经侵犯;原位植瘤术后8周,Mia PaCa-2组8例(100.00%)发生腹膜后神经侵犯,Capan-2组7例(100.00%)发生腹膜后神经侵犯。腹膜后神经侵犯组与其他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神经侵袭是胰腺癌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早期、独立的事件,在胰腺癌发生的早期,无其他转移或很少时,已经发生了腹膜后神经侵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