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18篇
  免费   247篇
  国内免费   141篇
耳鼻咽喉   170篇
儿科学   21篇
妇产科学   10篇
基础医学   289篇
口腔科学   113篇
临床医学   528篇
内科学   346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606篇
特种医学   229篇
外科学   1288篇
综合类   831篇
现状与发展   1篇
预防医学   106篇
眼科学   136篇
药学   263篇
  5篇
中国医学   73篇
肿瘤学   87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82篇
  2022年   127篇
  2021年   197篇
  2020年   208篇
  2019年   158篇
  2018年   133篇
  2017年   148篇
  2016年   176篇
  2015年   162篇
  2014年   356篇
  2013年   307篇
  2012年   325篇
  2011年   323篇
  2010年   204篇
  2009年   267篇
  2008年   248篇
  2007年   236篇
  2006年   203篇
  2005年   214篇
  2004年   146篇
  2003年   120篇
  2002年   97篇
  2001年   70篇
  2000年   72篇
  1999年   60篇
  1998年   72篇
  1997年   48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15篇
  1981年   13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5篇
  1976年   2篇
  196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172.
目的评价显微血管减压手术治疗舌咽神经痛(glossopharyngeal neuralgia,GN)的远期疗效,提高治疗效果。方法观察并分析我科自2001年1月到2011年10月收治的19例接受显微血管减压手术的舌咽神经痛患者的相关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地卡因实验明确诊断,影像学提示血管对舌咽神经存在不同程度的压迫。手术采取经乙状窦后-幕下入路行微血管减压术,术后对其进行疗效随访。结果所有患者术后早期疗效明显,随访时间1.5~12.5年,平均5.6年。随访过程中1例出现复发,1例疼痛程度及次数较术前明显缓解。本组1例患者术后出现轻度声音嘶哑和吞咽困难,1例出现脑脊液漏,经处理后均痊愈。结论显微血管减压手术是治疗舌咽神经痛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影像学诊断对判断神经-血管压迫有重要意义。显微血管减压手术远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73.
目的探讨控制性减压术治疗重型、特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重型、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按半随机原则等分为两组,治疗组行术中控制性减压术,对照组行常规骨瓣开颅术。术后随访6个月,GOS预后评分4-5为预后良好,1-3分为预后不良。结果治疗组发生术中急性脑膨出3例,迟发性颅内血肿4例,脑梗死2例。对照组发生术中急性脑膨出10例,迟发性颅内血肿12例,脑梗死3例。两组急性脑膨出和迟发性颅内血肿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脑梗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治疗组GOS4。5分23例,1.3分17例;对照组GOS4-5分13例,1-3分27例;两组预后良好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控制性减压术能有效降低重型、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病人预后。  相似文献   
174.
目的探讨糖尿病(DM)病程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严重程度及下肢周围神经显微减压术疗效的影响,以及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早期诊断、早期手术的意义。方法以5年糖尿病痛程作为标准,将我科近年收治的1526例糖尿痛周围神经病患者分为短DM病程组和长DM病程组,按Dellon术式对卡压的神经进行下肢周围神经显微减压术。所有患者术前、术后1.5年进行神经高频超声、定量感觉检查(QST)、神经感觉传导速度(NCV)检测,并选取50例正常人群作为对照组检测相同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DPN患者的NCV、冷感觉阈值较低,热感觉阈值、振动觉阈值及神经横断面积(CSA)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各项指标明显改善,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短DM病程DPN患者术前和术后各指标均优于长DM病程DPN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短DM病程DPN患者NCV阳性检测率为71.5%,QST阳性检测率为93.7%;长DM病程DPN患者NCV阳性检测率为90.3%,QST阳性检测率为95.3%。结论糖尿病痛程对DPN患者发病时的严重程度至关重要,同时也对DPN患者的手术疗效和预后产生影响。DPN的早期诊断、早期手术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5.
目的初步探讨神经内镜经小脑绒球下入路面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神经外科2019年6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97例面肌痉挛患者的临床资料。97例患者术前均行影像学检查,以明确责任血管与面神经出脑干区的关系。所有患者均采用神经内镜经小脑绒球下入路面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术,术中在神经电生理监测下充分解剖后组脑神经背侧的蛛网膜,从而显露面神经出脑干区,明确责任血管,并准确置入垫片。术后疗效评估分为即刻治愈、延迟治愈、复发和未治愈。结果97例患者术中发现责任血管为小脑前下动脉59例;小脑后下动脉3例;椎-基底动脉35例,其中单纯椎-基底动脉8例,椎-基底动脉联合小脑前下动脉24例,椎-基底动脉联合小脑后下动脉3例。术后即刻治愈68例(70.1%)。术后发热13例,听力减退4例,耳鸣2例,一过性面瘫5例。97例患者的术后中位随访时间为9个月(1~19个月),末次随访显示,93例(95.9%)患者的面部抽动完全消失,其中延迟治愈者25例;未治愈者4例;无复发病例。结论神经内镜经小脑绒球下入路面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不仅可以提高手术治愈率,而且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6.
目的初步探讨神经内镜经小脑绒球下入路面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神经外科2019年6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97例面肌痉挛患者的临床资料。97例患者术前均行影像学检查,以明确责任血管与面神经出脑干区的关系。所有患者均采用神经内镜经小脑绒球下入路面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术,术中在神经电生理监测下充分解剖后组脑神经背侧的蛛网膜,从而显露面神经出脑干区,明确责任血管,并准确置入垫片。术后疗效评估分为即刻治愈、延迟治愈、复发和未治愈。结果97例患者术中发现责任血管为小脑前下动脉59例;小脑后下动脉3例;椎-基底动脉35例,其中单纯椎-基底动脉8例,椎-基底动脉联合小脑前下动脉24例,椎-基底动脉联合小脑后下动脉3例。术后即刻治愈68例(70.1%)。术后发热13例,听力减退4例,耳鸣2例,一过性面瘫5例。97例患者的术后中位随访时间为9个月(1~19个月),末次随访显示,93例(95.9%)患者的面部抽动完全消失,其中延迟治愈者25例;未治愈者4例;无复发病例。结论神经内镜经小脑绒球下入路面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不仅可以提高手术治愈率,而且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7.
目的探讨改良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0月~2014年12月治疗的75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其中男性48例,女性27例,年龄21~42岁;平均(32.15±7.22)岁。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给予改良大骨瓣减压术,n=37)和对照组(采用常规骨瓣开颅术,n=38),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术后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结果观察组治疗良好率为29.7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0.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死亡、植物生存、重中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GOS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GOS为(12.16±2.43)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03±1.8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1.6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7.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有较好的治疗疗效,能改善患者预后,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8.
目的:比较三维双激发平衡式稳态自由进动序列(3D‐FIESTA‐C)与三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3D‐TOF‐MRA)在血管压迫三叉神经痛中责任血管显示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微血管减压术(M VD )的60例三叉神经痛患者的磁共振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3D‐T O F‐M RA和3D‐FIES T A‐C序列扫描,从原始及重建图像综合评判患侧三叉神经脑池段与周围血管的空间关系,以术中镜下所见为金标准,对比分析3D‐TOF‐MRA和3D‐FIESTA‐C序列预判接触血管的效能。结果判定是否存在责任血管,3D‐TOF‐MRA和3D‐FIESTA‐C序列灵敏度分别为85.7%、89.3%,特异度为75.0%、100%,准确率为85.0%、90.0%(P=1.000)。在责任血管中,3D‐TOF‐MRA和3D‐FIESTA‐C序列判定责任动脉灵敏度分别为94.1%、88.2%(P=0.244),而责任静脉灵敏度为0.00%、88.2%(P=0.009)。结论3D‐FIESTA‐C与3D‐TOF‐MRA序列均能有效显示责任血管,3D‐FIESTA‐C对责任静脉的显示优于3D‐TOF‐MRA ,可作为术前病因诊断的有力补充。  相似文献   
179.
1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