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596篇
  免费   2379篇
  国内免费   216篇
耳鼻咽喉   194篇
儿科学   731篇
妇产科学   199篇
基础医学   1871篇
口腔科学   210篇
临床医学   2043篇
内科学   1467篇
皮肤病学   44篇
神经病学   4832篇
特种医学   9851篇
外国民族医学   13篇
外科学   2247篇
综合类   2764篇
预防医学   610篇
眼科学   125篇
药学   638篇
  9篇
中国医学   124篇
肿瘤学   1219篇
  2024年   40篇
  2023年   291篇
  2022年   592篇
  2021年   823篇
  2020年   959篇
  2019年   1014篇
  2018年   1129篇
  2017年   1093篇
  2016年   1072篇
  2015年   988篇
  2014年   1764篇
  2013年   1581篇
  2012年   1369篇
  2011年   1616篇
  2010年   1380篇
  2009年   1630篇
  2008年   1606篇
  2007年   1456篇
  2006年   1406篇
  2005年   1097篇
  2004年   995篇
  2003年   879篇
  2002年   757篇
  2001年   651篇
  2000年   433篇
  1999年   410篇
  1998年   475篇
  1997年   436篇
  1996年   283篇
  1995年   254篇
  1994年   214篇
  1993年   158篇
  1992年   100篇
  1991年   76篇
  1990年   56篇
  1989年   34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31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991.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NSCLC) is the most common type of lung cancer.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 are commonly used as the first-line treatment for advanced NSCLC; however, the efficacy of drug delivery remains unknown. Hence, we successfully developed erlotinib-conjugated iron oxide nanoparticles (FeDC-E NPs) as theranostic probe that can potentially provide a new avenue for monitoring drug delivering through noninvasive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ΔR2* relaxivity measurements offer an opportunity to quantitatively evaluate the uptake of FeDC-E NPs at cellular and tumoral levels. Additionally, NF-κB reporter gene system provides NF-κB activation status monitoring to validate the therapeutic efficiency of FeDC-E NPs. FeDC-E NPs not only inhibit the tumor growth and NF-κB-modulated antiapoptotic mechanism but also trigger extrinsic and intrinsic apoptotic pathways. Taken together, dual functional FeDC-E NPs offer diagnostic and therapeutic benefits against lung cancers, indicating that our presented probe could be applied in clinical.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比较分析X线、多层CT、MRI对胸腰椎体结核感染的诊断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6年12月医院就诊的82例脊柱结核患者(208个患椎)为研究对象,均进行X线、多层CT、MRI检查,并比较三种检测方法的准确度及敏感度。结果 X线片表现为椎体破坏、椎旁脓肿、椎间隙狭窄或破坏等,CT主要表现为椎旁脓肿、椎体及附件骨质破坏、死骨等,MRI主要表现为椎间盘信号变化、椎体和附件骨破坏、椎旁脓肿、脊髓受累和韧带扩散等,多层CT和MRI对椎体破坏、椎管受累、椎旁脓肿和椎间盘受累的阳性检出率高于X线(P0.05);多层CT对死骨形成的阳性检出率和平均评分高于X线和MRI(P0.05);MRI对椎间盘受累、椎管受累、椎体破坏和椎旁脓肿的阳性检出率和平均评分高于多层CT(P0.05);多层CT、MRI病灶检出时间低于X线(P0.05),检查所需时间高于X线(P0.05);MRI检查所需时间高于CT(P0.05)。结论多层CT和MRI结合互补用于脊柱结核的早期诊断,有助于提高早期诊断率,对脊柱结核的临床治疗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探讨如何将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核磁共振增强检查,使其形成模式化并确保更高的患者满意度。方法:将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前后进行核磁共振增强检查的患者分别设为对照组和实验组。采用技术评价量表和患者满意度问卷调查,比较护士技术水平和患者满意度。结果: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管理模式后,患者检查准备不足现象减少,护理投诉与纠纷明显减少(P < 0.05)。患者对MRI增强检查过程中护士主动沟通、健康教育、检查后处置、部门间协作的满意度提升明显(P < 0.05)。结论:在核磁共振增强检查过程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管理模式提升了患者满意度,对改进临床管理质量有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994.
We describe a case presenting with ventricular tachycardia as the manifestation leading to the diagnosis of sarcoidosis. The ventricular tachyacardia's origin is correlated with granuloma localization 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相似文献   
995.
目的:探究肝细胞癌(HCC)患者应用15 min肝胆期普美显的临床诊断效果。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80例HCC患者,同一患者分别进行15 min和20 min普美显肝胆期延迟扫描(分为15 min组和20 min组)。比较两组视觉模拟评分(VAS)、患者配合度评分、病灶检出率评分以及图像指标评分。结果:15 min组VAS明显低于20 min组(t=3.14,P=0.003),并且配合度得分更高(t=2.36,P=0.02);两组均表现出有效的病灶检出率(P=0.18);3个动态时期(动脉期、门静脉期和延迟期)均反映出良好的HCC血供情况(均P>0.05);两组对象图像指标评分(Cm和CER)结果对于HCC不同分化程度(高分化、中分化以及低分化)均未表现出显著性差异(均P>0.05)。结论:使用15 min普美显肝胆期时间检测与目前临床使用的20 min在影像结果上无显著差异,但是HCC患者的配合度更高,体验更佳。  相似文献   
996.
梁天齐  张月强  朱敬伟  李健  刘丹 《西部医学》2022,34(8):1240-1243
目的 对比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MRI-DWI)与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对眼眶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聊城市眼科医院2019年6月~2020年12月80例眼眶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良性组(n=23)和恶性组(n=57)。比较两组MRI DWI参数、DCE MRI参数。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MRI DWI、DCE MRI诊断眼眶肿瘤的效能。结果 恶性组表观扩散系数(ADC)低于对照组,恶性组血管外细胞外间隙百分比(Ve)、速率常数(Kep)、容积转换常数(Ktrans)高于良性组(P<0.05);两组时间 信号曲线(TIC)分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DWI、DCE-RI诊断眼眶肿瘤的准确度、特异度、灵敏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TH〗结论 〖HTK〗MRI-DWI、DCE-MRI均可有效诊断眼眶肿瘤,临床应综合评估量化指标及图像,以提高诊断准确度。  相似文献   
997.
翟彦昌  国强  康永强  陈强  刘帅 《西部医学》2022,34(12):1856-1862
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检测胆囊结石成分,评价MRI对胆囊结石成分预判的准确性。方法 选取2020 年12月~2021年8月我院100例预行胆囊切除的胆石病患者,另取同期50例无结石患者的MRI做阴性对照。术前行MRI检查,术后取胆囊结石进行FT-IR分析,分析FT-IR图及与MRI的相关性。配对样本计数资料组间比较使用McNemar检验,使用Kappa检验、ROC曲线下面积AUC、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等指标对MRI预判结石成分的准确性进行评估。结果 MRI各序列信号表现与FT-IR对比:McNemar=4.00、P=0.135,Kappa=0.962、P.<0.05,AUC (95% CI)为0.980(0.943~0.996),准确度为97.33%,灵敏度为96.00%,特异度为100.00%,约登指数为0.96;MRI各序列信号值与FT-IR对比:McNemar=0.20,P=0.655,Kappa=0.953、P<0.05,AUC (95% CI)为0.975(0.935~0.994),准确度为96.67%,灵敏度为95.00%,特异度为100.00%,约登指数为0.95。结论 MRI可以较准确地预判胆囊结石成分,可为临床诊疗胆石病提供新思路,为胆石病的预防及流行病学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探讨新生儿颅脑磁共振成像(MRI)出现弥散受限病变时的影像特点,提高对此类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收集我院颅脑MRI出现弥散受限病变的新生儿127例,回顾性分析其弥散序列及常规序列特点。结果经临床证实,共包括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84例、新生儿低血糖脑病30例、新生儿脑梗死13例;新生儿HIE根据MRI表现分轻、中、重三度,均表现为对称性弥散受限信号,但弥散受限范围及强度小于T1WI,常伴颅内出血且重度均累及深部灰质核团;新生儿低血糖脑病弥散受限常见于枕顶叶,皮髓质均受累,双侧对称或者不对称,其中20例皮髓质交界见线状T1WI高信号;新生儿脑梗死弥散受限位于一侧大脑半球,呈楔形改变,左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常见,可累及同侧内囊前后肢、丘脑及大脑脚,其中11例皮髓质交界见线状T1WI高信号。结论新生儿HIE、新生儿低血糖脑病、新生儿脑梗死MRI表现具有一定特点,结合临床病史可对此类疾病进行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999.
目的分析MSCT联合MRI检查在颅底沟通性脑膜瘤临床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17年1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39例颅底沟通性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MSCT、MRI检查。对患者所得图像进行分析,以手术后病理结果为基准,比较MSCT、MRI单独检查和联合检查对颅底沟通性脑膜瘤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以及肿瘤对周围受侵部位(骨质、软组织)诊断符合率。结果在MSCT、MRI单独检查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SCT+MRI检查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明显高于单一检查(P<0.05);MSCT侵犯周围骨质检查准确率(79.48%)优于M RI(56.41%),M RI周围软组织检查准确率(84.61%)优于MSCT(51.28%);而MSCT+MRI在周围骨质、软组织检出准确率分别为94.87%、97.43%,均优于单独检查(P<0.05);在MSCT检查时,肿瘤一般为高密度或等高密度,64.10%(25/39)患者肿瘤周围可见水肿;增强扫描为均匀强化。MRI检查中反馈为稍高长信号或等信号,增强扫描为明显均匀强化。结论MSCT、MRI检查在颅底沟通性脑膜瘤临床诊治中均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两者联合诊断可减少误诊和漏诊的情况,可为临床提供更全面的信息。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与核磁共振成像在细微及隐匿性骨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58例细微及隐匿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进行多层螺旋CT检查及核磁共振成像检查。比较多层螺旋CT与核磁共振成像的总检出数及阳性检出率。结果核磁共振成像对细微及隐匿性骨折总检出数55例,其中鼻骨3例,肩关节6例,腕关节6例,髋关节6例,膝关节12例,踝关节18例,足骨4例;多层螺旋CT总检出数46例,其中鼻骨2例,肩关节5例,腕关节5例,髋关节4例,膝关节11例,踝关节16例,足骨3例,核磁共振成像阳性检出率(94.83%)高于多层螺旋CT阳性(79.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多层螺旋CT相比,核磁共振成像对细微及隐匿性骨折的显影率更高,可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可靠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