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9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3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13篇
基础医学   22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28篇
神经病学   29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1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28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17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 探讨奥扎格雷钠联合灯盏花素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溶血磷脂酸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急性脑梗死患者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同时给予奥扎格雷钠联合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溶血磷脂酸水平.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2%,对照组为78.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浆溶血磷脂酸水平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奥扎格雷钠联合灯盏花素注射液能够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溶血磷脂酸水平,提高治疗效果,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62.
目的 探讨银杏叶提取物联合天麻素注射液对血管源性眩晕患者动脉血流速度、血管内皮功能及溶血磷脂酸(LPA)、酸性磷脂(AP)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西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血管源性眩晕患者10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给予天麻素注射液治疗,观察组给...  相似文献   
63.
目的:通过研究人着床窗期子宫内膜组织中溶血磷脂酸受体3(LPAR3)和肝素结合表皮生长因子(HB-EGF)及其mRNA的表达,进一步探索反复移植失败的原因。方法:选取胚胎反复移植失败(RIF)患者23例为实验组,同期初次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助孕即妊娠的患者31例为对照组,着床窗期(排卵后第6~7天)微创法吸取少量子宫内膜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和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子宫内膜组织中LPAR3和HB-EGF及其mRNA的表达,并收集相关临床资料。结果:LPAR3和HB-EGF及其mRNA在两组患者的子宫内膜中均呈阳性表达,两者在部位和特点上存在一致性。RIF组的LPAR3和HB-EGF的平均光密度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LPAR3和HB-EGF mRNA表达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RIF组患者年龄、FSH使用天数(天)和剂量(IU)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血P(μg/L)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LPAR3参与了人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建立过程,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而表达降低,与HB-EGF在表达部位和特点上存在一致性,可作为预测子宫内膜容受性的良好参考指标。着床窗期血P水平降低、子宫内膜组织中LPAR3和HB-EGF的低表达可能导致胚胎反复移植失败的发生。  相似文献   
64.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25):160-164
脑血管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截至2015年跃升为人类死因的第二位,造成的社会问题越来越大。而在脑血管病中约70%为缺血性,即急性脑梗死。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诊断明确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在予相关治疗后,仍有20%~40%发生进展加重,即为急性进展性脑梗死,其致死、致残率高。本文针对近几年进展性脑梗死生物学标记物研究现状做一概述,希望能为临床中早期预防脑梗死进展加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5.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IL-18)和血浆溶血磷脂酸(LpA)、D-二聚体(D-D)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3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IL-18、D-D,生化法检测血浆LpA并与35名正常人作比较.结果 治疗前患者IL-18平均水平为872.4±318.6pg/mL、LpA为3.5±0.85 μmmol/L、D-D为602.4±84.5 ng/mL,与正常人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治疗2周后患者IL-18平均水平为412.5±114.6pg/mL、LpA为2.3±0.90μmmoL/L、D-D为218.6±55.4 ng/mL,与正常人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检测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18和血浆LpA、D-D水平的变化有助于对治疗效果和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66.
Neuronal polarity is specified by neurite determination into axons and dendrites. Its establishment requires both extrinsic signals, which regulate axon and dendrite development through repulsive or attractive actions, and intrinsic cellular mechanisms, which include rearrangement and selective transport of the cytoskeleton and localization of intracellular organelles. However, it remains unclear how extrinsic signals activate intrinsic cellular mechanisms to establish neuronal polarity. Here, we examine the effects of lysophosphatidic acid (LPA), a signaling lipid that induces cytoskeletal rearrangement in neuronal cells, on neuronal polarity establishment. In hippocampal neuronal cultures where a concentration gradient of LPA was formed, the bases of axons were located predominantly at the side distal to the LPA source. Furthermore, Golgi apparatus were also positioned distally as early as 1 h after exposure to the LPA source, suggesting that LPA signaling is involved in the initial determination of the area where an axon sprouts, and thereby the establishment of neuronal polarity.  相似文献   
67.
目的研究溶血磷脂酸(lysophosphatidic acid,LPA)、血小板平均体积(mean platelet volume,MPV)对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进展加重的预测价值,旨在寻找急性进展性脑梗死较为可靠的预测指标。方法收集2016年10月~2017年12月于我院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其中进展组20例,非进展组60例,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20例为健康组。分别比较LPA、MPV在三组间的差异。结果与健康组比较,进展组、非进展组患者入院第1、3、7天的血浆LPA水平明显增高(P均0.01);与非进展组比较,进展组入院第1、3、7天的血浆LPA水平明显增高(P均0.01)。进展组、非进展组入院第1天MPV水平与健康组MPV水平分别为(11.71±0.88)f L、(10.82±1.11)f L、(10.12±0.92)f L,三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2.01,P0.001),进行组间多重比较SNK-q检验后各组间仍具有差异(P0.001),即进展组非进展组健康组。当LPA水平172.62 ng/m L时,MPV水平10.94 f L可作为APCI的预测临界值,YILPA=0.583YIMPV=0.367。结论 LPA、MPV升高有助于判断脑梗死的病情加重,且LPA的预测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68.
69.
目的探讨溶血磷脂酸(LPA)在大鼠体内对海马小胶质细胞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4,TLR4)表达的影响和机制。方法向SD大鼠右侧海马区立体定向注射LPA、LPA+苏拉明(L+S),免疫组化检测不同时间点注射部位临近脑组织TLR4表达。结果 LPA脑内注射后6h同侧海马区TLR4表达开始增高,24h达高峰,48h以后逐渐下降,与对照组相同时间点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L+S脑内注射组各时间点与LPA组相应时间点相比表达明显下降(P<0.01)。结论 LPA激活小胶质细胞可能是通过TLR4信号途径介导的,TLR4可能在脑出血炎症损伤中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70.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血浆溶血磷脂酸(LPA)水平变化及不同剂量阿司匹林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10月~2010年12月收治的短暂性脑缺血患者80例为研究组,选择同期同年龄段健康体检者80例为对照组,观察两组LPA水平差异。研究组患者分别给予阿司匹林25mg/d(A组),75mg/d(B组)、200mg/d(C组),观察不同剂量阿司匹林对患者LPA水平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影响。结果:研究组患者血浆LP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726,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A、B、C组LPA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但B、C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69、8.874,P〈0.05),A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26.P〉0.05)。三组治疗后LPA水平及3个月内脑缺血内发作次数C组最少,B组次之,A组最多,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649、8.021,P〈0.05)。结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血浆溶血磷脂酸水平明显升高,高剂量阿司匹林可明显减少血浆溶血磷脂酸水平及脑缺血发作次数:在无禁忌证的情况下可作为临床治疗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