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05篇
  免费   425篇
  国内免费   444篇
耳鼻咽喉   46篇
儿科学   94篇
妇产科学   140篇
基础医学   1190篇
口腔科学   55篇
临床医学   522篇
内科学   1922篇
皮肤病学   58篇
神经病学   326篇
特种医学   109篇
外科学   699篇
综合类   889篇
预防医学   164篇
眼科学   140篇
药学   502篇
中国医学   151篇
肿瘤学   167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81篇
  2021年   139篇
  2020年   115篇
  2019年   84篇
  2018年   104篇
  2017年   135篇
  2016年   170篇
  2015年   215篇
  2014年   410篇
  2013年   445篇
  2012年   380篇
  2011年   501篇
  2010年   414篇
  2009年   440篇
  2008年   487篇
  2007年   483篇
  2006年   408篇
  2005年   387篇
  2004年   298篇
  2003年   269篇
  2002年   198篇
  2001年   158篇
  2000年   120篇
  1999年   87篇
  1998年   77篇
  1997年   60篇
  1996年   65篇
  1995年   59篇
  1994年   54篇
  1993年   49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21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8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5篇
  197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Vascular abnormality is a hallmark of most solid tumors and facilitates immune evasion. Targeting the abnormal metabolism of tumor endothelial cells (TECs) may provide an opportunity to improve the outcome of immunotherapy. Here, in comparison to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 from adjacent peritumoral tissues in patients with colorectal cancer (CRC), TECs presented enhanced glycolysis with higher glyceraldehyde-3-phosphate dehydrogenase (GAPDH) expression. Then an unbiased screening identified that osimertinib could modify the GAPDH and thus inhibit its activity in TECs. Low-dose osimertinib treatment caused tumor regression with vascular normalization and increased infiltration of immune effector cells in tumor, which was due to the reduced secretion of lactate from TECs by osimertinib through the inhibition of GAPDH. Moreover, osimertinib and anti-PD-1 blockade synergistically retarded tumor growth. This study provides a potential strategy to enhance immunotherapy by targeting the abnormal metabolism of TECs.  相似文献   
122.
血管内皮功能障碍是糖尿病血管并发症发生的始动因素和主要病理生理学基础,是糖尿病血管病变的早期标志.临床治疗糖尿病的最终目的就是预防糖尿病血管病变,故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障碍是治疗糖尿病重要标靶.大量研究表明SIRT1与高糖所致内皮损伤密切相关,可通过抵抗炎症、氧化、衰老等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文章将对SIRT1改善血管内皮...  相似文献   
123.
张民杰  邓宇 《广东医学》2008,29(7):1112-1114
目的探讨肌酸(creatine,CR)对血管内皮细胞(endothelail cells,EC)黏附分子E-selectin和ICAM-1及其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以不同浓度的CR加至培养的血管EC24h,用TNF-α诱导EC活化3h,添加或未添加腺苷A2A受体拮抗剂(ZM241385),应用ELISA测定EC的E-selectin和ICAM-1的表达水平、用RT-PCR半定量E-selectin和ICAM-1mRNA的表达。结果EC经TNF-α诱导后,黏附分子及其mRNA表达明显增加,与对照组相比,E-selectin和ICAM-1分别增加82%和32%,E-selectin和ICAM-1的mRNA分别增加53%和24%。在添加CR0.5mmol/L组,这些表达明显下调,当CR添加浓度为5mmol/L时它们的表达接近对照组水平。CR对激活的CE黏附分子表达抑制作用能因ZM241385的添加而解除(P<0.05)。结论CR抑制活化了的ECE-Selectin和ICAM-1mRNR的表达,从而下调EC的E-selectin和ICAM-1的表达以发挥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24.
目的 探讨间歇低氧大鼠淋巴细胞促进脑血管内皮细胞内质网应激凋亡作用及机制。方法 取SD雄性大鼠30只,分为正常对照组、间歇低氧组、抗低氧组,每组各10只; 抗低氧组、间歇低氧组建立间歇低氧大鼠模型,并分别于间歇低氧前半小时腹腔注射100 mg/kg超氧阴离子清除剂和等量生理盐水,1次/d,然后间歇低氧干预8 h/d; 正常对照组维持常氧量,干预6周; 各组干预后分离淋巴细胞,测定CD4+、CD8+ T细胞凋亡率; 取对数期内皮细胞RBE4,与各组分离淋巴细胞共培养,命名为正常对照RBE4组、间歇低氧RBE4组、抗低氧RBE4组; 4 h后测定培养基上清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及丙二醛(Malonaldehyde,MDA)水平、内皮细胞凋亡率、内皮细胞中C增强子结合蛋白同源蛋白(Cenhancer binding protein homologous protein,CHOP)、葡萄糖调节蛋白78(Glucose regulatory protein 78,GRP78)、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ysteine containing aspartate-specific proteases-3,Caspase-3)mRNA及蛋白水平。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间歇低氧组、抗低氧组CD4+、CD8+ T细胞凋亡率降低,且间歇低氧组低于抗低氧组(P<0.05); 与正常对照RBE4组比较,间歇低氧RBE4组、抗低氧RBE4组上清液中SOD水平降低、MDA水平增高、RBE4凋亡率增高、CHOP,Caspase-3 mRNA及蛋白水平升高、GRP78 mRNA及蛋白水平降低(P均<0.05); 与抗低氧RBE4组比较,间歇低氧组SOD水平降低、MDA水平增高、RBE4凋亡率增高、CHOP,Caspase-3 mRNA及蛋白水平升高、GRP78 mRNA及蛋白水平降低(P均<0.05)。结论 间歇低氧大鼠淋巴细胞促进脑血管内皮细胞凋亡可能通过激发内质网应激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25.
背景:近年来内皮祖细胞促进机体血管新生方面的重要作用已形成共识,但内皮祖细胞的定向分化和扩增的问题是影响其疗效和广泛开展的主要原因。 目的:观察人外周血内皮祖细胞体外分离、纯化、扩增和诱导分化为内皮细胞的可行性。 方法:用密度梯度离心法从外周血获取单个核细胞,接种于包被有人纤维连接蛋白的细胞培养板中,培养6 d后,收集贴壁细胞。以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贴壁细胞进行诱导培养。另外,分别以0.05,0.1,0.2 BU/mL巴曲酶培养贴壁细胞,观察内皮祖细胞的增殖能力。 结果与结论:经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诱导后的细胞形态上表现内皮细胞特征,经流式细胞仪测定表达血管内皮细胞特有表面标志CD31和vWF,说明诱导后的细胞为内皮细胞。巴曲酶在体外培养条件下可增加血内皮祖细胞的数量,以0.1 BU/mL浓度作用显著,且作用时间与血内皮祖细胞增殖能力的改善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6.
一种新的血管生成抑制因子-TSF的设计及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选择PF4和TSP1的高活性片段设计融合基因-TSF,在大肠肝菌表达,细胞水平上检测表达产物的生物学活性。方法 PF4的C-末端13肽和TSP1的429-459片断31肽通过Gly-Pro-Gly肽桥设计为融合蛋白-TSF。采用pGEX-2T载体在E.coli JM109中表达TSF蛋白。采用MTT方法测定TSF及其相关性GST-TSF,PF4(58-70),TSP1(429-459)等对血管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QGY7721人肝癌细胞,HLF人肺成纤维细胞等生长的抑制效应。结果 合成的TSF融合基因,克隆到pGEX-2T载体,转化E .coli JM109,获得了TSF蛋白的高效表达。建立了TSF蛋白的纯化复性方法,获得了GST-TSF融合蛋白及TSF蛋白。TSF,GST-TSF,PF4(58-70)和TSP1(429-59)均特异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生长,其中TSF的活性最强,活性大小次序为TSF>GST-TSF>PF4(58-70)>TSP1(429-459)。结论 融合表达蛋白-TSF在细胞水平上能高效特异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生长。  相似文献   
127.
目的:探讨培哚普利防治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作用机制。方法: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Northern印迹杂交方法测定0.1,1.0,10.0μmol/L浓度的培哚普利对经体外制备的糖基化终产物(AGEs)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转化生长因子βⅡ受体(TβRⅡ)和Ⅰα(Ⅳ)前胶原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AGEs组TβRⅡ及Ⅰα(Ⅳ)前胶原mRNA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与AGEs组相比,TβRⅡ和Ⅰa(Ⅳ)前胶原mRNA的表达在培哚普利组0.1μmol/L时无明显降低,1.0μmol/L时分别降低了16%和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0μmol/L时分别降低46%和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培哚普利通过抑制高糖所致的TβRⅡ的表达,从而抑制细胞外基质的生成,防止血管重构,可能是其防治糖尿病血管并发病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28.
王航  黄浩  蔡克银  丁世芳 《海南医学》2016,(11):1721-1726
目的:构建靶向小鼠S1PR3基因的shRNA慢病毒表达载体,并验证其对内皮祖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依照shRNA设计原则,合成对应的shRNA序列,将其克隆到PHBLV载体中,使用三载体系统进行病毒包装,收集制备成功的病毒,并用荧光显微镜法测定病毒滴度,使用病毒感染EPC后,测定各组细胞中S1PR3蛋白表达情况,选择合适的病毒感染EPC后,测定其对EPC迁移能力的影响。结果成功将shRNA序列克隆到慢病毒表达载体PHBLV-U6-RFP,表达质粒与辅助质粒共转染293细胞后48 h就可以看到细胞中成功表达红色荧光。收集培养成功病毒感染小鼠EPC,可以不同程度干扰细胞中S1PR3蛋白表达,S1PR3蛋白表达受到抑制后,EPC的迁移能力明显减弱。结论我们成功构建了可以有效干扰S1PR3表达的慢病毒载体,并初步观察了其对EPC细胞的迁移能力的影响,为后续进一步调控S1PR3相关的细胞功能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9.
石晓凤  张俊峰 《医学综述》2013,(20):3664-3666
微小RNA(miRNA)是一类重要调控因子,在转录后水平调控细胞增殖分化、凋亡、分裂以及器官的发育.据估计,miRNA调节着人类细胞大约1/3的蛋白质表达,进而参与几乎所有生命体的生理及病理过程.大量研究证实,内皮特异miRNA参与调控血管新生过程各个环节,在血管新生的调控方面发挥着非常关键的作用.miR-126、miR-210、miR-424、Let-7等具有促进血管新生作用;miR-221/miR-222、miR-34a、miR-217等则具有抑制血管新生作用.并且miRNA合成过程中两个关键性酶Dicer和aDrosha也在血管新生中占居重要地位.因此,miRNA可能成为一种新的心血管疾病诊断和靶向治疗的生物学标志物.  相似文献   
130.
目的 研究糖尿病患者脂肪干细胞(ADSCs)诱导分化为内皮细胞的能力,以指导糖尿病患者的自身ADSCs移植治疗.方法 取健康患者和糖尿病患者脂肪组织,进行ADSCs的分离、培养和传代,分别取P3代ADSCs,使用内皮细胞诱导培养基于24孔板内进行两组细胞向内皮细胞的诱导分化,对比观察诱导过程中两组细胞的形态变化,并取诱导6、9、12天的两组细胞进行CD31的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观察诱导结果.结果 糖尿病患者脂肪组织采取和健康人ADSCs类似的分离培养流程可以获得呈典型形态的ADSCs;两组细胞向内皮细胞诱导后,6天细胞形态均逐渐发生改变,9天出现CD31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阳性的细胞,12天可观察到典型内皮细胞形态,并且CD31染色阳性细胞增加.结论 糖尿病患者ADSCs在体外存在诱导剂情况下能够分化为内皮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