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9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31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16篇
基础医学   35篇
临床医学   275篇
内科学   46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240篇
特种医学   180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94篇
综合类   624篇
预防医学   58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190篇
中国医学   50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59篇
  2013年   68篇
  2012年   121篇
  2011年   100篇
  2010年   119篇
  2009年   154篇
  2008年   131篇
  2007年   112篇
  2006年   111篇
  2005年   124篇
  2004年   104篇
  2003年   92篇
  2002年   79篇
  2001年   65篇
  2000年   65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探讨鼠神经生长因子在格林-巴利综合征治疗中促周围神经修复的作用。方法:格林-巴利综合征脱髓鞘组98例,分为脱髓鞘治疗组(A)50例及脱髓鞘对照组(B)48例;格林-巴利综合征混合型组88例,分为混合型治疗组(C)45例,混合型对照组(D)43例。格林-巴利综合征单纯轴索病变组39例,分为轴索型治疗组(E)21例,轴索型对照组(F)18例。A,C,E组常规应用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0.4 g·kg~(-1)·d~(-1),连用5 d等治疗并加用鼠神经生长因子,B,D,F组仅常规应用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0.4g·kg~(-1)·d~(-1),连用5 d等治疗,疗程结束后做神经功能评价及肌电图评价。结果:脱髓鞘组中A组的明显好转、痊愈率及神经传导速度恢复明显高于B组,P<0.05;混合型组中C组在明显好转、痊愈率及神经传导速度与波幅恢复较D组明显提高,P<0.05;轴索型组中E,F组在临床明显好转及痊愈率无显著差异,P>0.05,但波幅恢复E较F组明显提高,P<0.05。结论:鼠神经生长因子对格林-巴利综合征周围神经髓鞘的再生和轴索的恢复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62.
[目的]探讨早期静脉输注高氧液对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治疗疗效. [方法]纳入我院2000年1月~2007年1月住院的脑弥漫性轴隶损伤病人162例,随机分为早期静脉输注高氧液组(84例)和对照组(78例),于治疗前后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含量(NSE)的测定,同时评定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的变化. [结果]经高氧液治疗,治疗组NSE明显降低,而GCS评分在治疗后20 d、30 d较对照组明显增加,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1). [结论]早期静脉氧疗可显著减轻脑组织的病损程度,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63.
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 DAI)是在特殊的外力机制作用下,脑内发生的以神经轴索断裂为特征的系列病理生理变化,意识障碍是其典型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困难,预后极差,是影响脑外伤预后和生存质量的重要因素[1,2].  相似文献   
64.
MRI对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D的MRI诊断价值。方法搜集经临床确诊的DAI22例,均做MRI扫描。结果22例中共发现50个病灶,其中包括大脑白质32个病灶,小脑3个病灶,胼胝体8个病灶,脑桥2个病灶,大脑脚3个病灶,延髓2个病灶。T1WI呈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结论MRI对DAI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对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5.
周围神经是指脊髓经椎间孔传出的分布至躯干及四肢的由运动、交感,感觉三种纤维组成的混合神经。周围神经损伤是指上述神经因某些因素的损伤及缺血再灌注损伤造成神经传导功能障碍、神经轴索中断或神经断裂,导致躯干和四肢感觉,运动及交感神经功能障碍的一种临床病症,也是比较常见的骨科疾患,具有病程长,  相似文献   
66.
弥漫性轴索损伤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东辉 《医学综述》2007,13(1):64-65
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是用于描述头部伤后以脑深部神经轴索肿胀、断裂为特征的脑损伤类型。本文就近年来对DAI研究进展包括发生机制、病理特征、临床表现、诊断及其治疗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7.
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ary,DAI)是在特殊的外力作用机制下,脑内发生的以神经轴索断裂为特征的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1956年,Strich通过尸检研究,从病理组织检查中发现一组无颅内占位性病变,以大脑半球白质为中心的弥漫性损伤和变性,指出这种损伤和变性,可能是脑损伤时导致神经纤维物理损伤所致,首次提出了DAI的概念。此后,许多学者对DAI的临床和病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于1982年正式确立了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概念。近年来,人们对DAI的研究较多。已深入到亚细胞及分子水平。  相似文献   
68.
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是在特殊的生物力学机制作用下,脑内发生以神经轴索肿胀、断裂、轴缩球形成为特征的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临床以意识障碍为特点的临床综合征。笔者在临床观察轴索损伤患者外科常规治疗配合针刺治疗本病较单纯外科常规治疗可缩短疗程,提前复苏。  相似文献   
69.
目的 探讨CT、MR对脑弥漫轴索损伤(DAI)的诊断价值及与临床、预后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确诊的DAI 32例,患者均做了CT检查,其中22行CT及MR检查.结果 32例中共发现237个病灶,其中胼胝体12个,脑干3个,基底节区8个,大脑白质211个,小脑半球3个.85.2%病灶为非出血性病灶,T1W低信号,T2W高信号.损伤部位与患者临床预后、GCS评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MR为DAI的临床诊断、预后判断提供了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70.
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是颅脑损伤后,以脑深部神经轴索肿胀及断裂为特征的脑损伤,它是出现无血肿性持续性昏迷、严重神经功能障碍、植物生存及死亡的常见原因;其病理变化是广泛性轴索损害和小血管、毛细血管损伤出血.现将我院近5年来收治的106例报告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