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22篇
  免费   248篇
  国内免费   79篇
耳鼻咽喉   44篇
儿科学   27篇
妇产科学   10篇
基础医学   33篇
口腔科学   50篇
临床医学   480篇
内科学   1060篇
皮肤病学   24篇
神经病学   45篇
特种医学   85篇
外国民族医学   43篇
外科学   84篇
综合类   1149篇
预防医学   314篇
眼科学   11篇
药学   1249篇
  9篇
中国医学   406篇
肿瘤学   26篇
  2024年   38篇
  2023年   167篇
  2022年   157篇
  2021年   184篇
  2020年   169篇
  2019年   184篇
  2018年   104篇
  2017年   118篇
  2016年   127篇
  2015年   149篇
  2014年   303篇
  2013年   244篇
  2012年   327篇
  2011年   323篇
  2010年   283篇
  2009年   260篇
  2008年   309篇
  2007年   269篇
  2006年   248篇
  2005年   206篇
  2004年   167篇
  2003年   181篇
  2002年   142篇
  2001年   116篇
  2000年   78篇
  1999年   53篇
  1998年   44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从有效性、安全性、经济性、适宜性和社会效益五个维度评估贝达喹啉的临床价值, 以期为医疗和医保相关决策提供参考。方法纳入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武汉市肺科医院、赣州市第五人民医院、江西省胸科医院住院治疗的耐多药结核患者共计792例为研究对象, 基于病例资料回顾性调查, 以利奈唑胺为参照药, 采用析因分析或卡方检验的方法对贝达喹啉各评价维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有效性方面, 贝达喹啉能显著提高23.9%(95%CI:4.8%~43.0%)的治疗成功率, 显著减少64 d(95%CI:18~109 d)治疗时间;安全性方面, 贝达喹啉不良反应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停药率(5.11%、4.55%)显著低于利奈唑胺(22.49%、15.24%),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7.50, P<0.001;χ2=14.09, P<0.001);经济性方面, 使用贝达喹啉治疗的患者抗结核药物疗程费用明显增加48 209.4元(95%CI:28 336.0~68 082.8元);适宜性方面, 在2020年观测样本中, 患者初次治疗方案中贝达喹啉的使用比例低于利奈唑胺(16.7%比86.5...  相似文献   
92.
抑郁倾向是耐多药结核病患者现存的主要问题之一,对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生命质量、精神和经济均有影响。严重的抑郁倾向会促使患者产生极端行为甚至走向自杀。作者对耐多药结核病患者抑郁倾向的相关因素及干预措施进行综述,从患者个人、家庭、社区、医院和国家多方面考虑,提出缓解患者心理负担、降低抑郁倾向的发展方向和建议。  相似文献   
93.
目的探讨参苓白术散加减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性腹泻(AAD)患儿免疫功能及肠道菌群的分析。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9月收治的90例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性腹泻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表法将其随机等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45例给予常规西医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观察其对两组患儿免疫功能及肠道菌群的影响,临床疗效情况。结果研究组的临床疗效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其CD4+/CD8+、CD4+、IgA、IgG免疫功能指标均得到显著改善,研究组患儿的各项指标改善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PCT、血清二胺氧化酶、sIgA含量及粪便球/杆菌比例水平均有所改善,研究组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性腹泻患儿的疗效明显,改善免疫功能和肠道菌群。  相似文献   
94.
目的:分析15例药物性高泌乳素血症患者的发病原因,并观察其调整用药后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和研究这15例药物性高泌乳素血症患者的病例资料。结果:这15例药物性高泌乳素血症患者通过调整用药治疗1个月后,其溢乳症状均消失,其血清泌乳素的水平也恢复正常。分别在其治疗后6个月和12个月进行随访时发现,这15例患者未再出现溢乳和血清泌乳素水平升高的情况。结论:患者长期服用某些药物可能会引起血清泌乳素水平的持续升高,基层医务人员应对药物性高泌乳素血症引起重视,并注意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5.
《中国药房》2017,(25):3498-3501
目的:研究壳聚糖(CTS)降解衍生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及对药物性肝损伤纤维化的预防作用。方法:采用酸水解法制备不同水解时间(3、6、8、10 h)的CTS降解衍生物CTS-3、CTS-6、CTS-8、CTS-10,测定CTS及其降解衍生物的黏均分子量和脱乙酰度,通过检测其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和超氧负离子(O_2~-)自由基的体外清除能力评价其抗氧化活性。以CTS-10进行体内肝损伤纤维化的预防实验,将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水)、模型组(水)和CTS-10高、中、低剂量组(100、50、25 mg/m L),每组8只,每天ig给药0.2 m L,连续24 d后停药;继而连续ig盐酸左氧氟沙星7d建立药物性肝损伤模型(正常对照组除外)。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小鼠肝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_1)和饰胶蛋白聚糖(Decorin)蛋白的表达。结果:CTS、CTS-3、CTS-6、CTS-8、CTS-10的黏均分子量分别为21.70×10~4、6.70×10~4、6.30×10~4、5.01×10~4、4.87×10~4,脱乙酰度分别为83.44%、74.62%、67.28%、64.83%、54.23%;对DPPH和O_2~-自由基均有一定的清除能力,其中CTS-10清除能力最强,分别为25.47%和56.3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肝组织中TNF-α、TGF-β_1和Decorin蛋白表达均增强(P<0.05);与模型组比较,CTS-10中、高剂量组小鼠肝组织中TNF-α、TGF-β_1和Decorin蛋白表达均减弱(P<0.01)。结论:CTS降解衍生物中CST-10的黏均分子量和脱乙酰度较低,具有较强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对小鼠药物性肝损伤纤维化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96.
倪靖  束蓉 《口腔医学研究》2012,28(11):1121-1125
目的:观察服用硝苯地平后牙龈增生和未增生患者牙龈成纤维细胞(nifedipine responders gingival fibro-blasts NIFr-HGF,nifedipine non-responders gingival fibroblasts NIFn-HGF)超微结构、细胞周期变化以及增殖能力的差异性,以探讨该药导致牙龈增生的可能作用机理。方法:采用透射电镜观察NIFr-HGF、NIFn-HGF的超微结构,利用流式细胞仪、MTT法检测和比较2种细胞经硝苯地平诱导后其细胞周期以及增殖能力的差异性。结果:与NIFn-HGF相比较,NIFr-HGF内粗面内质网扩张;受硝苯地平诱导后其增殖明显加强。结论:NIFr-HGF合成蛋白质的能力可能较NIFn-HGF强,且前者对于硝苯地平的反应也明显强于后者,这提示两类细胞的细胞生物学特性以及对钙离子拮抗剂的反应能力存在差异,药物性牙龈增生的发生可能存在细胞异质性。  相似文献   
97.
药物性鼻炎是长期滥用鼻血管收缩药物引起的鼻黏膜反跳性综合征。临床上以持续性鼻塞为主要症状,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对50例因长期使用鼻腔血管收缩剂而出现的药物性鼻炎患者采用鼻内镜下鼻甲等离子消融术加中药煎汤口服治疗,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8.
目的探讨老年人药物性肝损害(DILI)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84例DILI患者,按年龄分为老年组及中青年组,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老年、中青年DILI患者占同期老年人、中青年肝病患者比例分别为4.77%、2.27%,二者差异显著(P<0.05)。两组临床分型亦有差异。老年组黄疸和皮肤瘙痒发生率较高,与中青年组差异显著(P<0.05)。老年组引起DILI的前5类药物为:中药(34.6%)、联合用药(15.4%)、抗微生物药(11.5%)、抗结核病药(11.5%)、激素类药(7.6%);中青年组依次为:中药(41.4%)、抗肿瘤药(12.1%)、抗微生物药(6.9%)、联合用药(6.9%)、抗甲状腺药(6.9%)。两组初始用药至发病的时间、住院天数、治疗前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碱性磷酸酶(ALP)值、临床转归及预后均无差异(P>0.05)。结论 DILI在老年肝病患者中的占比高于中青年肝病患者。引起老年人肝损害的药物以中药、联合用药、抗微生物药、抗结核病药多见,临床表现以黄疸和皮肤瘙痒多见,一般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99.
100.
目的探讨药物性肝衰竭(drug-induced liver failure, DILF)患者用药情况、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至2018年3月100例DILF患者的用药史、基础疾病、症状、实验室检查、并发症及预后等。结果 100例DILF患者中女性多于男性,发病平均年龄(47.5±16.7)岁,平均潜伏期82.2 d。引起DILF主要的药物包括中药汤剂、解热镇痛药、中成药,而治疗感染性疾病(结核病除外)、皮肤病、结核病的药物位居前三位。DILF的分型以亚急性(57.0%)为主,临床分型以肝细胞损伤型(63.0%)为主。急性肝衰竭较亚急性肝衰竭预后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100例患者临床治愈11例,临床好转37例,无效44例,死亡8例。在DILF患者中,治愈或好转组的AST、 TBil、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国际标准化比率(INR)、血氨(AMMO)明显低于无效或死亡组(均P0.05),白蛋白、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总胆汁酸(TBA)、总胆固醇(TC)、血小板(PLT)明显高于无效或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DILF患者出现的并发症前三位分别为胸腹水、低钠血症和感染。与预后不良相关的因素为低钠血症、感染、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休克、出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ILF起病急,并发症多且严重,预后不良,临床用药需加强管控并密切监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