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01篇
  免费   243篇
  国内免费   80篇
耳鼻咽喉   44篇
儿科学   27篇
妇产科学   10篇
基础医学   33篇
口腔科学   51篇
临床医学   487篇
内科学   1071篇
皮肤病学   24篇
神经病学   46篇
特种医学   87篇
外国民族医学   43篇
外科学   86篇
综合类   1158篇
预防医学   318篇
眼科学   11篇
药学   1278篇
  14篇
中国医学   409篇
肿瘤学   27篇
  2024年   41篇
  2023年   167篇
  2022年   183篇
  2021年   222篇
  2020年   175篇
  2019年   187篇
  2018年   104篇
  2017年   120篇
  2016年   127篇
  2015年   149篇
  2014年   303篇
  2013年   244篇
  2012年   327篇
  2011年   323篇
  2010年   283篇
  2009年   260篇
  2008年   307篇
  2007年   269篇
  2006年   248篇
  2005年   206篇
  2004年   167篇
  2003年   181篇
  2002年   142篇
  2001年   116篇
  2000年   77篇
  1999年   53篇
  1998年   44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目的 研究CT引导下经皮下肺穿刺空洞内置中心静脉导管介入医治耐多药空洞性肺结核,并分析其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至2014年期间所收 治的多药空洞性肺结核患者48例,将其分为A组(介入医治)与B组(单一化疗),每组24例,均给予两组3KmHPThzv/18PaTVhZ化疗方案实行医治,A组实行CT引导 下经皮肺穿刺空洞内置中心静脉导管介入医治,B组则单一给予抗结核药品实行医治,对两组疗效实行观察.结果 医治后,A组在空洞闭合率、病灶吸收率以及痰菌 阴转率上均比对照组高,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医治后对两组痰菌阴转者实行为期1年的随访,A、B组复发率分别4.17%、8.33%,两组对比,差异没有统 计学意义(P>0.05).A组没有严重型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空洞内置中心静脉导管介入医治耐多药空洞性肺结核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2.
目的:探讨急性药物性肝损伤在临床中的表现;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2例急性药物性肝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52例患者经过在停用原来的药物并使用推荐的药物连续治疗3个疗程后,康复出院42例(80.77%),好转9例(17.31%),仅有1例(1.92%)患者因结核药物使用过多,最终死于肝衰竭,治疗有效率为98.08%;结论:患者在患病期间不仅要遵医嘱服用护肝药物,还要按时开展肝功能检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相似文献   
143.
目的: 分析广州市耐药结核病患者不良治疗结局状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 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法,从《中国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中导出2016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在广州市胸科医院登记治疗的符合选例要求的677例耐药结核病患者病案数据,分析不良治疗结局的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 结果: 677例研究对象中,193例(28.5%)治疗成功、280例(41.4%)在治、204例(30.1%)出现了不良治疗结局(包括13例因发生不良反应停止治疗、9例失败、32例死亡、150例失访)。其中,发生不良治疗结局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729d。基于完整数据集的Cox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广州市外户籍、合并糖尿病、省间流动和年龄增长是耐药结核病患者发生不良治疗结局的危险因素[分别为HR(95%CI)=1.74(1.21~2.49),P=0.002;HR(95%CI)=1.59(1.10~2.32),P=0.015;HR(95%CI)=2.29(1.26~4.18),P=0.007;HR(95%CI)=1.01(1.00~1.03),P=0.011],耐多药是保护因素[HR(95%CI)=0.53(0.36~0.79),P=0.002]。 结论: 耐药结核病患者的不良治疗结局发生率较高,应加强对耐药结核病患者的治疗和长期管理,特别是其中合并糖尿病、流动自外省、年龄更大、因户籍所限不能享受本市医疗优惠待遇的患者。  相似文献   
144.
目的 研究舒肝宁注射液(SGN)减轻药物引起的胆汁淤积症以及可能涉及的机制。方法 将Sprague-Dawley大鼠肝脏去细胞化制为肝脏胶原支架,用人HepG2细胞对支架再细胞化,从而获得组织工程肝(正常对照组),加入10μmol/L浓度的氯丙嗪(CPZ)与胆汁酸盐混合物灌注组织工程肝建立药物性胆汁淤积模型(CPZ损伤组),该模型进一步用舒肝宁注射液(103倍稀释)处理后为损伤保护组(CPZ+SGN)。随后检测不同组别的肝细胞损伤标志物(ALT、AST、LDH、ALP)、抗氧化及氧化应激标志物(GSH、MDA、SOD、ROS),比较正常组、CPZ组和SGN组肝脏胆汁酸盐代谢相关酶类mRNA以及Western Blot表达水平;比较正常组、CPZ组和SGN组肝脏胆汁淤积相关酶类mRNA以及Western blot表达水平。并行HE染色评估肝脏病理学。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 CPZ+SGN组ALT、AST、LDH、ALP肝细胞损伤标记指标较CPZ损伤组显著降低(P值均<0.000 1),CPZ+SGN组GSH...  相似文献   
145.
目的分析引起药物性肝损害的药物种类,探讨其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2013年CNKI载录的180例药物性肝损害的相关临床病历资料文献,对文献中患者的年龄、性别、用药情况、临床分型和预后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药物性肝损害共涉及11类药物108种,最常见的药物为中药、抗微生物药。其中肝细胞损伤型78例(43.33%),胆汁淤积型49例(27.22%),混合型37例(20.56%)。结论药物性肝损害的致病药物种类繁多,用药期间定期检查肝功能,及时停用损肝药物,坚持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46.
目的 分析耐异烟肼、耐利福平和敏感的复治肺结核患者的治疗结局,探讨耐异烟肼患者的预后。方法 采取回顾性调查的方法,选择2009年7月至2019年7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联合国内20余家结核病防治机构共同合作纳入的资料完整并有治疗转归结果的922例复治菌阳肺结核患者,排除219例耐多药及广泛耐药肺结核患者,排除非利福平和非异烟肼耐药的100例患者,共入选复治菌阳肺结核患者603例。复治肺结核敏感患者的治疗方案采用复治标准化方案,耐异烟肼或耐利福平治疗方案采用个体化方案,对其中药物敏感的485例患者(简称“敏感组”)、耐异烟肼(包含异烟肼单耐药和多耐药)的73例患者(简称“耐异烟肼组”)和耐利福平(包含利福平单耐药和多耐药)的45例患者(简称“耐利福平组”)的治疗转归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在治疗2个月末时,耐异烟肼组痰涂片阴转率(63.6%,42/66)和痰培养阴转率(63.6%,35/55)均分别低于耐利福平组[84.6%(33/39)和70.6%(24/34)]和敏感组[84.2%(388/461)和80.0%(343/42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6.567,P<0.001;χ2=8.500,P=0.014);在治疗6个月末时,耐异烟肼组痰涂片阴转率(79.7%,47/59)和痰培养阴转率(76.5%,39/51)均分别低于耐利福平组[89.2%(33/37)和93.5%(29/31)]和敏感组[91.5%(398/435)和90.8%(367/40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8.127,P=0.017;χ2=10.533,P=0.005)。耐异烟肼组治愈率(53.4%,39/73)低于耐利福平组(60.0%,27/45)和敏感组(69.5%,337/4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07,P=0.015);耐异烟肼组治疗成功率(64.4%,47/73)低于耐利福平组(75.6%,34/45)和敏感组(82.1%,398/4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587,P=0.002)。结论 复治肺结核患者中,耐异烟肼患者痰菌阴转率和治疗成功率均低于耐利福平患者和敏感患者;应重视每一种药品的耐药情况,特别是临床应用时间较长的药品。  相似文献   
147.
目的 分析甘肃省肺结核患者结核分枝杆菌分离株耐药情况。方法 2014年9月1日至2017年8月31日,采用整群分层等比例随机抽样方法,选取甘肃省30家县级结核病定点诊疗机构作为监测点,排除痰涂片抗酸染色阴性且调查期间正在接受抗结核治疗或不同意接受调查的肺结核患者,对培养阳性的≥15岁的肺结核患者分离的1931株结核分枝杆菌分离株(初治患者分离株1815株,复治患者分离株116株)进行10种抗结核药品[异烟肼(INH)、利福平(RFP)、乙胺丁醇(EMB)、链霉素(Sm)、卡那霉素(Km)、阿米卡星(Am)、氧氟沙星(Ofx)、卷曲霉素(Cm)、丙硫异烟胺(Pto)、对氨基水杨酸钠(PAS)]的比例法表型药物敏感性试验(简称“药敏试验”)。结果 1931株结核分枝杆菌分离株的总耐药率、耐多药率、单耐药率、多耐药率和广泛耐药率分别为26.26%(507/1931;95%CI:24.30%~28.22%)、8.44%(163/1931;95%CI:7.20%~9.68%)、11.39%(220/1931;95%CI:9.98%~12.81%)、6.42%(124/1931;95%CI:5.33%~7.51%)和0.41%(8/1931;95%CI:0.13%~0.70%)。其中,初、复治患者分离株的总耐药率[分别为25.45%(462/1815;95%CI:23.45%~27.46%)和38.79%(45/116;95%CI:30.10%~47.84%)]和耐多药率[分别为7.82%(142/1815;95%CI:6.59%~9.06%)和18.10%(21/116;95%CI:11.10%~25.1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357,P=0.021;χ2=11.623,P=0.001),且初治患者分离株在男性、中部地区的总耐药率[分别为26.22%(284/1083)和24.96%(158/633)]均明显低于复治患者分离株[分别为41.49%(39/94)和51.43%(18/3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241,P=0.022;χ2=5.888,P=0.015)。对10种抗结核药品的总耐药率前3位依次为INH[16.78%(324/1931)]、EMB[15.38%(297/1931)]、RFP[10.10%(195/1931)]。据此估算,甘肃省每年新发耐药、耐多药、广泛耐药患者分别为2341~2764、665~940、5~70例。结论 甘肃省结核病耐药情况严重,以一线抗结核药品耐药为主。同时,初治患者的耐药情况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48.
目的 观察含贝达喹啉方案治疗耐多药肺结核(multidrug-resistant pulmonary tuberculosis,MDR-PTB)的早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的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20年12月山东省胸科医院诊断为MDR-PTB且符合入组标准,并最终完成24周含贝达喹啉抗结核方案治疗的79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研究对象基本特征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居住地、体质量指数(BMI)],以及痰分枝杆菌涂片及培养结果、心电图、血常规、肝肾功能、胸部CT、药物不良反应等临床资料。监测研究对象在贝达喹啉治疗期间的痰培养阴转时间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治疗结局,并分析影响治疗结局的因素。结果 79例研究对象在完成24周治疗后,72例(91.1%)结局良好,7例(8.9%)出现不良结局;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MI<18.5[20.8%(5/24)]和年龄≥45岁[27.8%(5/18)]是研究对象出现不良结局的危险因素[OR(95%CI)值分别为:9.393(1.443~61.125)和7.769(1.289~46.835)]。痰培养阴转时间中位数(四分位数)为4(2,8)周,累计痰培养阴转率随治疗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高,第2、4、8、12、16、20、24周时的痰培养阴转率分别为30.4%(24/79)、51.9%(41/79)、70.9%(56/79)、83.5%(66/79)、87.3%(69/79)、88.6%(70/79)、91.1%(72/79)。53例患者(67.1%)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其中1例出现严重胃肠道反应,30例(38.0%)出现Q-Tc间期延长,Q-Tc间期≥500ms者15例(19.0%);Q-Tc间期随贝达喹啉使用时间的增加而呈现先上升再下降的现象,第12周为最高峰[(436.10±27.97)ms]。结论 含贝达喹啉方案治疗MDR-PTB有较好的治疗转归,早期即有较高的痰培养阴转率,营养不良和中老年患者易出现不良结局。治疗过程中应注意监测患者Q-Tc间期。  相似文献   
149.
目的探讨小儿肝损伤的发病特点和引起损伤的用药,为规范儿科用药、降低药物性肝损伤发生率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儿科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药物性肝损伤病例45例进行临床资料的回顾性分析比较。结果年龄≤6岁与>6岁患儿在性别、平均病程、损伤类型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性肝损伤患儿首诊主要表现为纳差和呕吐,主要临床表现为纳差、精神萎靡、乏力、恶心呕吐、腹泻和腹痛等。肝细胞损伤型患儿ALT和AST指标较胆汁淤积型高,ALP、PTA和TB指标较胆汁淤积型低,混合型数据居中,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抗菌药物、解热镇痛药、阿奇霉素和中药致小儿肝损伤的比例分别为33.3%、15.6%、13.3%、13.3%。结论小儿药物性肝损伤尚无典型特征,诊断时应综合各种临床资料、生化指标、症状体征等,应注意对高危用药的监测和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150.
内质网是细胞内蛋白质、脂类和糖类的重要合成基地,是细胞内钙离子的储存场所,与物质运输、物质交换、解毒作用密切相关。内质网应激是细胞的一种重要自我防御机制,能提高细胞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但过强过久的内质网应激则会引起不可逆的细胞损伤甚至凋亡。研究发现,内质网应激与多器官多种疾病相关。肝细胞中含有大量的内质网,对内质网应激更为敏感,许多肝脏疾病如肝细胞癌、药物性肝损伤、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肝胰岛素抵抗等的发病机制均与内质网应激有关。本文就内质网应激对各种肝脏疾病的影响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