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2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99篇
耳鼻咽喉   33篇
儿科学   23篇
妇产科学   19篇
基础医学   106篇
口腔科学   10篇
临床医学   217篇
内科学   177篇
皮肤病学   17篇
神经病学   16篇
特种医学   60篇
外科学   38篇
综合类   567篇
预防医学   99篇
眼科学   21篇
药学   169篇
  3篇
中国医学   73篇
肿瘤学   7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73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67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90篇
  2004年   60篇
  2003年   59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65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47篇
  1997年   62篇
  1996年   77篇
  1995年   140篇
  1994年   79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49篇
  1991年   108篇
  1990年   34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听觉器官线粒体DNA缺失在老年聋发病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听觉器官中线粒体DNA缺失在老年聋发病中的意义。方法:饲养不同年龄组的大鼠,测试ABR阈值,PCR检测其耳蜗、蜗核、大脑、颞肌和外周血中是否存在mtDNA~(4834)缺失,对存在的缺失进行定量分析;PCR产物进行克隆、测序。结果:老年组大鼠的ABR平均阈值为92.22±10.60dBSPL(n=20),中年组为42.75±5.73dBSPL(n=24),青年组为30.50±1.54dBSPL(n:24),老年组大鼠的ABR阈值明显高于中年组和青年组,其差别具有非常显著性的意义(方差分析,P<0.01);(2)所有老年大鼠的听觉器官和颞肌中均存在mtD-NA~(4834)缺失,其缺失发生率高于中年组,青年组mtDNA~(4834)缺失发生率最低;(3)定量分析显示不同年龄大鼠听觉器官中mtDNA~(4834)缺失占总mtDNA的百分比不同,老年组mtDNA~(4834)缺失占总mtDNA的百分比高于中年组。结论:老年大鼠的ABR阈值明显升高,其包括耳蜗、蜗核在内的多种组织中普遍存在的mtDNA~(4834)缺失,提示mtDNA缺失在老化和老年聋的发生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2.
应用流式细胞分析技术,对64例肝细胞癌(HCC)RNA、DNA含量进行定量分析,并对病人进行1~5年半的随访,结果表明:RNA指标和DNA指标对PHC的临床病理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3.7%和75.0%,RNA指标更敏感,双指标联合应用与临床病理诊断符合率为96.8%;DNA倍体与年龄、HCV感染密切相关(P<0.05),与性别、AFP水平、HBsAg及瘤体大小无关;DI随组织学分级的增高而增加,RNA和DNA含量与预后密切相关。提示RNA、DNA含量可作为PHC诊断及判断预后的理想指标,RNA和DNA双指标同时应用优于任一单项指标。  相似文献   
33.
50例胃癌细胞DNA含量和细胞增殖比率分别应用DNA单参数和DNA/角蛋白双参数流式细胞术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双参数方法可使细胞周期分析更准确,提高S期和G2/M期细胞比率的均值和准确性。将非胃上皮细胞和二倍体或四倍体肿瘤细胞组成的重叠直方图分离开来,且强调四倍体的G0/G1峰道,提高异倍体检出率。  相似文献   
34.
目的 通过测定患者血液新喋呤(neopterin,Np)水平,反映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细胞免疫活化状态。  相似文献   
35.
双环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5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比双环醇及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成双环醇组(52例)和拉米夫定组(30例),分别服用双环醇25 mg,tid或拉米夫定100 mg,qd,共24周.结果:治疗结束时,e抗原转阴率两组分别为7.4%与8.8%(P>0.05),总有效率两组分别为83.3%及67.3%(P>0.05).HBV DNA阳性但e抗原阴性或ALT正常的患者亦适合双环醇治疗.疗前病毒定量的高低、性别及年龄并不影响疗效.结论:双环醇对乙型肝炎患者降低转氨酶及抗病毒疗效与拉米夫定类似,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6.
目的分析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变化与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载量之间的关系。方法该研究将该院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10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乙肝组(根据血清HBV-DNA定量水平分为低拷贝组29例与高拷贝组71例,根据HBeAg检测结果分为阳性组55例与阴性组45例),同时选取此期间进行健康体检的100例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对两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CD3~+、CD4~+、CD8~+T淋巴细胞比率进行测定,并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测定血清HBV-DNA定量,分析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变化与HBV-DNA载量之间的关系。结果低拷贝组与高拷贝组的CD3~+、CD4~+、CD4~+/CD8~+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CD8+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HBV-DNA载量与细胞免疫功能存在负相关(r=-0.659, P=0.003);阳性组lgHBV-DNA、CD3~+、CD4~+/CD8~+T淋巴细胞水平明显高于阴性组,CD4~+、CD8~+T淋巴细胞水平明显低于阴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与HBV-DNA载量之间存在交互作用,HBV-DNA复制是乙肝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紊乱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7.
目的 探讨尿中乙肝病毒DNA(HBV DNA)的检测对诊断小儿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 (HBV GN)的意义。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 (PCR)、免疫荧光 (IF)及原位杂交法 (ISH)检测患儿血清和尿中HBV DNA及肾活检石蜡包埋组织切片中HBV抗原与HBV DNA的存在状况。结果  32例患儿经血清HBV DNA与肾组织中HBV抗原检测 ,符合HBV GN诊断的 19例 ,其中 11例经ISH检测发现肾活检石蜡包埋组织切片中HBV DNA阳性 ,13例尿HBV DNA阳性 ,阳性率分别为 5 7 9%、6 8 5 %。结论 检测肾小球疾病患儿尿中HBV DNA可协助HBV GN的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38.
目的了解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与肾小球肾炎的相关性,探讨肾组织中HBV抗原的来源及其与病理变化的关系,以有助于进一步研究HBV相关性肾炎的发病机制。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96例血清HBV感染标志阴性,5例血清HBV感染标志阳性肾炎肾组织中的HBV抗原[HBV表面抗原(HBsAg)、HBV核心抗原(HBcAg)],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32例肾炎组织HBV抗原阳性的(包括5例血清HBV感染标志阳性者)中的HBV-DNA。5例肾组织中检出HBV抗原的膜性肾病(其中1例血清HBV感染标志阳性)作透射电镜观察。结果发现血清HBV感染标志阴性肾炎肾组织中HBV标志物沉积与在血清HBV标志阳性肾炎中一致:HBV抗原除在肾小球沉积外,肾小管常有阳性表达,并且肾小管HBcAg阳性率高于其在肾小球中的表达(43.6%vs23.8%)。肾小管HBcAg阳性组的肾组织病变程度明显严重于肾小管HBcAg阴性组,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27例血清学阴性肾炎中8例肾组织中HBV-DNA阳性,主要沉积于肾小管上皮细胞质。电镜观察显示,血清HBV标志阴性膜性肾病表现为基底膜弥漫增厚,电子致密物在上皮下沉积及上皮足状突细胞融合;血清HBV标志阳性膜性肾病表现为基底膜不均匀增厚,基膜内小而散在的高密度电子致密物沉积。结论血清HBV感染与肾炎[膜性肾小球肾炎(MGN)、膜增生性肾小球肾?  相似文献   
39.
叶青  赵敏  冉紫晶  张诗婉  梅小平   《四川医学》2021,42(6):585-590
目的探讨多柔比星脂质体所导致的药物性肺损伤,初步总结规律,为临床用药提供指导。方法收集我中心2016年2月至2021年2月使用含多柔比星脂质体方案化疗,并出现药物性肺损伤的淋巴瘤患者11例,回顾性分析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发病时间、治疗方案及转归等临床资料。结果 11例诊断药物性肺损伤的淋巴瘤患者中位年龄66岁;11例患者均使用R-CDOP方案化疗(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多柔比星脂质体、长春地辛、强的松),出现症状中位化疗疗程为化疗3个疗程后,中位时间为化疗后第9天,主要表现为发热、憋气、活动后气短等,CT表现为弥漫性磨玻璃影、间质样改变等。给予甲强龙治疗后情况好转,10例预后良好,1例在激素减量过程中病情反复死亡。10例R-CDOP患者在随后化疗中将多柔比星脂质体更换为表柔比星,未再发生药物性肺损伤表现。结论多柔比星脂质体与药物性肺损伤的发生具有相关性,激素治疗预后良好,需要与感染相鉴别。  相似文献   
40.
目的 探讨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与D-二聚体(D-Dimer)和肌钙蛋白I(cTnI)在急性肺栓塞(APE)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45例经肺动脉CT血管造影确诊的APE患者,同时行超声心动图、NT-proBNP、cTnI、D-Dimer检查,排除可能影响NT-proBNP、cTn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