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63篇
  免费   112篇
  国内免费   83篇
耳鼻咽喉   31篇
儿科学   12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26篇
口腔科学   27篇
临床医学   445篇
内科学   63篇
神经病学   405篇
特种医学   75篇
外科学   102篇
综合类   721篇
预防医学   142篇
眼科学   21篇
药学   293篇
  5篇
中国医学   885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57篇
  2022年   72篇
  2021年   83篇
  2020年   65篇
  2019年   59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53篇
  2016年   66篇
  2015年   69篇
  2014年   155篇
  2013年   119篇
  2012年   173篇
  2011年   192篇
  2010年   179篇
  2009年   187篇
  2008年   170篇
  2007年   184篇
  2006年   150篇
  2005年   178篇
  2004年   137篇
  2003年   164篇
  2002年   130篇
  2001年   139篇
  2000年   108篇
  1999年   50篇
  1998年   54篇
  1997年   64篇
  1996年   53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0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原发性面肌痉挛疗法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络-穴区带疗法(CPRT)治疗原发性面肌痉挛的疗效.方法:将158例原发性面肌痉挛患者随机分成CPRT组53例、常规针刺对照A组53例和卡马西平片对照B组52例,通过观测其肌肉痉挛波的振幅、频率等参数的变化,来评价三种疗法的疗效.结果:治疗组与两对照组总有效率及治疗前后振幅和频率改变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优于两对照组.结论:CPRT优于常规针刺疗法和卡马西平片疗法.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探讨显微镜下面神经根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11年4月至2013年11月收治的33例面肌痉挛患者采取面神经根显微血管减压术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电话及预约随访535个月,33例患者中,术后24例面肌痉挛立即消失,2例患者术后2周内痉挛逐渐停止,5例术后335个月,33例患者中,术后24例面肌痉挛立即消失,2例患者术后2周内痉挛逐渐停止,5例术后38个月痉挛逐渐消失,2例明显减轻,手术有效率为100%。患者术后并发迟发性面瘫7例,暂时性听力下降3例,耳鸣3例,一过性脑脊液鼻漏1例,口周疱疹1例。平均随访18个月,治愈率93.94%(31/33),无复发。结论显微血管减压术是治疗面肌痉挛安全有效的显微外科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03.
目的 探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手术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选取濮阳市安阳地区医院2006年1月-2013年06月采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HFS病例92例,现在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全部病例经6个月至7年随访,抽搐完全消失77例,术后明显减轻7例,部分减轻6例,手术无效2例,无复发。并发症主要包括听力障碍5例,面瘫13例,耳鸣4例,声音嘶哑1例,脑脊液漏2例,无死亡和致残病例发生。结论 显微血管减压术是面肌痉挛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娴熟的显微外科技术及桥小脑角区局部解剖知识、术中面神经根部的显露、正确识别责任血管、减压棉片的大小及放置的位置等是确保手术疗效及减少并发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4.
目的探讨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面肌痉挛(HFS)的疗效及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MVD治疗的30例HFS病人的临床资料,术前常规行三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3D—TOF—MRA)检查,明确神经与血管的关系。根据术中所见确定责任血管并减压。结果术后完全缓解26例,明显减轻2例,手术总有效率93.3%(28/30);未见改善1例,昏迷1例。随访6~12个月,症状消失21例,无效1例,昏迷1例,复发2例;失访5例。结论MVD是目前治疗HFS的首选方法,娴熟的显微外科技术和正确辨认责任血管是确保MVD安全有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探讨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原发性面肌痉挛(PHFS)的手术效果。方法 21例PHFS患者均采用MVD治疗,术中显露面神经出脑干区,明确责任血管后,将Teflon棉垫于责任血管与脑干之间,以解除责任血管对面神经出脑干区的压迫。结果本组最常见的责任血管为小脑前下动脉,占42.9%。术后3月,总体治愈率为95.2%。术后出现可逆性面神经麻痹1例,听力减退1例。结论 MVD治疗PHFS疗效确切,并发症少。娴熟的显微操作技巧、准确地识别责任血管以及最大限度地保护神经血管是取得满意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6.
宋敏 《中国实用医药》2014,(34):234-235
肌痉挛(facial spasm,FS)又称面肌抽搐,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是临床中常见的一种良性功能性疾病,是面神经过度兴奋引起的同侧面部肌肉非自主痉挛收缩。主要症状是单侧面部肌肉阵发性、节律性的抽搐累及一侧面肌阵发性不自主抽搐,严重者可累及整个半侧面部乃至同侧颈阔肌[1]。本病多在中年后发生,常见于女性。1面肌痉挛的病因1.1由于面神经在出脑干区受到血管轻微持续的压迫导致  相似文献   
107.
目的 探讨声触诊组织量化成像(VTIQ)评价注射A型肉毒毒素治疗脑卒中后前臂旋前肌痉挛肌肉硬度改变的价值。方法 收集31例脑卒中后前臂旋前肌痉挛患者,在其松弛状态下,于超声引导注射A型肉毒毒素,并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对双侧旋前圆肌、旋前方肌行VTIQ检查,测量剪切波速度(SWV),对比治疗前后以及患侧与健侧SWV差异。于治疗前后对患侧上肢肌力进行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分并比较其差异,评价其与SWV的相关性。结果 治疗前患侧旋前圆肌SWV值高于健侧(P=0.005);治疗后1个月,患侧旋前圆肌、旋前方肌SWV值与健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患侧旋前圆肌、旋前方肌SWV值均小于治疗前(P均<0.05),治疗前后患侧上肢M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252,P=0.024)。治疗前后患侧上肢肌张力MAS评分与治疗前后患侧旋前圆肌的SWV值呈正相关(rs=0.629、0.653,P均<0.001)。结论 VTIQ可用于动态观察脑卒中后前臂旋前肌痉挛患者旋前圆肌、旋前方肌的肌肉硬度,由此定量评估注射A型肉毒毒素治疗脑卒中后前臂旋前肌痉挛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8.
解读呃逆     
张禹 《保健医苑》2014,(12):30-31
<正>呃逆的"来龙去脉""呃逆"也称"打嗝"或"膈肌痉挛",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一种常见现象(症状)。主要表现为,在不由自主的急促吸气后,声门突然关闭,致发出一种像是"哦"的特殊声音。此音连续出现,就是呃逆。呃逆轻者,常不治自愈;重者连续数日、数月乃至数年,可影响进食、饮水、讲话、呼吸和睡眠,使患者疲惫不堪,十分痛苦。  相似文献   
109.
<正>专家名片:俞文华,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曾赴美国耶鲁大学留学一年。擅长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外科微创诊治,颅脑肿瘤显微外科手术。现为浙江省"151"、杭州市政府"131"培养人才,担任浙江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委员,浙江省抗癌协会神经肿瘤组常委,浙江省医学会创伤分会脑外伤组副组长,2009年荣获第九届杭州市十大杰出青年称号,2012年荣膺神经外科医师至高荣誉--王忠诚中国神经外科青年医师奖。  相似文献   
110.
目的:对磁共振应用常规及特殊成像序列诊断三叉神经痛(TN)及面肌痉挛(Fs)的价值进行评价。方法:TN及Fs患者52例,行SET1WI、T2WI扫描,排除占位后再行3D—TSE序列和3D—VIBE序列扫描。经3DMRP、MIP、min—MIP后处理图像,观察神经与周围血管的关系。结果:16例TN和8例FS为肿瘤引起,行切除术:23例TN和5例FS为血管压迫所致,行微血管减压术。3D—VIBE、3D—TSE序列综合判断血管压迫性三叉神经痛及面肌痉挛的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敏感性、手术符合率分别为92%(23/25)、33.3%(1/3)、96%(24/25)、85.7%(24/28)。结论:磁共振扫描对明确三叉神经痛及面肌痉挛的病因具有重要价值,3D—TSE序列和3D—VIBE序列是显示血管神经空间关系的敏感方法.对TN和FS的术前评估具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