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85篇
  免费   274篇
  国内免费   147篇
耳鼻咽喉   221篇
儿科学   82篇
妇产科学   12篇
基础医学   141篇
口腔科学   132篇
临床医学   962篇
内科学   540篇
皮肤病学   816篇
神经病学   124篇
特种医学   437篇
外国民族医学   7篇
外科学   417篇
综合类   1651篇
预防医学   193篇
眼科学   116篇
药学   430篇
  7篇
中国医学   256篇
肿瘤学   162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116篇
  2022年   158篇
  2021年   197篇
  2020年   129篇
  2019年   118篇
  2018年   62篇
  2017年   79篇
  2016年   104篇
  2015年   124篇
  2014年   224篇
  2013年   205篇
  2012年   347篇
  2011年   333篇
  2010年   311篇
  2009年   338篇
  2008年   389篇
  2007年   400篇
  2006年   377篇
  2005年   336篇
  2004年   290篇
  2003年   282篇
  2002年   253篇
  2001年   231篇
  2000年   136篇
  1999年   125篇
  1998年   137篇
  1997年   148篇
  1996年   164篇
  1995年   126篇
  1994年   92篇
  1993年   78篇
  1992年   68篇
  1991年   57篇
  1990年   50篇
  1989年   43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探讨Kimura’s病的临床特点及高频超声对该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经穿刺活检或术后病理证实的Kimura’s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高频超声声像图特点,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 6例Kimura’s病患者病程较长(平均11年),血常规嗜酸性粒细胞均明显增多;5例为颈部无痛性肿块,1例为右侧大腿及右侧上臂皮下无痛性肿块。高频超声表现:①位于颈部的病灶呈边界清晰、包膜完整的单发椭圆形低回声肿块,亦可为多个肿块融合的混合回声团块,位于四肢皮下的病灶呈夹杂高回声及不规则片状低回声的混合回声肿块;②病灶附近均可见肿大淋巴结,淋巴门结构清晰或欠清晰,多无融合、囊性变、钙化等表现。结论 Kimura’s病的超声表现有一定特点,结合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有助于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992.
患者男,45岁,间断性上腹痛半个月,无肝炎及结核病史;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未见异常,AFP及肿瘤标志物均为阴性。B超于肝左叶外侧段见约7.04cm×4.82cm较均匀低回声区。PET/CT:CT平扫发现肝左叶外侧段约6.60cm×4.12cm低  相似文献   
993.
目的     检测程序性细胞凋亡因子5(PDCD5)及P53蛋白在不同期蕈样肉芽肿(MF)患者皮损中的表达。方法    选取24例MF病变皮肤及10例正常皮肤组织蜡块,分为三组:红斑期MF组(n=19)、斑块/肿瘤期MF组(n=5)和正常对照组(n=10),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三组标本表皮角质形成细胞及真皮浸润淋巴细胞中PDCD5及P53蛋白的表达。结果    ①红斑期MF组与正常对照组皮肤表皮角质形成细胞及真皮淋巴细胞中PDCD5表达均呈阳性,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斑块/肿瘤期MF组皮损表皮角质形成细胞及真皮淋巴细胞中PDCD5表达较正常对照组及红斑期MF组均降低(P均<0.05);②正常对照组皮肤表皮角质形成细胞中P53蛋白表达呈阴性;红斑期MF组皮损表皮角质形成细胞中P53蛋白阳性率为36.84%(7/19),斑块/肿瘤期MF组皮损表皮角质形成细胞中P53蛋白阳性率为100%(5/5),三组间任意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正常对照组和红斑期MF组皮肤真皮淋巴细胞中P53蛋白表达均呈阴性,斑块/肿瘤期MF组皮损真皮淋巴细胞中P53蛋白表达阳性率为20%(1/5),三组间任意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③各期MF的表皮及真皮中PDCD5与P53蛋白的表达无相关性(P>0.05)。结论    随着MF病期的进展,PDCD5蛋白在MF患者皮损表皮角质形成细胞及真皮淋巴细胞中的表达逐渐下降,P53蛋白在其表皮角质形成细胞中的表达逐渐增高。提示PDCD5及P53蛋白在MF的发病过程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4.
目的 探讨小儿股骨颈嗜酸性肉芽肿的影像学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5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为小儿股骨颈嗜酸性肉芽肿患者的影像学表现.结果 5例患者病灶表现为圆形或类圆形、边界清楚的骨质破坏或不规则溶骨性骨质破坏,伴骨膜反应及软组织肿块;MRI呈T1WI相对低信号,T2WI高信号.结论 小儿股骨颈嗜酸性肉芽肿的各种影像学检查都有一定特征,综合分析并结合临床,可以提高其诊断.  相似文献   
995.
背景: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是一种人体软组织填充剂,主要用于注射隆乳,大量文献报道它会引起乳房硬结、感染、凝胶移位、乳房变形、乳腺增生甚至乳腺癌等并发症。目的:观察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隆乳后乳腺的病理学改变。方法:收集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隆乳后病例35例,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PAS和AB染色进行病理学观察。结果与结论:35例注射隆乳后的病例,26例发生了异物肉芽肿,发生率为74%(26/35);3例发生了乳腺癌,发生率为9%(3/35)。病灶内见大小不等的囊腔,部分囊腔完全由组织细胞、异物巨细胞和纤维组织填充。病变处和周围乳腺组织、脂肪及横纹肌组织均可见变性坏死,部分呈凝固性坏死。部分病例病变周围乳腺导管部分呈增生性改变,表现为普通型增生、不典型增生、原位癌或浸润癌,提示聚丙烯酰胺水凝胶对人体组织有毒性作用,会导致组织的变性坏死和引起异物肉芽肿反应,其和乳腺癌的发生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96.
多部位骨嗜酸性肉芽肿1例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临床资料患者,男,38岁,2003年4月因右侧锁骨疼痛在外院行锁骨穿刺活检,结果显示为嗜伊红肉芽肿,行右锁骨切除术,组织病理学检查提示为嗜酸性肉芽肿,免疫组织化学CD1a、CD4、  相似文献   
997.
1临床资料患者,男,23岁。因胸背部疼痛20 d,双下肢瘫痪1 d入院。既往患结核性脑膜炎在神经内科应用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治疗3个月。入院体格检查示:生命体征平稳,发育正常,营养中等,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颈软,心脏、双肺听诊未闻及异常,肝脏、脾脏肋下未触及。颅神经检查正常,双上肢肌力Ⅴ级,肌张力  相似文献   
998.
李晓刚  金铁雄 《中国临床研究》2011,24(12):1127-1128
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是一种罕见的、严重的慢性肾脏炎症,可产生弥漫性肾实质破坏,临床少见且表现与肾癌、肾结核及肾结石伴肾积水等疾病相似,易引起误诊。本文就所诊治的病例结合文献复习,以进一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999.
石吉军  齐欣 《吉林医学》2011,(7):1364-1366
<正>1942年Jaffe报道了位于长骨干骺端的临床实体病例,并首次将其命名为非骨化性纤维瘤(non-ossifying fibroma,NOF)。随着对其研究的不断深入,大量与其相关的疾病出现在骨科文献中,与此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与该疾病相关的综合征。但由于文献记载的详细病史和体格检查可能没有完善或报道[1],或由于作者对该疾病认识上的混乱而导致在文献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 分析韦格纳肉芽肿病(Wegener's granulomatosis,WG)患者的临床诊疗资料,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研究分析2002年1月至2012年3月在北京协和医院确诊的34例WG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特点、病理特点、治疗及疗效.结果 34例患者中,男18例,女16例,发病年龄(45±15)岁(18 ~81岁);确诊时间是(140±72)个月,3个月以内确诊率29.4%;首发临床表现多为肺(41.1%)、鼻(38.2%)、眼(11.7%)、头痛(11.7%)、耳(8.8%),非特异症状如发热(26.4%)等亦不少见;全部临床表现多为肺部(76.4%)、鼻(73.5%)、肾脏(67.6%)、眼(58.8%)、耳(47.0%);神经系统及口腔症状亦不少见,分别是41.1%、20.5%.实验室检查C-ANCA及PR3阳性率61.7%,P-ANCA及MPO阳性率20.5%,ANCA阴性率11.7%,P-ANCA阳性及MPO阴性1例(2.9%),C-ANCA阳性并PR3及MPO均阳性1例(2.9%).肺部影像表现复杂多样,多为结节或肿块(34%)、索条影(20.5%)、空洞(17.6%)、斑片影(17.6%);典型病理三联征表现1例(4.3%),出现典型病理中二联表现10例(43.4%);在入院前误诊为肺结核、肺癌、肺脓肿,误诊率为20.5%;肺部感染发生率高达50%;入院后给予激素和环磷酰胺正规诱导缓解及维持治疗,难治型给予血浆置换、静脉输注丙种球蛋白(IVIG)和抗CD20单克隆抗体利妥昔单抗,治疗疗效好.结论 WG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且变化迅速,容易误诊误治;早期积极运用糖皮质激素和环磷酰胺疗效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