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6篇
  免费   127篇
  国内免费   15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146篇
临床医学   516篇
内科学   10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37篇
特种医学   20篇
外科学   58篇
综合类   477篇
预防医学   463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09篇
  3篇
中国医学   46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35篇
  2023年   105篇
  2022年   126篇
  2021年   115篇
  2020年   80篇
  2019年   92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64篇
  2016年   74篇
  2015年   79篇
  2014年   163篇
  2013年   140篇
  2012年   170篇
  2011年   169篇
  2010年   134篇
  2009年   87篇
  2008年   104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21.
目的 了解精神科护士工作职业倦怠及其与人格特征的关系,进而提供一些有效的应对措施.方法 采用护士职业倦怠问卷(MBI)、艾森克个性问卷成人版(EPQ),对某精神病医院精神科临床一线80名护士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 精神科护士情感耗竭、个人成就感低于综合医院护士(P<0.01),去人格化倾向高于综合医院护士(P<0.05);情感耗竭同EPQ精神质呈显著正相关(r=0.543,P<0.01);个人成就感与神经质呈负相关(r=-0.321,P<0.05);性别、工龄与职业倦怠未构成显著差异性.结论 精神科护士职业倦怠水平较综合医院护士低且受个性特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22.
目的了解目前精神科护士的职业倦怠现状。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表和职业倦怠问卷(MBI)对我院154名护士进行测试。结果①154名精神科护士在情感耗竭维度上处于中高水平为70.83%;去人格化程度较轻仅31.08%的调查对象处于中高水平;个人成就感低下维度上处于中高水平为76.57%;②男性精神科护士个人成就感低下维度显著高于女性精神科护士(t=-3.52,P<0.01);情感耗竭维度精神科护士男性显著高于女性(t=2.23,P<0.05);③倒班精神科护士情感耗竭维度显著高于不倒班精神科护士(t=-2.14,P<0.05);去人格化维度上精神科护士倒班显著高于不倒班的(t=-2.85,P<0.01);④不同护龄精神科护士在情感耗竭维度上有显著差异(F=5,61,P<0.01),进一步多重比较表明护龄11~15年、16~20年明显高于其他护龄阶段;⑤不同职称的精神科护士在情感耗竭维度上有显著差异(F=4.36,P<0.01)。结论精神科护士存在严重的职业倦怠,在性别、倒班、护龄、职称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223.
背景 铁路企业员工心理健康关系到铁路运输的安全稳定,工作特征作为影响个体职业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受到研究者关注,但目前缺少具有特异性的铁路企业员工工作特征评定量表。目的 基于工作要求-资源模型(JD-R)理论,编制适合中国国情的铁路企业员工工作特征问卷,为铁路企业员工心理健康研究提供调查工具。方法 通过目的抽样和理论抽样,选择9个铁路单位的77名员工为研究对象,使用访谈法进行质性研究,确定问卷结构维度和条目。对工务系统中随机抽样的612名被试进行初测,并采用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检验问卷。形成铁路企业员工工作特征正式问卷后,拓展到铁路企业机务、车辆、电务和供电四个主要业务系统中进行稳定性和有效性验证。结果 (1)问卷包含工作要求和工作资源两个因子,共14个条目,各条目因子载荷为0.761~0.916,两个因子共解释总方差的71.02%。二因素模型拟合良好(χ2/df=3.310,RMSEA=0.087,GFI=0.892,CFI=0.932,NFI=0.905,IFI=0.932)。(2)问卷在机务、车辆、电务、供电四个拓展样本中二因素模型均拟合良好(χ2/df=2.678、4...  相似文献   
224.
目的了解心理干预技术对劳教警察职业倦怠、情绪及社会支持的效果。方法采用Maslach倦怠量表(MBI)、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贝克抑郁问卷(BDI)、社会支持状况评估(SSRS)等对217名劳教警察进行调查,并对其进行2个月的心理干预,干预之后再次进行问卷评估。结果劳教警察情绪衰竭和个人成就感降低维度心理干预后较干预前有明显的改善(t=3.19和t=2.59,P=0.0016和P=0.0106);劳教警察抑郁情绪、焦虑情绪心理干预后较干预前有明显改善(t=14.382和t=3.562,P0.001);劳教警察社会支持各维度心理干预后较心理干预前有明显的改善(P0.05)。结论心理干预技术对劳教警察职业倦怠效果显著,对劳教警察抑郁、焦虑情绪干预效果显著,对劳教警察社会支持干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25.
目的研制职业倦怠量表并检验其信度、效度。方法根据开放式问卷调查,参考以往研究,编制本量表。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选取1185名被试进行测试;对280人同时使用工作倦怠问卷和军人职业压力量表进行施测;于1周后随机选取其中54人进行本量表的重测。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相关分析,检验量表的信效度。结果正式量表包含30个条目,另加1个掩饰分量表。各公因子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282~0.674(P0.01),各个因子与总量表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621~0.831(P0.01);总量表及各分量表的重测相关系数为:0.598~0.728(P0.01);C ronbach’α系数为:0.762~0.919;分半相关系数为:0.751~0.835。总量表及各分量表与工作倦怠问卷和军人职业压力量表具有显著的相关性。结论职业倦怠量表的信度和效度符合心理测量学要求。  相似文献   
226.
目的探讨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状况及其与社会支持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Maslach职业倦怠量表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259名高校教师进行调查,运用一般描述性分析、t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等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①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稍低于中等倦怠水平(-x=3.5104);②不同性别、不同学校的高校教师在倦怠总分和情绪耗竭、去个性化、个人成就感降低3个维度上差异不显著(P0.05);未尝试运用心理学知识减压的高校教师在情绪耗竭和倦怠总分上显著高于尝试运用心理学知识减压的高校教师(t=-2.342,P0.05;t=-2.107,P0.05);③高校教师职业倦怠与社会支持之间存在着显著负相关(P0.001)。结论目前高校教师处于轻度职业倦怠状况;尝试运用心理学知识减压的高校教师比未尝试运用心理学知识减压的高校教师职业倦怠情况稍好;高校教师得到的社会支持越多,其职业倦怠状况越轻。  相似文献   
227.
临床医生工作家庭冲突与职业倦怠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临床医生工作家庭冲突与职业倦怠的关系,并进一步考察上司支持和同事支持对于缓解冲突与倦怠的积极作用。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一线临床医生进行个别施测,通过相关分析、层级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临床医生存在较严重的工作家庭冲突与职业倦怠,并且在职称、医院级别等人口学变量上存在显著性差异;临床医生的工作家庭冲突水平能够显著地正向预测其职业倦怠;同事支持能够有效调节临床医生家庭-工作冲突对其职业倦怠的预测作用。结论:临床医生的工作家庭冲突是其职业倦怠的重要预测源;上司支持与同事支持确实是缓解临床医生工作家庭冲突与职业倦怠的重要支持性资源。  相似文献   
228.
职业倦怠又称过度疲劳综合征,指个体长期处于工作压力下所出现的躯体、情感、认知的综合衰竭状态。ICU具有危重患者密集、先进医疗仪器集中、工作劳动强度大等特点,故ICU护士要承受很大的压力,成为职业倦怠的高发群体。梁正英等研究表明,ICU、急诊及手术室等特殊科室护士的职业倦怠程度较普通科室明显,职业倦怠影响个体工作,并可激化各种危机,会造成工作满意度降低,工作效率下降,缺勤、离职,情绪低落,对服务对象漠不关心,对工作缺乏成就感等状况。  相似文献   
229.
目的通过分析临床本科学历护士的压力源与职业倦怠情况以及二者的相关性,了解临床本科学历护士压力及职业倦怠程度。方法采用压力源量表、护士职业倦怠量表(NBS)对407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采用t检验和相关性分析等方法进行数据处理。结果 (1)本科学历护士压力源量表在工作量及时间分配、工作环境及资源方面问题、压力源量表总分3方面与专科学历护士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2)本科学历护士职业倦怠在NBS总分、个人应激维度、人际关系维度、自我评价、认为护理工作是一项有意义的工作、常见躯体症状、影响社会活动和家庭生活、产生更换职业的想法方面与专科学历护士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3)本科学历护士压力源与职业倦怠呈线性正相关。结论本科学历护士相对专科学历护士更易产生职业压力及倦怠,且压力越大越容易导致职业倦怠。  相似文献   
230.
目的:通过分析一般自我效能感的调节作用,探讨职业倦怠与医务人员心理和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河南省某市5家市级医院的600名在编医生,采用职业倦怠量表、工作满意度量表、工作主动性量表、职业紧张量表和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职业倦怠与身心紧张呈正相关(r=0.676),与工作满意度(r=-0.626)、工作主动性(r=-0.678)呈负相关(P均<0.01)。在预测身心紧张和工作主动性时,一般自我效能感与职业倦怠之间存在交互作用(β身心紧张=0.285,β工作主动性=-0.214,P均<0.05)。结论:一般自我效能感可以有效降低职业倦怠对医务人员身心紧张和工作主动性的损害,随着职业倦怠程度的增加,调节作用减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