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6384篇 |
免费 | 2290篇 |
国内免费 | 963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33篇 |
儿科学 | 1149篇 |
妇产科学 | 149篇 |
基础医学 | 1156篇 |
口腔科学 | 9篇 |
临床医学 | 7649篇 |
内科学 | 7155篇 |
皮肤病学 | 33篇 |
神经病学 | 5741篇 |
特种医学 | 1416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54篇 |
外科学 | 1179篇 |
综合类 | 15766篇 |
预防医学 | 3270篇 |
眼科学 | 409篇 |
药学 | 7085篇 |
213篇 | |
中国医学 | 7124篇 |
肿瘤学 | 4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82篇 |
2023年 | 2201篇 |
2022年 | 2495篇 |
2021年 | 3441篇 |
2020年 | 2019篇 |
2019年 | 2092篇 |
2018年 | 884篇 |
2017年 | 1617篇 |
2016年 | 1737篇 |
2015年 | 1752篇 |
2014年 | 2766篇 |
2013年 | 2513篇 |
2012年 | 3209篇 |
2011年 | 3337篇 |
2010年 | 2877篇 |
2009年 | 2823篇 |
2008年 | 2942篇 |
2007年 | 2751篇 |
2006年 | 2629篇 |
2005年 | 2553篇 |
2004年 | 2252篇 |
2003年 | 1908篇 |
2002年 | 1631篇 |
2001年 | 1418篇 |
2000年 | 1133篇 |
1999年 | 931篇 |
1998年 | 770篇 |
1997年 | 653篇 |
1996年 | 442篇 |
1995年 | 361篇 |
1994年 | 241篇 |
1993年 | 153篇 |
1992年 | 106篇 |
1991年 | 125篇 |
1990年 | 67篇 |
1989年 | 60篇 |
1988年 | 18篇 |
1987年 | 21篇 |
1986年 | 10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5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3篇 |
1980年 | 1篇 |
197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112.
脑损伤的早期、及时、准确、无创伤性诊断,对其治疗和预后有着特殊的意义,日益受到临床医务工作者的重视。近年来,S100蛋白的临床意义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S100蛋白对脑损伤有高度敏感性和特异性,其含量变化与临床症状、体征及影像学改变密切相关.是一种敏感、特异、有效、可靠的脑损伤生化标志物。 相似文献
113.
粉防己碱在急性缺血性肾损伤中的作用及与磷酯酶A2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双肾完全缺血45大鼠模型,观察粉防己碱在急性缺血性肾损伤中的保护性作用及其与磷脂酶A2的关系。结果表明:肾损伤治疗组血清磷脂酶A2、肌酐尿素氮水平均明显低于缺血肾损伤组,肾小球滤过率及肾血浆血流量则明显高于缺血肾损伤组; 相似文献
114.
115.
本研究选择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38例,随机分成三组,分别给予尼莫地平、阿斯匹林以及两药伍用治疗,于治疗前、后观察血小板胞浆游离钙浓度和血浆TXB_2含量的变化,结果提示:尼莫地平能阻滞Ca~( )内流,抑制膜磷脂降解,减少TXA_2的合成,与阿斯匹林伍用效果更佳。作者结合文献探讨了抗钙和抗TXA_2治疗的生化学基础及临床意义,提出治疗脑缺血需联合用药,在多个环节,多种途径上对神经元进行保护。 相似文献
116.
在 1 9世纪 ,公共卫生措施、基本卫生设施及抗菌消毒技术标志着对传染病采取一种斗争方式的开始。但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 ,传染病一直是死亡的主要原因。 1 94 5年后 ,随着青霉素和其他抗生素的应用 ,传染病的防治进入了第二次革命。但后来却不可抗拒地出现了非传染病 (NCD)的增多。缺血性心脏病、癌症与慢性肺病和脑血管病一起已成为西方世界的祸患。由于预期寿命的增高 ,这些疾病变得多见。慢性精神病和老年病如痴呆与“器质性”疾病也明显增多。过去 30年里 ,在处理慢性病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对心脏病、癌症、中风和肺病的许多危险因素均… 相似文献
117.
118.
119.
脂蛋白(a)与缺血性脑血管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振国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1994,(2)
脂蛋白(a)作为单独运载胆固醇脂蛋白颗粒的发现已有30年的历史,但一直未引起人们的注意,近五年来,致力于其结构及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的研究,越来越多的研究资料表明:血浆中高 浓度LP(a)是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及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本文将就其结构特点、致病机制及其与缺血性脑血管病之间关系等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