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6篇
  免费   145篇
  国内免费   92篇
耳鼻咽喉   14篇
儿科学   22篇
妇产科学   14篇
基础医学   182篇
口腔科学   34篇
临床医学   153篇
内科学   208篇
皮肤病学   24篇
神经病学   63篇
特种医学   48篇
外国民族医学   5篇
外科学   100篇
综合类   368篇
预防医学   55篇
眼科学   30篇
药学   191篇
  8篇
中国医学   46篇
肿瘤学   148篇
  2024年   36篇
  2023年   136篇
  2022年   131篇
  2021年   109篇
  2020年   65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68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60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80篇
  2007年   76篇
  2006年   92篇
  2005年   83篇
  2004年   74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6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探讨Na~ /H~ 交换系-1(NHE-1)基因在肿瘤细胞内pH(pHi)调节及细胞增殖/死亡中的作用,方法采用荧光探针法检测与NHE-1基因的反义核酸片段(AS-ODN)共孵育后PLA-801D细胞的PHi;用活细胞计数法观察AS-ODN对PLA-801D细胞的毒性作用.结果发现20uMAS-ODN处理24至48小时后即能明显酸化PLA-801D细胞(P<0.01),且能显著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并导致其死亡。结论NHE-1基因的表达在肿瘤细胞pHi调节及增殖/死亡的调控中起重要作用,抑制其超表达和NHE-1活性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2.
人体正常细胞内肿瘤抑制基因的存在对控制人类肿瘤细胞的发生及增殖有重要作用.p53蛋白是最早发现的人类细胞的肿瘤抑制基因.经过近20年的努力,人们终于发现了人类的另一个肿瘤抑制基因—P73.这个基因的蛋白产物与P53蛋白在结构及功能上有不少相似之处,因此P53基因是P53基因家族成员的一个有力后选成员.深入研究不同的肿瘤抑制基因产物及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特点,将有利于人们搞清肿瘤抑制基因的一般及特殊作用机制,为人们今后预防及控制肿瘤的发生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3.
N-甲基-N-亚硝脲诱导大鼠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凋亡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 探讨N一甲基一N一亚硝脲(MNu)对大鼠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毒性作用的机制。 方法 将生后50 d的雌性SD大鼠30只分别按60 mg/kg的剂量一次性腹腔注射MNu。在注射MNU 12、24、48、72 h和7 d后,颈椎脱臼法处死大鼠,取出眼球,做病理切片。另6只生后50 d的雌性sD大鼠为正常对照。用TuNEI一试剂盒和透射电镜检测光感受器细胞凋亡;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MNU作用不同时间视网膜细胞内增生细胞核抗原(PcNA)、弹性蛋白和胶质纤维酸蛋白(GFAP)的表达。 结果 MNu作用后极部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12、24、48、72 h和7 d后的凋亡指数分别是(33.6±2.3)%、(46.5±5.7)%、(20·l±5·3)%、(8-2±3·6)%和(2.O±O.8)%。在MNu作用后24 h,大部分光感受器细胞出现核固缩;24 h后,内颗粒层及内颗粒层和脉络膜之间有PcNA表达,72 h达高峰,7 d后明显减少;24 h后,内颗粒层和外颗粒层开始出现GFAP和弹性蛋白的阳性表达,72 h达高峰,7 d后明显减少。 结论 MNu可选择性地诱导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发生凋亡及引起Mnller细胞增生。 (中华眼底病杂志,2004,20:33-36)  相似文献   
34.
细胞凋亡在胚胎发育、器官形成、肿瘤发生及保持机体的稳态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细胞调亡受多种基因的调控,调亡抑制基因Bcl-2就是其中一种。在牙齿形态形成过程中,Bcl-2基因是调控细胞增殖、分化、成熟、消亡的重要因素,是牙齿发育的塑形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5.
人参皂苷单体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的神经保护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脑组织对缺血缺氧非常敏感,即使是短暂的缺血缺氧都能引起一系列复杂的机体反应,最终导致细胞死亡。缺血中心区细胞死亡以坏死为主,而周围的半暗带区以凋亡为主,凋亡对脑梗死的发展有促进作用。减少脑缺血引起的细胞凋亡正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在缺血神经元的凋亡机制中,半胱氨酸蛋白水解酶(caspase)-3处于核心位置,凋亡的最后实施通过它的激活而实现。在再灌注时间窗内恢复供血并积极采取脑保护措施可减轻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36.
由于细胞外液谷氨酸浓度增加会引起神经细胞死亡,因此本次探讨了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对大鼠海马谷氨酸神经元过度兴奋的影响。  相似文献   
37.
紫草素及其衍生物的抗肿瘤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紫草为传统的中药,紫草的化学成份复杂,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抗肿瘤作用是其中之一。天然紫草素类化合物由于抗瘤作用弱,仍未用于临床。为了减少它们的毒副反应和增强抗肿瘤作用,人们半合成了许多紫草素类衍生物。实验证明,天然紫草素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具有不同程度的细胞毒作用和抗肿瘤作用。初步的作用机制研究表明,紫草素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能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激活促细胞分裂原激活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抑制蛋白酪氨酸激酶和DNA拓扑异构酶Ⅰ的活性,从而影响肿瘤细胞的代谢、增殖、分化、信号传递、基因表达等过程,阻碍肿瘤细胞的生长。  相似文献   
38.
谢玮  庞缨  叶絮  冯莹  郭锐 《广东医学》2016,(3):377-379
目的:观察多发性骨髓瘤( MM)患者骨髓中程序化细胞死亡分子5( PDCD5) mRNA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20例MM患者骨髓中PDCD5 mRNA的表达量及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和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比较不同Durie-Salmon分期患者及5例患者治疗前后PDCD5 mRNA表达及β2-MG、CRP水平的差异。结果Ⅰ、Ⅱ、Ⅲ期患者骨髓PDCD5 mRNA表达量依次下降(P<0.05,P<0.01);Ⅲ期患者血清β2-MG水平明显高于Ⅰ、Ⅱ期患者(P<0.01),而Ⅰ、Ⅱ期患者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Ⅲ期患者血清CRP水平明显高于Ⅰ期患者(P<0.05)。 PDCD5 mRNA表达量与β2-MG水平(r=-0.622,P=0.003)、Durie-Salmon分期(r=-0.791,P<0.01)呈显著负相关,而与CRP水平未见显著相关性(P>0.05)。5例患者经治疗在获得部分缓解后,其骨髓PDCD5 mRNA表达量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5),血清β2-MG、CRP水平虽较治疗前有下降趋势,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MM患者PDCD5 mRNA表达下调与临床分期密切相关,治疗后PDCD5 mRNA表达可上调。 PDCD5 mRNA与MM病情密切相关,可作为监测病情、判断疗效的一项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39.
目的评估国内应用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D-1)单抗治疗晚期转移性肾细胞癌(mRCC)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22年2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共117例应用PD-1单抗治疗的晚期mRCC患者的临床资料。男87例(74.4%), 女30例(25.6%);年龄(57.9 ± 10.9)岁, 体质指数(23.6 ± 3.4)kg/m2;有吸烟史79例(67.5%), 高血压病44例(37.6%), 糖尿病19例(16.2%)。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0分70例(59.8%), 1分39例(33.3%), 2分5例(4.3%), 3分3例(2.5%)。101例(86%)既往行肾切除术。病理类型为肾透明细胞癌104例(88.9%), 乳头状肾细胞癌8例(6.8%), 嫌色细胞癌2例(0.9%), 集合管癌2例(0.9%), 嗜酸细胞癌1例(0.08%)。患者诊断为mRCC后行PD-1单抗单药或联合靶向药物治疗。分析总体...  相似文献   
40.
恶性黑素瘤免疫检查点抑制疗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过去几年中已成为许多恶性黑素瘤患者的重要治疗选择,其旨在恢复并促进效应T细胞特异性识别和杀伤肿瘤细胞的功能,系统性增强全身的抗肿瘤免疫反应,对于手术切除后具有高复发风险或处于疾病晚期(不可切除或存在转移)的患者都是较好的治疗选择。目前免疫检查点抑制的主要目标是程序性死亡受体 1与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它们分别是中枢和外周免疫耐受的两个关键受体。本文主要讨论不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临床效应、可能存在的药物反应性预测标志物与相关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