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2219篇 |
免费 | 1354篇 |
国内免费 | 602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71篇 |
儿科学 | 422篇 |
妇产科学 | 145篇 |
基础医学 | 855篇 |
口腔科学 | 139篇 |
临床医学 | 3233篇 |
内科学 | 1542篇 |
皮肤病学 | 93篇 |
神经病学 | 1877篇 |
特种医学 | 692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11篇 |
外科学 | 1235篇 |
综合类 | 8175篇 |
预防医学 | 2550篇 |
眼科学 | 83篇 |
药学 | 3687篇 |
67篇 | |
中国医学 | 9040篇 |
肿瘤学 | 25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68篇 |
2023年 | 733篇 |
2022年 | 919篇 |
2021年 | 1345篇 |
2020年 | 1023篇 |
2019年 | 803篇 |
2018年 | 345篇 |
2017年 | 721篇 |
2016年 | 762篇 |
2015年 | 1034篇 |
2014年 | 1670篇 |
2013年 | 1338篇 |
2012年 | 1733篇 |
2011年 | 1940篇 |
2010年 | 1779篇 |
2009年 | 1793篇 |
2008年 | 1862篇 |
2007年 | 1717篇 |
2006年 | 1659篇 |
2005年 | 1935篇 |
2004年 | 1452篇 |
2003年 | 1317篇 |
2002年 | 1010篇 |
2001年 | 798篇 |
2000年 | 685篇 |
1999年 | 549篇 |
1998年 | 509篇 |
1997年 | 472篇 |
1996年 | 405篇 |
1995年 | 334篇 |
1994年 | 289篇 |
1993年 | 171篇 |
1992年 | 164篇 |
1991年 | 147篇 |
1990年 | 118篇 |
1989年 | 123篇 |
1988年 | 42篇 |
1987年 | 34篇 |
1986年 | 25篇 |
1985年 | 18篇 |
1984年 | 5篇 |
1983年 | 12篇 |
1982年 | 3篇 |
1981年 | 2篇 |
1980年 | 4篇 |
1976年 | 1篇 |
1958年 | 1篇 |
1956年 | 2篇 |
1955年 | 1篇 |
1954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现代泌尿生殖肿瘤杂志》2015,(1):38
泽菲(吉西他滨)为第三代新型抗肿瘤药物,在2014年NCCN指南、2014年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被推荐用于膀胱癌的治疗。为进一步总结和交流国内对泽菲的临床应用经验,本刊编辑部与江苏豪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举办"泽菲在膀胱癌中的临床应用有奖征文"活动。 相似文献
42.
血小板第4因子抑制巨核细胞系膜结合型c-kit的表达(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胞表面受体c-kit与干细胞因子(SCF)对维持血细胞的生成起重要作用。血小板第4因子(PF4)能特异性地抑制巨核细胞生成。在本实验中研究了PF4对两个巨核细胞系HEL和Dami的c-kit表达影响。结果显示,经PF4处理的两株细胞,其c-kit mRNA表达量均下降,细胞表面受体数量降低,SCF与c-kit的结合量亦下降,两组差异有显著意义。在对细胞膜CD34表达影响方面,PF4与TGFβ1的作用相反,PF4促进CD34的表达,而TGFβ1抑制CD34的表达。研究表明,PF4抑制巨核细胞生长的机理,部分途径可能是通过抑制c-kit/SCF而产生。 相似文献
43.
44.
45.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5,(6)
中风被列为"风""痨""臌""膈"四大难症之首,自灵枢首次提出病名后,历代医家不断研究,在张仲景邪实之说的基础上,巢元方将正虚主要归为气血亏虚,李东垣将"体虚"具体到"气虚",朱丹溪把血瘀与气虚并列,作为独立的致病因素,认为气虚、血虚、瘀血等亦为中风的病因,至王纶撰气虚血瘀理论已初见端倪,王清任继承发展了前人学术思想,正式提出气虚血瘀致中风论。现代研究认为中风之血液流变学的改变亦与气虚血瘀相吻合,从现代研究校对论证了以气虚为本,血瘀为标的病机特点。治疗以益气活血为基本大法,应用补阳还五汤疗效显著,可明显降低血液黏滞性,溶解血栓,抗脑缺血损伤,改善神经元超微病理结构,抑制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脑细胞Ca2+超载,提高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血清及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降低丙二醛(MDA)及一氧化氮(NO)含量,具有抗自由基的作用.临证时,须根据症状,审其气虚、血瘀之偏,遣方用药。未来应开展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寻找循证医学支持。 相似文献
46.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与针灸联合西药治疗中风(中经络)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63例门诊及住院患者按住院病志号法简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1例西医常规治疗,改善脑部循环,静脉注射脑活素、乙酰谷酰胺、胞二磷胆碱和Vit C,并辅助以吸氧、降压和降血糖等。治疗组32例补阳还五汤(生黄芪120g,当归尾、赤芍、川芎、地龙、桃仁各10g,红花3g),1剂/d,水煎200m L,2次/d;针刺:半身不遂选穴足三里、环跳、曲池;舌强不语选穴哑门、廉泉;口舌歪斜选穴合谷、昆仑、地仓;毫针长0.5~2寸,直径0.30~0.38mm,行平补平泻手法,得气后留针30min,1次/d;西药治疗同对照组。连续治疗14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症候积分、不良反应。连续治疗3疗程,针刺疗程间隔3d,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19例,显效7例,有效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88%。对照组痊愈10例,显效6例,有效7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74.19%。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症候积分两组均有改善(P0.05),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但未见显著差异(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与针灸联合西药治疗中风(中经络)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7.
48.
49.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15,(18)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加减联合针灸治疗脑卒中偏瘫后遗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脑卒中偏瘫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中药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再运用针灸联合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经过1个疗程的治疗,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补阳还五汤加减联合针灸对脑卒中后偏瘫后遗症进行联合治疗,不仅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还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恢复患者的肢体功能,使患者的预后及生活质量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