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410篇 |
免费 | 664篇 |
国内免费 | 84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20篇 |
儿科学 | 187篇 |
妇产科学 | 22篇 |
基础医学 | 153篇 |
口腔科学 | 31篇 |
临床医学 | 2180篇 |
内科学 | 721篇 |
皮肤病学 | 105篇 |
神经病学 | 39篇 |
特种医学 | 181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1篇 |
外科学 | 248篇 |
综合类 | 3318篇 |
预防医学 | 4114篇 |
眼科学 | 27篇 |
药学 | 2440篇 |
60篇 | |
中国医学 | 262篇 |
肿瘤学 | 49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篇 |
2024年 | 184篇 |
2023年 | 409篇 |
2022年 | 529篇 |
2021年 | 753篇 |
2020年 | 512篇 |
2019年 | 529篇 |
2018年 | 281篇 |
2017年 | 559篇 |
2016年 | 380篇 |
2015年 | 695篇 |
2014年 | 888篇 |
2013年 | 880篇 |
2012年 | 1005篇 |
2011年 | 937篇 |
2010年 | 763篇 |
2009年 | 660篇 |
2008年 | 698篇 |
2007年 | 562篇 |
2006年 | 453篇 |
2005年 | 512篇 |
2004年 | 380篇 |
2003年 | 378篇 |
2002年 | 264篇 |
2001年 | 220篇 |
2000年 | 171篇 |
1999年 | 112篇 |
1998年 | 106篇 |
1997年 | 85篇 |
1996年 | 70篇 |
1995年 | 55篇 |
1994年 | 40篇 |
1993年 | 19篇 |
1992年 | 17篇 |
1991年 | 13篇 |
1990年 | 9篇 |
1989年 | 23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目的 探讨医院感染实时监测系统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选择2020年5月—2021年12月深圳市龙华区中心医院ICU重症患者192例为对象,根据时间节点分为对照组(n=96,2020年5月—2021年2月)和观察组(n=96,2021年3—12月),本项目中共涉及医护人员52名。对照组采用院感专职人员人工监测,观察组联合杏林医院感染实时监测系统,比较两组患者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发生率、感染漏报率、病原菌分离情况、医护人员的院感管理质量及管理合格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干预1、3 d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干预1、3、7 d后感染漏报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干预7 d后合计感染病例17例,并完成病原菌分离培养,结果表明:观察组分离的优势菌以大肠埃希氏菌为主(共11株)与对照组15株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干预7 d后医护人员在院感规章制度流程健全、院感管理制度落实、院感控制知识掌握及成立院感管理工作小组方面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相似文献
52.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7,(5)
目的探讨ICU医院感染情况并分析相关危险因素,为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5年1月至2016年3月ICU收治的606例患者的病历资料,统计分析患者的疾病情况、处理措施、症状体征,通过全自动细菌分析系统检测患者痰液和血液样本,并对其转归和预后进行统计。结果 606例ICU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140例,发生率为23.1%,其中58例死亡,医院感染死亡率为41.4%。痰液和血液标本中均以鲍曼不动杆菌为主,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真菌的出现应引起重视。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60岁、患有呼吸系统疾病、有侵入性操作为ICU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患有呼吸系统疾病、入住ICU天数≥14天为发生医院感染的ICU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加强ICU医院感染的监测工作至关重要,对于年龄≥60岁、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ICU患者应加强监护,且在进行侵入性操作时应严格遵循无菌原则。 相似文献
53.
54.
目的 分析ICU医院感染相关脓毒症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现状,为临床合理用药和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对医院ICU 2005年7月~2008年7月医院感染相关脓毒症的临床特点、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共收集医院感染相关脓毒症60例,感染部位依次为呼吸道、泌尿道、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感染者多发生在年老体弱、病情危重、长期使用抗菌药物、接受侵入性检查及治疗的患者;共分离出病原菌115株,其中G~-菌55株(47.8%),以铜绿假单胞菌为主,G~+菌34株(29.6%),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真菌26株(22.6%),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主要病原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高,且呈多药耐药性.结论 ICU医院感染相关脓毒症多存在易感因素,病原菌为多药耐药菌,控制抗菌药物滥用及综合性治疗对医院感染相关脓毒症的防治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55.
目的:分析我院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药敏结果,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统计我院近5年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送检阳性标本17833份,分析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结果:下呼吸道感染排前五位的细菌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28.04%)、嗜麦芽寡养单胞菌(16.65%)、鲍曼不动杆菌(14.55%)、肺炎克雷伯菌(12.28%)、金黄色葡萄球菌(7.56%)。排前五位的真菌依次为白色念珠菌(52.59%)、热带念珠菌(15.72%)、光滑念珠菌(10.17%)、非白念珠菌(8.51%)、近平滑念珠菌(4.62%)。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噻肟、替加环素、米诺环素,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噻肟,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G、阿莫西林耐药率均达90%以上。肺炎克雷伯菌对环丙沙星、氨曲南、多西环素耐药率达70%以上。结论:对感染铜绿假单胞菌避免使用头孢噻肟、替加环素、米诺环素。感染嗜麦芽寡养单胞菌避免使用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感染鲍曼不动杆菌避免使用头孢噻肟。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避免使用青霉素G、阿莫西林。 相似文献
56.
57.
目的 建立一种快速检测血液感染病原菌的方法.方法 选取7种常见血液感染病原菌,在其16S rRNA末端和23S rRNA始端的保守区设计通用引物,对16S-23S rRNA基因间区进行扩增,然后将PCR产物的电泳图谱进行机器码识别,以鉴定病原菌.结果 通用引物能扩增出7种病原菌,且每种菌具有不同片段长度(bp):大肠埃希菌(716、808),金黄色葡萄球菌(732、827),铜绿假单胞菌(833),表皮葡萄球菌(630、722、817),肺炎链球菌(606),肺炎克雷伯菌(550、705、797),粪肠球菌(591、693);此图谱可经机器码识别,对各种病原菌进行快速鉴定.结论 采用通用引物PCR和机器码识别技术可简便、快速、特异地鉴定常见血液感染病原菌. 相似文献
58.
目的 了解2009年11月-2011年10月住院患者引起血流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对BACT/ALERT 3D全自动血液培养系统检出的1948份阳性标本,采用PHOENIX-100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系统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并对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剔除疑似污染及重复菌株,共分离病原菌224株,分离率为11.5%,其中革兰阳性球菌占62.5%,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球菌属为主,分别占35.7%、13.4%、8.0%,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敏感性最高;革兰阴性杆菌占36.6%,以大肠埃希菌、鲍氏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分别占15.2%、6.2%、5.8%,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敏感性最高.结论 引起血流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复杂,条件致病菌增加,耐药率较高,临床应重视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59.
为了解近年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的变迁,对我院2004年5月~2006年8月呼吸科住院患者进行痰标本细菌学检查,为临床早期诊断提供一定参考依据,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