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77篇
  免费   654篇
  国内免费   84篇
耳鼻咽喉   20篇
儿科学   187篇
妇产科学   22篇
基础医学   153篇
口腔科学   31篇
临床医学   2180篇
内科学   721篇
皮肤病学   105篇
神经病学   39篇
特种医学   181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248篇
综合类   3318篇
预防医学   4171篇
眼科学   27篇
药学   2440篇
  60篇
中国医学   262篇
肿瘤学   49篇
  2025年   1篇
  2024年   241篇
  2023年   409篇
  2022年   529篇
  2021年   753篇
  2020年   512篇
  2019年   529篇
  2018年   281篇
  2017年   559篇
  2016年   380篇
  2015年   695篇
  2014年   888篇
  2013年   880篇
  2012年   1005篇
  2011年   937篇
  2010年   763篇
  2009年   660篇
  2008年   698篇
  2007年   562篇
  2006年   453篇
  2005年   512篇
  2004年   380篇
  2003年   378篇
  2002年   264篇
  2001年   220篇
  2000年   171篇
  1999年   112篇
  1998年   106篇
  1997年   85篇
  1996年   70篇
  1995年   55篇
  1994年   40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102.
103.
[摘要] 〖HTH〗目的〖HTSS〗探讨宫颈癌继发阴道炎患者的病原菌分布情况,并分析其危险因素。 〖HTH〗方法〖HTSS〗回顾性分析120例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阴道炎的发生率和病原菌分布情况。按是否继发阴道炎分为发生组和未发生组,比较2组可能影响宫颈癌继发阴道炎因素的构成比,并对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 〖HTH〗结果〖HTSS〗120例宫颈癌患者中继发阴道炎42例(35.00%);继发阴道炎患者共检出72株病原菌,真菌、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菌的占比分别为52.78%、31.94%和15.28%,其中分别以白色假丝酵母菌、大肠埃希菌和葡萄球菌的占比最高,分别为27.78%、12.50%和8.33%。发生组年龄>60岁、有阴道炎既往史、伴有糖尿病、手术、手术患者术后引流时间>24 h、化疗、放疗构成比均高于未发生组,采用阴道洗剂者构成比低于未发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有阴道炎既往史、伴有糖尿病、手术、手术患者术后引流时间>24 h、化疗、放疗是宫颈癌继发阴道炎的危险因素,采用阴道洗剂是宫颈癌继发阴道炎的保护因素(P<0.05)。 〖HTH〗结论〖HTSS〗宫颈癌继发阴道炎的风险较高,以真菌为主要病原菌,危险因素也较多,需要针对危险因素制定防控措施,鼓励患者合理使用阴道洗剂。  相似文献   
104.
目的 观察和分析神经内科病房肺部感染患者所感染的病原菌分布以及耐药情况,以期给予临床治疗中的合理用药相关的参考.方法 对痰液进行收集,展开痰菌分离,培养病原菌,按照获得的结果展开药敏试验,接着分析主要致病菌分布情况以及其耐药性.结果 完成检测后发现C-菌主要是病原菌,一共有142株,在检出的病原体中所占比例为70.3%;60株C+菌,所占比例为29.7%;10株真菌,所占比例是5.0%.在C+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所占比例最多,一共有36株,所占比例达到17.8%.在C-菌中所占比例较多的菌种包括了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嗜麦芽单胞菌,所占比例分别为35.6%、10.9%、5.9%.对细菌耐药性进行检测分析,发现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对头孢西丁的耐药性都大于50%,对氨苄西林的耐药都是100%;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西丁、氨苄西林、头孢唑林、头孢曲松的耐药性都是100%.结论 神经内科需要定期监测收治的肺部感染患者的致病菌分布以及其耐药性,便于在之后的治疗过程中能够切实应用科学合理的抗感染治疗方案,为临床治疗进一步做贡献.  相似文献   
105.
目的 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切口部位感染病原菌特点及术后感染影响因素情况进行分析探究.方法 选取152例结直肠癌患者,对其术后切口部位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分离病原菌并进行细菌鉴定.分析患者术后切口部位感染病原菌分布情况、术后感染主要影响因素.结果 152例患者中,30例发生切口感染,感染率为19.74%;共检出62株病原菌,排前三位病原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29株(46.77%);金黄色葡萄球菌9株(14.52%);表皮葡萄球菌6株(9.68%).合并肥胖的结直肠癌患者,其术后切口部位感染率(42.25%)明显高于正常体质量结直肠癌患者(13.58%);合并糖尿病的结直肠癌患者,其切口感染率(46.15%)明显高于未合并糖尿病患者(17.76%);Dukes分期不同患者,其术后切口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切口部位感染与自身肥胖程度、是否有糖尿病及Dukes分期等密切相关,应于术前做好自我监测,及时采取对应治疗方案,以减少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6.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ulvovagihal candidiasis,VVC)是一种常见的妇女外阴阴道炎性反应.一年内有症状并经真菌学证实的VVC发作4次或以上称为复发性VVC(RVVC)[1].据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6年的资料显示,约75%的女性一生中至少患过一次VVC,40%~45%的妇女患过2次或以上VVC,而10%~20%的妇女为RVVC[1],给妇女的身心健康及工作、学习和生活等均造成严重影响.本文对168例RVVC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及感染危险因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7.
Chen H  Zhang GA 《中华外科杂志》2007,45(13):898-901
目的研究烧伤病区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以探索对策。方法以2003年1月至2005年12月烧伤病区送检标本中的阳性菌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菌种分布特点及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革兰阴性菌比例高于革兰阳性菌,其中革兰阳性菌292株(42.8%),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率占首位(16.7%),金黄色葡萄球菌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分离率较高(82.5%);革兰阴性菌372株(54.5%),分离率较高的分别为铜绿假单孢菌(12.5%)、大肠埃希菌(11.1%)、鲍曼复合醋酸钙不动杆菌(9.1%)和阴沟肠杆菌(8.2%);超广谱B.内酰胺酶(ESBLs)在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的检出率分别为60.8%和42.9%;真菌检出18例(2.6%),后两年较第一年有所下降。病原菌中条件致病菌增多;各种病原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逐年上升。结论烧伤病区细菌耐药问题严重,抗生素的应用状况与病原菌的分布和耐药性相关,需要严格抗生素的应用指征,并采用良好的消毒隔离措施,以有效控制细菌感染和耐药性的扩散。  相似文献   
108.
目的:分析医院病原菌的结构和耐药的变迁趋势,探讨病原菌的变迁与临床抗菌药物使用的关系。方法:对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1995年以来11年临床标本病原菌的分离鉴定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合同期临床抗菌药物的使用强度,分析病原菌变迁与抗菌药物使用的相关性。结果:11年间从临床标本中共分离出病原菌15914株。①G 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和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的构成比上升趋势明显,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和肠球菌属的构成比波动幅度较大,但变化趋势不明显。G-菌中,铜绿假单胞菌的构成比虽有波动,但始终维持在高水平;大肠杆菌和变形杆菌的构成比明显下降,不动杆菌的构成比明显上升。②1995年构成比最高的3种病原菌依次为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金葡菌,2005年变为铜绿假单胞菌、金葡菌和不动杆菌。③我院抗菌药物的使用强度在2005年达70DDD/100人天,使用最多的药物种类为喹诺酮类、二代头孢菌素和含酶抑制剂的三代头孢菌素;单一品种药物为左氧氟沙星、头孢呋辛和阿奇霉素。④大环内酯类、糖肽类、碳青霉烯类和3代头孢/抑制剂等药物的使用强度变化与多种病原菌构成比的变化呈显著正相关,MR-SA构成比的变化与多种药物使用强度变化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常见病原菌的耐药水平逐渐升高,将会增大抗感染治疗的难度;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变化有可能导致病原菌结构和耐药水平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9.
目的分析因重症急性胰腺炎行引流手术且术后合并胰腺感染患者的细菌学及药敏报告,为重症急性胰腺炎术后感染的抗生素应用提供临床参考。方法收集2003年1月—2006年4月间86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术后患者腹腔引流物标本,对标本进行细菌培养,检测菌株对抗生素的耐药情况。结果86例患者中共分离出276株细菌,检出率分别为阴沟肠杆菌(12.3%)、铜绿假单胞菌(10.9%)、金黄色葡萄球菌(9.4%)、其他葡萄球菌(9.4%)、D群链球菌(9.4%)、粪肠球菌(8.7%)、大肠埃希菌(8.7%)、表皮葡萄球菌(6.5%)、肺炎克雷伯菌(4.3%)、屎肠球菌(4.3%)。药敏分析及耐药试验表明重症急性胰腺炎术后胰腺感染耐药严重,对于革兰阳性球菌,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尚保持了较好的抗菌活性,对于革兰阴性杆菌仅碳青酶烯类抗生素对其存在较好的抗菌活性。结论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术后胰腺感染患者,大部分菌株广泛耐药,临床上应依据细菌药物敏感性结果,不断调整抗生素。  相似文献   
1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