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98篇
  免费   231篇
  国内免费   196篇
耳鼻咽喉   27篇
儿科学   42篇
妇产科学   14篇
基础医学   178篇
口腔科学   63篇
临床医学   541篇
内科学   245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247篇
特种医学   304篇
外国民族医学   9篇
外科学   252篇
综合类   1596篇
预防医学   481篇
眼科学   25篇
药学   796篇
  10篇
中国医学   298篇
肿瘤学   92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149篇
  2022年   190篇
  2021年   218篇
  2020年   237篇
  2019年   177篇
  2018年   85篇
  2017年   169篇
  2016年   169篇
  2015年   194篇
  2014年   311篇
  2013年   222篇
  2012年   262篇
  2011年   282篇
  2010年   238篇
  2009年   249篇
  2008年   260篇
  2007年   220篇
  2006年   188篇
  2005年   204篇
  2004年   180篇
  2003年   142篇
  2002年   121篇
  2001年   101篇
  2000年   77篇
  1999年   51篇
  1998年   55篇
  1997年   58篇
  1996年   44篇
  1995年   53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53篇
  1990年   84篇
  1989年   64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21.
不安腿综合征(RLS)的病因复杂,脑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及应用为不安腿综合征的病因假说提供了新角度,特别是利用核磁共振和发射性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对该病的脑结构、铁代谢、多巴胺能系统、阿片系统和5羟色胺系统给予数据支持.笔者就RLS脑影像学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2.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在腰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0月至2013年11月接收的腰间盘突出症患者162例,对其进行常规核磁共振核磁共振结合磁共振脊髓造影扫描检查,然后观察和对比两者的诊断率。结果:162例患者椎间盘突出共207个,其中核磁共振的确诊率为98.1%;核磁共振结合磁共振脊髓造影的诊断率为100.0%。两者对比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腰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核磁共振扫描检查,病情诊断率较高且具有可靠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3.
齐昕  王涛  郭培英 《包头医学》2015,(3):129-131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是胰腺炎的一种,其与免疫机制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且还对激素治疗有着很强的敏感性. 在临床治疗中,主要是利用影像学的综合分析表现、在激素治疗中的反应程度以及实验室检查等进行诊断,这些方法中,影像学表现是采用其他方法进行诊断的一个基础标准. 因此,本文将对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的影像学诊断进行详细的分析与研究,希望可以为人们提供一些参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124.
目的:总结原发性骨髓纤维化( IMF)的螺旋CT和MRI影像学表现,探讨其联合应用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05至2014年确诊的14例IMF病例的胸腹CT及MRI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总结其影像学表现及特点。结果14例IMF中,胸腰椎骨质密度弥漫性增高,骨小梁增粗、致密8例,胸骨、肋骨骨皮质与骨松质界限模糊,骨质密度增高,髓腔变窄3例。心脏增大,血液密度减低5例。脾肿大9例,其中巨脾5例,脾梗死2例,肝肿大合并门脉高压,门静脉迂曲,食管下段胃底静脉曲张4例。结论螺旋CT联合MRI在IMF诊断及鉴别诊断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5.
11例儿童脑梗死临床及头颅磁共振成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儿童脑梗死的临床、头颅核磁共振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观察组为11例脑梗死儿童,收集其临床及头颅磁共振成像资料。选同期收治的普通非重型病毒性脑炎患儿10例为对照组。对两组病例的临床症状、体征、血生化指标、头颅核磁共振及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大脑中动脉狭窄/闭塞患儿红细胞沉降率明显增快,谷丙转氨酶(ALT)有轻度增高,而脑脊液细胞数、蛋白含量没有明显差别,末梢血白细胞总数、血钠、血钾亦没有明显差别。观察组按照分水岭部位不同分类,皮层前型4例,皮质下型4例,皮质后型3例。本研究观察病例中,皮质下型临床全部恢复,而皮质前型和皮质后型部分病例临床完全恢复,其余病例临床均有好转。结论脑梗死患儿经过适当治疗,临床症状均可以得到部分或者完全缓解,但是头颅核磁共振几乎不会完全恢复正常,只能在建立侧支循环的基础上有所缓解。  相似文献   
126.
目的 建立一种丸剂中非法添加环丙沙星的快速检测方法。方法 通过19F-核磁共振定量(19F-qNMR)法对添加入当归苦参丸中的环丙沙星进行检测,以4,4’-二氟二苯甲酮为内标,以氘代DMSO为溶剂,采集δ-120.3处环丙沙星信号和δ-104.8处内标信号面积,计算环丙沙星的含量。结果 以环丙沙星和内标信号面积比为纵坐标,环丙沙星和内标质量比为横坐标,得到线性回归方程为:Y=3.384 1X+0.114 8,R2=0.992,环丙沙星在5~30 mmol/L具有良好的线性,检出限为7.798×10-2 mg/mL,定量限为0.260 mg/mL。建立的19F-qNMR法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加样回收率均符合检测要求。结论 所建立的19F-qNMR法样品制备简单,检测时间短,灵敏度高,适合对丸剂中非法添加的环丙沙星进行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27.
芹菜素γ-环糊精包合物的表征和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芹菜素与γ-环糊精(γ-CD)包合物的制备、表征、包合机制及其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加热回流共沉淀法制备芹菜素γ-环糊精包合物,红外光谱法(IR)对形成的包合物进行表征,荧光光谱法测定包合物的包合常数(K)和包合比(n);荧光光谱法和核磁共振法(NMR)研究芹菜素与γ-CD在溶液中形成的包合物;双倒数曲线法研究包合前后对自由基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的清除率。结果在不同的pH值溶液中,γ-CD对芹菜素具有不同的包合能力,γ-CD最适合在中性介质中与芹菜素形成包合物,在实验浓度范围内按1∶1形成包合物,包合比为1236,包合物对自由基DPPH·的清除活性更强;NMR确定包合物的结构。结论在实验条件下,芹菜素分子从γ-CD大口端进入到空腔内形成稳定的包合物,且抗氧化活性增加。  相似文献   
128.
胶质瘤占脑恶性肿瘤的70%以上[1],WHO分级Ⅰ~Ⅱ级为低级别胶质瘤,Ⅲ~Ⅳ级为高级别胶质瘤,高级别胶质瘤预后相对较差。手术和放化疗是治疗胶质瘤的主要方法[2],确定胶质瘤的手术边界尤为重要。功能磁共振分为静息态和任务态功能磁共振,可以为肿瘤边界提供参考,除了能够获得肿瘤的形态学特征外,还能获得功能参数[3,4]。  相似文献   
129.
目的:低场核磁共振技术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技术,被广泛应用在食品安全、油气勘探、纺织化工、生物医药等各种领域。但由于低场核磁共振背景磁场强度低,信号微弱,信噪比较低。本文目的在于抑制低场核磁共振中的噪声,提高信噪比。方法:目前用于低场核磁共振的降噪方法还不是很多,本文主要介绍了三种降噪方法,双边滤波、基于偏微分方程的各向异性扩散方法和基于平稳小波变换的阈值滤波。结果:双边滤波既考虑像素点的空间相近度又顾虑到亮度相似度,达到了平滑滤波和边缘保持的效果;偏微分方程各向异性扩散方法在图像平滑区域增大扩散系数,在边缘区域减小扩散系数,对边缘保留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平稳小波变换具有平移不变性,去除了伪Gibbs现象,边沿对齐和改进的阈值函数都提高了降噪效果。结论:本文的三种降噪算法都是在以前学者提出的方法基础上作出了改进之后用于低场核磁共振系统,并且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本文又综述了评价降噪效果的客观指标PSNR,RMSE和SSIM。  相似文献   
130.
目的:分析核磁共振在腔隙性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抽选2018年5月—2020年3月本院接收的100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CT平扫与核磁共振平扫,对以上两种检查方法诊断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顶叶、丘脑、基底、小脑、脑干病灶检出率方面,核磁共振分别是8.00%、10.00%、30.00%、23.00%与29.00%,CT检查分别是8.00%、9.00%、5.00%、5.00%与10.00%,两种检查方法在顶叶及丘脑病灶检出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而核磁共振基底、小脑及脑干病灶检出率比CT检查高,差异均显著(P<0.05)。梗死大小和检查时间方面,核磁共振梗死大小比CT检查小,而检查时间比CT检查长,差异明显(P<0.05);影像学扫描病灶特征:大部分病变形态呈小圆、长圆形或者斑点,图像总无法清楚显示病灶边缘,而且未见典型占位效应。密度信号方面,核磁共振检查与CT检查两者之间差异明显,核磁共振检查下信号整体以等长/稍长的T1信号,长T2信号,而T2 FLAIR及DWI序列信号则以高信号呈现出来。结论:核磁共振在腔隙性脑梗死诊断中应用效果明显,其能够更好的显示病灶位置,但是由于检查费用高,检查时间长,所以需要根据患者实际状况对检查方法进行选择,从而更好的判断疾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