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74篇
  免费   925篇
  国内免费   347篇
耳鼻咽喉   57篇
儿科学   65篇
妇产科学   85篇
基础医学   291篇
口腔科学   312篇
临床医学   2382篇
内科学   828篇
皮肤病学   218篇
神经病学   41篇
特种医学   247篇
外国民族医学   10篇
外科学   261篇
综合类   3567篇
预防医学   3859篇
眼科学   66篇
药学   3511篇
  31篇
中国医学   915篇
肿瘤学   100篇
  2024年   150篇
  2023年   472篇
  2022年   545篇
  2021年   612篇
  2020年   496篇
  2019年   384篇
  2018年   201篇
  2017年   331篇
  2016年   380篇
  2015年   403篇
  2014年   791篇
  2013年   673篇
  2012年   839篇
  2011年   1074篇
  2010年   988篇
  2009年   960篇
  2008年   1128篇
  2007年   948篇
  2006年   951篇
  2005年   889篇
  2004年   675篇
  2003年   551篇
  2002年   505篇
  2001年   411篇
  2000年   303篇
  1999年   205篇
  1998年   188篇
  1997年   165篇
  1996年   129篇
  1995年   117篇
  1994年   112篇
  1993年   65篇
  1992年   53篇
  1991年   38篇
  1990年   46篇
  1989年   38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微生物组与中医药的密切联系已得到广泛关注。近年来,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和多组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微生物组学领域不断涌现出新的技术、成果和理论。为推动微生物组学与中药学的深度融合,该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提出“中药微生物组学(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microbiomics, TCMM)”这一学科概念,即通过生物学、生态学和信息学等现代技术研究微生物组在中药资源、药材加工贮存和临床疗效等中药学领域中功能及应用的前沿学科,其基本内涵包含了与中药品质、安全及功效有关的微生物组的结构、功能、相互作用、分子机制及应用策略。该文首先对中药微生物组学的发展沿革进行总结,强调了中药微生物组学对微生物组复杂性和整体性的深刻认识。在此基础上,该文系统综述了中药微生物组学在助力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促进中药发酵标准化与多样化、加强中药贮藏安全、解析中医药理论与临床疗效科学内涵等研究内容及应用,并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系统研究3个层面阐述了中药微生物组学的研究策略与方法。中药微生物组学将促进中药学与前沿科学技术和理念的融合,拓展中药研究的深度与广度,推动中药现代化。  相似文献   
122.
龋齿和牙周病是义齿修复后的常规并发症,由口腔内微生物引物,修复材料的粗糙度和表面自由能与微生物的粘附有关,但三者之间的关系因材料的不同而不同。本文对5种常规口腔修复材料的表面粗糙度对微生物的影响及与表面自由能的关系加以综述,提示表面粗糙度对微生物粘附的影响比表面自由能大,从微生物粘附角度看,金和瓷是微生物附最少的材料,应优先选用,钛作为一种新的牙科金属,其粗糙度对微生物粘附的长期观察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3.
对 10 7例机械通气超过 48h确诊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VAP) 5 6例 ,其病原学诊断全部采用经气管插管或纤维支气管镜PSB采样送痰涂片及培养。发生率为 5 2 .3% ,发生时间为 2~ 11天 (平均 4.3± 1.8天 ) ,病死率 5 1.7% ,病原菌主要为G-菌 ,占 70 .9% ,其中以铜绿假单胞菌、肺炎雷伯杆菌、枸橼酸杆菌多见 ,G+ 菌占 2 0 .9% ,真菌占 8.0 %。药敏结果显示主要G-杆菌多重耐药。认为VAP的发生与多综合因素有关 ,病原体以G-杆菌为主。  相似文献   
124.
采用VITEK -AMS对尿培养分离菌株进行鉴定和药敏分析。结果尿培养中肠球菌分离率仅次于大肠埃希菌 ,为2 4.9% ,其中粪肠球菌占多数 (6 6 .1% )。氨基酸甙类高水平耐药 (HLAR )肠球菌的检出率为 73 .4% ,且对两种高浓度氨基糖甙类 (HLA)均耐药占肠球菌的 2 9.4% ,在药敏试验中肠球菌对万古霉素和呋喃坦啶耐药率最低为 0和 0 .9% ,最高为四环素 (88.9% ) ,屎肠球菌对青霉素和氨苄青霉素的耐药率明显高于粪肠球菌 ,分别为 75 .7%、75 .7%和 9.7%、4.2 %。肠球菌在泌尿系感染中占重要位置 ,其耐药也日益严重 ,尤其是HLAR肠球菌更不容忽视 ,故强调临床医师应采取合理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25.
目的:分析在呼吸道标本中不动杆菌的检出率及其对15种抗生素的耐药性。方法:选择呼吸道感染的病人,经过痰培养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培养判断为不动杆茵感染,并进行15种抗生素药敏实验,对分离出的123株不动杆菌进行分析。结果:1820份标本中检出阳性标本657株,不动杆菌123株,检出率18.72%。不动杆菌耐药率自高至低依次为氨苄西林和头孢克罗各85.36%,头孢呋新78.04%,头孢哌酮60.16%,头孢噻肟33.33%,头孢曲松31.71%,头孢他啶23.58%,哌拉西林18.69%,庆大霉素14.63%,头孢吡肟(马斯平)12.00%,左旋氧氟沙星9.80%,环丙沙星7.84%,亚胺培南0.81%。而头孢布烯(先力腾)86.36%,头孢哌酮/舒巴坦(舒普深)为0。由于我们观察的例数尚少无法进行统计比较。结论:不动杆菌在呼吸道感染中占非常重要的地位,并且细菌的耐药性上升。  相似文献   
126.
为正确合理使用抗生素 ,我们采用双纸片扩散法对大肠埃希氏菌、肺炎克雷伯菌、粘质沙雷氏菌等产生的 β内酰胺酶诱导酶及超广谱 β内酰胺酶 (ESBLs)的耐药性进行了检测 ,现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菌株来源 选择本院 1998~ 1999年临床送检的痰、尿、血及分泌物等标本中检出的革兰氏阴性杆菌。1 2 材料 培养基采用水解酶蛋白 (MH)琼脂平板 ,药敏纸片购自北京天坛药物生物技术开发公司。1 3 方法1 3 1 β内酰胺酶诱导酶耐药性检测 采用双纸片扩散法 ,以亚安培南药敏纸片为诱导剂贴在平皿中央 ,周围分别贴头孢塞肟 (CTX3…  相似文献   
127.
监测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状况 ,为临床治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MRSA)的感染提供依据。采用试管双倍稀释法 (改良 )及纸片扩散法对 12 8株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药敏试验 ,并用 Nitrocefin纸片法测定其 β-内酰胺酶。 MRSA检出率 72 .6 5 % ,产 β-内酰胺酶 83.70 %。对青霉素 G、克林霉素、红霉素、头孢唑啉、庆大霉素、四环素的耐药率在 10 0 %~ 92 .47%之间 ,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对所有菌株的抑菌率达 10 0 %。多数药物对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 (MSSA)作用良好 ,头孢唑啉、利福平、亚胺培南和异帕米星的抑菌率均在 94.3%~ 10 0 %之间。MRSA对多数 β-内酰胺类、氟喹诺酮类及某些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呈多重耐药性。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对其显示最强的抗菌活性 ,利福平、壁霉素、异帕米星亦显示较强的抗菌活性 ,提示上述抗菌药物可用于 MRSA所致严重感染  相似文献   
128.
采用Etest药敏试验方法检测 30株临床分离白色念珠菌对 5种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 ,并用随机扩增DNA多态性 (RAPD)分型方法对这些菌株进行基因分型。结果发现有两株对氟康唑耐药 ,且它们的RAPD带型有着高度相似性 ,提示RAPD带型可能与耐氟康唑基因有关。  相似文献   
129.
病原微生物是人类健康的大敌 ,1 977年至 1 997年的 2 0年中 ,人类先后发现并鉴定的重要致病微生物就有近 30种 ,包括埃博拉病毒、汉坦病毒、大肠杆菌 O1 57、艾滋病毒、霍乱弧菌 O1 39等 ,学术界将这类微生物所致的疾病称为“新现传染病”( emerginginfectious diseases)。由于对这类病原微生物本身及其致病机制了解甚少 ,加之人群缺乏免疫力及有效的防治方法 ,这类新的病原体常引起严重的传染性疾病 ,造成巨大的社会影响和经济损失。庚型肝炎病毒 ( hepatitis G virus,HGV)被认为是这类病原微生物之一。1 概 述在 1 989年丙型肝炎病…  相似文献   
130.
83例住院患者念珠菌感染的菌株鉴定及药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住院患者念珠菌感染的种类及耐药现状。方法 :用法国生物 -梅里埃公司酵母菌鉴定系统和药敏试纸条进行菌株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 :白色念珠菌检出率最高 (5 0 .6 0 % ) ,热带念珠菌次之 (2 6 .5 1% ) ,高里氏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分别为 9.6 4%和 7.2 3% ,其它念珠菌均在 5 .0 %以下。 6种抗真菌药中 ,5 -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的耐药率最低 (1.2 0 % ) ,唑类抗真菌的耐药率最高 (8.43~ 18.0 7% )。结论 :结果提示临床医师治疗真菌感染时应先进行培养和药敏试验 ,以便合理治疗 ,预防医院内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