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667篇
  免费   672篇
  国内免费   295篇
耳鼻咽喉   80篇
儿科学   104篇
妇产科学   36篇
基础医学   369篇
口腔科学   108篇
临床医学   4794篇
内科学   1268篇
皮肤病学   20篇
神经病学   829篇
特种医学   952篇
外国民族医学   6篇
外科学   3206篇
综合类   8648篇
预防医学   1218篇
眼科学   288篇
药学   3268篇
  42篇
中国医学   1023篇
肿瘤学   375篇
  2024年   60篇
  2023年   333篇
  2022年   290篇
  2021年   457篇
  2020年   473篇
  2019年   539篇
  2018年   255篇
  2017年   521篇
  2016年   590篇
  2015年   742篇
  2014年   1482篇
  2013年   1536篇
  2012年   1898篇
  2011年   1975篇
  2010年   1726篇
  2009年   1513篇
  2008年   1539篇
  2007年   1481篇
  2006年   1231篇
  2005年   1466篇
  2004年   1166篇
  2003年   1175篇
  2002年   944篇
  2001年   720篇
  2000年   480篇
  1999年   395篇
  1998年   344篇
  1997年   311篇
  1996年   242篇
  1995年   142篇
  1994年   136篇
  1993年   75篇
  1992年   104篇
  1991年   63篇
  1990年   73篇
  1989年   80篇
  1988年   31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6 毫秒
991.
目的 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在食管癌切除术后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56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采用VSD引流;对照组26例,采用常规方法引流.观察患者的引流量、血浆白细胞介素6(IL-6)、术后并发症、恢复进食时间、拔管时间、术后住院天数等.结果 术后观察组第1、2、3、4天总引流量分别为(410±177;20)、(630±177;22)、(720±177;17)、(750±177;19)mL,对照组分别为(420±177;30)、(680±177;27)、(770±177;31)、(800±177;33)mL,观察组第2、3、4天的引流量较对照组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2天和第3天血浆IL-6浓度,观察组为(12.47±177;5.54)、(9.68±177;4.21)mol/L,对照组为(16.45±177;7.69)、(13.21±177;6.94)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总例数,观察组为5例(占16.7%),对照组5例(占19.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进食时间,观察组(5.7±177;1.5)d,对照组(7.1±177;1.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拔管时间,观察组为(6.1±177;0.9)d,对照组(6.9±177;1.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住院天数,观察组(11.2±177;1.1)d,对照组(12.5±177;1.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费用,观察组(46 294±177;3 365)元,对照组(48 962±177;3 892)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VSD进行食管癌切除术后引流,术后恢复快,可明显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有良好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探讨自制强力负压引流装置+腋窝皮瓣点式缝合固定在预防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12例乳腺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56例应用自制强力负压引流装置、腋窝皮瓣点式缝合固定及常规包扎;对照组56例应用手风琴式负压引流器、创面加压包扎固定。比较2组在导管留置时间、总引流量、拔管后皮下积液发生率的差异。结果采用强力负压引流装置+腋窝皮瓣点式缝合固定方法的患者,术后导管留置时间、皮下积液的发生率、总引流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自制强力负压引流装置及腋窝皮瓣点式缝合固定方法,能显著降低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93.
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vacuumassistedclosure,VAC)是利用负压吸引装置与特殊创面敷料连接,间歇地或持续地使创面保持在负压状态,促进创面愈合的全新治疗方法。目前在外科得到广泛应用,在促进创面,尤其是慢性创面愈合方面已得到充分肯定,取得一定的成效。VAC作用机制为增加创面血流量、消除创面局部水肿、抑制细菌生长、促进细胞增值:它的优点在于控制感染迅速,引流充分,促进肉芽组织健康生长。目前此技术不但应用于各种压疮患者的治疗上,还逐渐被应用于骨科领域。  相似文献   
994.
傅平  周凯  袁喜红 《江西医药》2014,(5):391-392,394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PCD)在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9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SAP患者28例,随机分为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灌洗引流治疗组(简称引流组)(n=12)和常规保守治疗组(简称保守组)(n=16),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实验室指标,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恢复情况。结果治疗72h后引流组患者血白细胞计数、血淀粉酶、尿淀粉酶较保守组明显下降(P〈0.05),血钙明显升高(P〈0.05);引流组的血淀粉酶恢复正常天数、总住院天数较保守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治疗SAP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995.
徐国芬  赵成  权卫  陈媛 《江西医药》2014,(2):163-164
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眼内植入术适用于降眼压药物或传统手术治疗失败的青光眼患者,包括:药物控制眼压失败的青光眼、既往抗青光眼手术失败的青光眼、无晶体眼或假晶体眼的滤过手术、白内障-青光眼联合手术、炎性控制后的葡萄膜炎性青光眼、炎症缓解后的外伤性青光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等[1]。我院近来开展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眼内植入术治疗既往药物控制眼压失败的开角型青光眼1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96.
目的对比超声引导穿刺置管引流与传统手术引流治疗乳腺脓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3年1月在我院进行住院治疗的乳腺脓肿手术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引流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超声引导穿刺置管引流组和传统手术引流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发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超声引导穿刺置管引流组的治疗效果优于传统手术引流组;患者满意度高于传统手术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乳腺脓肿患者实施超声引导穿刺置管引流,具有住院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更容易被患者接受。  相似文献   
997.
由于额窦引流通道狭窄且多变,气房较多,周围解剖结构复杂,额手术被认为是内镜手术中的难点。本科2010—2013年间共行鼻内镜下小儿导尿管球囊扩张治疗慢性额窦炎34例,现将手术治疗体会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10年2月至2013年9月,本科共收治34例(63侧)经CT确诊为慢性额窦炎,门诊予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及黏膜促排剂治疗3个月以上,但效果欠佳的患者。  相似文献   
998.
我院自2009年-2013年共收治急性脓胸49例,均静脉使用敏感抗菌素。同时使用多功能胸膜活检针置入配套细导管引流治疗24例,对比同期常规大管径橡胶管置入引流治疗25例,使用细导管置入法取得了较好疗效,平均缩短了疗程3.4天,减少了开胸手术机率,节约了治疗费用。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男17例,女7例,平均年龄52.1岁纳入细导管置入法治疗组。随机选取男16例,女9例,平均年龄49.8岁纳入常规大管径橡胶管置入法对照组。急性脓胸夏季多发。  相似文献   
999.
目的分析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方法回顾分析老年CSDH患者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资料、治疗方法和结果。结果本组136例患者手术均采用颅骨钻孔引流术。结论老年患者CSDH的早期诊断,颅骨钻孔引流是治疗老年CSDH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对比分析侧脑室与腰大池联合置管引流与单纯侧脑室置管引流治疗脑室内铸型血肿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对比分析本科2008年7月~2013年6月期间收治的75例脑室内铸型血肿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两组, A组(治疗组)39例,行侧脑室与腰大池联合置管引流术;B组(对照组)36例,单纯行侧脑室置管引流术。两组术后均常规予尿激酶定时脑室灌注,血肿引流超过95%以上拔管,引流管留置7 d以上患者均予抗生素定时脑室冲洗预防感染。使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A组患者有效率82.05%,血肿清除时间5~11 d,平均7.2 d;B组患者有效率69.44%,血肿清除时间6~14 d,平均10.8 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颅内感染率、脑积水发生率A组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侧脑室与腰大池联合置管引流治疗脑室内铸型血肿效果优于单纯侧脑室置管引流,并可以减少颅内感染及脑积水并发症的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