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710篇
  免费   672篇
  国内免费   295篇
耳鼻咽喉   80篇
儿科学   104篇
妇产科学   36篇
基础医学   369篇
口腔科学   108篇
临床医学   4803篇
内科学   1272篇
皮肤病学   20篇
神经病学   829篇
特种医学   956篇
外国民族医学   6篇
外科学   3227篇
综合类   8653篇
预防医学   1219篇
眼科学   288篇
药学   3265篇
  43篇
中国医学   1023篇
肿瘤学   376篇
  2024年   60篇
  2023年   333篇
  2022年   335篇
  2021年   466篇
  2020年   473篇
  2019年   539篇
  2018年   255篇
  2017年   521篇
  2016年   590篇
  2015年   742篇
  2014年   1482篇
  2013年   1536篇
  2012年   1898篇
  2011年   1975篇
  2010年   1726篇
  2009年   1513篇
  2008年   1539篇
  2007年   1470篇
  2006年   1231篇
  2005年   1466篇
  2004年   1166篇
  2003年   1175篇
  2002年   944篇
  2001年   720篇
  2000年   480篇
  1999年   395篇
  1998年   344篇
  1997年   311篇
  1996年   242篇
  1995年   142篇
  1994年   136篇
  1993年   75篇
  1992年   104篇
  1991年   63篇
  1990年   73篇
  1989年   80篇
  1988年   31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目的探讨封闭负压引流在骨科感染性损伤创面中的临床效果,以期提高临床治疗水平和患者生活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3年2月70例骨科感染性损伤创面患者资料,将其分为对照组35例,予以常规的换药、抗菌药物对症治疗;观察组35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封闭负压引流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创面完全闭合时间、患肢完全负重时间、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平均换药次数、生活质量评分、疼痛时间、住院时间、平均医疗费用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在创面愈合效果上,总有效率为85.71%,而观察组为94.2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功能恢复上,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7.14%,而观察组为88.5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封闭负压引流可通过吸附骨科感染性损伤创面的渗出液而促进创面的愈合。  相似文献   
982.
目的总结无内膜接触缝合(Sutureless)技术应用于矫治心上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TAPVC)的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7月至2013年12月在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行外科矫治术的所有心上型TAPVC婴幼儿共132例,排除合并单心室、心房异构等患儿,均行双心室根治性手术。全部患儿均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绝大部分患儿行CT检查了解肺静脉发育情况,进行术前评估,并术中探查确诊。按不同的手术方式分为传统手术组和Sutureless手术组。其中传统手术组69例,男54例(78.3%)、女15例(21.7%);中位年龄60(30,225)d;中位体重4.85(3.50,6.35)kg。Sutureless手术组63例,男48例(76.2%)、女15例(23.8%),中位年龄90(30,210)d;中位体重4.58(3.72,6.20)蝇。随访至2014年1月1日。结果Sutureless手术组住院死亡率(4.8%VS.7.2%,x^2=1.414,P=-0.720)、术后总死亡率(4.8%VS.13.0%,x^2=2.733,P=-0.098)均低于传统手术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utureless手术组术后梗阻率低于传统手术组(1.6%VS.10.1%,x^2=4.236,P=-0.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OX多因素分析发现,传统手术方式、术前肺静脉梗阻与术后肺静脉梗阻的发生显著相关(P=0.023,P=0.016)。传统手术方式与术后死亡无明显相关性(P=0.060)。结论对于心上型TAPVC,Sutureless技术可明显降低术后肺静脉梗阻发生率。  相似文献   
983.
目的总结使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胸壁伤口感染的初步经验及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至2013年10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16例开胸手术后发生胸壁切口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3例,女3例;年龄(50.8±6.7)岁。手术种类包括脓胸廓清术、肺叶切除术、纵隔肿瘤切除术和食管癌根治术。通过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进行伤口的持续负压吸引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积累初步经验。结果经过持续负压引流,16例患者中有3例未达到二期缝合的标准(负压封闭引流愈合标准),其中2例由于患者耐受差,不愿继续使用,转为每日更换敷料;1例由于伤口感染控制不佳,感染范围增加,更换为每日换药治疗。总的负压封闭引流治疗愈合率为81.2%(13/16)。6例(37.5%)患者为多次安置负压封闭引流。累计保留负压封闭引流时间为4~24d,中位时间9d。治疗过程中无负压封闭引流相关不良事件发生。随访11例,随访时间2~8个月,失访5例。11例患者中,1例出现轻微的伤口异物反应(皮下缝线),经拆除皮下缝线后治愈;其余患者伤口均愈合良好,未见感染复发。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胸外科手术后胸壁切口感染安全、可行、有效,患者耐受好,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而通过初期的使用经验总结,有利于我们拓展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的应用领域,整体提高胸外科手术后伤口感染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84.
目的探讨患者接受胸腔镜微创手术后不留置胸腔引流管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9月广东省人民医院胸外科20例行胸腔镜微创手术后不留置胸腔引流管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4例、女6例,年龄36.7(17~68)岁,分析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结果全组2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围手术期死亡,无二次手术;术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均不需有创性操作;术后平均住院时间3.5d,出院后1周复查胸部x线片均无异常。结论部分患者接受胸腔镜微创手术后不留置胸腔引流管是安全可行的,符合快速康复外科理念。  相似文献   
985.
目的探讨纵隔、胸腔双引流在防治食管癌手术后并发症发生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0月淮南市东方医院集团总院胸心外科174例食管癌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引流方式不同将其分为两组,纵隔、胸腔双引流组:96例,男59例、女37例,年龄(60.75±6.28)岁,术后行纵隔、胸腔双引流;对照组:78例,男46例、女32例,年龄(62.36±5.24)岁,术后常规单纯胸腔引流。比较两组术后胸腔引流管带管时间、胸腔残余积液发生率、肺部感染发生率和心脏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纵隔、胸腔双引流组患者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1%VS.2.6%,P〉0.05)。纵隔、胸腔双引流组2例发生吻合口瘘,均经保守治疗治愈。对照组2例发生吻合口瘘,1例经二次手术治愈;1例术后出现发热,术后3周因心肺功能衰竭死亡。纵隔、胸腔双引流组术后胸腔引流管带管时间[(71.86±7.43)hVS.(123.12±10.05)h]、胸腔残余积液发生率、肺部并发症发生率(13.5%VS.26.9%)、心脏并发症发生率(16.7%VS.32.1%)均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156例,失访17例,随访时间3~12个月,无严重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纵隔、胸腔双引流在食管癌手术中不能降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但可以减少心肺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986.
<正>脑室出血是指脑室腔内出血,严重者可堵塞脑脊液循环通道,造成急性梗阻性脑积水,颅压迅速增高,压迫大脑中线结构造成脑疝形成,导致患者昏迷、中枢性高热、呼吸急促、去脑强直,甚至死亡,是临床上较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治疗应以尽快清除脑室系统内的积血,迅速打通脑脊液循环通道,阻止继发性脑损害,保护大脑深部组织的重要功能为原则[1]。2009-01—  相似文献   
987.
目的探讨封闭负压引流技术(VSD)在治疗开放骨折合并软组织缺损中的作用。方法应用VSD及内固定或外固定支架结合植皮或邻近皮瓣治疗25例开放骨折合并软组织缺损患者。结果患者均获随访,时间4~18个月。16例患者VSD术后5~7 d解除负压,经植皮治疗后创面均愈合;7例较严重开放骨折合并软组织缺损患者经2次VSD治疗后,给予植皮+邻近皮瓣转移覆盖创面后创面均愈合;2例严重开放骨折合并软组织缺损患者经3次VSD治疗后,行植皮+邻近皮瓣转移覆盖创面治疗后均获得愈合。结论 VSD能刺激肉芽组织生长,控制创面炎症,只需结合简单易行的植皮或邻近皮瓣应用即可理想地修复组织缺损创面。  相似文献   
988.
目的观察负压封闭引流(VSD)治疗胸腰椎病变术后切口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4例胸腰椎病变术后切口感染患者分别采用置管冲洗引流(对照组,23例)和VSD(VSD组,31例)治疗。比较两组抗生素应用时间、创口局部治疗时间、引流管阻塞情况,创口愈合情况,观察VSD副反应,评估VSD的疗效。结果54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6~15个月。抗生素应用时间:对照组(20.1±5.6)d,VSD组(14.1±2.1)d;创口局部治疗时间:对照组(25.2±6.2)d,VSD组(15.0±4.6)d;引流管阻塞次数:对照组13次(13/33),VSD组11次(11/81);创口愈合情况:对照组15例(15/23),VSD组29例(29/31)。两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VSD组出现皮肤发红、发痒5例,皮疹3例。结论 VSD治疗胸腰椎病变术后切口感染能缩短感染伤口治疗时间,促进创口愈合。  相似文献   
989.
贾阳  曹莫 《中国美容医学》2014,(14):1217-1221
<正>负压创面治疗法(negative pressure wound therapy,NPWT)也称为封闭负压引流(vacuum seal drainage,VSD)或真空辅助闭合(vacuum-assisted closure,VAC),是近10余年来提出并开展的一种外用的促进急性和慢性创面愈合的新治疗方法。目前,已成为治疗各种急性创伤、难愈性慢性创面最先进的技术之一。该方法以带有多孔  相似文献   
990.
目的探讨持续腰大池闭式引流术治疗外伤性难治性脑脊液漏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3年3月,经持续腰大池闭式引流治疗的33例难治性脑脊液漏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1例(93.9%)患者脑脊液漏完全治愈,平均带管时间为8天,无死亡及严重并发症,其中2例合并颅内感染,经静脉用药后治愈;4例因堵管重新置管;1例引流管置入段脱落,予重新置管;1例因过度引流出现脑内出血及气颅,经保守治疗后治愈。2例(6.1%)因脑脊液漏反复而行手术修补。结论应用持续腰大池闭式引流术治疗难治性脑脊液漏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